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绪论 返回 2 测量学 测定 测设两部分内容 一 测量学的概念 第一节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应用 3 1 地球的自然表面2 地球的物理表面 水准面3 地球的数学表面 旋转椭球体面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 1 铅垂线 2 水准面 3 水平面 4 大地水准面 5 大地体 6 地球椭球体 5 第三节地面点位的确定 返回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须由三个参数来确定 x y H 6 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区别 坐标轴不同 象限旋转顺序不同 xoy 7 2 地面点的高程 1 绝对高程 2 相对高程 3 高差 8 平面坐标 半径10km范围内高程 影响大 一般超过200m即需改正 第四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9 2 测量工作的原则 1 测量工作的程序 3 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五节测量工作概述 10 第二章水准测量 11 一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 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 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 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 12 a b hAB A B两点间高差hAB为 前进方向 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3 二 计算未知点高程 1 高差法 大地水准面 HA HB 14 2 视线高法 Hi 15 第二节DS3水准仪及其操作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 工具有水准尺和尺垫 16 一 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水准器 望远镜 基座 17 视准轴CC 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过零点与内表面相切的直线CC LL 构造满足的主要条件 水准管轴LL 圆水准器轴L L 过零点的球面法线 L L VV 18 三 水准仪的操作 1 安置仪器 2 粗略整平 3 瞄准水准尺 4 精确整平 5 读数 19 视差 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 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 有时可看见十字丝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 消除的方法 20 第三节普通水准测量及其成果整理 21 一 水准点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 称为水准点 水准点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 22 相邻两水准点间的路线称为测段 二 水准路线 在水准点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 称为水准路线 23 在一般的工程测量中 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 附合水准路线 2 闭合水准路线 3 支水准路线 24 1 测站检核 变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2 计算检核 a b h 2 h平均 2 H终 H起 3 成果检核 附合水准路线 h理 H终 H始闭合水准路线 h理 0支水准路线 h往理 h返理 0 三 普通水准测量方法 25 35 636 18 334 11 434 6 900 3 450 a b 18 334 11 434 6 900 a b 2 3 450 h 6 900 h 2 3 450 HC HA 3 450 26 四 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目的 求各点高程 fh h观 h理 高差改正数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关键步骤 27 一 附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已知HA 65 376m HB 68 623m 1 2 3为待定高程的水准点 28 成果合格 29 二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BMA 1 2 3 h1 1 575m h2 2 036m h3 1 742m h4 1 349 n1 8L1 1 0km n2 12L2 1 2km n3 14L3 1 4km n4 16L4 2 2km HA 65 376m 30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5 8 50 0 068 成果合格 68 12 14 16 26 66 963 64 941 66 699 0 1 587 2 022 1 758 1 323 31 第四节DS3型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V V L L L C C 1 L L VV 2 十字丝的中丝 VV 3 LL CC L 33 第三章角度测量 34 一 水平角 第一节角度测量原理 二 竖直角 35 第二节DJ6光学经纬仪及其操作 36 一 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基座 照准部 水平读盘 37 三 DJ6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操作 安置仪器 瞄准目标 读数 38 1 对中 1 安置仪器 2 整平 39 第三节水平角的观测 测回法 方向观测法 40 1 测回法的观测方法 1 在测站点O安置经纬仪 2 盘左位置 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观测 3 盘右位置 逆时针转动照准部观测 41 测回法观测手簿 O 左 A 00130 B 982048 981918 右 B 2782112 A 1800142 981930 981924 第一测回 O第二测回 左 A 900106 B 1882036 右 B A 82036 2700054 981930 981942 981936 981930 42 2 方向观测法的观测方法 1 在测站点O安置经纬仪 2 盘左位置 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观测 3 盘右位置 逆时针转动照准部观测 43 方向观测法 O 1 2 ABC ABC 002123744151102904 2902852 2174405 1800200 10 12 12 1102858 374410 00206 000003742041102652 90033012745342003024 203018 6 2003021 3074528 6 1274531 2700322 8 900326 000003742051102655 000003742041102654 A B C O 44 第四节竖直角观测 45 竖直角计算公式 0 90 180 270 0 90 180 270 盘左位置 盘右位置 一测回竖直角 回指标差 回计算公式 46 竖盘指标偏离正确位置的差值x角 称为竖盘指标差 竖盘指标差 47 竖直角观测 1 在测站点O安置经纬仪 2 盘左位置 3 盘右位置 48 竖直角观测手簿 O A 左 952200 右 2643648 52200 52312 36 52236 O B 左 右 811236 2784554 84724 84554 45 84639 49 第五节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50 一 经纬仪的轴线及各轴线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经纬仪的主要轴线有 竖轴VV 横轴HH 视准轴CC 水准管轴LL 经纬仪各轴线之间应满足以下几何条件 1 LL VV 2 十字丝竖丝 HH 3 CC HH 4 HH VV 5 竖盘指标指在正确的位置 51 第六节角度测量误差与注意事项 52 一 仪器误差 1 CC不 HH横轴 视准轴误差 盘左 盘右观测取平均值 53 2 HH不 VV 横轴误差 盘左 盘右观测取平均值 54 3 水平度盘的偏心差 盘左 盘右观测取平均值 55 4 水平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 多测回观测 按180 n变换水平度盘位置 5 仪器竖轴倾斜误差 无法采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在经纬仪使用之前应严格检校仪器竖轴与水准管轴的垂直关系 56 二 观测误差 1 仪器对中误差 57 2 目标偏心误差 58 第四章距离测量 距离 两点间的水平长度 59 第一节钢尺量距 60 二 直线定线 在两点的连线上标定出若干个点 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按精度要求的不同 直线定线分为 目估定线 经纬仪定线 61 相对误差K应化为分子为 的分数形式 62 第二节视距测量 63 视线倾斜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视线倾斜时高差的计算公式为 64 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65 第二节直线定向 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 称为直线定向 66 一 标准方向 1 真子午线方向 2 磁子午线方向 3 坐标纵轴方向 67 二 表示直线方向的方法 方位角 取值范围 0 360 O 1 标准方向 N ON为真子午线方向 真方位角AON为磁子午线方向 磁方位角AmON为坐标纵轴方向 坐标方位角 68 1 2 N N x 12 A12 Am12 三 几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69 五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四 正 反坐标方位角 70 六 象限角 1 象限角 某直线与x轴北南方向所夹的锐角 0 90 再冠以象限符号 称为该直线的象限角R x N y E O RO1 1 S W 2 RO2 3 RO3 4 RO4 NE SE SW NW 71 2 坐标方位角与象限角的换算关系 在第 象限 在第 象限 在第 象限 在第 象限 72 1 坐标正算 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 2 坐标反算 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 第三节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 73 第四节导线测量 74 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 根据起算数据 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称为导线测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称为导线 构成导线的控制点 称为导线点 75 一 导线的布设形式 1 闭合导线 2 附合导线 3 支导线 76 1 闭合导线 A B 1 2 3 4 x 求 1 2 3 4点坐标 已知 AB xB yB观测 各内角 各连接边 77 2 附合导线 A B x 1 2 3 C D x 已知 AB xB yB CD xC yC 观测 左角或右角 各连接边 求 1 2 3点坐标 78 3 支导线 A B x 1 2 已知 AB xB yB观测 左角或右角 各连接边 求 1 2点坐标 79 二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 踏勘选点 2 建立标志 3 导线边长测量 4 转折角测量 5 连接测量 80 三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目的 求各点坐标 关键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 2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 81 角度检核条件 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82 坐标增量检核条件 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83 1 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263 40m 201 60m 231 40m 200 40m 241 00m 1 2 3 4 x 5 84 1 2 3 4 5 1 2 1 2 3 4 5 1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85 三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A B 1 2 3 4 C D 86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87 第七节高程控制测量 88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i v D hAB 大地水准面 HA HB 对向观测 其较差不应大于0 4D m 89 第七章地形图的测绘 90 第一节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91 地面上有明显轮廓的 天然形成或人工建造的各种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状态称为地貌 地形图 按一定的比例尺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 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92 一 地形图的比例尺 1 地形图比例尺的概念 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数字比例尺 图示比例尺 3 比例尺精度 93 二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矩形分幅 按坐标格网编号 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 y 94 三 地形图的图框外注记 1 地形图的图名 2 图号 3 图廓和接合图表 95 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类别 形状 大小及位置的符号称为地物符号 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 半比例符号 地物注记 四 地物符号 96 1 等高线的概念 2 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3 几种基本地貌的等高线 4 等高线的分类 5 等高线的特性 五 地貌符号 等高线 97 第三节碎部测量的方法 98 在地形图测绘中 决定地物 地貌位置的特征点称为地形特征点 也称碎部点 一 碎部点的测定方法 99 第八章地形图的应用 100 第一节地形图的识读 一 一般性识读1 图外注记识读 2 地物识读 3 地貌识读 101 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 等高距 1米图式 测图单位 测图日期 1 图外注记识读 10 020 0 12 020 0 12 022 0 10 022 0 102 第二节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103 一 在图上确定某点的坐标 二 在图上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三 在图上确定某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四 在图上确定任意一点的高程 五 在图上确定某一直线的坡度 104 第九章测设的基本工作 105 第一节已知水平距离 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106 一 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 根据给定的起点 直线的方向和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将另一端点在地面上标定出来 A B D 1 107 钢尺测设 用钢尺直接丈量两次 A DAB B1 B2 B 108 二 已知水平角的测设 根据已知水平角和一个已知方向 将另一方向在地面上标定出来 A B D 1 109 1 在O点安置经纬仪 盘左位置瞄准A点 使水平度盘读数为 1 一般方法 盘左 盘右分中法 A O B B1 B2 2 转动照准部 使水平度盘读数恰好为 值 在此视线上定出B1点 3 盘右位置 同法定出B2点 4 取中点B 则 AOB就是要测设的 角 110 2 精确方法 A O B B1 1 1 先用一般方法测设出B1点 2 用测回法对 AOB1观测若干个测回 求出平均值 1 并计算出 1 3 量取OB1的水平距离 4 计算改正距离 5 自B1点沿OB1的垂直方向量出距离BB1 定出B点 则 AOB就是要测设的角度 111 三 已知高程的测设 已知高程的测设 是利用水准测量的方法 根据已知水准点 将设计高程测设到现场作业面上 112 1 在地面上测设已知高程 某建筑物的室内地坪设计高程为45 000m 附近有一水准点BM 3 其高程为H3 44 680m 现在要求把该建筑物的室内地坪高程测设到木桩A上 作为施工时控制高程的依据 大地水准面 113 大地水准面 1 BM 3和A之间安置水准仪 在BM 3立水准尺 测得后视读数为1 556m 此时视线高程为 2 计算A点水准尺尺底为室内地坪高程时的前视读数 114 大地水准面 0 000 3 上下移动竖立在木桩A侧面的水准尺 直至水准仪的水平视线的读数为1 236m时 紧靠尺底在木桩上画一水平线 其高程即为45 000m 115 第二节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116 一 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根据直角坐标原理 利用纵横坐标之差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117 x 600 00m y 500 00m x 700 00m x 650 00m x 620 00m y 600 00m y 580 00m y 530 00m a b c d 1 计算测设数据 建筑物的长度 建筑物的宽度 测设a点的测设数据 118 2 点位测设方法 1 点安置经纬仪2 瞄准 点 沿 方向测设 y 30 00m 定出m点 继续测设建筑物长度 50 00m 定出n点3 搬仪器于m点 瞄准 点 逆时针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度一级建造师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易错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心理医学心理评估与干预技术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药颗粒剂调配实操测试答案及解析
- 考研复试表现提升秘诀解析深入探讨
- 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策略
- 2025年中国女式胸包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家长评语参考
- 2025年眼科屈光不正手术并发症预防策略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产科产前检查操作规范性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如何引导初高中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
- 厦门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2024
- (新平台)国家开放大学《管理会计》形考任务1-10参考答案
- 幼儿园大班五大领域教案
- (正式版)JBT 11270-2024 立体仓库组合式钢结构货架技术规范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
- 护理人员对特殊患者的护理
- 拖欠工资催款函
-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材解读
- 2024年自动化设备主管第一季度工作回顾以及反思
- GB/T 10599-2023多绳摩擦式提升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