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生物《细菌》课件说课稿.doc000.doc_第1页
八年级上生物《细菌》课件说课稿.doc000.doc_第2页
八年级上生物《细菌》课件说课稿.doc000.doc_第3页
八年级上生物《细菌》课件说课稿.doc000.doc_第4页
八年级上生物《细菌》课件说课稿.doc00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课件说课稿兰西三中 王艳峰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次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我们都知道,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通常情况下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尤其是细菌的生殖过程更是很难通过语言来描述,在本节课选择运用多媒体课件形式教学就比较容易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下面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解读。1、 说教材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和动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之后进行的教学。 (二)其次是教材内容 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 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在制作课件时都着重体现了这些方面。同时,学习本节课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细菌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三)最后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记住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尝试通过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说说出细菌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注意卫生的重要性。 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记住细菌的形态和结构,难点:通过现象总结细菌的繁殖和生活特点,计算细菌数目 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说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来组织我们的教学策略,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教学手段,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首先,初中二年级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但初步掌握了一些判断和识别的观察能力。因此,我将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以及霉菌实物,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第二,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由抽象思维过渡,进行稍微复杂的分析但还不能分析一些抽象的概念语言表达也有欠缺,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说教法 本节的的教法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策略和手段、设计思路、(教学)资源和准备、教学(扼要)流程图、教学过程(具体)设计以及板书设计等。 进行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利用启发、讲解、讨论等教法,通过故事、挂图、录像、回答问题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1) 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的直观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辩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二)学法:1.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石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动手制作细菌的模型,使学生对细菌的额形态结构有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和印象。 设计思路是,前半节课,我讲引导学生1.从生活走进细菌首先通过用日本731部队在我国进行细菌研究,大搞细菌战等材料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走进本节课的教学,通过观看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视频(图片),让学生深切的认识到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后半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2从细菌走向生活 通过了解细菌的产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的形态,繁殖和营养的主要特征。并最终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认识到细菌在人体环境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讲卫生,不乱吃抗生素,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本节课(资源准备)我将准备多媒体课件,含有菌落的培养皿,视频,细菌形态挂图,细菌繁殖挂图,小纸片等物品进行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笔、橡皮泥。本节课教学流程主要按以下设计进行,首先 我使用(故事、视频)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同时,以游戏、计算的形式,通过讲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繁殖和营养方式来掌握教学难点。最后,我让同学们了解细菌对人类的危害,以及细菌对人体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自己的认识观,并能大胆自由地发表自己看法。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提问】引入课题 1、什么是菌落?2、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有哪些?(2)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荷兰人 首先用自制的放大镜观察到了细菌。直到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 用实验向世人证实了细菌 (填“是”或“不是”)自然发生的;他还发现了 、 (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 学之父”。2、细菌的特性(1)形态:细菌有 状、 状、 状等不同形态。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是 生活的。(2)结构:细菌的个体十 。一个细菌是一个细胞。细胞的结构有 、 、 ,但是没有成形的 ,只有 集中的区域。此外,有的细菌细胞壁外有 或生有 。(3)营养:大多数细菌同动物一样,细胞内没有 ,只能利用现成的 生活。它们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营养方式是 ,属生态系统中的 。(4)生殖:细菌是靠 进行生殖的。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 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5)芽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 ,它是细菌的 ,帮助细菌抵抗 环境。当小而轻的芽孢飘落在适当的环境中,又能 萌发成细菌。(6)分布:细菌 繁殖和形成 的持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带着老师的问题仔细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并回答。(三)展示汇报、分层指导细菌的发现阅读P58-59“细菌的发现”,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是 。2巴斯德著名的“曲颈瓶实验”,思考(1)在实验中,巴斯德为什么要将瓶中的液体煮沸?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因此,巴斯德被称作“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阅读P72-73“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细菌有哪几种形态?2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作用是什么?4根据细菌的结构特点,你能不能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细菌的生殖阅读P61“细菌的生殖”,完成下列问题1细菌是如何繁殖的?2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方式是什么?3完成P60“技能训练”并交流。4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四)、合作探究,师生评议1细菌与动物、植物细胞结构相比有什么异同? 2细菌的芽孢是生殖细胞吗?为什么?(五)、达标检测,总结提升【必做题】(C层学生)(一)、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位发现细菌的人是 (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弗莱明 D达尔文2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 )A分裂生殖 B接合生殖 C孢子生殖 D出芽生殖3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壁(二)、判断题1细菌与藻类植物一样,它们的营养方式都属于自养。 ( )2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但有DNA。 ( )3细菌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 ( )4所有的细菌都具有鞭毛。 ( )【选做题】(B层学生)1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芽孢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C芽孢是细菌的生殖细胞 D芽孢小而轻,可随风飘散2巴斯德所做的肉汤实验,证实了肉汤中的细菌是 ( )A空气中自然形成的 B肉汤中自然形成的 C全部来自于空气 D矿区中的细菌进入肉汤中产生的3分布在自然界中的细菌,它们的营养方式是 ( )A全部进行异养 B全部进行自 C大部分是异养 D大部分是自养【提升题】A层学生细菌体内没有 ,大多数细菌不能进行 作用,只能利用 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4) 总结与作业 我从细菌的发现过程、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营养方式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同时我要求同学们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本节课的作业。(5) 板书设计最后我的板书设计如图。四、说设计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希望学生一直是探究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主持人,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我采用多种教法与学法,丰富这节课的趣味性。同时收集一手的科学前沿,让同学不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