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_第1页
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_第2页
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_第3页
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_第4页
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平县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 连平县发展和改革局2014年7月目录一、生态现状1(一)、土地资源1(二)、水利水资源2(三)、植被资源2(四)、生物资源4(五)、矿产资源5(六)、生态旅游资源7二、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8(一)、生态产业存在的问题8(二)、社会经济存在的问题9三、生态发展目标和思路10(一)、基本思路10(二)、发展目标11(三)、重点工作计划12四、形成示范的有利条件分析14(一)、生态优势明显14(二)、自然资源丰富15(三)、交通便利16(四)、社会发展潜力大17五、支撑与保障18(一)、加强组织领导18(二)、加大投入力度18(三)、加强法制建设18(四)、提高科研能力19(五)、强化宣传教育19(六)、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19 12连平县位于广东省的东北部、河源市的西北部,全县的总面积约有2288平方公里,地理跨度为东经11414 至11455 、北纬245 至2438 ,东西长约72.4公里,南北宽约55.6公里。全县总面积约2288平方公里,境界线总长约350公里。连平县东与和平县接壤,西与翁源县毗邻,南与新丰县和东源县相连,北与江西省龙南县和全南县交界。距离广州市 217 公里、河源市107公里、深圳市278 公里、赣州市263公里。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森林,一流的水质”,连平是“广东省生态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是东江一级支流新丰江的主要发源地,是广东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态现状 (一)土地资源据2009年的统计资料,连平县农林业用地面积为21397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05%;水面为2009.6公顷,占0.88%;建设用地为5669.6公顷,占2.49%。在农林业用地中,农作物耕地面积为18806.8公顷,占8.27%;林地为184657.8公顷,占81.17%;园地为5159.4公顷,占2.27%。连平县各类土地利用占全县土地面积的比重如图1-1所示。从总体上看,全县土地资源丰富,但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不足,山地比重大,林地资源较多,而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呈现“八山半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半分庄园”的土地分布格局。图1-1 连平县各类土地利用的比重示意图农业用地主要分布于陂头、隆街、上坪、油溪、元善等镇。农作物耕地绝大部分位于较平坦的地区,或坡度小于25的丘陵山地,且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陂头、隆街、元善、上坪、忠信等镇。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忠信、元善、大湖、隆街和三角等镇。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三个中心镇(忠信、元善、隆街)和油溪、大湖等镇;交通运输用地主要分布在元善、三角和大湖等镇;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大湖、忠信和绣缎等镇;其他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上坪、陂头、内莞和三角,其他镇也有零星分布。其他土地主要分布在油溪、隆街、元善和上坪等地。(二)水利水资源连平不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且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蕴藏量。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74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约980毫米。地表水多年平均自产水量约21.92亿立方米,入境水量约0.43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可达6123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由于山高坡陡、河流天然落差大,河流水力资源十分丰富。经测算,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5.51万千瓦,可开发量10.66万千瓦,年均可开发电量3.77亿度。连平现有水库74宗(表1-1),水库的总库容达9190万m3。截至目前,地下水资源尚未经系统的分析论证,初步估计约占地表水的10%左右,即可开发利用量约2.3亿立方米/年。虽然地表有较多的泉眼出露,但流量均较小。目前地下水开采利用主要为家庭和少数单位生活用水取用的浅层地下水。表1-1连平县现有的水库列表序号名称集雨面积/km2库容/万m3序号名称集雨面积/km2库容/万m31瓮潭水库60320038布狗佛水库0.5182虾坑水库4.8193.539旱窝水库1.5233高莞水库33.467340李屋水库0.418.44小溪尾水库22.325541七姑社水库0.3155清沟水水库1120942红埂水库0.48246山下水库26.511543沙湾水库1.5837船洞水库21.333444坑肚塘水库1298乌石古水库1.1513645大山水库0.52219马池塘水库0.621146虎形地水库0.451910江夏水库468.972047长塘坑水库0.532411河头一级水库45061248园岭水库0.4824.612杉子园水库2.111549洋耳塘水库0.629.8513桥头湾水库30510650百雅塘水库1.62514狮里山水库6.67251竹堆塘水库0.861715河东坑水库4.63852两口塘水库0.72016依坑水库0.8834.253黄洞水库23517梅洞水库0.830.554大塘缺水库0.82818牛屎塘水库0.4323.755芹菜湖水库242719石灰坑水库5.855756伯公窝水库0.441520高桥水库16625.9357燕岭水库19.3416021利坑水库0.381558谢洞水库61822小径水库106459曹洞水库1522.523风门潭水库64260杨梅岗水库42.57224大风门水库7.523.161金牛坝水库29.512325肖屋坑水库3.220.862尖山水库8.91726河头三级水库53768.663高寨水库7.514.527东坑水库1.24464鹤湖水库13.3818328长坑水库447465香车水库14.315.329石背水库23.525966香车坝水库15.713.330杰寮背水库1336.367合水坝水库13.861.2331龙潭水库4.5731.7568绿湖水库6.62332大窝肚水库0.251969九连生态水库16041633资溪水库3.66370高湖水库63.36934连贵水库5.84371亚鹊斗水库2.313.635兰山水库1217.972坳肚一级水库8.21236高简水库2.46173南流坑水库1.21837杨梅山水库1.623474李坑水库2755连平县有集雨面积100km2以上河流8条(表1-2),其中有6条属于东江水系,分别是连平水、大蓆水、双头河、大湖水、忠信水、高陂河等;2条属于北江水系,分别是陂头河与贵东水。全县集雨面积10km2以上的支流多达62条。大部分河流水质良好,无污染,主河段水质类(局部类)。泥沙含量甚微,以洪水造成的推移质砂砾为主,河流自净能力强,水生态环境良好。洪水以山洪为主,多出现在6月8月,易涨易退,一般淹浸不超过24小时。表1-2 连平县河流水资源统计表河流名称县内集雨面积km2县内长度km天然落差m多年平均流量m3/s全县2278.9-连平水5897181817.93双头河168284105.33大蓆水53059107018.38忠信水6226581919.72高陂河98.4294053.15大湖水176427005.3贵东水128.9163503.76陂头河184.5258055.38其它130.4-4.03 (三)植被资源 连平县拥有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超过75%,为改善和维持连平优美的生态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东江水资源的强大保障。现有林业用地约18.5万公顷(表1-3),占全县国土面积约83.2%。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约8.1万公顷,商品林面积约10.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758万立方米。建有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和2个县级森林公园。2000年以来,通过组织实施造林灭荒工程、生态林建设与改造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保护区体系建设工程、护林防火队伍建设工程、速生林工程、特色经济林工程、森林围城工程、文明县城建设工程等,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于2008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表1-3 连平县林地用地面积统计有林地未成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无林地总林业用地面积*162858723324781386767185254*单位:公顷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高山灌丛(草)、茶林、油茶林、桉树林和草坡等9个主要类型(表1-4)。连平县境在海拔200-1430m之间,不同的海拔层次,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在海拔750m 以上的山地,大部分山地生长着灌木类(岗松、桃金娘)和鹧鸪草等较矮小的植物;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m以下的低山,主要在海拔400-600m的山地;马尾松分布在海拔250-300m的地方,包括丘陵地带和阳光充足、土质干瘠的低山阳坡,且天然更新良好;杉木主要分布在海拔450-600m的深山、低谷,喜土壤肥沃,气候湿润的阴坡;在丘陵地区及阳光充足的低山没有杉林分布;壳斗科、樟科、木兰科、蔷薇科等重要用材阔叶树种以及毛竹,生长在质地疏松、土壤湿润,在海拔400-700m的低山;油茶分布较广,生长在海拔250-800m的丘陵、低山;竹柏分布在海拔400m左右的山谷河旁湿润地段;榆科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左右的溪旁。马尾松林主要分布在大湖、绣缎、贵东、三角、忠信,1983年飞播的大头山播区,成效面积为5万多亩,属本县纯松林最大面积的片段。湿地松在元善、隆街、油溪、忠信、大湖都有上万亩的分布。杉木主要分布在国营林场及集体林场,共18多万亩,全县各乡镇皆有分布,较多的是油溪、内莞、上坪、元善、隆街、九连山林场、牛岭水林场、黄牛石林场。次生阔叶林全部分布在低山地,主要是油溪、上坪、内莞、陂头、隆街、黄牛石林场,其典型树种杨梅群落,红锥群落、米锥群落、马蹄荷群落。人工栽种的阔叶林主要是桉属,大湖、隆街较大面积。油茶各处皆有分布,绣缎纯林最多,内莞等地有大量分布,许多油茶生长在松树林的下层。茶叶各处有分布,较多的有莲塘茶场5000多亩,另外,黄牛石南坡海拔800米上下,仍保存一大片天然茶树。表1-4 连平县主要植被类型序号植被类型特征或分布描述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米锥+圆齿荷林,红维林,大叶锥林,甜锥+米锥林,青栲+南岭栲十大叶锥林,高山矮林(马蹄荷)2针阔叶混交林红润楠+杨梅+马尾松,马尾松+圆齿荷+广东润楠,马尾松+杨梅3针叶林暖性杉木林(人工),热性马尾松林(天然、人工)、杉木+马尾松4竹林山地的毛竹林,箬竹林,河谷的青皮竹、簕竹林5高山灌丛(草)以杜鹃、桃金娘、岗松、柃、芒、铺地蜈蚣等为优势植物6茶林分布在黄牛石海拔800米上下的原生茶树,以及人工栽种的茶园7油茶林在稀疏的松林下8桉树林栽培于丘陵地区,主要是绣缎、大湖、三角、忠信一带9草坡主要为次生群落,一般系人为活动或耕作后形成的荒芜地,有五节芒等 (四)生物资源连平县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境内的野生高等植物超过2000种,其中有银钟花等多种珍稀濒危植物或国家重要保护植物。动物3000多种,脊柱动物160多种,其中穿山甲、蟒、金钱龟等是珍稀濒危动物。全县已开发利用的有水稻、小麦、土豆、甘薯、花生、油菜、大蒜、蚕豆、茶、蔬菜等农经作物60多种300多个品种;有柑橙、柚子、李、梅、柿、栗、桃、梨等水果10多种30多个品种;有厚朴、杜仲、山栀子、巴戟、灵芝、鱼腥草等药用植物100多种;此外还有很多待开发的野生生物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是连平生态县建设的独厚优势,为生态农业、农林产品深加工和南药生产提供了重要基础。 1.植物资源 根据资料统计,已发现连平县分布的高等野生植物超过2000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科9属9种,其中类重点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类重点保护的苏铁蕨、金毛狗、桫椤、华南锥、半枫荷、香樟、花榈木等;此外还有濒危稀有的穗花杉、观光木、松叶蕨、巴戟等。主要经济植物有:金毛狗、海金沙、茶、油茶、杨梅、山楂、糖梨、五指毛桃、桃金娘、巴戟、麦冬、猕猴桃、金叶含笑、阴香、肉桂、山苍子、檫树、润楠、天料木、杨桐、杜鹃、荷木、油桐、酸枣、算盘子、油甘子、阿丁枫、枫香、乌桕、石斑木、椆类、吊皮锥(青钩)、米锥、马蹄荷、柿、朴树、山黄麻、白桂木、冬青、枳椇、岭南槭、盐肤木、野漆树、鸭脚木、乌饭树、毛竹、篱竹、簕竹、青皮竹、箬叶竹、淡竹、野芭蕉,等等。 2.动物资源据粗略统计,野生动物有3300多种,其中脊椎动物162种,鱼纲6科17种,两栖纲1目6种,爬行纲3目11种,鸟纲8目53种,哺乳纲6目72种。软体、节肢、脊椎三门动物均有饲养,共51种。此外,经普查,森林昆虫上百种,有资源性的中华蜜蜂、紫胶蚧,天敌性的红猎蝽、素猎蝽、齿角斑步甲、七星瓢虫、东方巨齿蛉、普通长脚蝴蜂。野生动物的稀有性:a、两栖及爬行动物有类的蟒蛇、类的虎纹蛙、眼镜王蛇、眼镜蛇及省级保护的棘胸蛙、沼水蛙、平胸龟;b、鸟类有类的长尾雉,属类保护的白鹇、鹰(隼)类、黄嘴角鸮、斑点鸺鹠;c、兽类有属于类的云豹,类的穿山甲、鬛羚、水鹿等,省级保护动物豹猫、食蟹獴、豪猪等;d、“三有”动物野猪、华南兔、果子狸、黄鼠狼等等;e、已消失的华南虎、豺等。 (五)矿产资源连平县地处九连山多金属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种类有67种之多,初步探明储量较大并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有煤、铁、钨、锡、铅、锌、石灰岩等矿种。连平是广东省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储量较为丰富的一个县,铁矿储藏量位居全广东省第一,素有粤北“有色金属之乡”之称。目前有金属矿场4个、矿点15个,其中铁、铅、锌、钨、锡矿已得到初步开发,每年为地方提供大量财政收入,而且还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此外,连平县还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如煤、石灰岩、大理石、白云岩、耐火粘土等。据省七五六地质大队等单位评估,连平县是河源市矿产种类最多、储量最丰富的县之一。煤炭:连平煤炭资源分布广泛,计有煤矿和煤点21处。主要煤系为“测水”煤系(忠信组),次为“龙潭”、“红山”煤系等。工业储量约1960万吨,均属无烟煤。 铁矿:县内铁矿资源丰富,分布有11处,工业储量(矿石量)约12839万吨,其中有大型铁矿床大顶铁矿。 铜矿:县内发现的铜矿主要有3处,可达中型的锯板坑钨矿伴生铜,工业储量约17万吨;其余两处均为小矿点,未正式计有工业储量。铅锌矿:县内已发现铅锌矿14处,工业储量(含金属量)约99万吨,其中达中型矿床的有大尖山铅锌矿。钨矿:县内有钨矿5处,工业储量(金属量)约22万吨,其中属特大型矿床的有锯板坑钨锡多金属矿。锡矿:县内锡矿主要为大顶铁矿、锯板坑钨矿和大尖山铅锌矿的伴生矿,具单独矿床的有2处,分布于上坪镇一带。工业储量(锡金属量)约26万吨。金矿:县境内金矿点有蓝屋顶金矿点、县城西山金矿点和油溪金矿矿化点。由于矿点规模和地质勘探程度有限,未能计出工业储量。银矿:县境内银矿主要为锯板坑钨矿的伴生银矿,金属储量约418吨,另无独立的银矿床。 磷矿:县境内磷矿有2处,磷矿石储量约1.6万吨。石灰岩:县内分布范围很广,其中较大范围的有:陂头圩周围的陂头石灰岩,宽约2公里,长达15公里,地形比高达200米;内莞圩附近的内莞石灰岩,储量可达1亿多吨,其中部分可作为制水泥用料,大量可作烧石灰用料。上坪石灰岩、田源石灰岩和隆街附近石灰岩也有一定的范围和储量。白云石矿:县内分布范围较广,储量较大的有盘石莲塘白云石矿。该矿有一至特级优质白云岩213层,属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白云岩矿石储量约255429万吨。该白云石矿质量优良,可作炼铁溶剂、耐火材料,并可作玻璃、陶瓷配料及辉绿岩铸石和提炼镁的原料,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粘土矿:绣缎耐火粘土矿位于大湖圩北东方向2.2公里。矿体长度约450米,宽度约200米,最大厚度为17.3米,一般厚度为8米,由北往南,由西往东,其厚度渐趋变薄。该粘土矿为含粉砂质高岭石粘土和微含勃姆铝砂质高岭石粘土两种,属陆相湖盆地沉积而成。粘土矿中含三氧化铝均匀,含量在30.18%33.26%之间。粘土矿储量约152万吨。石墨:隆街梅洞鸡公寨块段煤石墨矿位于隆街圩东偏南方向2.5公里。有5层矿,但工业矿层只有1层,其有效长度为760米,控制最大深度190米,平均厚度0.8米,矿体为薄层状或莲藕状,大部分煤层已变为隐晶质石墨,属煤石墨矿床。作石墨工业分析,含固定炭60.97%。工业储量约261万吨。大理石:上坪中村大理石矿位于连平城北东26公里。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与围岩互层出现,长350米,倾斜宽150200米,厚度1.378.85米,总厚度29.04米,埋深056.66米,属沉积变质型大理石矿床。矿石主要有次汉白玉(约占70%)和奶油汉白玉(约占18%),其次有小雪花白、晶灰云石等。该大理石含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低,含碳酸钙高,是比较理想的大理岩。大理石储量为约69万立方米。硅石矿:田源白马石硅石矿点位于田源镇北东方向7公里处。矿体沿断裂带充填,出露宽度约10米,延伸长度约50米,延深不详,未细勘探。玄武岩:上坪横坑玄武岩位于上坪圩北东4公里,横坑公路边。该地两侧皆见玄武岩出露,面积约4平方公里,有待进一步地质勘探查明储量。(六)生态旅游资源连平县地处九连山腹地,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森林茂密,河水洁净,多处于半自然状态,自然风景优美,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地方。连平风光旖旎,景色秀丽。“连平八景”自古享有盛名。“西山瀑布”、“龙潭喷雨”、“戈罗耸翠”、“梧峰樵唱”等自然奇观令人陶醉。“圣迹苍岩”、“上洋溶洞”、“观音坐莲”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态。“内莞风光”、“陂头小桂林”等景观令人留连忘返。内莞圣迹苍岩景区已初具规模,溶洞分为三层,其中旱洞两层,洞顶通天,水洞一层,景观奇特,在粤北山区喀斯特地貌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县有各类景点近30处,其中具开发价值的有10多处。自然景观有内莞镇“圣迹苍岩”巨大溶洞、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陂头溶洞洞群、九连山阔叶林、大蓆河的多座电站与沿河自然风光,以及分布在全县各地的各类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珍稀古树、飞禽走兽等。人文资源有客家风情、忠信花灯节、客家龙屋、颜氏家祠、古民居、九连山旅游特产等。此外,连平与江西宗教旅游胜地“小武当”山等相临,可以进行旅游的连动开发。从地理区位看,连平周边有江西和广东多个中小城市,距港、深、穗及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不远,发展生态旅游前景广阔。 二、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生态产业存在的问题 1.生态旅游。资金缺乏,旅游项目建设缓慢。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连平县本身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无法长期对旅游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扶持。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缺乏一流的精品。无论是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商务旅游,还是酒店建设、新农村建设、景区基础设施建,鲜有突出连平本土文化内涵,而且品味不高、层次感低,对游客吸引力小。旅游产品缺乏综合性,旅游产业链短。旅游产品收入局限于门票收入,其他相关旅游产品,如文化产品、生物资源产品、创意产品等开发程度和精度不够深。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下。旅游业是连平重点发展的产业,为了迎接高速公路开通后的巨大客流,亟需引进和培训各种旅游人才,尤其是旅游宣传人才,建设高水平旅游服务队伍,提高接待能力。 2.生态农业。 农业信息和科技服务水平不强,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还无法及时有效地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食品加工企业散而小、产品品牌效益低、深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运输和宣传落后等。农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山区村镇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农产品特色还不够凸显。农村清洁生产推广力度不够大,如风能、太阳能、沼气能等新能源覆盖面不够广,设施维修力量薄弱。3.生态林业。 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等级低,针叶林多、阔叶林少、树种单一、森林结构简单、防火效能较差。已有人工林的经济效益低下,以纯松林、桉树林为主,亟待通过林分改造使之成为碳汇林来提高经济效益。宜林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全县还存在26.78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有待于合理开发利用。 4.生态工业连平县工业发展过分依赖采矿和冶炼等重工业,食品、制药、纺织、竹木加工等轻工业发展较为滞后,而且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资金、信息、技术和人才。在矿物开发方面,金属矿产局限于传统的原矿开采及销售,亟需进行精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非金属矿物,如石灰岩、大理石、白云岩等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工业园建设发面,招商引资困难,已入工业园的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不强,缺少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支柱产业,市场竞争乏力。 (二)社会经济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组织结构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2011年连平县三大产业比重为11.360.827.9,全县经济尚属于粗放式的资源开发类型,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小;全县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人口多,不利于农业集约化、现代化建设;第三产业比重小,远低于同年国家平均水平(43.1%),而且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以传统的旅游、餐饮和酒店服务为主。 2.城市化城市化水平低,城镇人口少。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0%,广东省城市化率高达66.2%,而连平全县城市化率仅为23.76%,城市水平远低于国内水平和广东省水平。连平的城市化水平发展速率与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不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目前连平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4%,城镇人口仅为11.7万人,人口聚集程度偏低,城市经济集聚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连平亟需加快城市化进程,向城市输送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加速第三产业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3.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仍需改善。“十一五”期间,连平县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变,但连平县在旅游设施、环保设备、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连平县在吸收国内外投资方面面临的竞争加剧,融资更加困难,所以要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经营管理水平、资源开发能力、政策扶持等方面,来改善连平县的投资环境,吸引产业入园,增加连平参与区域竞争的竞争能力。 4.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薄弱。首先是教育水平偏低。连平当前教育发展速度和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的需要,人口素质总体不高,大学生人数比例低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其次是科研机构偏少,科技人才匮乏。科研机构开发、接纳外面技术能力偏低,乡镇企业普遍缺乏人才、工业缺少技术骨干、农业急缺现代化技术领头羊,造成高新技术难于得到有效推广应用。最后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水平不高。企业科研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低,开发新产品能力低,影响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科技力量薄弱,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推广应用进展缓慢,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生态发展目标和思路 (一)基本思路 1. 优先保护与恢复优先保护和监测连平县分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广东省特有生物、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典型生态系统。对自然分布的生物资源积极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在生物物种主要分布区、生息繁衍场所进行生态恢复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资源的就地恢复、保护、资源培育等活动。 2. 点面结合、保用并重在全面保护连平县生物物种资源的基础上,对珍稀濒危物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以及生态系统进行重点监测和保护;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示范先行,整体发展。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3.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坚持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以科技为先导,以保护生物学、生态学等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资源保护方面取得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和效率。根据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开发程度,在充分考虑本县人力、财力和技术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及地方的相关工作标准与规程,使生物保护与生态恢复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二)发展目标以保护连平县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结合连平县的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制定科学性与前瞻性的以提高植被质量为主导的生物保护与生态恢复建设规划,以提高连平生物资源保护面积与保护水平,提高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五年目标(20132017):总体布局,突出重点。建立和完善生物资源保护体系,优先建立以国家重点保护生物为目标的保护体系。通过整合升级和新建自然保护区,将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比例提高到8.75%(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6.73%)。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尤其是通过生态恢复技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十年目标(20132023):协调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通过整合升级和新建自然保护区,使连平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从当前的10593公顷增加到28990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比例提高到12.67%。构建生物廊道体系,全面保护连平县生物资源与生态系统,防止生物资源的减少与不合理开发利用。 (三)、重点工作计划确立全县生物保护与生态恢复的规划目标,构建生态恢复和生物保护两大体系(详见附图2)。根据我县的生态发展规划,把元善镇、忠信镇、隆街镇定位为城镇化发展空间,并以元善镇向东北辐射到内莞镇,向西南辐射到溪山镇,以忠信镇辐射到周边镇油溪镇、三角镇、高莞镇、大湖镇,以隆街镇辐射到溪山镇。依托灯塔盆地,毗邻的绣缎、大湖、三角及西北陂头、东北上坪、西南溪山、东南油溪等镇定位为农业发展空间,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其他林业资源较集中的田源镇、内莞镇、高莞镇及上坪镇、陂头镇北部定位为生态发展空间(详见附图3)。生态恢复体系是提高全县森林质量的主体,主要包括生态公益林建设与改造、森林围城建设、城市绿地建设。生物保护体系是全县生物资源、生态系统就地保护的主体,主要包括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建设体系,典型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和水源涵养林等功能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以及生物廊道的建设规划体系。基于演替理论,结合连平森林演替规律,通过林分改造,加速森林的正向演替,以加快连平森林的生态恢复。同时,从林相及森林景观美学入手,筛选树种。一方面加速森林恢复速度,另一方面构建高“免疫力”、“高生物多样性”的富有景观美学的森林群落。同时,加强流域、湖泊、湿地的生态恢复建设,以提高流域及湿地的生态服务效能。 1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规划(包括水源涵养林、防护林)目前连平县省级生态公益林总面积:121.575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4%,分布于全县13个镇。针对退化区域、针对林分单一的区域,基于森林演替理论,科学地进行生态恢复建设。一方面:加强对原有生态公益林的恢复与保护。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每年规划新增约3-5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以优化连平县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保护与生态恢复水平。 2城市森林生态恢复规划针对连平县主要城镇周边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积极推进“森林围城”,本着“城区见森林、城郊绕林带、远郊林围城”的建设思想,重点改善主要城镇周边的森林质量与生态景观(详见附图4)。充分利用森林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防灾减灾等多种功能,改善县城周边地区的生态状况和优化城镇人居环境的目标。植物叶片色彩变化是由于植物体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变化等综合反应的结果。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即是植物色彩流动性的表现。基于华南具有色彩变化的主要植物(表4-5,表4-6),结合连平地理及气候条件,依据植物的生理生态和生物学特性,不同植物的物候差异,利用不同色彩植物的季节表现差异,在城市周围及主要道路的森林恢复中规划彩色林带,形成“一城一景”,“一路一景”的彩色林带景观。表1-5 华南地区常见的红叶乔木植物植物名学 名科属性叶 色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金缕梅科高大落叶乔木秋季变红岭南槭Acer tutcheri槭树科落叶乔木秋季变红山乌桕Sapium discolor大戟科落叶乔木秋季变红乌桕Sapium sebiferum大戟科落叶乔木秋季变红肖黄栌Euphorbia cotinifolia大戟科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常年红叶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漆树科落叶乔木或小乔木秋季变红盐肤木Rhus chinensis漆树科落叶小乔木秋季变红或黄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杜英科常绿乔木冬春季老叶变红元宝枫Acer truncatum槭树科落叶乔木秋季变红鸡爪槭Acer palmatum槭树科落叶乔木秋季变红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漆树科落叶乔木早春嫩叶红色,入秋变成深红或橙黄色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蔷薇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春季新叶红艳,夏季转绿,秋、冬、春三季呈现红色红花檵木Lorpetalum chindense var. rubrum金缕梅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新叶紫红色,老叶正面紫黑色,背面紫红色红枫Acer rubrum槭树科落叶乔木秋季变红*整理自(徐华等,2003;柴素芬等, 2008;雷江丽等,2009;杨战胜等,2010)树木生长所处的环境条件与叶片中色素的合成有极大的关系,如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光照缩短、土壤干旱等生态条件的变化,会使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受阻或中止,甚至被破坏。但是,其他色素如花青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等会相对增多,叶片颜色就会发生相应变化。彩叶树种根据叶色变化的特点,分为春色叶树种、秋色叶树种、常色叶树种和斑色叶树种。规划原则: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地选择已经驯化的外来树种。针对城市景观、道路景观等,根据景观形式和功能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造景方式,尽量使植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且具有独特的景观特色。(1)遵循生态适应性选择植物。依据连平不同城镇及公路区域的小气候、地形地势等生态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形成不同色彩的植物。(2)利用植物不同时间的色彩变化合理配置。利用树木花草的季相变化,根据不同彩叶植物季节物候变化而产生的色、形、姿态等的变化,将不同花期、不同色相、不同形态的植物协调搭配,力争月月有花、季季有景。(3)合理利用空间配置立体景观。垂直空间上利用植物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来构建森林的立体空间景观,构建具有不同特点的空间效果,水平空间上利用植物不同色彩进行配置,设计出有复合层次的彩色景观林带。表1-6 华南地区常见的色叶园林灌草植物植物名学 名科属性叶 色变叶木 Codiaeum variegatum 大戟科 常绿灌木 多色,有深红色种类朱蕉Cordyline fruticlsa龙舌兰科 常绿灌木 紫红色圆叶红苋Iresine herbsii苋科 多年生草本深红色红苋草Alternanthera paronychioides 苋科 多年生草本深红色红桑 Acalypha wilkesiana大戟科常绿灌木叶桐红色彩叶红桑 Acalypha wilkesiana 大戟科常绿灌木红色紫鸭趾草 Tradescantia virginiana鸭跖草科 多年生草本叶面深绿叶背深红小蚌花Tradescantia spathacea Compacta鸭跖草科 多年生草本背红, 正面绿色有纹紫背万年青Tradescantia spathacea鸭跖草科 多年生草本叶面深绿叶背深红红背桂 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大戟科常绿灌木叶面深绿叶背深红蚌花Tradescantia discolor 鸭跖草科 多年生草本叶面深绿叶背深红铺地秋海棠 Begonia hybtoctylifolia 秋海棠科 多年生草本翠绿色, 叶背紫红色*引自(蔡如等,2006;柴素芬等,2008) 3流域的生态恢复规划 加强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特别是东江水源林的生态建设;加强河涌、池塘的生态修复、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改善河流湖泊水质(详见附图5)。重点针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主要河流及重要饮用水源进行生态恢复。恢复对象主要有大湖河、忠信河、连平河、大蓆河、陂头河、九连河、密溪河等其它河流。恢复规划包括对水体、河岸带、人工湿地、水生生物产卵场及回游通道等的生态恢复与保护。 四、形成示范的有利条件分析 (一)生态优势明显 1.自然条件良好连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呈复杂多变的山区气候特点,境内年平均温度19.6,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7.3,月平均最低气温为9.8;年平均日照1659.8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量107.22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风速1.4米/秒,瞬间极大风速20米/秒;年降水量平均为1740毫米,境内地表水多年平均自产水量21.92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3亿立方米,年均总产水量22.35亿立方米。总的来说,连平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热量高,山峦起伏,森林茂密,雨量充沛,河流纵横,产水量丰富,河流自净能力强,能保持正常生态平衡。 2.生态环境优良连平森林覆盖率高,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等保护地,生态环境优良。据初步统计,连平县目前的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约为36%,远高于国家生态县建设标准。连平县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以上,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及相关参照标准。连平全县水环境质量优良,东江和北江的干流达到国家、类功能区要求。饮用水源保护区18个,面积265平方公里,饮用水源水质普遍保持在国家类标准以上。已建旅游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7个,总面积285平方公里。优良的生态环境使精密电子、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的高新产业能够在连平落户;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火蒜、忠信花生、鹰嘴蜜桃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优质水果提供了品质保证;优良的生态环境给连平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锦上添花。 (二)自然资源丰富 1.生物资源丰富连平县森林覆盖率高,有林地面积16.2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8.5万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3.2%,活立木蓄积量758万立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高等植物2000多种、动物33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动物10多种。连平丰富的生物资源是维持生态平衡与优良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不仅为木材加工业供给了大量的原料,还为碳汇林的建设、生态旅游的发展和保护区的升级奠定了重要的生物基础。 2.农产品多元化连平县农用耕地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0%,十一五期间,各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形成了“东蒜、西米、南菜、北果、高山茶”的农业发展基本格局(详见附图6、7)。建成种植业商品基地面积11.7万亩,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有机食品认证21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无公害食品认证5个。连平县有草场面积4.1万公顷,水域面积3676公顷,目前,牧渔业发展主要以山地三黄鸡、温氏鸡、四大家鱼、瘦肉型生猪等养殖为主,并逐步形成了一批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生态养殖企业和示范区。 3.矿产资源充裕连平县地处九连山多金属成矿带,是广东省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储量较为丰富的一个县,矿产种类有67种之多,初步探明储量较大并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有煤、铁、钨、锡、铅、锌、石灰岩等矿种(详见附图8)。工业主要以采矿和冶炼等重工业为主,目前有金属矿场4个、矿点15个,其中铁、铅、锌、钨、锡矿已得到初步开发。此外,连平县还有如煤、石灰岩、大理石、白云岩、耐火粘土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4.可再生能源充足连平雨量充沛、山高坡陡,河流天然落差大,植被良好、产水量大,河流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5.51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1.2万千瓦,年均可开发电量4.21亿度。连平的生物质能源林主要是油茶,截至目前,连平油茶种植总面积已达3万亩,主要分布在绣缎镇。此外连平县受季风影响,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年均风速1.4米/秒,瞬间极大风速20米/秒,风力资源比较丰富(详见附图9)。 (三)交通便利粤赣高速公路连平段25公里已通车,大广、混汕、粤湘高速公路连平段建设正在进行中,未来5年(2013-2017年),连平县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188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将达到7.66千米/100平方千米,覆盖全县13个镇。大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连平将全面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生活圈”,大广高速粤境段将是广州到赣州的“最快大通道”。连平境内由粤赣、大广、粤湘、昆汕构成“三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络格局将拉近连平与珠三角地区、云南省、广西省、湖南省、江西省以及福建省等地主要城市之间的距离,使连平由昔日的粤北山区成为广东重要的北大门,由交通落后的山城变成贯穿周边省份的“六省通衢”。 (四)社会发展潜力大 1.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潜力大连平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具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全县有各类景点近30处,其中具有开发价值的十多处(详见附图10、11)。至今为止,全县建成开放的旅游景区有5个,修缮完成3个革命旧遗址,正在建设的旅游项目4个,正在规划开发的旅游项目3个。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业每增加1名从业者,可增加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连平县2011年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5.8亿元,仅占全县GDP比重的7.6%,可见连平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随着连平县境内的高速公路陆续修通,将吸引更多的旅客来连平旅游,这为省内外中长线旅游的跨区域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因此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连平的生态崛起。 2.以城市化为推手的社会发展潜能突出2011年连平县的户籍总人口43.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7万人,城镇化率为23.76%(详见附图12、13)。国际上许多城市研究机构的统计资料证实,城市经济的集聚效应是以一定的人口集聚规模为基础的,低于10万至15万人的城市,其经济效益明显处于低值。连平八成的城镇常住人口零星分布在元善镇和忠信镇,而且都低于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