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任务3汽车燃料供给系统结构与拆装 主讲教师 潘伟荣 任务描述 一辆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的UCF10L AEPGKV型轿车 装备1UZ FE型发动机 A341E型自动变速器 起动困难 发动机在中 低速运转时抖动比较严重 汽车在行驶中发动机偶尔会出现自行熄火现象 仪表板上的故障指示灯 CHECK 有时闪烁 但不常亮 并且排气管内有较多白烟排出 有较浓的汽油味 燃油消耗量很大 经检查发现第3缸和第5缸的喷油器已失控 使大量液态汽油进入气缸 造成混合气过浓 无法着火燃烧而直接进入排气管 与其他气缸所排出的灼热废气混合后呈白色烟雾状排出 更换喷油器后 发动机故障排除 目录 单元一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基本认识单元二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总体结构认知单元三 进排气系统的结构认知单元四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结构认识 单元一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基本认识 一 传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二 发动机的工况与混合气的浓度 一 传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一 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的要求 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 供入气缸 最后把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二 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由汽油供给装置 空气供给装置 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 可燃油合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组成 三 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工作原理汽油在汽油泵的泵吸作用下 从油箱经油管 汽油滤清器到汽油泵 汽油泵再将汽油压入化油器中 空气经空气滤清器滤去灰尘后 进入化油器 在气缸吸气的作用下 汽油从化油器喷管喷出 与空气混合开始雾化 经进气管进一步蒸发 初步形成可燃混合气 进入各个气缸 混合气燃烧产生的废气 经排气门 尾气消声器被排入大气 四 汽油使用性能及牌号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主要有蒸发性 热值 抗爆性 汽油的表示方法 以RQ开头 后面是该汽油的辛烧值 例如代号为RQ一90 R 是燃的汉语拼音字头 Q 是汽的汉语拼音字头 代表燃料汽油 90是辛烷值 二 发动机的工况与混合气的浓度 一 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表示方法和特性1 空燃比 R 实际吸入发动机中的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称为空燃比 2 过量空气系数 燃烧1kg燃料实际消耗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1kg燃料完全燃烧所消耗的空气质量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 理论上1kg汽油完全燃烧需要空气14 7kg 空燃比 14 7 1标准混合气理论值空燃比14 7 1稀混合气 0 41 151 4上限过浓浓标准稀过稀下限 二 混合气浓度及其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1 过浓可燃混合气 0 852 浓可燃混合气 在0 8 0 9之间3 标准可燃混合气 14 稀可燃混合气 在1 05 1 15之间5 过稀可燃混合气 1 15 发动机的有效功率 耗油率与过量空气系数关系1 耗油率2 发动机的有效功率 三 发动机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1 中等负荷工况 在1 08 1 15之间2 怠速工况 在0 6 0 8之间3 大负荷和全负荷工况 在0 8 0 9之间4 加速工况 额外供给较浓的混合气5 起动工况 在0 2 0 6之间 单元二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总体结构认知 一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和基本组成二 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三 空气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四 电子控制系统主要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五 电子控制汽油直接喷射系统 一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和基本组成 1 按喷油器数目分为单点喷射系统和多点喷射系统两种 2 按喷油方式分为连续喷射系统和间歇喷射系统两种3 按喷射时序分为同时喷射 分组喷射和顺序喷射三种 4 按控制方式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5 按空气量检测方式分为间接检测式和直接检测式两类6 按喷射位置分为缸外喷射和缸内喷射两种 缸外喷射和缸内喷射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由燃油供给系统 进气系统 电子控制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 1 燃油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的功用是向发动机提供各种工况下所需要的燃油量 它由汽油箱 电动汽油泵 汽油滤清器 燃油分配管 油压调节器 喷油器和油管等组成 2 进气系统LH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由空气滤清器 空气流量计 节气门体 进气管总管 进气歧管和怠速控制阀组成 3 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由各种传感器 发动机控制单元 ECU 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二 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 电动汽油泵电动汽油泵是一种由小型直流电动机驱动的油泵 它为汽油喷射提供所需的压力 目前最常用的是涡轮式电动汽油泵 二 油压调节器油压调节器的功用 根据进气歧管真空度的变化来调节进入喷油器的燃油压力 使燃油压力与进气歧管压力之差保持不变 油压调节器1 进油口2 回油口3 阀座3 膜片5 弹簧6 接进气真空管7 平面 三 喷油器喷油器的功用是根据ECU提供的电信号 脉冲宽度 控制汽油喷射量 喷油器结构由滤网1 电源插座2 电磁线圈3 复位弹簧4 衔铁5和针阀6等组成 喷油器1 滤网2 电源插座3 电磁线圈4 复位弹簧5 衔铁6 针阀 四 冷起动喷油器冷起动喷油器 早期有些车型的汽油喷射系统 近年来生产的电控发动机已不采用 取而代之的是采用ECU控制喷油器加浓的方法 五 燃油脉动阻尼器有的汽油喷射系统装有燃油脉动阻尼器 其功用是减小油路中的压力波动 并抑制喷油器或压力调节器在开启与关闭过程中产生的压力脉动噪声 六 汽油器清器汽油滤清器能除去汽油中的杂质和水分 汽油滤清器由进油口 纸质滤芯和出油口组成 七 汽油箱汽油箱用于储存汽油 其储存的汽油能使汽车行驶200 600km 汽油箱一般用薄钢板制成 三 空气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 进气检测装置进气检测装置按检测方式分为空气流量计和进气压力传感器两种 其检测参数作为ECU控制喷油量的基本依据 一 空气流量计空气流量计的功用是直接检测进气量 按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分为翼片式空气流量计 卡门涡旋式空气流量计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和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等四种 1 翼片式空气流量计 翼片式空气流量计的结构电位计2 电动汽油泵触点 可动 3 进气温度传感器4 电动汽油泵固定触点5 测量板 翼片 6 怠速调整螺钉 2 卡门旋涡流式空气流量计卡门旋涡流式空气流量计进气道的正中间有一个锥形的涡流发生器 超声波检出式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1 整流栅2 旋涡发生体3 旋涡稳定板4 信号发生器 超声波发射头 5 超声波发生器6 通往发动机7 卡门旋涡8 超声波接收器9 与旋涡数对应的疏密声波10 整形放大电路11 旁通通路12 通往计算机13 整形成矩形波 脉冲 3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进气道的两端有金属防护网 取样管置于进气道中间 管内架有一根极细的铂线 直径约为0 07mm热线 在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电路中 热线是惠斯顿电桥电路的一部分 混合集成控制电路调节电桥的电流 使电桥保持平衡 混合集成控制电路所增加的电流大小取决于热线被冷却的程度 即取决于通过流量计的空气流速 电流的增加 电阻的电压降也增加 将电流的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 当ECU接收电压信号后 会计算出通过流量计的空气量 4 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与热线式空气流量计基本相同 它采用热膜代替热线式空气流量计中的铂丝 二 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的功用是通过检测进气歧管内的绝对压力 间接地测量进气量 半导体式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1 真空室2 硅片3 输出端子4 过滤体 二 节气门体节气门由驾驶员通过加速踏板直接操纵或间接控制 以改变发动机的进气量 从而控制发动机的运转 节气门体位于空气流量计之后的进气管上 它包括节气门3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1 怠速旁通气道4 三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作用 将节气门的开度转换成电信号输送给ECU 作为ECU判定发动机运转工况的依据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开关型 线性可变电阻型两种 1 线性可变电阻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2 开关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开关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结构由可动触点和两个定触点 功率触点和怠速触点 构成 外关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1 导向凸轮 2一节气门体轴 3一控制杆 4一可动触点5一怠速触点 6一功率触点 7一联接装置 8一导向凸轮槽 四 电子控制节气门电子控制节气门ETCS i ElectronicThrottleControlSystem intelligent 的功用是利用ECU来精确地控制节气门开度 丰比雷克萨斯轿车电子控制节气门 ETCS i 1 减速齿轮 2 节气门回位弹簧 3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4 节气门 5 节气门控制电机 五 怠速空气阀怠速空气阀的功用是实现发动机的冷车快怠速 怠速空气阀有双金属片式和蜡式两种 目前大都采用蜡式怠速空气阀 六 怠速控制阀怠速控制阀通常安装在节气门体上 它在ECU的控制下利用改变绕过节气门的旁通气道的大小来增加或减少怠速进气量 使发动机保持最佳的怠速 常见的怠速控制阀有步进电机式 电磁式和旋转滑阀式三种 步进电机式怠速控制阀 ECU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方向和转角 控制螺杆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 从而达到控制旁通气阀开度 调整怠速进气量的目的 四 电子控制系统主要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 传感器 一 水温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缸体或缸盖的水套上 用来检测发动机的温度 水温传感器内部是一个半导体热敏电阻 它具有负的温度电阻系数 水温愈低 电阻愈高 反之 水温愈高 电阻愈低 水温传感器1 传感器外壳 2 导线 3 热线电阻 二 进气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空气滤清器之后的进气软管或空气流量计上 作用 即测量进气的温度 并输送给ECU作为修正喷油量的参考依据 进气温度传感器内部也是一个具有负温度电阻系数的热敏电阻 三 曲轴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功用是提供发动机转速信号和曲轴位置 压缩行程上止点 信号 是控制点火时刻和喷油时刻的重要信号源 曲轴位置传感器主要有三种类型 电磁感应式 霍尔效应式和光电式 1 电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作用 用于检测发动机的转速 识别曲轴位置 第一缸上止点位置 的信号 G信号 作为喷油点火正时的参考基准 安装在曲轴皮带轮或飞轮齿圈附近 它主要由永久磁铁1 感应线圈5和信号齿盘6等组成 电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永久磁铁 2 插头 3 发动机壳体 4 铁芯 5 感应线圈 6 信号齿盘 工作原理 转速信号检测 永久磁铁的磁力线经信号齿盘 感应线圈 发动机壳体组成封闭回路 曲轴带动信号齿盘旋转 当齿轮靠近和离开感应线圈时 空气隙不断发生变化 感应线圈就会出现磁通量的变化 因而在感应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 信号齿盘不停旋转 在感应线圈中就不断产生交变电压信号 KCU通过电压的变化频率 Ne信号 计算出发动机的转速 第一缸上止点位置信号检测 在信号齿盘上缺2个齿 用于识别曲轴位置 第一缸上止点位置 的信号 G信号 作为喷油点火正时的参考基准 2 霍尔效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所采用的六缸发动机的霍尔效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触发叶轮 在发动机曲轴皮带轮前端固定着内外两个带触发叶片的触发叶轮 与曲轴一起旋转 外触发叶轮1外缘上均匀分布着18个触发叶片和18个窗口 每个触发叶片和窗口的宽度均为10 所对应三个窗口的宽度也不同 分别为20 30 10 弧长 由于内触发叶轮安装位置的关系 内信号轮上宽度为100 所对应弧长的触发叶片前沿位于一 四缸上止点前75 90 所对应弧长的触发叶片前沿位于六 三缸上止点前75 110 所对应弧长的触发叶片前沿位于五 二缸上止点前75 曲轴1 转角信号产生的工作原理 当外触发叶轮每旋转一周产生18个脉冲信号 一个脉冲周期对应20 曲轴转角 ECU对18X转角信号进行处理 即可求得曲轴1 转角信号 ECU可根据1 转角信号精确控制点火和喷油时刻 曲轴位置信号产生工作原理 内触发叶轮每旋转一周产生3个宽度不同的电压脉冲信号 即3X信号 3个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分别相对应一 四缸 三 六缸和二 五缸压缩行程上止点前75 可用于ECU判别当前点火的气缸和计算点火和喷油时刻的基准信号 2 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主要由发光二极管6和光敏三极管5及信号盘3和控制电路组成 发光二极管6和光敏三极管5及控制电路均安装在固定底板上 发光二极管6与光敏三极管5位置相对应 分别位于信号盘3的两侧 1 转角转速信号 Ne信号 工作原理 凸轮轴转一周 由360条缝隙所控制的电路将输出360个脉冲信号 每个脉冲信号对应于凸轮轴1 转角 曲轴2 转角 此信号作为向ECU输入的转速信号 Ne信号 1缸上止点位置信号和缸序判别信号 G信号 工作原理 在信号盘3边缘还刻有表示1缸上止点位置的缝隙和60 6缸机 或90 4缸机 间隔的缝隙 当信号盘3挡住发光二极管的光线时 光敏三极管截止 控制电路输出低电平 当缝隙对准发光二极管6与光敏三极管5时 光线照射到光敏三极管5上 控制电路输出高电平 由缝隙较宽的1缸上止点位置标记和60 或90 间隔缝隙所控制的电路将向ECU输入1缸上止点位置信号和缸序判别信号 G信号 四 氧传感器氧传感器的功用是用来检测排气中的氧气含量 并向ECU反馈响应的电压信号 目前使用的氧传感器有氧化锆氧传感器和二氧化钛氧传感器两种 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氧化锆氧传感器 当混合气较稀 过量空气系数 1时 陶瓷电解质的内外表面的氧浓度差小 只产生小的电压 当混合气较浓 过量空气系数 1时 排气中氧含量较少 使陶瓷电解质外表面的氧浓度趋向于零 使得电解质内外的氧浓度差突然增大 传感器输出电压也突然增大了 其数值趋向于1V 二 ECUECU的主要作用是存储 计算 分析处理信息 ECU由输入回路 A D转换器 微型计算机和输出回路四部分组成 五 电子控制汽油直接喷射系统 汽油直接喷射就是指直接向气缸内喷射汽油 它是实现稀薄燃烧的一种方法 BOSCH公司的汽油直接喷射系统MED 7的燃油供给系统由供油模块 包括低压油泵 11 高压油泵4 燃油分配器 油轨6 汽油压力传感器13 汽油压力控制阀5和电磁高压涡流喷油器12组成 工作原理 汽油由低压油泵输往高压油泵4 在高压油泵的作用下 汽油压力被提高到12MPa后再送往燃油分配器 油轨6 最后通过电磁高压涡流喷油器12喷入气缸 当汽油压力传感器13检测到燃油分配器 油轨6的压力超过汽油压力特性场中该工况下的设定值时 在ECU的控制下 装在燃油分配器 油轨上的汽油压力控制阀5打开 多余的汽油流回高压油泵4 实现汽油压力的闭环控制 单元三 进排气系统的结构认知 一 进排气系统的总体认识二 空气滤清器三 进气歧管四 排气歧管五 消声器六 排气再循环 EGR 系统七 可变进气歧管八 谐振进气系统 一 进排气系统的总体认识 进气系统的功用是尽可能多 尽可能均匀地向各缸供给可燃混合气或纯空气 组成由空气滤清器和进气歧管组成 排气系统的功用是尽可能多的把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二 空气滤清器 1 作用空气滤清器可清除进入发动机空气中的尘粒从而有效延长了燃烧室内运动件如活塞环气缸等件的寿命 并防止机油的污染 它还有消声效果 2 构造纸质干式空气滤清器 三 进气歧管 一 作用进气歧管将可燃混合气或新鲜空气分送到发动机的各个气缸 二 构造 四 排气歧管 一 作用排气歧管汇集各个气缸的废气经排气总管和消声器排入大气 二 构造 五 消声器 一 作用衰减排气噪声 二 构造 六 排气再循环 EGR 系统 功用 排气再循环是指把发动机排出的部分废气回送到进气歧管 并与新鲜混合气一起再次进入气缸 CO2不能燃烧却吸收大量的热 使气缸中混合气的燃烧温度降低 从而减少了NOx的生成量 七 可变进气歧管 利用进气波动效应和尽量缩小发动机在高 低速运转时进气速度的差别 改善发动机经济性及动力性 八 谐振进气系统 利用一定长度和直径的进气歧管与一定容积的谐振室组成谐振进气系统 在进气歧管内产生大幅度的压力波 使进气歧管的压力增高 从而增加进气量 单元四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结构认识 一 传统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二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三 输油泵 喷油器 喷油泵和调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 传统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依据发动机的工况 适时适量地向各缸提供清洁的 高压雾状柴油 为柴油高速完全燃烧创造条件 二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由燃油供给 空气供给 混合气形成和废气排出等四个装置组成 三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工作原理输油泵吸出柴油 通过滤清器滤去杂质 通过喷油泵增压 根据发动机的需要按时按量将高压柴油经高压油管输送到各喷油器 喷入燃烧室 喷油嘴回漏的少量柴油经喷油器由油管流回油箱 由于输油泵提供的燃油量必须多于喷油泵泵出的油量 多余的低压柴油经喷油系回油管流回油箱 二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 一 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柴油机燃烧室由气缸盖和活塞顶共同构成 高速涡流空气与喷油器喷出的雾状油束迅速搅拌 混合 保证柴油能在千分之几秒的时间内 高速完全燃烧 二 柴油机燃烧室的结构柴油机的燃烧室按结构不同分为统一式和分隔式 一 统一式燃烧室统一式燃烧室有以下两种 1 形燃烧室 2 球形燃烧室 形燃烧室 球形燃烧室 二 分隔式燃烧室有以下两种 1 涡流宝燃烧室 2 预燃室燃烧室 b 预燃室燃烧室 a 涡流室燃烧室 四种燃烧室的比较 三 输油泵 喷油器 喷油泵和调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 喷油器 一 喷油器的作用和要求1 作用喷油器将来自喷油泵的高压柴油雾化成细小颗粒 喷入燃烧室中 1 喷油器应具有一定的喷射压力 射程和合适的喷射锥角 2 雾状良好 无明显油线 3 断油迅速 不发生燃油滴漏现象 二 孔式喷油器的结构喷油器由喷油嘴 壳体 调压件三部分组成 四 轴针式喷油器与孔式喷油器不同 针阀最下端延伸出一个倒锥形或圆柱形的轴针 伸出喷孔外 使喷孔成为圆环状的狭缝 油束呈空心的锥状或柱状 轴针式喷油器一般只有一个喷孔 孔径为1 3mm 二 输油泵 一 输油泵的概述1 作用输油泵向喷油泵输送一定的压力和数量的燃油 输油量远高于全负荷时的最大供油量 2 结构型式常见的输油泵有活塞式和叶片式两种 活塞式输油泵通常与柱塞式喷油泵配套 叶片式通常用在转子泵上 二 活塞式输油泵结构活塞式输油泵的结构主要由机械泵总成及手泵总成组成 三 活塞式输油泵工作原理 1 输油泵的压油和吸油过程 三 柱塞式喷油泵 一 喷油泵的作用和要求 1 作用 提高柴油压力 并依据发动机不同工况 按做功顺序将高压柴油定时定量地提供给相应气缸的喷油器 分泵分泵将柴油加压分配到每个气缸 每缸各由一个分泵负责供油 1 柱塞偶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 柱塞偶件的结构 柱塞和柱塞套是喷油泵中的精密偶件 2 柱塞偶件的工作原理 2 出油阀偶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油量调节机构1 功用根据柴油机负荷和转速的变化 通过转动柱塞 改变柱塞斜槽与柱塞套筒油孔的相对位置 达到改变供油量 保证各缸供油量一致 2 油量调节机构类型 1 齿杆式油量调节机构 2 拨叉式油量调节机构 3 喷油泵传动机构1 作用喷油泵传动机构的作用是推动柱塞往复运动 完成进油 压油 回油过程 2 组成喷油泵传动机构由凸轮轴 滚轮传动部件 喷油泵正时齿轮等组成 3 滚轮传动部件 滚轮传动部件是将凸轮的推力传给柱塞的组件 它由滚轮架 滚轮轴 衬套 滚轮和垫决组成 调整垫块式滚轮体1 调整垫块 2 滚轮 3 滚轮衬套 4 滚轮轴 5 滚轮架 4 泵体喷油泵的泵体分上体和下体两部分 各分泵和高压油管接头装在上体上 油量调节机构和传动机构等都装在下体 上体有纵向油道与柱塞套周围的低压油腔相通 下体可贮存润滑油 以保证传动机构的润滑 四 调速器 一 调速器的作用调速器的作用 当柴油机负荷改变时 调速器自动地改变供油量以维持稳定运转 限制最高转速 油门开度最大时 若负荷突减 转速将急剧升高 当转速超过最高转速时 调速器开始自动减油 甚至停止供油 从而使转速下降 有效防止飞车 保证怠速平稳 二 调速器的结构调速器由 钢球 离心块总成 推力盘 调速器弹簧 高转速调整螺钉 油门拉杆 低转速调整螺钉 熄火拉杆和供油拉杆等组成 三 调速器的工作原理调速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1 飞球的离心力由发动机的转速决定 发动机转速上升 离心力增大 供油拉杆向减油方向移动 2 当油门踏板不变时 若发动机荷载增大 发动机转速下降 离心力减小 供油拉杆向增油方向移动 使发动机转速趋于稳定 六 转子式喷油泵结构认知 2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 基本结构及功能VE分配泵喷油系统的油路 1 传动供油部分 2 调速控制部分 3 滚轮座及提前器 4 输油泵及调压阀 2 供油及分配的基本原理 任务实施 一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拆装二 进排气系统的拆装三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拆装四 学习工作页 一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拆装 一 检修注意事项 1 在发动机运转或用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时 都不要去触碰或拔下高压线 2 拆装汽油喷射和点火系连接线以及蓄电池时 必须关断点火开关 否则可能损坏发动机ECU 3 采用的万用表应当内阻不小于10k V 这是为了防止万用表的电压损坏电子元件 测试前 应按规定选好量程 4 用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 如进行气缸压缩实验 时 应拔下点火线圈输出极插头和喷油器插头 试验结束后 用V A G1552查询故障 5 保持零件的清洁 当汽油喷射系统拆开后 不要用压缩空气吹 也不要移动车辆 二 电动汽油泵的拆装 以AJR发动机为例介绍 l 汽油泵的拆卸2 汽油泵的安装 三 喷油器的拆装 1 喷油器的拆卸 1 拔下汽油分配管上喷油器的插头及怠速调节器的插头 2 卸下进气软管和节气门接管连接 3 拔下汽油分配管上的回油管 4 由于进油管内有汽油压力 为了防止汽油喷溅 要用抹布盖上进油管 5 拔下油压调节器的真空管 6 拧下怠速调节器连接体与进气歧管连接的内六角螺钉 将怠速调节器和连接体一同卸下 7 拧下汽油分配管上喷油器支架的固定螺钉 8 拧下汽油分配管内六角固定螺钉 9 将汽油分配管连同喷油器一起从气缸体拔下 10 拆下喷油器与汽油分配管的连接卡簧 11 从汽油分配管上将喷油器拔出 2 喷油器的安装 1 损坏的密封圈或密封垫 以及喷油器的 形圈应当更换 为了便于装配 请在喷油器的O形圈上涂上润滑油 2 将喷油器装入汽油分配管并装上卡簧 3 将喷油器插座支架安装在汽油分配管上 4 将喷油器小心按入气缸体上的喷射口内 并将汽油分配管安装在进气管上 以10N m的力矩将固定螺钉拧紧 5 将油压调节器上的真空管插好 6 装上进气软管和回油管 并将固定螺母拧紧 7 装上怠速调节器和连接体 并以10N m的力矩将固定螺钉拧紧 8 接上喷油器的插头和怠速调节器的插头 二 进排气系统的拆装 汽油滤清器的拆装 l 松开车辆底部汽油滤清器托架紧固螺栓 取下汽油滤清器托架 2 松开夹箍 拔下汽油滤清器的油管 使用一块抹布防止剩余的汽油滴落 3 取下汽油滤清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