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考题为例 分析解题方略.doc_第1页
以高考题为例 分析解题方略.doc_第2页
以高考题为例 分析解题方略.doc_第3页
以高考题为例 分析解题方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高考题为例 分析解题方略山西省运城中学刘云霞高考题是经过专家精心研究编写出来的,具有典型性,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和训练,有助于同学们的解题能力。例一:【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29题(9分)】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物质A是 (填“C3化合物”或“C5化合物”)。(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比B的 (填“低”或“高”)。(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 其原因是 。从知识上看,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光反应与暗反应问题属于常规的主干知识点,知识的难度不大,考生容易上手。从能力上看,本题重点考查的是知识的理解、分析和推理,理解能力及汉语言的规范表达能力,属于生物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但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会做,但却不知如何下手作答。下面我们运用“动态平衡”的观点和“数学”的推理方法来分析此题的解题方略。1、“动态平衡”的观点(1)、何为“动态平衡”?我们举例来说明:有一水池,有水管在不断向水池中注水,也有水管不断从水池中向外抽水。看单位时间内注入水池的水与抽出水池的水量相同,我们认为水池的水量或水池的液面高度保持动态平衡。看水池的水量或液面高度发生变化,只能从单位时间注入水池的水量与抽出的水量上进行的比较分析。若来源等于去路,可用下图的模型表示:来源动态平衡去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3和C5的含量变化就属于一个动态平衡。如图:2.运用“动态平衡”的观点分析运用“动态平衡”的观点分析,关键是分析其来源和去路。依据题意“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可知:CO2浓度的迅速下降导致CO2的固定过程受阻,而短时间内C3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不变,即:C5的去路(也就是C3的来源)受阻,而C5的来源(也就是C3的去路)不变,所以导致C3化合物的含量升高,C3化合物的含量下降。故A是C3化合物,B是C5化合物。依据CO2的固定过程:C5+CO2 2C3 也可知:植物正常且稳定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论光合作用的强弱,暗反应中C3的含量是C5的两倍。再如:例二:(2012天津理综,5改编)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右图。请回答与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 ,判断的理由是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是H的来源,暗反应是H的去路,同时还要求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是相互制约的。依题意可知d1浓度下蓝藻的总光合速率大于d3浓度下的总光合速率,即单位时间内光反应产生的H多,暗反应消耗的H也多,光合作用过程中H的含量仍然保持相对稳定。总之,除在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用“动态平衡”的观点分析外,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生态平衡等知识的学习中,均可采用这一观点。至此,我们已经透彻理解了本题,但要回答第(2)、(4)中的“原因是 ”仍存在如何规范表达的问题,解决此问题就要运用“数学”推理方法。2、“数学”的推理方法(1)、“已知一求证”的数学推理方法在数学上,有这样一类试题:“已知:,求证:”。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从已知条件入手,通过分析推理,得到结论,故此方法也可称为“因为所以”法。(2)、“已知求证”法的应用以例一第(4)问为例说明。分析第(4)问的题意可知:已知条件是CO2浓度为0.003%与CO2浓度为1%相比较,求证的是: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低。推理过程如下:因为CO2浓度为0.003%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弱(CO2浓度通过影响暗反应而影响光合作用),又因为暗反应与光反应是相互制约的,即:暗反应弱,消耗的H和ATP少,所以需要的光照强度低。在书写答案时,只需写出推理过程即可。再如:例三:(2012四川理综,31 I)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问题: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分析此题可知:已知条件是b点以后,结合坐标图分析,也就是株冠形成以后。求证的是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答题要求是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角度解答,推理过程如下:因为株冠形成(大豆苗已长大,植株生长茂盛),一方面为田鼠提供丰富的食物,另一方面为田鼠提供了藏身之所,不易被天敌发现,导致田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密度增大。还可用“动态平衡”的观点分析,过程如下:田鼠的种群密度大幅上升(即来源大于去路)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进而说明环境条件有利于其生存繁殖,而对它的天敌不利,结合b点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