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一、航运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变化航运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产业,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远距离运输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由下图可以看出,我国水路货物周转量占全国货物周转量的比例基本保持逐年增长。2007年我国水运在货物周转量中占64.88%,在进出口货物中占90%;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亿吨,有14个港口进入世界亿吨大港行列,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我国航运比重变化图“十一五”期间我国航运业得到国家的重点投资,处于加速扩容阶段,建设投资保持增长态势,投资额逐年增加。2007年,全国沿海及内河建设完成投资886.48亿元,比上年增加17.29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沿海建设完成投资720.11亿元,比上年增加12.14亿元,同比增长1.7%;内河建设完成投资166.37亿元,比上年增加5.15亿元,同比增长3.2%。二、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2007年,全社会完成水路货运量28.12亿吨、货物周转量64284.8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和15.9%,增速分别回落0.1个和加快4.2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2.1%和62.7%,分别比上年回落0.1个和提高0.3个百分点。2001-2007我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增长示意图2007年全社会完成水路客运量2.28亿人、旅客周转量77.7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5.7%,增速分别回落5.4个和2.9个百分点。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1%和0.4%。2001-2007我国水路旅客运输量及周转量增长示意图2007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10亿吨,比上年增长15.1%,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0.42亿吨,增长14.5%;内河港口完成23.68亿吨,增长16.1%。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继续小幅回落。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8.49亿吨,比上年增长14.6%,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6.91亿吨,增长14.6%;内河港口完成1.58亿吨,增长14.1%。继2007年10月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6年总量后,1-11月突破1亿TEU,提前3年完成了2010年目标,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将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TEU,达1.14亿TEU,比上年增长22.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05亿TEU,增长22.0%,内河港口完成974万TEU,增长24.6%。截至2007年11月,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00万TEU的港口共计6个:上海港完成2385万TEU,深圳港完成1881万TEU。青岛港864万TEU、宁波-舟山港859万TEU、广州港838.8万TEU、天津港648.5万TEU。十一五中央将筹集至少400亿元的资金,重点用于内河和沿海航道、水上支持保障系统等项目的建设,比十五期翻了一番。其中,用于内河航运的投资将超过200亿元。加强港口建设费的征收征管,增收部分主要用于航道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资,中央、地方、企业形成合力,加强沿海港口的公用深水航道和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快调整船队结构,扩大五星红旗船队规模,加快干散货、油轮、集装箱等专业化大型船队发展,明显提高海运船队的技术水平,提升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海运船舶运力规模达1亿载重吨,进入世界前三位。完善内河船型标准化的政策措施,加强标准船型研发、现有船型比选以及落后船型淘汰等工作。加快推进长江、京杭运河、西江等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优化运力结构,促进船舶大型化,提高船闸通过能力,提升内河航运竞争力。三、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2007年以来国民经济高位运行,原煤、原油、钢材等能源、工业原料的运输需求持续旺盛。从各子行业来看,油轮运输低位徘徊,集装箱运输维持缓慢上升态势,干散货运输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三大板块表现出了极为不同的走势。(一)干散货运输:行业景气度高涨,BDI指数持续走强2007年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持续走高,从2007年初4000点一直上升到11月1日的11033点创出前所未有的高点,11月15日报收于10938点。2007年至今的BDI均值在6700点左右,高出上年一倍以上,干散货运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国际干散货运输中,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的运输就占了60%以上,BDI指数的走势,与这几种货物的需求增长较为相关。全球85%的铁矿石运输增量都来自于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际航运业。1-10月份,外贸进口铁矿石完成3.13亿吨,同比增长16.6%,铁矿石需求增速下降但依然旺盛,推动了干散货指数的走高。另外,由于我国对煤炭的需求增长,出口煤炭减少,1-10月,煤炭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为4230万吨和4326万吨,同比分别为增长43.9%和下降17.6%;由此原先从中国进口煤炭的亚洲国家只能从其他远距离国家进口,运距加长,也消耗了一定运力。尽管钢材、煤炭等货物的进出口税率进行了多次调整,但需求并未出现下降势头,运力供不应求依然存在,运价处于一路向上的态势。(二)油品运输:原油运输疲态依旧,成品油运输略有回升国际原油运输由于运力供给的投放快于需求的增长,显现出低位徘徊的走势。如VLCC新增运力增长速度加快,超过了原油轮船队增长的平均水平;而原油产量与需求增长有限,运输需求明显不旺,原油运价持续低靡,除3月与5月因法国的石油码头工人罢工等使市场运价出现短暂的反弹外,运费指数都在低位徘徊。2007年1-10月我国原油进口13668万吨,同比增长13.8%;1-10月份原油出口量总计为291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42.8%。成品油方面,全球油价在2006年9月开始下跌,2007年上半年油价同比分别下降4%左右,但近期的产油区政治局势变化、石油库存情况等显示石油供应短缺,全球油价出现不断走高态势,达到了98美元/桶的高位,这与低位徘徊的运价成了鲜明对比。由于成品油运力增长较慢,而在2010年前单壳油轮的逐步淘汰将会降低运力增长,运价水平下降中渐趋稳定。2007年1-10月我国成品油进口2902万吨,同比降低8.9%;1-10月成品油出口1299万吨,同比增长30.4%。预计年底油运市场会因季节性需求增长,而有所反弹。(三)集装箱运输:形势好转,逐步回升从集装箱船租船(HRCI)指数走势来看,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表现为逐步回升的态势,整体波动不大,11月22日为1368点,2007年在1000-1400点之间。根据AXSMARING的统计,未来几年运力增长将保持在12%左右,而2008和2009年为交船高峰。由于近几年集装箱船队运力扩张速度过快,超出了需求增长;而且大型化的发展,使得运力机构整体升级,竞争加剧。中国集装箱运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其运价受国际干散货运价的关联度较小,而与国内对外贸易相关。在运价方面,第一季度有所下降后就维持上升态势;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总体在1000-1200点之间,11月16日报收于1168.12点。据海关统计1-10月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6%,虽然年中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外贸进出口有所影响,集装箱运输也由此有所调整,但随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对外政策的逐步消化,外贸增长依然快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增长态势,二季度以来CCFI表现为上升势头。四、子行业对比分析及预测2007年干散货市场出现有史以来的最大牛市,10月10日BDI指数突破万点并站稳在万点之上,预计全年日均值在6500点左右,同比增幅将远超出100%,特种杂货市场与干散货市场保持高度相关,集装箱运输市场蓄势待发,油运市场继续筑底,但季节性波动幅度加大,供需关系正在孕育积极变化。(一)干散货运输基于需求旺盛、有效供给不足和运力紧张所形成的这一轮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的大牛市可以延续至2010年。预计2008年BDI指数全年日均值有望达到10000点以上,峰值可能接近15000点,与BDI指数持续高位运行相比,由于塞港造成市场效率的下降,与2007年相比,2008年干散运输行业利润率将有所下降。分析未来数年影响运力供求关系的种种因素,即使有超量新船涌入,2010年干散货航运市场有可能仍处在相对高位。按中国沿海干散货运输量从2006年5.76亿吨上升到2011年的8.5亿吨,年增幅为12%以上预测,运力需求增幅也至少应在12%以上。我国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迅速,中国将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地铁、公路、机场和港口建设需要消耗大量钢材。目前我国钢材消耗量仍低于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水平,预计2008年我国的矿石进口量有望保持10%左右的增长,将继续构成干散货运输需求的主力因素。(二)集装箱运输随着适箱货源的不断增加,集装箱运输正在成为一种占主流的贸易海运方式,2000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每年以20-3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7年11月28日我国集装箱吞吐量首超一亿标箱。2008年集装箱运价有望继续稳中见升,预测2008年运价将增长5-10%,2009年运价有望出现明显上升。集装箱运输企业业绩对运价具有高度敏感性。集装箱运输供给增速一直大于需求增速,运力处于过剩状态,但未来两年这种供需缺口差距将有所缩小,加之集装箱运输属于寡头垄断,客户较为分散,经过前几年恶性竞争的惨痛教训,集装箱航运寡头逐步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开始从竞争走向竞合,通过价格联盟等方式稳定运价。随着供给增速逐步下降和需求增速稳步上升,以及港口拥堵消耗运力供给,马士基租船经纪公司预言港口拥堵将成为决定未来集装箱船租价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三)油品运输国际油运市场近三年持续低迷,一方面是由于新增运力过快,供过于求所致,同时也由于货主对油运运费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所致。由于从2010年所有单底单壳油轮将完成拆解或改装,随着我国石油储备战略、“国油国运”战略的逐步落实和原油进口量的快速递增,预计油运市场机会出现在2008年和2010年,2009年面临新运力集中交付压力。LNG运输成为未来能源运输的新看点。五、行业风险分析及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计为5.2%;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为4.8%,较前期预测下调了0.4个百分点。而对美国经济增长预测是,2007年为1.9%,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2008年经济增长率也从此前的2.8%下降到1.9%。主要是基于美国楼市降温和次级债问题将使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拖累世界经济增长而表示的担心。同时IMF也指出,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过去一年里,仅这三个国家就占全球增长的一半。高盛对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预计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4%,高于其此前预计的8.2%;预计2008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7%。目前,尚无法预测次级债问题对美国国内消费的影响,但对世界经济、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测的下调,预期2008年消费需求减弱,运量的增长也会放缓。具体子行业或者说运输货种的影响要看需求国的增长情况,如铁矿石需求增长情况要看中国需求的增量,而许多消费品则(特别是适集装箱货物)要视美国、欧洲的需求增量而定。在政策支持下,中国航运公司还具有典型的成长性特征“国油国运、国矿国运下的市场份额成长”和“央企整体上市下的并购成长”。“国油国运”和“国矿国运”的政策为中国船东发展大型油轮船队、大型铁矿砂船队和扩展市场份额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五大航运央企下属的航运公司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六、行业授信建议世界经济增长,以我国为代表的“金砖四国”经济持续增长,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从而带动国际海运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航运供需矛盾突出,航运巨头从竞争走向竞合,航运业景气度持续上升,“国油国运”和“国矿国运”等国家战略实施,以及单底单壳油轮面临改装或淘汰等促使国内航运企业加大新运力扩张力度,汽车出口运输和半潜船运输成为未来特种杂货市场新看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底气十足。因此,我们建议保持原有授信等级,对发展前景良好,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可适当增加投资额度。基于前述分析,我们认为航运业前景良好,部分上市公司股价已基本反映了行业业绩增长。考虑到行业景气度上升以及行业整合预期,中长期看好。授信重点主要侧重四个方面:1资产注入和行业整合带来的授信机会在2007年国资工作重点产业布局调整中,航运业是国资委重组的一个重点。航运业的整合也成为业界的主要关注热点。国家明确表明了要将航运企业做大做强的态度,未来行业整合将成为必然趋势。行业整合和优质资产注入成为推动行业发展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资产注入作为重要投资主题,2008年在航运业将得到进一步深化,五大航运央企整合,集团优质资产注入将催生更多市场投资机会。至2010年中央企业将压缩至80-100家,5大航运央企很可能压缩为3家,央企整体上市是大势所趋。长航集团与中外运集团合并,招商轮船不再归属央企,甚至包括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的强强联合与重组合并,等等,这些都值得期待。中远集团干散货资产注入中国远洋,中海发展收购中海集团干散货资产,这些都成为2007年的经典题材。2008年中海集运将收购中海集团旗下码头制(租)箱和物流资产,南京水运大股东海运资产拟整体上市,包括中国国航空在航空业的并购行动也有望实现实质性的推进。2关注处于上升周期的子行业2007年全球航运市场的上涨,特别是干散货市场的高涨带动了航运市场的繁荣,助推了航运类公司业绩提升,如中远航运、中海发展前三季度业绩增幅分别为40%和70%。而今年回归A股的中国远洋,由于增发收购集团干散货资产,其对业绩的增厚作用较大。2008年,干散货运输将保持高位,集装箱运输市场有逐步回稳上升的趋势。可关注此类受益于行业景气上升的公司,如中国远洋、中海发展、中国远洋等。3关注“国油国运”受益公司我国将在今后几年内大幅提高中国船队在我国原油和大宗原材料进口市场上的份额,同时给予国内企业在运量和运价上的保障。“国油国运”战略计划到2010年中资船东运送原油比例达到50%,目前这一比例在20%左右,国内油轮运输公司将是直接的受益者。受益于“国货国运”政策的上市公司。基于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国内各航运企业目前均在大幅扩充运力,预计中海发展、中国远洋、南京水运等公司将受益于政策扶持。4所得税政策调整对于2008年即将进行的所得税政策调整,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受益的公司为中国远洋、中远航运、南京水运和宁波海运,而由于前两者部分子公司执行15%的优惠税率,实际税率在23%和26%;所以受益最大的应该是南京水运与宁波海运公司。而招商轮船、中海发展和中海海盛目前是所得税率为15%,享受特区优惠政策,是否能够延续优惠税率尚无确认;预计在所得税调整过渡期间应对公司影响不大。目 录第一章 我国航运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1第一节 航运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变化1一、航运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二、航运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2第二节 航运业设施设备供给分析及预测3一、我国航运设施设备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3二、我国航运设施设备供给结构变化分析4三、“十一五”发展规划6第三节 航运业需求分析及预测7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7二、2006我国航运运输结构及特点分析12第二章 行业运价与收益分析及预测16第一节 航运市场运价分析及预测16一、干散货运输:行业景气度高涨,BDI指数持续走强16二、油品运输:原油运输疲态依旧,成品油运输略有回升16三、集装箱运输:形势好转,逐步回升17第二节 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18第三章 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19第一节 航运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19一、市场准入门槛偏低19二、行业结构差19三、市场竞争不规范,公平竞争机制尚不完善19第二节 我国航运企业市场竞争综合评价20一、我国航运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20二、我国航运企业仍未进入航运强国行列20三、行业政策提高航运企业竞争力20第三节 航运业整合分析与预测22一、航运业整合背景22二、整合预期22三、中外运和长航集团重组分析及预测23第四章 航运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25第一节 航运行业细分子行业对比分析25一、总体分析25二、干散货运输25三、集装箱运输25四、油品运输26第二节 干散货运输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27一、行业运力状况分析27二、行业需求状况分析28三、行业运价分析29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31第三节 集装箱运输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32一、行业运力状况分析及预测32二、行业需求状况分析33三、行业运价分析33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34第四节 油品运输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39一、行业运力状况分析39二、行业需求状况分析39三、行业运价分析40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41第五节 港口运输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43一、行业供给状况分析43二、行业需求状况分析43三、行业运价分析及预测44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45第五章 细分地区分析46第一节 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46一、内河运输发展分析46二、沿海运输发展分析48三、远洋运输发展分析51第二节 长江水系运输业发展分析及预测54一、长江航运基本情况54第三节 珠江水运发展分析及预测57一、珠江航运基本情况57二、珠江航运新亮点58三、珠江航运发展展望60第六章 企业分析61第一节 行业企业特征分析61第二节 上市公司运营状况对比分析62一、经营状况对比分析62二、盈利能力对比分析62三、运营能力对比分析62四、偿债能力对比分析63第三节 中国远洋分析64一、企业基本状况64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64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64三、2008年企业发展前景66第四节 中海发展分析68一、企业基本状况68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68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68三、2008年企业发展前景71第七章 航运业授信风险分析及提示73第一节 环境风险分析及提示73一、国际环境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73二、宏观经济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74三、人民币升值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76第二节 行业政策风险分析及提示77一、港口建设管理规定77二、大陆运输市场进一步向台航运和道路运输企业开放77三、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与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77四、国货国运政策80第三节 行业市场风险分析及提示81一、市场供需风险提示81二、运价波动风险提示83三、燃油价格波动风险提示84四、重组、整合与注资分析及风险提示84第八章 航运业授信机会及建议86第一节 航运业总体授信机会及建议86第二节 子行业(子产品)授信机会及建议87一、干散货运输87二、集装箱运输87三、油轮运输88第三节 企业授信机会及建议89附 表表12001-2007我国航运业发展情况一览表1表22001-2007我国航运业建设投资情况一览表2表32006我国运输船舶配备情况3表42001-2007我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7表52001-2007我国水路旅客运输量及周转量7表62001-2007水路平均运距8表72002-2006我国港口旅客吞吐量9表82006我国航运集装箱运输情况10表9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名11表102007年-2010年全球集装箱运力预测32表112001-2006我国内河货物吞吐量46表122001-2006我国内河运输量47表132001-2007我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48表142001-2006我国沿海运输量49表152001-2006我国远洋运输量51表162001-2006我国远洋运输船舶配备情况52表17部分航运上市公司经营状况62表18部分航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62表19部分航运上市公司运营能力62表20部分航运上市公司偿债能力63表212007年前三季度中国远洋在行业中的地位64表22主营业务分行业或分产品构成情况表65表23中国远洋运行情况65表242007年前三季度中海发展在行业中的地位68表252007年上半年主营业务分行业或分产品构成情况表68表26中海发展运行情况70表27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布局与实施方案78附 图图1我国航运比重变化图2图22006年我国各等级航道比例图4图32006年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沿海港口不同用途泊位构成图5图42001-2007我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增长示意图7图52001-2007我国水路旅客运输量及周转量增长示意图8图62001-2007水路平均运距8图72000-2007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增长趋势图9图82002-2006我国港口旅客吞吐量10图92007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比例图11图102006各水路运输方式货运量构成图12图112006各水路运输方式货运周转量构成图13图122006我国内航货运量各水系构成比例图13图132006我国内航货运周转量各水系构成比例图13图142006我国主要货物品类港口吞吐量构成14图152006我国主要货物品类港口吞吐量增长率15图16近年来BDI走势30图17挪威海事交易所干散货FFA 交易市值30图18集装箱航运市场历年运力运量增长情况35图19油运市场历年运力运量增长情况39图20我国原油进口情况40图21近年来BDTI走势41图22近年来BCTI走势41图232001-2006我国沿海货物吞吐量46图242001-2006我国内河货运量及占全社会水路货运量比例47图252002-2006我国内河周转量及占全社会水路周转量比例48图262001-2007我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49图272001-2006我国沿海货运量及占全社会水路货运量比例49图282001-2006我国沿海货运周转量及占全社会水路货运周转量比例50图292001-2006我国远洋货运量及占全社会水路货运量比例51图302001-2006我国远洋货运周转量及占全社会水路货运周转量比例52图312001-2006我国远洋运输船舶配备情况53图322001-2006我国远洋运输船舶运载情况53图33世界GDP增长率73图34我国GDP增长率75图35中国煤炭贸易量82图36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走势84第一章 我国航运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第一节 航运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变化一、航运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航运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产业,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远距离运输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水运承担了93%的外贸运输量和北煤南运的重任,港口接卸了我国95%的进口原油和99%的进口铁矿石。水路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总量的比例由1978年的38%提高到2006年62%。长江作为横贯我国东中西部的运输大通道,承担了沿江企业生产所需80%的铁矿石、72%的原油和83%的电煤。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水路运输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保障了国家重点物资运输,支援了国家重点建设,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表1 2001-2007我国航运业发展情况一览表年份全国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所占比重港口吞吐量(亿吨)20014771025988.954.47%2420025068627510.654.28%26.820035385928715.853.32%33.9920046944541428.759.66%41.2320058025849672.2861.89%48.5320068895355485.7562.38%55.7200797348.52 62182.17 64.88%64资料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统计公报由下图可以看出,我国水路货物周转量占全国货物周转量的比例基本保持逐年增长。2007年我国水运在货物周转量中占64.88%,在进出口货物中占90%;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亿吨,有14个港口进入世界亿吨大港行列,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图1 我国航运比重变化图二、航运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国航运业得到国家的重点投资,处于加速扩容阶段,建设投资保持增长态势,投资额逐年增加。2007年,全国沿海及内河建设完成投资886.48亿元,比上年增加17.29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沿海建设完成投资720.11亿元,比上年增加12.14亿元,同比增长1.7%;内河建设完成投资166.37亿元,比上年增加5.15亿元,同比增长3.2%。表2 2001-2007我国航运业建设投资情况一览表单位:亿元年份水路建设投资沿海港口建设投资内河港口及航道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2001174124500.47%2002169.8129.8539.950.39%2003295241540.53%2004407.81336.4271.390.58%2005688.77576.24112.530.78%2006869.19707.97161.220.79%2007886.48720.11166.37-资料来源: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第二节 航运业设施设备供给分析及预测一、我国航运设施设备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一)运输船舶2007年年底,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9.18万艘,比上年末减少0.26万艘;净载重量11881.46万吨,比上年末增加855.75万吨;平均净载重量619.56吨,比上年末增加52.28吨;载客量102.69万客位,比上年末减少3.24万客位;集装箱箱位125.96万TEU,比上年末增加33.17万TEU;船舶功率3936.6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加29.84万千瓦。水上运输船舶中,集装箱船2129艘,集装箱箱位92.27万TEU,分别比上年增加115艘和7.41万TEU。2007年年底,全国拥有内河运输船舶18.02万艘,比上年末减少0.27万艘;净载重量5266.25万吨,比上年末增加323.93万吨;载客量86.20万客位,比上年末减少4.05万客位;集装箱箱位6.87万TEU,比上年末增加0.52万TEU;船舶功率1803.20万千瓦,比上年末减少85.62万千瓦。全国沿海运输船舶9322艘,比上年末增加109艘;净载重量2450.58万吨,比上年末增加197.08万吨;载客量14.75万客位,比上年末增加0.78万客位;集装箱箱位12.11万TEU,比上年末增加1.94万TEU;船舶功率893.4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加36.17万千瓦。全国远洋运输船舶2284艘,比上年末增加6艘;净载重量4164.64万吨,比上年末增加334.74万吨;载客量1.73万客位,比上年末增加0.04万客位;集装箱箱位106.98万TEU,比上年末增加30.72万TEU;船舶功率1239.9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加79.28万千瓦。表3 2007我国运输船舶配备情况内河运输沿海运输远洋运输总计比去年增减运输船舶(万艘)18.020.930.2319.18-0.26净载重量(万吨)5266.252450.584164.6411881.46+855.75集装箱箱位(万TEU)6.8712.11106.98125.96+33.1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交通部,世经未来收集整理(二)内河航道2007年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49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7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1197公里,占总里程的49.6%,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三级及以上航道8822公里,占总里程的7.1%,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五级及以上航道24351公里,占总里程的19.7%,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各等级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一级航道1407公里,二级航道2538公里,三级航道4877公里,四级航道6943公里,五级航道8586公里,六级航道18401公里,七级航道18445公里。全国内河航道中,天然河流及渠化河段64475公里,限制性航道36161公里,宽浅河流航道6130公里,山区急流河段航道4311公里,湖区航道3462公里,库区航道8957公里。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超过1万公里的省份有4个,分别是江苏(24336公里)、广东(11844公里)、湖南(11495公里)、四川(10720公里)。图2 2006年我国各等级航道比例图2007年年底,全国内河航道共有4143处枢纽,其中具有通航功能的枢纽2339处。通航建筑物中,有船闸835座、升船机42座。(三)港口码头泊位2007年以来,我国沿海港口进入由建设阶段转入建成投产的高峰期。截至2007年上半年,沿海规模以上港口新建与改造共新增生产性泊位79个,其中深水泊位44个,同比分别增长42%和10%;新增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2亿吨,同比增长11.5%,新增固定资产约220亿元,同比增长约33%。泊位大型化发展继续改善。新增深水泊位44个、能力13亿吨,分别占新增总量的56%和95%。沿海港口大型深水泊位不足的矛盾进一步缓解。二、我国航运设施设备供给结构变化分析(一)建设高等级内河航道,实现内河航道区域成网紧密结合地区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水系综合开发,全面改善航道等级结构,建设形成以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层次分明、干支相通、通江达海的航道体系。加快长江干线航道治理。全面推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以及重要支流的航道建设。(二)港口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增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散粮等专业化泊位51个、总能力1.84亿吨,分别占新增总量的65%和92%,特别是集装箱、煤炭、铁矿石和原油码头通过能力进一步扩大,港口现代化水平继续提高。资料来源:2006年全国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统计公报图3 2007年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沿海港口不同用途泊位构成图据不完全统计,2007全年新增生产性泊位200个左右,其中深水泊位约150个,新增设计总通过能力5.6亿吨左右,港口处理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三)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增强使港口运营效率不断提高码头建设深水化、专业化、大型化使得码头外在作业条件与以前相比大幅改善,为效率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港口机械设备水平不断提升,特别以振华港机为代表的集装箱桥吊设备居于世界前列。振华港机自主研发生产的双四十英尺桥吊被誉为“最能干大力士”,可以同时起吊4个重达40吨的20英尺集装箱,比一般桥吊的装卸效率提高60%以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码头管理水平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特别是集装箱码头运营创造出多项世界记录。例如今年洋山深水港创造了每小时装卸690.93自然箱的船时量和桥吊单机最高效率达到每小时97自然箱两项世界记录。(四)沿海港口建设投入额明显高于内河港口从我国港口的构成结构来看,虽然内河港口数量占绝大部分比例,但是强劲的进出口贸易加大了对沿海港口的需求,从而导致建设资金两极分化,沿海港口建设投入额明显高于内河港口。投资额的差异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沿海港口的建设成就高于内河港口,以我国的万吨港口计量,大部分都集中在沿海。虽然沿海港口占全国港口的比例仅为12%,但是沿海万吨级泊位占全国万吨级泊位的比例在80%以上。三、“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预计将改善航道里程约6000公里,重要航道通过能力提高60%以上,新增港口通过能力4亿吨。长江干线上中下游航道进入系统治理阶段,航道条件将明显改善,5万吨级海船乘潮直达南京,较大幅度地延长5000吨级海船到武汉的通航期,利用航道自然水深,使3000吨级海船季节性通航至湖南城陵矶,武汉以上航道将更为通畅,三峡库区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主城港区,千吨级船舶可直达云南水富;西江航运干线通过能力明显提高;京杭运河堵航问题明显缓解;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建成;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全面展开,主要航道将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通往上海的主要集装箱通道基本建成;航电结合、梯级开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嘉陵江、湘江航电枢纽全线渠化。内河主要港口的主要港区建设有重大进展,基本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部分成为地区物流中心;船型标准化取得明显进展;支持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第三节 航运业需求分析及预测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一)水路运输1水路货运稳定增长2007年,全社会完成水路货运量28.12亿吨、货物周转量64284.8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和15.9%,增速分别回落0.1个和加快4.2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2.1%和62.7%,分别比上年回落0.1个和提高0.3个百分点。表4 2001-2007我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货运量(亿吨)13.27 14.18 15.81 18.74 21.9624.87 28.12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25988.90 27510.60 28715.80 41428.70 49672.28 55485.75 64284.85资料来源: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图4 2001-2007我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增长示意图2水路客运稳步回升2007年全社会完成水路客运量2.28亿人、旅客周转量77.7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5.7%,增速分别回落5.4个和2.9个百分点。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1%和0.4%。表5 2001-2007我国水路旅客运输量及周转量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客运量(亿人)1.86451.86931.71421.90402.022.202.28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89.8881.863.166.30 67.7773.5877.78资料来源: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图5 2001-2007我国水路旅客运输量及周转量增长示意图3客运运距逐年递减,货运运距逐年上升表6 2001-2007水路平均运距单位:公里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客运48.21 43.76 36.81 34.82 33.55 33.45 34.1 货运1958.47 1940.10 1816.31 2210.71 2261.94 2231.03 2286.1 资料来源:中国交通部统计年报图6 2001-2007水路平均运距(二)港口运输1中国已跻身全球港口大国行列2007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10亿吨,比上年增长15.1%,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亿标准箱,达到1.14亿标准箱,同比增长21.7%。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四年稳居世界首位。在世界港口集装箱运量排名榜中,香港、上海、深圳三地稳居24位。中国已占到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的近1/4。2007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5.6亿吨,比上年增长4.2%,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15万标准箱,增长20.4%,首次超越香港,跃居世界第二。随着烟台港、营口港去年进入亿吨港行列,我国已有14个亿吨大港。至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2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10亿吨,比上年增长15.1%,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0.42亿吨,增长14.5%;内河港口完成23.68亿吨,增长16.1%。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继续小幅回落。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8.49亿吨,比上年增长14.6%,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6.91亿吨,增长14.6%;内河港口完成1.58亿吨,增长14.1%。图7 2000-2007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增长趋势图3港口旅客吞吐量继续小幅回升2007年全国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2.06亿人,比上年减少0.9%。其中,沿海港口旅客吞吐量7518万人,同比减少6.4%;内河港口旅客吞吐量1.31亿人,同比增长2.6%。表7 2002-2007我国港口旅客吞吐量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全国港口(亿人)1.971.842.02.062.082.06内河港口(亿人)1.251.181.231.291.281.31沿海港口(亿人)0.720.640.760.780.800.75资料来源:中国交通部统计年报图8 2002-2007我国港口旅客吞吐量(三)集装箱运输1全社会航运集装箱运量持续增长继2007年10月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6年总量后,1-11月突破1亿TEU,提前3年完成了2010年目标,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将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TEU,达1.14亿TEU,比上年增长22.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05亿TEU,增长22.0%,内河港口完成974万TEU,增长24.6%。表8 2007我国航运集装箱运输情况集装箱数(万TEU)同比增长(%)货运量(万吨)同比增长(%)全社会水路运输2953.4226.833354.9229.4其中远洋运输1711.9313.917173.8912.2%全国港口1140022.3-其中沿海港口105022.5-内河港口97439.1-资料来源:中国交通部统计年报截至2007年11月,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00万TEU的港口共计6个:上海港完成2385万TEU,深圳港完成1881万TEU。青岛港864万TEU、宁波-舟山港859万TEU、广州港838.8万TEU、天津港648.5万TEU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TEU的港口由上年的14个上升为16个,完成情况分别为:上海港2615万TEU、深圳港2110万TEU、青岛港946万TEU、宁波舟山港943万TEU、广州港926万TEU、天津港710万TEU、厦门港463万TEU、大连港381万TEU、连云港港200万TEU、苏州港190万TEU、营口港137万TEU、中山港127万TEU、烟台港125万TEU、福州港120万TEU、南京港106万TEU、泉州港102万TEU。表9 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名名 次港 口1-11月同期比%1上海2385120.52深圳1881111.73青岛864122.84宁波-舟山859132.15广州838.8137.86天津648.5120.37厦门419.8115.48大连346.9118.49连云港176.7150.810苏州170155.22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大幅度增加2007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基本态势。1-11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1.02亿TEU,同比增长21.7%。预计今年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12亿TEU,同比增长21.7%,环比增幅下降1.9个百分点。按内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分析,2007年我国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依然占主导地位,占总量近八成。而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幅度却明显高于外贸,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幅度高于沿海。3沿海港口吞吐量高于内河港口从货物的吞吐构成来看,2007年,我国沿海港口完成了全国超过60%的货物吞吐量,同时沿海港口几乎包揽了所有的集装箱吞吐量,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集装箱吞吐量的90%以上。图9 2007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比例图我们认为2008年这种趋势仍会延续。从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发展趋势来看,虽然吞吐量逐年增加,但是增幅有放缓。二、2006我国航运运输结构及特点分析(一)内河货运输量大,远洋运输周转量高近年来,随着江苏、浙江等省内河航道网的逐步改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对黄砂、石料需求的不断增加,为内河大宗货物运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07年,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12.99亿吨、货物周转量3553.12亿吨公里,分别占全社会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的46.2%和5.5%;沿海运输完成货运量9.24亿吨、货物周转量12045.83亿吨公里,分别占32.9%和18.7%;远洋运输完成货运量5.89亿吨、货物周转量48685.89亿吨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老人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苏州a类安全员考试及答案
- 户外主播考试题及答案
- 红山煤矿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章节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安徽三科考试题目及答案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单元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
- 辽宁省艺考考试题目及答案
- 襄阳五中高三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军用电池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法院聘用制书记员招聘笔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 2025九省化学联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沪教版暑期新高一自学课 Unit 3 Choices(词汇+课文)
- 《控制电机》课件-第四章 步进电动机
- DB63∕T 1952-2021 水文设施工程质量评定规范
- 出货标签管理办法
- 光伏电站技改方案(3篇)
- 数据稽核管理办法
- (高清版)DBJ∕T 13-278-2025 《福建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
- 渔民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