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世界人口的发展经历了大约3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世界人口从公元元年的3亿增长到1750年的8亿。一般认为,由于工业革命和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自以1750年为起点的现代时期以来,世界人口加速增长。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90年为53亿,2000年为62.3亿,到2050年将突破100亿。俄罗斯人口作为世界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世界人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人口数据资料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人口调查。据考证,俄罗斯最早的人口调查始于1719年。当时为了掌握信仰东正教居民的情况,教会和警察局对人口进行清查,为最早的人口统计。1897年,俄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从1719年最早的人口调查至今,俄罗斯人口的发展经历了近300年历史,总的趋势是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各不相同,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7191917年的沙俄时期,为加速增长期;19171991年的苏联时期,为缓慢增长期;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时期,为平缓下降期。很显然,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准确性不高。因此,我们把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俄罗斯人口发展作为分析的重点,尽可能地利用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可靠资料并结合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变化,阐释俄罗斯各个时期人口的演变过程。一沙俄时期人口演变有资料表明,18世纪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为9.9,出生率为51,死亡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14。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为11.7,出生率为60,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9;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为9.7,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18011860年,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2,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未发生变化)。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下降为10.6,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49,自然增长率下降为6;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1,出生率为50(未发生变化),死亡率下降为35,自然增长率上升为15。以上即是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其准确性不高,因为缺乏全国性的人口统计和调查情况。其一,统计的人口仅限于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其二,统计的人口仅限于纳税者或有纳税义务的男性人口;其三,未统计人口的城乡结构;其四,未统计婴儿死亡率。不过,根据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米罗诺夫提供的资料,1858年和1897年俄国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分别占当年国内总人口的85和84。也就是说,以上人口统计资料虽然不完整,但却反映出当时俄国人口的基本状况。1897年俄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统计质量大大改善,而且人口统计数字比较接近实际。当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为1.282亿,其中城市人口2 010万,占16,农村人口1.081亿,占84。到1914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达到1.657亿,其中城市人口为3 060万,占18,农村人口为1.351亿,占82。这一时期,沙俄人口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主要归功于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其一,工业革命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人口增长。始于18世纪中期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19世纪3040年代扩展到还在农奴制统治之下的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大加速。到19世纪80年代末,俄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811893年的12年间,俄国生铁产量增长160(占世界第四位),钢产量增长59?3,煤炭开采量增长129,石油开采量增长147.5(占世界第二位)。受1900190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俄国工业在19041908年出现萧条,但从1909年起又开始了新的高速发展。在19091913年的4年间,甲类工业(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产值扩大了83,乙类工业(消费品生产)部门产值扩大了35。这一时期,俄国生铁产量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俄国生铁产量增长64,美国增长20,德国增长50)。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加速增长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其二,工业革命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由于机器的使用,俄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以机器制造业为例,18611879年,俄国机器制造工厂数量增加2倍,总产值增加6.5倍,平均产值增加8倍,工人增加3.7倍,人均产值增加1.8倍。工业革命推动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半叶预防注射的发明和普遍应用,降低了传染疾病的发生。这样,俄国的人口死亡率也出现了下降趋势。另外,俄国的工业革命还带动了农业革命。在18601870年的10年间,俄国的谷物出口由1.81亿卢布增加到3.6亿卢布。自19世纪末起,俄国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很显然,食物充裕为人口增长和人口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的降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二苏联时期人口发展苏联存在70余年。在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和文化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战争与饥荒、天灾与人祸也给正常的人口再生产或增殖带来巨大灾难。即苏联人口再生产时而增加,时而减少,波动较大。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沙俄人口损失惨重,而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等更使苏俄人口急剧减少。俄罗斯学者估计,在19171922年间,苏俄损失人口达1 200多万,其中军人损失近80万,其余死于饥荒、疾病、恐怖事件(200多万人被迫迁居国外)。20世纪30年代初的大饥荒夺去了大批苏联人的生命。苏联20年代末30年代初推行的旨在剥夺农民的农业集体化,导致乌克兰、伏尔加河沿岸、北高加索、哈萨克斯坦在19321933年间发生大饥荒,许多村庄空无人烟,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迄今尚无关于大饥荒造成人口减少的准确数字或完整资料。俄罗斯历史学家估计,饥荒造成的灾民达3 000万,其中饿死者为300万1 000万。乌克兰历史学家认为,仅乌克兰地区,大饥荒使600万800万人饿死。19341938年的大清洗使苏联人口的非自然死亡率急剧上升。在整个大清洗运动中到底有多少人遭到迫害,官方没有公布准确的数字。对此,目前有500万说、700万说和1 100苏联时期人口发展年份总人口(亿)其中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19170.9100.1550.755178319260.9270.1640.763188219391.0840.3630.721336719591.1720.6110.561524819701.2990.8060.493623819791.3740.9490.425693119891.4701.0800.390732719911.4831.0940.3897426资料来源:俄罗斯人口,http:/www.gks.ru俄罗斯学者估计,仅1937年,苏联被镇压的共产党员就在130万以上(包括被开除出党、被判刑、被监禁、被流放和被枪决者)。19371938年,有68.169 2万人被判处死刑;19391940年,被判处死刑的为4 201人。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战事又起,使苏联国内人口和劳动力出现严重短缺。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共损失约2 700万人口.应该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苏联人口才出现明显增长(见上表)。从上表还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其一,人口增长缓慢。19171991年的74年间,苏联人口净增5 730万,增长63。其中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70年净增人口77.25万,1980年净增67.7万,1990年净增33.29万。尽管这几年人口增幅递减,但毕竟有所增长。其二,城市化进程显著。19171991年的74年间,苏联城市人口由1 550万增加到1?094亿,年均增加约127万,年均增长率高达8?2;苏联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也由17上升到74,年均增长0.76个百分点。很显然,苏联时期人口发展具有自己的某些特点:一是20世纪2030年代的工业化运动创造了新一代的生产力,人口和劳动力因此而过度集中。十月革命前的沙俄是一个只有中等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国家。因此,苏联在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之后,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任务。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年),苏联建成了6 000多个大企业,并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工业和部门。随后,工业化进程加快。1940年,苏联工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苏联的工业化也存在重大缺陷和问题,例如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粗放发展。毫无疑问,苏联的工业化加快了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进程。二是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18961897年,俄国人口预期寿命仅为30.54岁;19261927年,苏联人口预期寿命上升为42.93岁;1990年,苏联人口预期寿命达到69.19岁。战争结束后的19451959年的14年间,苏联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19601965年,苏联人口死亡率降至8.2(为历史最低点)。20世纪70年代后,苏联人口死亡率开始上升:1970年为8.7,1980年猛升为11,1990年达到11.2。即苏联全国总死亡人数1970年为113.12万,1980年为152.58万,1990年为165.6万。尽管如此,苏联人口死亡率总体上低于出生率,也大大低于二战和沙俄时期人口死亡率。三是苏联实行的人口增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苏联时期的人口增殖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采取经济措施,如对孩子和母亲实行救济或物质帮助;颁布行政法令,如禁止流产和自由出售避孕用具。三当代俄罗斯人口形势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俄罗斯人口的数据,19922007年7月,俄罗斯人口形势呈现五大特点。其一,总人口不断下降。1992年俄罗斯总人口为1.486 734亿,1995年为1.476亿,1998年为1.463亿,2001年为1.44亿,2005年为1.435亿,2007年7月为1.42亿。19922006年,俄罗斯人口死亡率一直高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1992年为-1.5,1995年为-5.7,1998年为-4.8,2001年为-6.6,2005年为-5?9,2006年为-4.8。与1992年相比,2006年俄罗斯总人口减少587.34万,下降近34。2007年17月,俄罗斯总人口减少19.47万,下降0.14;与2006年同期(总人口减少38.04万,下降0.27)相比,俄罗斯总人口降幅趋缓。其二,人口分布不均匀。俄罗斯国土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大致可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即亚洲部分地广人稀,西部即欧洲部分地少人多。从沙俄直到现在,这一基本的人口布局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如果稍细分析,俄罗斯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9人,其中农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2人;90%的人口集中在所谓的“人口稠密区”中央区、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中部、北高加索、西西伯利亚南部、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78的人口生活在欧洲部分。其三,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1990年年 初,苏联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 588.9万,约占总人口的10.8;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986.4万,约占9.9;014岁儿童人口为3 403万,占23。从老少比来看,苏联人口属于成年型结构,但从60岁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看,老龄化过程已十分明显。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有所加快。例如,1996年,俄罗斯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 465.7万,占16.6;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 781.5万,占12;014岁儿童人口为3 134.6万,占21。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继续加快。2001年,俄罗斯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 706.5万,占18.5%;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 815.9万,占12.4%;014岁儿童人口为2 591.8万,占18%。2006年12月,俄罗斯人口老龄化进入峰值年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 428万,占17%;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 987.3万,占13.9%;014岁儿童人口为2 124.5万,占14.9。以上数据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出生率急剧下降使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正如有人所指出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银色浪潮”正在袭来,并迅速达至严重程度。其四,人口抚养比呈下降趋势。按照国际通用的统计口径,014岁的儿童人口以及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都被列为被抚养人口,也就是常说的消费人口;1559岁或1564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被列为抚养人口,也就是常说的生产年龄人口或工作年龄人口。按照劳动法规,俄罗斯的抚养人口界定在16岁至男59岁、女54岁之间,被抚养人口界定在015岁以及男60岁、女55岁以上。总体上看,自1991年以来,俄罗斯劳动年龄人口保持增长势头,即由1990年的8 394.3万增至2006年的9 032.8万,增长7.6%。同样,被抚养人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015岁儿童人口,其数量持续减少,即由1990年的3 610.1万减至2006年的2 331.7万,下降35?5。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呈上升趋势,即由1990年的2 762.1万上升至2006年的2 910.9万,增长5.3。国际上一般将60岁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加上15岁以下儿童人口之和与1559岁或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称为人口抚养比。按照劳动法规,俄罗斯人口抚养比即为男60岁、女55岁以上老年人口加上015岁儿童人口之和与16岁至男59岁、女54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俄罗斯人口抚养比显然发现了重大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儿童人口抚养比,即从1990年的43下降到2006年的25.8。老年人口抚养比总的趋势是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大,即从1990年的32.9%下降到2006年的32.2。同期,受儿童人口抚养比下降的影响,俄罗斯人口抚养比下降的幅度也很大,即由1990年的75.9%下降到2006年的58。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减少,俄罗斯人口抚养比将继续下降。一般认为,人口抚养比越大,说明被抚养人口越多,劳动力和社会负担越重;反之,人口抚养比越小,劳动力和社会负担越轻。结合俄罗斯实际,须要具体地分析俄罗斯人口抚养比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理论上讲,俄罗斯人口抚养比小、社会负担轻,有利于储蓄和积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实际则不然。俄罗斯人口抚养比之所以下降,主要是受人口持续下降的影响。此外,如果考虑到劳动年龄人口中未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口,即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口、继续升学深造的人口和服兵役的人口,俄罗斯人口抚养比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证明劳动者的经济负担减轻或加重。目前,俄罗斯非正常条件下的低人口抚养比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俄罗斯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过少,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也影响消费需求的扩大。其五,人口性别结构失衡。人口性别结构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总人口男女性别比,另一种是各年龄段的男女性别比。可以从各个时期、地区、行业等不同角度分析人口性别结构,最重要的是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和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一般认为,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3107100、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为96106100都是正常的。鉴于此,俄罗斯的婴儿男女性别比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但总人口男女性别比偏低。根据俄罗斯人口资料计算,2007年7月底,俄罗斯04岁婴幼儿为722.3万人,其中男婴370.8万人,女婴351.5万人,男婴占51.3,女婴占48.7%,性别比为105?4100。2004年,俄罗斯全国男性为6 660?28万人,女性为7 687.14万人,性别比为86.6100;2005年,俄罗斯全国男性为6 616.35万人,女性为7 659万人,性别比为86.3100。从目前的情况看,俄罗斯人口男女性别比偏低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影响俄罗斯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一为出生率低。从世界范围来看,低生育率是人口发展的大趋势。自1972年以来,全球生育率已下降一半,即由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6个下降到2.9个。俄罗斯的情况更为严峻。20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每位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2.62个;而自独立以来,俄罗斯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降到了2.1个以下。例如,2005年俄罗斯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仅为1.287个,不想要孩子的家庭达700多万。2006年,俄罗斯人口死亡率为出生率的1?61.8倍,高出美国和欧洲国家23倍。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的话, 到2030年俄罗斯人口将降至1亿,2075年进一步降至5 000万5 500万。低生育率已被俄罗斯视为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促使生育率回升则成为俄罗斯的迫切期望。然而,由于人口行为尤其是生育行为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人口发展很难再回到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或偏高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时代。二为死亡率高。从世界范围来看,低死亡率也是人口发展的大趋势。有关资料显示:19601975年,美国人口死亡率为9.4,英国11.7,澳大利亚8.1;1990年,美、英、澳三国人口死亡率分别下降至8.6、11.2和7;1995年,全世界人口死亡率为9。而俄罗斯的情况则相反,即俄罗斯人口死亡率由1970年的8.7上升至2005年的15.3。也可以说,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人口死亡率呈上升态势,近几年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世界平均值,且位于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首。如上所述,俄罗斯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则必然导致人口的负自然增长。同样,高死亡率也已被俄罗斯视为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促使死亡率回落也是俄罗斯的迫切期望。然而,由于国内外局势还有新的变数,俄罗斯在短期内很难降低人口死亡率。四结束语人口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长期性和综合性问题,不仅存在于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像俄罗斯这样的“追赶型”国家。所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是人口膨胀带来的生存威胁或生存大挑战,而发达国家和俄罗斯所面临的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田径体育综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 2.3分数的连乘 同步测试(含解析)
- 第41个教师节校长讲话:追光而行以光育人做学生心中的那道微光
- 2025秋季开学第一周小学校长在国旗下讲话:聚焦日常小事筑牢新学期成长根基
- 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校长讲话:以重塑之力启新篇以奋斗之姿赴未来
- 《球孢白僵菌与引诱剂联合控制瓜实蝇的技术规程》编制说明-2025.9.04
- 上海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 中国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 不良贷款入账管理办法
- 融资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 欧盟委员会人工智能白皮书
-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 手机短拍摄制作培训
- 《电气安全之接地保护》课件
- 护理交接班缺陷
- 2025年湖南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赛事承办、体育比赛组织策划投标方案
- 日间化疗相关管理制度
- 骨折的急救处理与操作
- 食源性疾病培训课件完整版
- 2025年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的多机器人协作与任务分配优化策略的实践探索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