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断章意象解读 上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以较多地表现相对观念给中国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卞之琳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在他早期诗作中,相对精神是一大主题,在表现形式上,他借鉴了英美现代诗歌的“戏剧性处境”手法来推进诗行,由此形成了他所特有的哲理诗歌风格,断章就是其中之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简捷、明快的四行诗,造就了永恒的令人遐思无限的风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作品、作家、读者、世界。这四个要素是紧密联系的,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感悟到不同的哲理内涵和审美韵味。诗的上节虽然写“风景”,但并没有泼墨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让人联想到桥下的流水、游船,还有岸上的杨柳整个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留下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放在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放在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也就是“戏剧性处境”上。 诗和其他文学样式不同,如赵毅衡所说:诗行排列在纸上,就构成了图纸关系。诗的分行、文章标题等,这些都参与到文字文本的符号组合中来。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建筑美要求新诗在结构上完整、对称。卞之琳早期诗作受新月派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断章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建筑美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连 标点是九个字。“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连标点是十个字。而下节“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字数正好颠倒过来,整首诗从形式上构成了两个对称的梯形图案,犹如一条中轴线两边排列着两栋复体建筑,完整、协调。这样的诗歌形式给人庄重、统一的感觉。 在语言安排上,断章极富特色,前后两句主语和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却发生了互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看”这一动词没有变,而看的主体与客体却发生了互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是同样的句法。这种形式,不仅使诗句的首尾相联,加强了诗句的衔接和语言的密度,而且主语和宾语、主体意象和客体意象互换,增强了诗画意境的统一,在听觉上给人一种余音回旋的享受,也就是说诗歌蕴涵了音乐美。 断章中作者的观察视角不是固定的,他通过视角出发点和落点的改变,使诗取得了交错重叠的视觉效果,诗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这和一些中国古诗不同,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菱笠翁,独钓寒江雪。作者在描写雪山、飞鸟、道路、孤舟、渔翁等的时候没有视角的转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独立的,观察点均来自远离景物的一个固定方位。在断章第一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中,第二人称你是视角的出发点,风景是视角的落点。第二句则是从第三人称视角出发,从看风景这个短语来看,视角落点应该也是风景,但作者却转写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视角落点变成了你,也就是说风景和你已经合而为一了,你成了风景。这样,视角的落点发生了变化,主体和客体发生了转换,我们不禁要问你、风景、看风景人到底谁在看谁呢?主体到底是你还是看风景人呢? 诗的下节,作者将时间从上节的白日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明月你,两种意象交织,人和自然发生了联系。明月何其大,窗子何其小,可是大明月装饰了小窗子;你在白天是别人心中的风景,在夜晚是别人梦寝中的装饰,别人是自觉的,你是不自觉的。窗子与梦原本互不相关,但在装饰这一点上却发生了联系。 在内容和时序上,断章两节诗之间都是若即若离,可并可分,各自独立而又互相映衬的,它充分发挥了现代艺术的意象叠加和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艺术功能。 诗人设置了几组不定的意象,通过视角的转换和组合,整首诗具有流动的特征。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里的风景具有独特的意义,是你和楼上人之间联系的中介,这样作者想要表达的情和理就通过风景体现出来。随着视角的转换、不同画面的展现,读者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并通过风景体会到世间万物相对存在而又互相联系的人生哲理。 那么,作者通过断章到底要表达什么呢?余光中认为,这首诗的意味在阐明哲理,表明“世间万物皆有关联,真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另有一人却在高处观赏,连你也一起看进去,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而更巧妙的是它阐明了世间的关系有主有客,但主客之势变易不居,是相对而非绝对”。余光中还为此写了一首诗,诗名连环:“你站在桥上看落日,落日却回顾,回顾着远楼,有人在楼头念你。你站在桥头看明月,明月却俯望,俯望着远楼,有人在窗口正梦你。”用余光中的诗能进一步阐释断章的哲理内涵。J.E.D赫什说“作品的永恒意义是,而且只能是作者的原意,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那么作者的写作原意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断章是首爱情诗,它体现了一种无望的相思情绪,哲理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无望爱情而产生;所以这首诗的重心在于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其实不是看风景,而是在看楼上的人,而楼上的人也只是佯装在看风景,实际上她在看你。你和楼上人都以风景作为观察对方的中介,并通过风景表达爱慕之情,但因为某种缘故,近在咫尺却如同天涯,只能脉脉守望。风景便成了寄托情感的中介。 卜算子里有: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古诗十九首里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这两首诗里,水既是具象之物,同时也是抽象之物;是表达情感的媒介,也是情感距离的体现;是男女互相爱慕却又不能接近的距离意象。断章中的风景同样成了情感距离的意象。为什么呢?你和看风景人之所以成为各自的风景,因为风景只能欣赏而不能拥有,把你视为风景,言下之意,是我得不到你。这样,风景就成了你我距离的象征,成了→种失落、相思的寄托物。 为什么说断章是一首言情诗,作者是想通过它来表达→种相思而又无望的情绪呢?这首诗写于1935年,此时的卞之琳正处在失恋的痛苦中。我们通过他的雕虫纪历了解到:“但是后来,在1933年初秋,例外也来了。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 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1933年,卞之琳和苏州的张充和彼此爱恋,但最终两人没能走到→起。这次短暂恋爱的幸福和痛苦留在了卞之琳的内心深处,他由对飘逝爱情的怀恋,对爱情稍纵即逝的感悟,进而揭示世间万物的哲理。此后作者又写下了鱼化石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股权t投资协议书
- 疫情期间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范文
- 医院护理重点专科建设计划
- 幼儿园体育器材安全计划
- 2025年市场部求职者必-备资料预测试题与高分攻略
- (2025年标准)股本增资协议书
-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校合作个人研修计划
- (2025年标准)购买燃油协议书
- 2025年文印中心招聘考试指南专业笔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无人机物流配送中级考试模拟题及解析
- 2025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二级子公司及重点三级子公司高管岗位选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开学食品安全厨房培训
- 地面工程基础知识概要课件
- 陪诊培训课件
- 村两委内部管理制度
- 工业管道的定期检查与维护措施
- 林业发展“十五五”发展规划
-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规范
- 2024年四川公安厅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
- 彩钢顶翻新施工方案
- 2022标准化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