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诗歌.ppt_第1页
中国近现代诗歌.ppt_第2页
中国近现代诗歌.ppt_第3页
中国近现代诗歌.ppt_第4页
中国近现代诗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诗歌赏析 西吉中学马海彬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 自觉追求 纯诗 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 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 现代 杂志 这一诗派既受益于法国象征诗 纯粹诗歌 观念的影响 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 现代诗派奠基人 郭沫若 郭沫若 1892 1978 原名开贞 别鼎堂 四川乐山人 自称是峨眉山下一个地主家庭的儿子 自幼熟读 庄子 和屈原 李白的诗 戊戌变法之后 又受到 新学 的影响 于1913年底赴日本留学 留学期间广泛接受了西方文学和哲学的熏染 其中 泰戈尔 歌德 海涅 惠特曼以及斯宾诺莎对郭沫若的文艺观和哲学思想尤其是有决定作用 催生了他的浪漫诗质和 泛神论 的美学观 1919年 五四 运动爆发 郭沫若心底的个人的郁结和 民族的郁结 终于汇聚在一起并找到了宣泄的历史契机 于是在1919年下半年和1920年的上半年 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 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 出版于1921年8月的诗集 女神 便是这种近乎疯狂的激情之下的产物 现代诗派奠基之作 女神 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 周扬在 郭沫若和他的 一文中作出这样的评价 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以称得起伟大的诗人 他是伟大的五四启蒙时代的诗歌的代表者 新中国的预言诗人 他的 女神 称得起第一部伟大新诗集 闻一多的 之时代精神 曾这样评论 若讲新诗 郭君的诗才配称新呢 不独艺术上他和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 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 20世纪的时代的精神 女神 受到 五四 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感召 同时又真正反映了狂飙突进的 五四 时代 女神 分为三辑 第一辑由诗剧 女神之再生 湘累 和 棠棣之花 组成 以现代的想象重构了古代传说故事 第二辑是诗集的主体部分 天狗 炉中煤 地球 我的母亲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等都是郭沫若的名篇 标志着 五四 诗歌所能企及的历史高度 其中的 凤凰涅槃 是 女神 中的代表作 也是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诗篇 现代诗派派别 一 湖畔诗派 1922年3月 汪静之 应修人 潘漠华 冯雪峰四人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 湖畔诗社 同年4月出版诗歌合集 湖畔 同年8月出版汪静之 蕙的风 1923年12月又出版合集 春的歌集 一时间在现代诗坛掀起了 湖畔诗人 的冲击波 湖畔诗派歌在题材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 以纯洁的心灵 热情的彩笔 吟咏自由的爱情 在 专心致志做情诗 上 汪静之是 湖畔 诗派的代表 汪静之 汪静之 1902 19961 安徽绩溪人 湖畔诗派代表诗人 1920年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在 五四 思潮影响下 与潘漠华发起 邀冯雪峰 魏金技 赵平复等组织晨光文学社 次年与潘漠华 应修人 冯雪峰组织湖畔诗社 1922年出版诗集 蕙的风 有较大影响 1924年起在各地任中学国文教员 1926年去武汉参加大革命 任北伐军总政治部编辑 报刊编辑 1927年出版诗集 寂寞的国 后在暨南大学 安徽大学或中学任教 1938年任国民党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国文教官 至1944年离职 1946年后分别在江苏文理学院中文系 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 建国后调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古籍编辑室编辑 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 1958年出版诗集 诗二十一首 1963年退休移居杭州 他的诗的风格清晰 纯朴 自然 表现形式活泼自由 句式长短不一 韵律节奏随意 但又有诗意浓郁的意境 是完全脱离了旧体诗形式的自由诗 蕙的风 是那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人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在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的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然而甜蜜的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二 新月诗派 1923年 胡適 徐志摩 梁实秋 闻一多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月社 由于其中闻一多 徐志摩等诗人倡导格律诗写作 新月派遂成为一个影响越来越大的新诗派别 新月诗派大体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以北京的 晨报副刊 诗镌 为阵地 其主要诗人有闻一多 徐志摩 朱湘 饶孟侃 刘梦苇 林徽因 孙大雨 于庚虞等人 1927年春 胡適 徐志摩 闻一多 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 次 年又创办 新月 月刊 新月诗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 于是以 新月 月刊以及1931年创刊的 诗刊 季刊为主要阵地 汇集了后期新月派的诗人群 其基本成员 除前期的徐志摩 饶孟侃 林徽因 孙大雨等人外 还有陈梦家 方玮德 邵洵美 卞之琳等 徐志摩 1896 1931 浙江海宁人 出生于富商家庭 幼年受古典文学熏陶 1915年入上海沪江大学 次年转入北京大工学 1918年赴美国留学 入克拉克大学学银行学 而后又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进修政治学 1920年入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院学政治经济学 英国贵族伸士的生活风习 剑桥和牛津产资产阶级教育方式 英国18 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 加上国内 五四 运动的热潮对他日后复杂的社会思想 人生观和艺术观留下了深刻而驳杂的影响 于1921年开始诗歌创作 1922年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 新月社 成立 他是主要成员 192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志摩的诗 被称为新月派的盟主 他和闻一多在创作上敢于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在理论上勇于开创新月流派的风格 探索与建立新格律诗 丰富自由诗体 在新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 1927年去上海 在光华大学 大复大学任教 1928年与胡适等人办新月书店 创办 新月 杂志 1931年2月19日 乘飞机去北京途中遇大雾 飞机触山 机坠身亡 主要作品有诗集 志摩的诗 1925 翡冷翠的一夜 自剖 等 短篇小说集 轮盘 等 1981年 徐志摩诗集 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三 象征诗派 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 微雨 问世 催生了中国象征主义诗派 因此李金发被称为 东方的波德莱尔 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有李金发 穆木天 王独清 冯乃超 蓬子 石民等人 李金发 1900 1976 字遇安 又名淑良 广东梅县人 1919赴法国留学 是我国第一个学习并引进西洋雕塑艺术的人 1920年开始摹仿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 魏尔伦 古尔蒙等人的作品创作新诗和泽诗 1925年回国 为商务印书馆主编 美术杂志 继续写诗 三年中出版 微雨 为幸而歌 食客与凶本 等诗集 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的地位 1932年任广州市立美术专门学校校长 抗战时广州沦陷 他流亡越南 1940年回内地 1944年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代办 以后长期寓居国外 1951年在美国经营农场 后定居纽约直至病逝 弃妇 是李金发的处女作 一举成名 全诗是写弃妇 又是自况 弃妇是一个象征的形象 蕴含着诗人对自己被冷落的痛苦的人生命运的感慨和不平 四 现代诗派 1935年孙作支发表 论 现代派 诗 一文 把30年代登上诗坛的一大批年轻的都市诗人具有相似倾向的诗歌创作概括为 现代谈诗 成立的标志 1932年5月上海创刊的 由施蛰存 杜衡主编的 现代 杂志 现代派 大体上是对30年代到抗战前夕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诗人的统称 主要阵地 现代 杂志 代表诗人 卞之琳 戴望舒 施蛰存 何其芳等人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象征派的诗歌主张 提倡写作 纯然 的现代产诗 作品大多不讲究诗形的整齐和韵脚 而以口语和自由产形式表现情绪的节奏 追求诗歌的散文美 以意象繁复 内涵丰富 组合奇特著称 戴望舒戴望舒戴望舒 1905 1950 被称为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著有诗集 我底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 他早在1928年就以 雨巷 名噪一时 叶圣陶称 雨巷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戴望舒也因之获得了 雨巷诗人 的称号 雨巷 是戴望舒的代表作 这首诗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派诗中最成功地运用暗示性抒情的典范 这首诗用一种不可捉莫的感觉 飘忽不定的内心状态 摸糊朦胧的形象 表达自己徒劳地追求丁香般美好理想的孤独 迷失的感觉和空虚惆怅的情绪 五 九叶诗派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九叶诗派 是比较特殊的群体 之初它并无社团组织形式 197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拟出版辛笛 陈敬容 杜运燮 杭约赫 郑敏 唐湜 袁可 嘉和 穆旦这九位诗人在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 评论界认为 九叶诗派 当年将时代课题 民族忧患与个人经历有机给合 着力呼唤一种 沉默中生长的力量 在艺术上 注意借鉴西方艾略特 叶芝 奥登等现代诗派的某些表现手法 运用象征与联想 幻想与现实的渗透 力求在诗中体现智性与感性的融洽 达到人生与诗意叠合的效果 因此有人称 九叶诗派 是 中国式的现代主义 陈敬容 1917 1989 九叶诗派著名女诗人 四川乐山人 抗日战争前曾在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做旁听生 自学中外文学和外文 以蓝冰 文谷 成辉等笔名发表诗与散文 抗战时期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946年曾在重庆任 文史 编辑 文通书局编辑 后从事专业创作和翻译 1948年任上海 中国新诗 编委 同年秋到达北平 19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文化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 1956年调 世界文学 任编辑和翻译工作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 星雨集 诗集 盈盈集 交响集 陈敬容诗选 老去的是时间 后者曾获全国优秀诗歌奖 陈敬容也是翻译家 主要译著有 安徒生童话集 交刑架下的报告 巴黎圣母院 并译介了黑尔克 波特莱尔等象征派诗人的诗 陈敬容的诗在现代自由诗的基础上柔合西方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抒情和寓意相给合 以含蓄 柔和 深沉见长 在国际诗坛享有声誉 其诗作被译为世界多种文字 六 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因胡风主编 七月 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 田间和鲁藜 绿原 牛汉 阿珑等 他们以新诗现实主义的传统为旗帜 以战斗的火热的人生为底色 直接用诗投入实际的斗争 在国统区广大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七月 诗派诗歌文化特征明显 句式完整 节奏缓慢 形式自由 情感丰富 七月诗派主要受到胡风理论和艾青创作的影响 绿原曾说 七月诗中的他们 努力把诗和人联系起来 把诗所体现的美学上的斗争和人的社会职责和战争任务联系起来 在很大程度上又体现着胡风文艺理论的色彩 他们的作品收集在胡风主编的 七月诗丛 七月文丛 等从书之中 七月诗派的基本诗学命题 生活态度与诗人的主体性 艾青 艾青 1910 1996 生于浙江金华 杭州读书 1929年赴法国留学 后参加左翼文艺活动 抗战爆发后 辗转于武汉 山西 湖南 广西等地 1941年由重庆转赴延安 30年代初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