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个孩子的募捐能力(80后家长必备).doc_第1页
如何培养一个孩子的募捐能力(80后家长必备).doc_第2页
如何培养一个孩子的募捐能力(80后家长必备).doc_第3页
如何培养一个孩子的募捐能力(80后家长必备).doc_第4页
如何培养一个孩子的募捐能力(80后家长必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培养一个孩子的募捐能力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要求捐款,却从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募捐;年年号召我们学习雷锋助人为乐,但若想成立公益组织专门助人济世,却门槛高高,障碍重重;从幼儿园开始,谁捐钱多谁就可以上台领奖被表扬,以至于我们以为慈善就是捐钱,是有钱人或等自己有钱之后才干的事 诸多来自观念、体制、政策的限制,使中国公益积弱不前。认知层面,充斥误解与偏见,守旧、刻板而肤浅;制度层面,国家立法十年怀胎而不出,现行法规破冰有限,杯水车薪;行动层面,缺规范,缺专业,缺人才,缺透明,缺信任。问题的解决显然需要时间,需要有效的方法与机制,而这一切则要靠人来完成。除了当下的行动,更需作长远的规划。借它山之石以攻玉,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公益慈善、公民精神,从幼儿园到大学,在参与中探索、学习,善加引导,则十年之内全民公益,人人慈善之风可成,人才等问题也可迎刃而解。虽然从理论上讲,培养孩子的募捐能力比一味地让孩子捐款更重要,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社交、沟通、策划、创造等能力,有利于发展其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值得大胆尝试,但仍需要人们多点信任、多点宽容和鼓励,小心呵护孩子们稚嫩的善良与爱心。只要开始,就会有进步,就会越来越好。在美国,募捐本领是衡量一个人领导及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如今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募捐的名目可谓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只要能想出来的名堂都可以试一试:“慈善一日捐”、“千店义卖”、“万人慈善募捐”、“慈善音乐会”、“慈善晚会”、“慈善长跑”、“慈善义卖”、“慈善义拍”和“慈善义诊”等等。要说募捐二字,在美国更为盛行,而且历史悠久。美国是以基督文化为背景的国家。基督徒占全民很大的比例,他们忠实地奉行把自己收入的10%捐给教会或公益机构。基督徒家庭里的孩子很自然地也会把自己零花钱的10%捐出去。除了捐钱,还可以捐书本、玩具、衣物、家用电器等。捐赠有两种,一种是你主动出击。美国有不少专门为方便捐赠设立的全国连锁店,你可以把要捐赠的物品送上门儿去。另一种是慈善团体上门来收集,在家门口放一个大袋子,里面留张纸条说明需要你捐赠的东西,一般给你两周的时间准备,到时候把袋子放在门外,他们有专人专车来收。其实,这种慈善团体不好经营,所以,社团领导人特别会动脑筋,也十分善解人意。他们会在文情并茂的信里夹个贴好回邮的信封,使人无论如何也不忍心把那信封丢掉,寄回去的时候,信封里当然是不会少一张他们所需要的支票。美国伤残退伍军人协会常常四处募款,他们同样很懂心理,在募款信里夹一叠“地址不干胶粘贴”当小礼物,粘贴上印着募捐对象的姓名、地址,寄信时贴在信封的左上角很方便。如今大家对这些东西都司空见惯了,却不知道,几十年前很时髦,很新锐,而且最早开始玩这些花样的就是慈善团体。美国的学校,从小就培养学生懂得怎么募捐。班上的学生要出一本图文合集,他们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好预算,然后回家或找邻居募捐。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还真筹足了出书费用。到了中学,学校干脆给学生开了政府学之类的课程,直接教导每个学生如何捐款;如何与你的募捐对象谈你的计划,并成功地争取到对方的信任。甚至课程里还包括了如何经营社团和管理金钱。中学生多数已经有自己经营的各种社团,“童子军”就是在全美规模和影响都算最大的组织。这些社团需要募捐的名目就更多了,为了筹备社团活动基金,手头有球队、乐队的好办了,可以义演募捐。有手艺的也不怕,他们可以出售很多自制手工艺品,再不济的直接上街为人洗车赚取所需数目。学校从小就培养学生这些募捐本领,可以让孩子们受益终身。在美国,从市议员、市长、州长、到总统大选都需要争取到一批热心人士的赞助做坚强的后盾。很多美国顶尖大学的校长,譬如哈佛,当校长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每年为学校拉到数目庞大的赞助费,否则,很快就会被赶下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美国,无论长幼,懂不懂得经营社团和募捐就是衡量一个人有否领导或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中国学校不能只注重学生捐款,更应培养募捐能力孙先生的女儿刚刚念完小学。前几天,孙先生无意中给女儿算了下,去年一年,女儿光花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捐款上的钱,就有四五千。教育专家说,学生捐款数额千万不能透露,更不要张榜表扬。(钱江晚报)这位专家的意见,我很赞同。学校还小,分辨能力也不强,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产生攀比的思想,况且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人,没有完全的民事能力,一旦他们捐出的钱太多,超过了他们的能力,那么就会涉及法律问题,如这些钱要不要退回来。孩子要不要捐款,怎样教育孩子捐款,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另一个问题恐怕更值得我们思考。现在很多学校都组织过学生捐款活动,这么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爱心意识。学校这么做没有什么错,但是我们有多少学校培养过学生募捐能力呢?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注重培养学生捐款意识,而没有培养学生的募捐能力呢?恐怕背后的原因不得不值得人们思考。对学校而言,当学生捐款意识越强,对学校来说,就越有利益,因为学生捐款意识越强,就意味着学生捐款的钱就会越多,学校的好处可能就会越大。可是学生募捐能力越强,学校能得到什么好处?恐怕一分钱的好处也没有。所以我们的慈善组织也好,学校也好,重视的只是培养学生捐款意识,而忽视学生的募捐能力培养。甚至有的慈善组织还认为当学校培养募捐能力越强的人越多,对他们的慈善组织会越不利,因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可能会把原本社会上捐给他们的钱募捐去。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学校都是组织学生捐款,而很少看到有学校培养学生募捐能力。捐款和募捐都是慈善行为,谁也离不开谁。而且很多时候,对学校来说,培养学生有很强的募捐能力比捐款更重要。当前我们的慈善事业和国外一些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差距不是因为我们爱心意识没有人家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缺少募捐方面的人才。募捐方面的人才人少,就意味着慈善组织会少,慈善组织募捐能力不强。但通过募捐,可以让人更加体会到捐款的意义,知道善款来自不易,从而正确对待捐款。现在我们的一些孩子从小就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学校组织捐款,就回去更父母要,他们根本不理解捐款的真正作用和意义,如此,能培养正确的慈善意识吗?如果让他们参与募捐,用募捐的钱直接参与“慈善”,恐怕他们会更进一步对慈善事业的理解。我们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了! 案例:美国9岁女孩为绝症弟弟出书募捐 力求100万美元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2月6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开普科勒尔市年仅9岁的小女孩麦肯兹劳里(Makenzie Lawrey)为其饱受不治之症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Disease)折磨的6岁弟弟加文劳里(Gavin Lawrey)出书,力求募得善款100万美元助力科研,以为弟弟寻求治愈方法。据了解,线粒体病使6岁的小加文困乏、无力,甚至还导致更为严重的癫痫。然而,不幸的是,线粒体病暂时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对此,年仅9岁的麦肯兹一直以来不仅时刻陪伴在弟弟身旁,还用钢笔记录下弟弟与疾病抗争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与想法。母亲布兰迪劳里(Brandi Lawrey)表示,“小麦肯兹近日突然提出要将自己所写下的东西整理成册,并出版。一方面,她想要为大众普及线粒体病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她想要筹集攻克不治之症的科研资金。”不仅如此,书中还配有许多温馨的照片,向人们展示了小加文患病期间家人对小加文无微不至的照顾,彰显浓浓的亲情。小麦肯兹表示,“我的弟弟小加文是我心目中的小英雄。我很开心能够完成这本书,因为当我的弟弟与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