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练习题.doc_第1页
南美洲练习题.doc_第2页
南美洲练习题.doc_第3页
南美洲练习题.doc_第4页
南美洲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拉丁美洲练习题一、选择题读世界某区域图(图2),回答13题。1甲地区(虚线以西)多大雾天气,主要是因为( )A沿岸有寒流流经 B位于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C位于沙漠区,空气中尘粒多D位于高山背风气流下沉区2库鲁为世界优良航天发射基地,其不利条件是( )A所处纬度较低 B天气现象多变C人口密度小 D临近海洋3若某日城市(48W,16S)昼长为12小时40分钟,则城市与城市(0,78W)日 出时间相隔为( )A20分钟 B1小时20分钟 C2小时20分钟 D3小时20分钟读下图,回答45题。4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 )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5有关、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C地所在国家的畜牧业以出口羊毛而著名D地所在国农业专业化水平很高读右图回答下列67题。6关于图示国家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居民多为西班牙人的后裔B乙地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度大C该国是南美洲唯一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DM城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7M城建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政治B交通C宗教D资源图4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810题。8关于图4 中的西海岸地区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有暖流经过 B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C常年受西南风影响 D沿岸地貌轮廓破碎,不利于渔业发展9关于图中山脉东西两侧水系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流域面积东部小、西部大B河床坡度东部缓、西部陡C流量季节变化东部小、西部大D东侧为内流河,西侧为外流河10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别德马市电视台将同步转播开幕式实况。当地的区时是A8月7日20时 B8月8日7时 C8月8日8时 D8月9日8时二、综合题1.读拉丁美洲某国的人口分布示意图(左图),回答(1)(3)题。(1)据图10说明该国人口的分布特征。图中A地区人口密度比周围小得多,简述其原因。(6分)(2)图10所示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于对 河流域的开发,严重影响了该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违背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哪些原则?(8分)(3)图10中流经B海域的洋流是 。若右图为B海域放大示意图,依据图例,在方框中画出流经的洋流和两条等温线,以正确表达出这些地理要素的分布。(6分) 2.(18分)阅读材料和图4、图5,回答问题。材料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的统计结果显示,2007财政年度,巴拿马运河共有147万艘船只通过,其中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共785艘。从货运量来看,中国是位于美国之后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委内瑞拉原油通常经大西洋和印度洋运往中国,运输时间达45天,巴拿马运河扩建后,时间将缩短为24天。(1)图4中甲、乙两国,因位于板块交界处而多地震的是 (填国家名称),该国气候类型分布情况是怎样的?(10分)(2)中国进口委内瑞拉的石油,多经大西洋和印度洋。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3.读某地区1月份等温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说明A地等温线分布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8分)(2)比较B、C两海域盐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8分)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D是一条国际性运河。目前占全球贸易运输量5的货物通过该运河被送往世界各地。D的最大三个使用国依次是、日本和中国。该运河对国际贸易的重大作用表现为。(4分)(2)当一艘货轮于3月21日旭日东升时通过该运河,北京时间大约是 。(2分)(3)A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按产品的用途分类属于农业,其主要的农作物是(写出两种即可)(3分)。(4)C处所在的阴影区是世界最大的气候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5分)(5)若C处的植被破坏严重,试简要分析其世界气候产生的影响。(2分)5.读图6,回答下列问题。(36分)(1)分析20等温线西半段走向形成的原因。(6分)(2)PQ两城市都位于沿海,但气候差异很大,请分析形成的原因。(8分)(3)修建连接PQ两城市之间的铁路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4分)(4)该铁路的长度最接近( )。(2分)A500千米 B1000千米 C2000千米 D3000千米(5)图示河流水量大、落差大,多瀑布,分析瀑布的形成原因以及观赏瀑布的要求。(4分)(6)分析甲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8分)(7)据中国中央气象台预测,2005年乙海域比正常年份水温将升高2-3摄氏度,这对我国北方气候将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6.读下图,回答问题。(36分)(1)图中A、B两地中,气候海洋性更强的是 地。请用下页表格中的数据说明判断的理由及形成的原因。(10分)(2)分析图中20等温线在、两处向南弯曲的原因。(8分)(3)分析图中工业区形成的区位因素。(8分) (4)图中C处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7.读南美洲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反映和降水状况的分别是 图和 图。(2)列表比较地与地气候的差异。地点气候类型特 征形 成 原 因地地(3)和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自然景观不同,试分析其成因。(4)若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变为低平的平原,会给南美洲的气候分布带来哪些影响?(列举两条)参考答案1. (1)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人口最密集;北部、西部、中部地区,人口稀少 (每点2分,最多4分)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高温高湿,不太适合人居住。(2)亚马孙(2分)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每点2分,最多6分)(3)巴西暖流(2分) 等温线(2分) 洋流 (2分)2.(1)智利 西部沿海地区自南向北依次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东侧安第斯山脉为高山气候。(10分)(2)海上运输石油的油轮,吨位一般较大,受巴拿马运河通航能力的限制而不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若向南经麦哲伦海峡绕过南美洲,航程远且风浪大。经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航线较适宜。(8分)3.(1)等温线密集,南北延伸。(4分)受南北走向安第斯山脉影响,高差大。(4分)(2)C处盐度大于B处。(2分)两处都在回归线附近。(2分)C处受巴西暖流影响。(2分)B处受秘鲁寒流影响。(2分)4.(16分)(1)美国(2分) 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1分) 大大缩短北美洲东、西两岸之间航程(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1分) (2)3月21日19点2。分(2分) (3)种植园(或热带种植园)(1分) 商品(1分) 天然橡胶、油棕、甘蔗等(答对二种作物即可得1分) (4)热带雨林(1分) 地处赤道附近,地势低平,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2分) 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和山脉,东部向大西洋敞开,东南、东北信风经巴西暖流洋面后可长驱直人,扩大了高温、湿润的范围。(2分)(5)由于该处的植被遭破坏,使大气中的CO:增加(1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1分)5. (1)原因:受寒流的影响和山地影响(4分),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2分)。(2)P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少雨(2分)。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2分)。 Q地受海陆热力作用的影响(2分),冬季温和少雨(1分),夏季高温多雨(1分)。(3)要通过高大的安第斯山,高差大(2分);地形地质条件复杂(2分)。 (4)B(2分)(5)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1分),岩性上硬下软(1分)。适当距离仰视(2分)。(6)气候温暖;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丰富;草原广阔,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的租金低;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8分)(7)夏季降水偏多,易产生洪涝灾害(2分)。冬季气温偏高,可能产生暖冬现象(2分)。6. (共36分) (1)(10分)A(2分) A、B两地纬度大体相当,A地气温年较差较小(为7.7 ),B地气温年较差较大(为16.1);(2分)A地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时间比B地晚(A地最热月出现在2月,最冷月出现在8月,B地最热月出现在1月,最冷月出现在7月);(2分)A地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均大于B地。(2分) 原因:A地位于安第斯山西侧迎风坡,常年受西风影响,气候的海洋性明显;B地位于安第斯山的东侧背风位置,受西风影响小,气候的大陆性显著。(2分)(2)(8分)此时南半球为夏季,(2分)处大陆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2分);处有巴西暖流流经,(2分)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2分)(3)(8分)该地区邻近铁矿产地; (2分)海运便利;(2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2分)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2分)(4)(10分)大牧场放牧业(2分) C处位于气候温和、(2分)草类茂盛的潘帕斯草原;(2分)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2分)距海港近,运输便利,有利于牧场的商品经营。(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