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章血液循环 主讲 李淑红 2 教学目的 1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2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教学重点 3 心率及心动周期 教学重点 4 心脏的泵血过程及机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5 影响心输量的因素 教学重点 6 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7 微循环及组织液生成原理 教学重点 8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3 循环系统 由心脏 血管组成的密闭管道系统 血液循环 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流动 称为 包括体循环 systemiccirculation 肺循环 pulmonarycirculation 淋巴回流 血液循环功能 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 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 心脏功能 具有循环功能 内分泌功能 心钠素 生物活性多肽 概述 4 右心房 三尖瓣 右心室 肺动脉瓣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二尖瓣 左心室 主动脉瓣 主动脉 5 高等哺乳动物的心脏分化为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 两个泵 体循环 大循环 肺循环 小循环 淋巴回流 6 第一节心脏的生理活动第二节血管的生理活动第三节微循环 组织液 淋巴液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节器官循环的特点 第三章血液循环 7 一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二 心肌的生理特性三 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第一节心脏的生理活动 8 心脏的结构 心内膜 心肌和心外膜 心肌细胞类型 普通心肌细胞 心房肌 心室肌 工作细胞 非自律细胞 特殊心肌细胞 特殊传导组织 自律细胞 特殊传导组织 窦房结 房室交界 房室束 末稍浦肯野纤维网 心肌电周期 心脏的电变化周期 9 一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原理 是由于K 向细胞膜外流动所产生的K 跨膜电位或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心室肌去极化 包括反极化 和复极化时程长达300 400ms 而骨骼肌仅数毫秒 动作电位分为0 1 2 3 4五个时期 1 去极过程 0期 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 90mV迅速上升到 30mV左右 0期持续的时间很短 仅1 2ms 但其去极化的速度很快 最大变化速度可达800 1000v s 0期主要由于Na 的快速内流所致 一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0 2 复极过程快速复极初期 期 在复极初期 仅出现部分复极 膜内电位由 30mV左右迅速下降到0mV左右 故称为快速复极初期 占时约10ms 平台期 2期 当1期复极结束后 膜内电位达到 mV左右 复极过程变得非常缓慢 膜内电位基本上停滞于0mV左右 快速复极末期 期 主要是快钾通道开放 依其膜内外的浓度差快速外流的结果 此期与神经纤维的复极过程相似 约占时100 150ms 静息期 期 由于离子主动转运过程的电荷量基本相等 膜电位基本保持稳定的静息水平 故又称静息期 11 心室肌细胞特殊的快Na 通道 由两种状态门控制 m门 激活态门 打开通道 h门 失活态门 关闭通道 12 二 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窦房结细胞是一种自律细胞 autorhythmiccell 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 也会自动去极化 其跨膜电位的变化 只表现为 三个时期 特点 期电位不稳定 能自动缓慢地去极化 称 期 舒张期 自动去极化 起步电位 期自动缓慢去极化所产生的电位叫 13 窦房节P细胞电位特点 0期是由于Ca2 通道被激活 Ca2 内流而启动 4期少量Ca2 内流引起自动去极化 爆发下一次动作电位 周而复始 14 三 心肌的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此类细胞有心房肌细胞 心室肌细胞 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束和浦肯野氏纤维 快反应细胞的 期去极化由Na 的快速内流引起 特点 动作电位的幅度较大 上升的速度较快 传播的速度也较快 慢反应细胞此类细胞包括窦房结 房室交界的房结区和结希区等的细胞 慢反应细胞具有自律性 15 比较 河豚毒素 terodotoxin poisoningTTX 阻断钠离子电导 钙离子拮抗剂 常用的有异博定 停 心痛定 硫氮酮 心痛定还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因此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患者 16 一 自动节律性自律性 autorhythmicity 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 能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自律组织或自律细胞 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组织或细胞 自律性组织 包括窦房结 蛙类为静脉窦 房室交界 结区除外 房室束及浦肯野氏纤维等 P细胞 pacemakercell 窦房结的自律细胞 依组织学的特点定名为 简称P细胞 起搏点细胞 概念 正常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 异位起搏点 二 心肌的生理特性 17 窦房結位于右心房和上腔靜脉连接处 主要含有P細胞和过渡細胞 P細胞是自律細胞 位于窦房結中心部分 过渡細胞位于周边部分 不具有自律性 其作用是將P細胞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传播到心房肌 18 窦房结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两种方式实现 抢先占领 超速压抑或超速驱动压抑 overdrivesuppression 窦性心律 sinusrhythm 正常心搏节律是由自律性最高处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 故称 异位心律 ectopicrhythm 指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取代窦房结而主宰心搏节律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如图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2 4期自动除极速度 19 20 二 兴奋性兴奋性 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 静息电位水平 2 阈电位水平 3 Na 通道的性状 21 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以下三个时期 绝对不应期与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膜电位 55mv以前 钠通道失活 局部兴奋 膜电位 55mv 60mv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250 300ms骨骼肌仅1 3ms 2 相对不应期 钠通道大部分复活 3 超常期 钠通道复活 膜电位 80mv 90mv 接近阈电位 恢复正常 22 23 24 25 26 三 传导性传导性 conductivity 是指心肌细胞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能够沿着细胞膜传播的特性 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是 窦房结产生的兴奋 经过渡细胞传至心房 通过优势传导通路传导到房室交界 房结区 结区 结希区 再经房室束 房室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网至心室肌 27 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 交界区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比较缓慢 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才向心室传播 房 室延搁 atrio ventriculardelay 兴奋在房室交界部位传导最慢 需时0 13s 生理意义 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 而不致于产生房室收缩重叠的现象 心脏内兴奋传播途径的特点和传导速度的不一致性 对于保证心脏各部分有次序地 协调地进行收缩活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8 心肌的传导性影响因素 1 0期除极的速度和幅度 2 静息电位或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 3 阈电位水平 房结区 结区 结希区 29 四 收缩性对Ca2 浓度的依赖性细胞外液中Ca2 浓度降得很低 甚至无Ca2 时 心肌肌膜虽仍能兴奋产生动作电位 但细胞却不能收缩 这一现象 称 兴奋 收缩脱耦联 或电 机械分离 同步收缩 全或无收缩AllorNonePhenomena 心房或心室同时收缩 力量大 有利于射血 二 心肌的生理特性 30 不发生强直收缩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此期间 任何强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收缩 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收缩发生在窦房结兴奋所引起的正常收缩之前 称为期前收缩或额外收缩 compensatorypause 也称早搏 prematurepacemaker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 常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 称为代偿性间歇 compensatorypause 二 心肌的生理特性 31 功能性合胞体Syncytium闰盘intercalateddiscs心房合胞体心室合胞体 32 心肌纤维呈短柱状 多数有分支 相互连接成网状 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闰盘 intercalateddisc 在HE染色体的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横形或阶梯状粗线 心肌纤维的核呈卵圆形 位居中央 有的细胞含有双核 心肌纤维的肌浆较丰富 多聚在核的两端处 其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及少量脂滴和脂褐素 后者为溶酶体的残余体 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心肌纤维显示闰盘是心肌细胞胞之间的界限 在该处相邻两细胞膜凹凸镶嵌 细胞膜特殊分化 紧密连接或缝隙连接 闰盘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用有横纹 但其肌原纤维和横纹都不如骨骼肌纤维的明显 33 34 心动周期 指心脏每收缩 舒张一次所占的时间 心室的收缩期称为心缩期 心室的舒张期称为心舒期 三 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一 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房收缩0 1s 心房舒张0 7s 心室收缩0 3s 心室舒张0 5s 35 心率 heartrate 心搏频率的简称 以每分钟心搏次数 次 min 为单位 心率可因动物的种类 年龄 性别和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 人 75次 min 60 100次 min 三 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36 1 心房收缩期2 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3 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 二 心脏的射血过程及心内的压力和容积变化 三 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37 三 心输出量 cardiacoutput 指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 strokevolume 一侧心室在每次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量 射血分数 ejectionfraction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末期的容积百分比称 每分输出量 minutevo1ume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总量称 即心输出量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 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enddiastolicvolume 心射血前容量 它决定于静脉的回流量 2 心肌后负荷 心室肌收缩时承受的负荷 也即心室收缩面临动脉压的阻力大小 3 心率在一定范围内 心率的增加能使心输出量随之增加 三 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38 四 心音心音 heartsound 心脏泵血过程中 由于心肌收缩 瓣膜启闭 血流加速和减速对心血管壁的加压和减压作用 以及形成的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而产生的声响 1 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 音调较低 持续时间长 属浊音 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楚 产生因素 心室收缩时 房室瓣闭合运动和腱索张力增加时所发生的振动 以及心室内压增加血液冲击瓣膜叶片和腱索所引起的弹性振动 心室射出的血液冲击主动脉壁及肺动脉壁所引起的振动 心室肌收缩所引起的心室壁振动 三 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39 2 第二心音发生于心舒期 音调较高 持续时间较短 产生原因 心室内压突然下降 引起心室壁振动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迅速关闭所产生的振动 3 第三心音一种低频 低振幅的心音 由心室快速充盈末期 血流充盈减慢 流速突然改变 引起心壁和瓣膜发生振动而产生的 4 第四心音是与心房收缩有关的一组心室收缩前的振动 故也称心房音 三 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40 41 五 心电图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 心电活动由体表描记所得的电位变化曲线 反映心脏兴奋起源以及兴奋扩布于心房 心室的过程 体表心电图与由微电极直接插入单个心肌细胞所记录的跨膜电位变化明显不同 三 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42 43 1 标准导联这是一种双极肢体导联 它们具体的联接方法如下 导联名称正电极位置负电极位置 导联左前肢肘关节内侧右前肢肘关节内侧 导联左后肢膝关节内侧右前肢肘关节内侧 导联左后肢膝关节内侧左前肢肘关节内侧 2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3 胸导联 三 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44 哺乳动物典型的心电图通常由一个P波 一个QRS波群和一个T波组成 有时在T波后 还会出现一个小的U波 45 46 47 48 49 S波大 Q R波小 Q S波小 R波大 50 思考 1 心肌细胞的组成 2 心室肌细胞生物电产生过程和及分期 与骨骼肌有何不同 3 心电图各波代表的含义 4 心脏的射血过程及心内的压力和容积变化有何特点 5 心肌的生理特性 51 第二节血管的生理活动 VascularPhysiology 一 各类血管的功能二 血压的概念三 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四 静脉血压 静脉血流及静脉脉搏五 血流速度与阻力 52 肺循环或小循环 pulmonarycirculation lessercirculation 体循环或大循环 systemiccirculation greatercirculation 一 各类血管的功能 Functionalcharacteristicsofbloodvessels 结构上 管壁由外膜 中膜和内膜组成 53 1 弹性贮器血管 主动脉 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 2 分配血管 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 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组织器官 3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管径小 对血流的阻力大 称为 4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precapillarysphincter 在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环绕 称为 5 交换血管 exchangevessels 指真毛细血管 6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指微静脉 微静脉 7 容量血管 capacitancevessels 静脉起着血液贮存库的作用 生理学中将静脉称为 8 短路血管 指一些血管床中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直接联系 54 55 血压 bloodpressure 指血管内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单位 mmHg kPa 1mmHg 0 133kPa1kPa 7 5mmHg 导致血压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三个 1 血量 血液充盈血管 Fillingbloodvessels 电刺激造成心室颤动使心脏暂时停止射血时 此时在循环系统中各处所测得的压力都是相同的 该压力数值即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meancircu latoryfillingpressure 2 心脏射血 Cardiacejection 3 外周阻力 ipheralresistance 小A和微A对血流的阻力 二 血压的概念 56 动脉血压 arterialbloodpressure 一般所说的血压系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收缩压 systolicpressure 心室收缩时 动脉血压上升 心室收缩中期 动脉血压可达到最高值 这时的血压称为 或最高压 57 舒张压 diastolicpressure 心室开始舒张时 血压迅速下降 在心舒期 血压降至最低值 称 亦称最低压 脉搏压 pulsepressure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 或脉压 平均动脉压 meanarterialpressure 心脏在整个心动周期中所给予动脉内血液的平均推动力 叫做 简称平均压 平均动脉压 舒张压 1 3脉压 58 一般所谓的血压系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它的高低决定了其它部位血管的血压英国生理学家StephenHales 1677 1761 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动脉插管直接测量血压的人 59 60 61 正常人 收缩压为100 120mmHg 舒张压为60 80mmHg 脉压30 40mmHg WHO组织定正常人最高上限值160 95 高血压 140 90mmHg低血压 90 50mmHg 理想血压 120 80正常高限130 13985 891级高血压 轻型 140 15990 992级高血压 中型 160 179100 1093级高血压 重型 180 110 62 表 各种动物的正常血压数值kPa mmHg 63 长颈鹿脑部动脉血压为17 33 9 33kPa 130 70mmHg 高血压对人类是一种威胁很大的疾病 而对长颈鹿来说 则不但不是疾病 而且十分必要 否则他就无法生存 长颈鹿的心脏重量有10余千克 心壁厚达7厘米以上 十分强大有力 在静止时 它的心跳每分钟可达100次 比马快2 3倍 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可达60升 而马只有20 30升 心脏泵压可达300毫米水银柱 脑下部的颈动脉的血压保持200毫米水银柱 所以长颈鹿堪称世界上血压最高的动物 因为它必须有这样高的血压 才可以将心脏的血液压输到4 5米高的头部 如果换上别的动物 这样高的血压早就昏倒了 64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 每搏输出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2 心率 舒张压 收缩压 脉压 3 外周阻力 舒张压 收缩压 脉压 4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大A弹性 舒张压 收缩压 脉压 血管的顺应性 血管内的压力每改变1mmHg时血管容积的改变值 C V P 5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循环血量 血管容量 体循环充盈压 回心血量 Q 动物血压因动物种类 年龄 性别以及生理状态不同而有所不同 幼年 65 动脉脉搏 pressurepulseinarteries 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 脉搏图 应用脉搏描记仪可以记录到浅表动脉脉搏的波形 三 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66 各种动物检查脉搏波的部位 人浅表动脉 桡动脉牛在尾中动脉 颌外动脉 腋动脉或隐动脉 马尾中动脉 颌外动脉或面横动脉 猪在挠动脉 猫和狗在股动脉和胫前动脉 67 68 静脉血压 venouspressure 指静脉内血液对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中心静脉压 centralvenouspressure 把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 外周静脉压 peripheralvenouspressure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 静脉回心血量 venousreturn 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血量 静脉脉搏 pressurepulseinvenous 右心房缩舒活动时产生的压力变化 可逆向传到近心脏的大静脉 从而出现静脉搏动 称 四 静脉血压 静脉血流及静脉脉搏 69 中心静脉压 centralvenouspressure 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约为0 4 1 2 右心房接近0 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静脉血回流的速度 临床补液控速指标 迅速升高可能是输血或输液量过大 或输入速度过快 反之输血或输液之后中心静脉压仍然偏低可能是血液量不足 中心静脉压高于1 6帕时输液要慎重 70 影响静脉血压的因素 1 左心室的收缩力 2 微动脉的血流量 3 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4 静脉系统的阻力 5 外力 影响静脉回流因素 1 心肌收缩力 2 呼吸运动 呼吸泵 3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肌肉泵 4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5 体位改变 卧位 直立 右心衰竭 引起下肢浮肿 肝充血肿大 左心衰竭 引起肺淤血和肺水肿 跨壁压 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力的血管外组织对管壁的压力之差 71 血流动力学 hemodynamics 主要研究血流量 血流阻力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血流速度 分容积速度 简称血流量 和线速度 容积速度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称为血流量 也称 血流线速度 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 称为 血流阻力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遇到的阻力 五 血流速度与阻力 72 血流速度 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流动的线速度 与血流量成正比 与血管的截面积成反比 层流 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一致 与血管长轴平行 但流速不同 轴心处流速快 近管壁流速慢 湍流 血流速度快 口径大 血液的粘滞性 低时易发生 73 血液粘滞度影响因素 1 红细胞比容2 血流的切率轴流3 血管口径4 温度泊肃叶定律 PoiseuilliLaw Q KDP DP R DPpr4 8hLR 8hL pr4Q 血流量K 为比例常数L 血管长度r 血管半径R为K的倒数为血流阻力 机体对器官和组织血流分配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改变阻力血管的口径实现的 74 思考 1 什么是血压 高血压是如何发生的 2 什么是中心静脉压 测量中心静脉压有什么临床意义 75 一 微循环与毛细血管压二 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三 淋巴的生成和回流 第三节微循环 组织液与淋巴液 76 微循环 指微动脉 arteriole 和微静脉 venule 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组成 1 微动脉 2 后微动脉 3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4 真毛细血管 5 通血毛细血管 6 动 静脉吻合支 7 微静脉等部分 一 微循环与毛细血管压 77 78 血液从微动脉流向微静脉可通过3条途径 即直捷通路 迂回通路 动 静脉短路 三条途径 1 直捷通路 thoroughfarechannel 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毛细血管 微静脉特点 只有少量物质交换 使一部分血流通过微循环快速返回心脏 保持血流量的相对稳定 骨骼肌中较多 79 2 动 静脉短路 arteriovenousshunts 微动脉 动 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特点 血管壁较厚 多分布在皮肤 手掌 足底和耳廓 其口径变化与体温有关 此途径完全无物质交换功能 因此又称非营养通路 3 迂回通路 circuitouschannel 微A 后微A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微V特点 真毛细血管交织成网 血流缓慢 加之管壁较薄 通透性好 这条通路是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又称为营养通路 80 毛细血管血压 capillarybloodpressure 的大小取决于毛细血管前阻力与后阻力之比 比值增大则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比值5 1时 毛细血管平均血压2 7kPa 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 外面有基膜包围 总的厚度约0 5 m 有细胞核的部分稍厚 内皮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处存在着细微的裂隙 成为沟通毛细血管内外的孔道 81 毛细血管内皮有四种主要类型 连续内皮 有孔内皮 非连续内皮 紧密连接内皮 82 毛细血管数量和交换面积 人体全身约400亿根总有效交换面积约1000平方米心脑肝肾密度高骨 脂肪 结缔组织密度低 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微循环中的血流一般为层流 毛细血管靠动脉端血压约 4 0 5 3kPa 中段约 3 3kPa 靠静脉端约 1 3 2 0kPa 83 组织液是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 血浆通过毛细血管管壁滤出而形成的 因此 血浆在动脉端由血管壁滤出而形成组织液 在静脉端 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 在一出一进之中完成了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1 扩散 diffusion 扩散速率与物质的浓度差 通透性 有效交换面积 毛细血管壁的厚度有关 2 滤过 filtration 由于管壁两侧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差异而引起的液体由毛细血管向组织液移动 重吸收 reabsorption 液体由组织液向毛细血管移动3 吞饮或胞吞 pinocytosis 二 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84 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四个因素 即 V Kf Pc十 if 一 p十Pif Pc 毛细血管血压 if 组织胶体渗透压 p 血浆胶体渗透压Pif 组织液静水压Kf 滤过系数 取决于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滤过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Starling landis方程 JV KfA Pc十 if 一a p十Pif JV 单位时间内通过毛细血管滤过的液体量A 为毛细血管的表面积 a 为血浆蛋白系数 血浆蛋白自由通过时为0 不能通过是为1 低氧 炎症损伤降低 V增加 85 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静水压有效滤过压V Kf Pc if p Pif 结果 A端大于0 组织液生成V端小于0 组织液回流 毛细血管血压 近动脉端中部近静脉端30 40mmHg25mmHg10 15mmHg毛细血管血压的高低取决于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之比 86 87 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 它是维持血浆与组织液含量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异常情况 脱水或水肿 影响组织液的生成因素 P235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淋巴回流 88 生成 淋巴液来自组织液 血浆滤过生成的组织液仅90 被重吸收 其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 特点 凝固很慢 淋巴细胞含量较高 三 淋巴的生成和回流 回流 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流入集合淋巴管和淋巴结 最后经淋巴导管 胸导管和右淋巴管 进入前腔静脉 加入血液循环 功能 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至血液中 能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的分子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 89 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正常成人安静时 100ml h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 100ml通过胸导管 20ml通过右淋巴导管 每天生成2 4L淋巴液 锚纤维 anchoringfilament 在内皮细胞相互重叠处 90 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 1 调节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体液平衡2 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3 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 运输肠道吸收的脂肪酸和胆固醇4 淋巴结的防御功能清除组织中的RBC 细菌及异物 91 思考 1 什么是微循环 结构组成是什么 2 组织液是如何生成和回流的 3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4 淋巴回流有何生理意义 92 一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一 心脏的神经支配 二 血管的神经支配 三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四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五 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二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一 全身性体液调节 二 局部性体液调节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93 心脏受心交感神经 cardiacsympatheticnerve 和心迷走神经 cardiacvagusnerve 的双重支配 一 心脏的神经支配 一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心交感神经 心交感神经的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 它能激活节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型胆碱能受体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 可导致心率加快 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 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 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时作用 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 94 心迷走神经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中 心迷走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神经元都是胆碱能神经元 右侧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 左侧迷走神经对房室交界的作用占优势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支配效应既相颉颃又协调统一 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一 心脏的神经支配 95 神经紧张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常有冲动到达心脏 协调心脏的活动 神经纤维上的经常性冲动 称为 交感紧张 sympathetictone 和迷走紧张 vagultone 将支配心脏的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活动 分别称为 和 一 心脏的神经支配 96 血管运动 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活动 称为 血管运动神经纤维 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纤维 称为 根据不同的神经支配效应 将血管运动神经纤维分为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两大类 二 血管的神经支配 97 缩血管神经纤维又称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极广 除毛细血管外 其它血管平滑肌均有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 交感缩血管紧张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经常有低频率的神经冲动 称为 舒血管神经纤维包括 1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2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3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4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二 血管的神经支配 98 1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递质 Ach受体 M R分布 骨骼肌 汗腺血管 2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递质 ACh受体 M R分布 脑 唾液腺 外生殖器 99 3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轴突反射 axonreflex 仅通过轴突外周部位完成的反应 称为 递质可能是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皮肤血管 4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血管活性肠肽与ACh共存分布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元支配颌下腺的副交感神经元作用 舒血管 100 脊髓 原始反射 不能进行精细调节 延髓 是基本中枢高级中枢 网状结构 下丘脑 大脑皮层1 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 是指位于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和控制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元 包括四个部位的神经元 缩血管区 舒血管区 传入神经接替站 心抑制区 三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101 2 高位心血管中枢在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以及大脑和小脑中也都存在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 它们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所起的作用较延髓心血管中枢更加高级 表现为对心血管活动和机体其他功能之间的复杂的整合 下丘脑 内脏功能整合 体温 摄食 水平衡 情绪 大脑边缘系统 情绪激动 三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102 103 104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的外膜下 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主要感受血压变化对血管壁产生的牵张刺激 常称为压力感受器 在一定范围内 该感受器发放冲动的频率 随血压升高对血管壁牵张刺激的加强而增大 四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05 106 颈动脉窦的传入神经为窦神经 随舌咽神经进入延髓 主动脉弓的传入神经随迷走神经进入延髓 降压反射 depressorreflex 在一般安静状态下 动物的动脉血压值就已高于压力感受器的感受阈值 所以 由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 引起血压降低的反射活动 不仅发生在血压升高时 而且经常存在 据此 常把这种压力感受器反射 baroreflexresetting 称为 四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07 108 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可感受血液中的化学变化并发放神经冲动 称之为 化学感受器反射 chemoreceptorreflex 化学感受器发放神经冲动 所引起的反射活动 称为 心肺感受器 心房 心室和肺循环的大血管壁存在着许多感受器 总称为 其中主要有牵张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脑缺血反应 当脑血流量减少时 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可对脑缺血发生反应 引起交感缩血管紧张显著加强 外周血管高度收缩 动脉血压升高 称为 四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09 110 当机体处于不同生理状态或不同环境条件下 对于某种特定的刺激 不同部分的交感神经的反应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 即表现为一定整合型式的反应 使各器官之间的血流分配能适应机体当时功能活动的需要 防御反应 defenseresponse 肌肉运动反应 exerciseresponse 睡眠装死反应 playdeadreaction 如负鼠 土拨鼠 野兔 幼鹿 袋鼠等 潜水反应 divingreflex 五 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111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是指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 对心血管活动所产生的调节作用 这些体液因素中 有些是通过血液运输而广泛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有些则在组织中形成 主要作用于局部的血管 对局部组织的血流起调节作用 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二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112 1 肾上腺素和 Epinephine E 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 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 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也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 肾上腺髓质释放的儿茶酚胺中 肾上腺素约占80 去甲肾上腺素约占20 E和NE对心血管的作用决定于靶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及其受体的亲和力 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有两种 和 两类 肾上腺素与这两类受体结合的能力均较强 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 受体 一 全身性体液调节 113 114 115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system 肾素是由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 经肾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116 117 血管紧张素的主要作用 升高血压 缩血管作用 引起强烈的缩血管反应 使外周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 刺激醛固酮的分泌 使血容量增加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 能够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主要重吸收 k 排出增加 称为保Na 排K 作用 同时 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118 血管升压素 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合成 经轴突输送到垂体后叶 再释放入血 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shormone ADH 在生理情况下 血管升压素主要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起抗利尿作用 故常称为 119 激肽释放酶 激肽系统 组胺 前列腺素 心钠素 阿片肽 二 局部性体液调节 120 1 激肽类 血管舒张素 血浆中的低分子量激肽原在肾脏 唾液腺 胰腺 汗腺和胃肠道粘膜等器官组织中 被腺体激肽释放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10肽 也叫做胰激肽缓激肽 血浆中高分子量激肽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炼金工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乳品浓缩工三级安全教育(车间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井下作业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飞机无线电设备安装调试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脑专属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院感相关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扎鲁特旗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的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考保安试题及答案
- 2019年医疗器械体外诊断与病理诊断行业分析报告
- DL-T2078.2-2021调相机检修导则第2部分:保护及励磁系统
- 国开(河北)2024年《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1-4答案
- 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
- 小学数学添括号去括号简便计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师德师风考核表
- 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点1-8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练习
- 《一、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部级优课)-数学教案
- 书写板卫生安全要求
- 装配钳工高级试题与答案
- GB/T 27809-2011热固性粉末涂料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