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中考压强浮力专题练习(含答案).doc_第1页
上海初三中考压强浮力专题练习(含答案).doc_第2页
上海初三中考压强浮力专题练习(含答案).doc_第3页
上海初三中考压强浮力专题练习(含答案).doc_第4页
上海初三中考压强浮力专题练习(含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水和酒精(r水r酒精),将实心金属球甲浸没在水中,实心金属球乙浸没在酒精中,这时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将甲、乙小球从液体中取出后,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大小仍相等,则可以确定 ( )。A甲球的质量等于乙球的质量 B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C甲球的体积等于乙球的体积 D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图721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修护后于2009年2月底“回家”了。如图7所示,外白渡桥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南、北两跨架在桥墩上。桥墩的一部分在水下,若桥梁的总质量为1.2105千克,与桥墩的接触面积为150米2,钢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求:(1)水面下1米深处水对桥墩的压强p水。(2)桥身所用钢材的体积V钢。(3)桥身对桥墩的压强p。图3AABB(乙)(甲)8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的密度之比 A B41,质量之比m Am B12,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3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A F甲F乙11, p甲p乙14B F甲F乙11, p甲p乙12C F甲F乙12, p甲p乙41D F甲F乙13, p甲p乙1814某铜块的一半浸入水中,排开水的重力为0.5牛,铜块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牛;当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牛;当它浸没后继续在水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浮力的大小_(选填 “变小”、“不变”或“变大”)。16在“探究气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小刚先将橡胶气球放入一个完好的饮料瓶内,并将气球口反套在饮料瓶口上,如图7(a)所示;接着用嘴向气球内使劲吹气,瓶内的气球始终吹不大,如图7(b)所示,这是因为_;将饮料瓶底部扎个小孔,在打开底部小孔的情况下用嘴向瓶内轻轻吹气,发现瓶内的气球被吹成瓶装,如图7(c)所示;然后用手抵住瓶底小孔,再松开嘴,会发现瓶内气球的形状和大小几乎不变,如图7(d),所示这是因为_。(a) (b) (c) (d)图721如图10所示,一块密度为1.5103千克/米3、厚度为0.05米的正方形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210-2米2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置于物块中央,且容器内注有410-3米3的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若要使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一半,求物块的边长a。图10 26在学习压强概念后,晓红知道了固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对支撑面产生压强,由此提出问题:地面附近的液体也受重力的作用,它所产生压强的特点与固体相同吗?(1) 晓红继续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利用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水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实验。她先在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薄膜的一端浸入水中,研究过程如图16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她进行了合理的假设。你认为晓红的假设是:_。图16橡皮膜图17(2)为了验证假设,晓红接着将玻璃筒分别浸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的不同深度处进行研究。她在玻璃筒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17所示。她通过测量玻璃筒所加入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液体甲密度为0.8l03千克/米3 液体乙密度为1.Ol03千克/米3 液体丙密度为1.2l03千克/米3实验序号 深度 (厘米) 压强 (帕) l151.2l032302.4l033453.6l03实验序号深度(厘米)压强(帕)7101.2l038202.4l039303.6l03实验序号深度(厘米)压强(帕)4121.2l035242.4l036363.6l03 分折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出结论:(a)分析比较_;(b)分析比较_。(3)观看了宇航员王亚萍在“天宫一号”上的太空授课后,晓红发现:水滴在“天宫一号”舱内悬空时呈球型,便提出“该水滴内部存在压强,但各处压强的大小均相等”的猜想。你认为她的猜想是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三、8如图4所示,水平面上的圆柱形容器A、B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等高且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现在两容器中各放入一个物体,物体均漂浮在液面上且液体不溢出。小明认为:若两物体质量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小红认为:若两物体体积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的观点均正确B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C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D只有小红的观点正确12某同学在水槽中洗碗,一个重力为2牛的空瓷碗漂浮在水面上,则瓷碗所受的浮力大小为(10)牛,如果碗中盛有少量水,仍然漂浮在水面上,则瓷碗所受的浮力(11)2牛,如果碗沉没在水槽底部,则瓷碗所受的浮力(12)2牛。(后二格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1如图11所示,边长为2h的完全相同的正方体A和B叠放在一起后和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C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C中盛有高为5h、体积为510-3米3的某液体乙(乙0.8103千克/米3)。求液体乙的质量m乙。正方体A对B的压强等于容器C中MN(液体深度为3 h)处的压强,求出物体A的密度A。现从物体A的上方水平切去高为h的物体,从容器C中抽出液体的深度同为h,使物体B和容器C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B和pC,通过计算比较pB和pC的大小关系及其h对应的取值范围。图58如图5所示,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质量忽略不计,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从容器中抽取部分液体、将圆柱体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则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是,则A 一定大于。 B 可能等于。 C 一定小于。 D 可能小于。22. 如图12所示轻质薄壁容器A高0.4米,底面积为200厘米2,内装有0.3米的水,求:(1) 容器内水的质量m水;(2) 容器内水对底部的压强P水;(3)若将体积为2.510-3米3的正方体B轻轻放入A容器中,则:此正方体的密度至少为多大时,容器内水对底部的压强才能达到最大值。A 图12 B五、图5甲 乙16.如图5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甲、乙容器中木块A下表面所受的压强P甲 (16) P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17) P乙(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将乙容器中的绳子剪断后,金属块B沉底,则金属块B所受的浮力将 (18)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19) (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1.一薄壁杯子装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水深0.1米,杯子的底面积是210-3米2,求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 23.一质量为0.2千克的薄壁玻璃杯,容积为310-4米3,底面积为2.510-3米2。将杯中盛满水时,放置在一托盘上,托盘的质量为0.1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托盘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求:(1)杯中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托盘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帕?(3)倒出110-4米3的水后,杯子对托盘的压强和托盘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一、8. D21(1)p水=水gh=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1米=9800帕(2)V钢=m钢/钢=1.2105千克/7.8103千克/米3=15.4米3(3)F =G钢=m钢g=1.2105千克9.8牛/千克=1.18106牛P=F/S=1.18106牛/150米2=7.87104帕二、8A 140.5; 1; 不变16瓶内有密闭的气体,它对气球的压强会随着气球体积增大而增大,从而阻碍气球的体积增大;大气压将气球壁牢牢压住的缘故21 F水G水m水g4千克9.8牛/千克39.2牛 p地 且p地 p水a0.4米26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同种液体内部,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2与9(或4与8) 1、4、7或2、5、8或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深度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1、4、7和2、5:8和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深度的乘积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合理” 因为水滴呈球型,球面的表面张力,使得表面向内有压力存在,所以其内部有压强;又因为它悬空不动,所以内部各处压强相等三、8A 12(10)2;(11)大于;(12)小于21. m乙=乙V乙=0.8103千克/米35103米3= 4千克pghAg2h乙g3hA1.2103千克/米3pBpCBg(4hh)g(5hh)h2 h,当h2 h时,pBpC当h2 h时,pBpC当h2 h时,pBpC舍去四、8. A22.(1)m水=水V水=1103千克/米320010-40.3米3=6千克(2)P水=水gh=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米=2940帕容器内水对底部的压强达到最大时,h水=0.4米,V排=Sh=20010-4米2(0.4米-0.3米)=210-3米3m物=m排=水V排=1103千克/米3210-3米3 = 2千克物min=m物/V物=2千克/2.510-3米3=800千克/米3五、16大于,等于;不变;变小21. p=gh=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 F=pS=980帕210-3米2=1.96牛23. (1)m水=V=1103千克/米3310-4米3=0.3千克(2)P =F/S托=G总/S托=(m水+m杯+m盘)g/S托 =(0.3千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