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颅脑外伤_第1页
医学影像学颅脑外伤_第2页
医学影像学颅脑外伤_第3页
医学影像学颅脑外伤_第4页
医学影像学颅脑外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头颅影像学,颅脑损伤,(一)颅 脑 损 伤,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其发生率占全身损伤的10%15%,仅次于四肢损伤,占第二位,而死亡率却居首位。,脑损伤分类:1、 轻型:单纯脑震荡,无颅骨骨折,表现为昏迷在半小时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症状,NS检查(一)腰穿 csf(一)2、 中型:轻度脑挫裂伤或伴有局限性颅骨骨折,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在12hr以内,有轻度NS(+)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轻度改变。3、 重型:有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或有急性颅内血肿。深昏迷或昏迷达12hr以上,或有再度昏迷;有明显NS(+)体征,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有显著改变。 以上各型损伤可因血肿、水肿等继发性病变而加重或变型,常能互相转化,原发性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 脑干损伤;丘脑下部损伤。继发性脑损伤- 颅内血肿: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 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颅内多发血肿;特 殊部位的颅内血肿;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和水瘤。 脑水肿,颅脑损伤影像检查方法:急性颅脑外伤作CT检查,往往只需要平扫即可确诊。亚急性和慢性颅脑外伤应先平扫,诊断或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时再+C或MR检查 CT对颅脑损伤病变可定性、定量诊断,为首选检查方法。,CT较MR有如下优点:,(1)检查时间短,对难于制动的躁烦病人,可以得到相对满意的结果,也不会因检查时间过长而延误治疗。(2)对急性或超急性的出血,显示较MR清晰。(3)许多检查急救设施可以接近,便于危重病人的随时观察抢救。(4)可对MR检查具有幽闭恐惧的患者,顺利施行检查。(5)费用仅为MR的1/31/4。(6)还可以在CT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如血肿定位抽吸,动一静脉漏栓塞等。,颅脑损伤CT诊断注意点: 1 颅脑损伤CT表现较单纯,但病变演变复杂,因此要随访观察。 2 必需要有充分的扫描范围,以免遗漏。 3 需要两种窗位摄片:明确有无骨折,用骨折来指示颅内病变,保存客观资料以病例分析或随访。 4 密切结合临床,了解受损方式、时间及临床表现和体征。,颅内损伤,(1)脑膜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下水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2)脑内损伤:脑内血肿(常见部位:脑叶周边部位血肿,特殊部位:脑干、胼胝体及丘脑); 脑室内出血;脑挫裂伤;脑水肿(低)、脑肿胀(等D);脑疝。多发性复合损伤: (1)混合性血肿; (二种以上的血肿) (2)多发性血肿(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形成三个以上血肿) (3)复合性脑损伤(血肿挫伤、水肿、肿胀); 同一患者常存在多种、多部位损伤,仅以一种或两种为主而己。,脑挫裂伤,定义:为脑挫伤和脑裂伤的合称,因二者常同时发生,而临床与影像学又不容易将两者截然分开,故常一并诊断脑挫裂伤。最常见之一。影像学表现CT与MR比较,对于急性脑挫裂伤的出血灶诊断,CT优于MR,但总的来说,诊断脑挫裂伤MR明显优于CT,即使仅有少量脑水肿,MR也能发现。,脑挫伤:是指在一钝性外力的作用下造成局部或大部脑组织的静脉瘀血、脑水肿、脑肿胀、坏死、液化及散在多发性小灶出血,1cm,应考虑手术)(3)发现并发颅骨内、外的血肿。(4)更易发现颅底骨折但有些颅底骨折及顶部的线状骨折,CT仍难发现,需x-ray平片参阅,CT表现(一)直接征象:骨折线 缝分离 CT对骨折中较深的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及穿通性 骨折都能清晰显示,还可较有把握地测量骨碎片的深度,(即碎骨片的最深点至骨内板或假想骨内板连线的最小直线距离)、数量、位置及有无异物,还可帮助外科准确定位。但显示骨折仅占50%。颅底骨折因沟、裂较多,有时显示有一定困难,但比较起来,CT还是最为优越的,诊断颅底骨折要点:(1)扫描时要摆正位置;(2)在熟悉解剖的基础上 双侧对比:(3)在未发现骨折线的情况下。缝分离:双侧对比 一般标准为: (1)颅缝双侧相差1mm以上。(2)单侧缝间距大于12mm,成人大于 1.5mm即可诊断,儿童不应2mm。 以人字缝为多见。,骨折和颅缝的鉴别方法: 部位 形态 边缘,(二)间接征象颅底骨折 多为内开放性线状骨折,骨折线呈横行、纵行和环行。骨折直接征象可不显示但可显示间接征象:1、颅内积气:气体可进入蛛网膜下腔,脑池或脑 室内。 2、窦腔积液: 额、筛窦积液:常见于前颅窝骨折 蝶窦积液:常见于中颅窝骨折 乳突气房积液:常见于后颅窝骨折,颅骨骨折的临床提示: 血肿发生多在骨折部位者 血肿半数在骨折对冲部位颅底骨折基本特点为相应部位软组织出血、脑脊液漏、颅神经及脑损伤、少数伴有颅内积气。,颅骨骨折的临床提示: 血肿发生多在骨折部位者,颅脑外伤后遗症,颅脑外伤后常常残留各种各样的后遗症,统称为脑外伤后遗症。有一部分CT、MR找不到明显的器质性脑部病变,但却有植物N功能紊乱及病样症状,称为脑外伤综合征。还有一部分残留有器质性后遗症,如脑萎缩、脑软化、脑穿通畸形、脑积水等。临床表现:头痛、头昏、癫痫发作,偏 、失语及视力障碍,少数病人可有精神症状。,脑萎缩 MRI,外伤后脑萎缩和脑软化,外伤后脑软化,外伤后脑穿通畸形,外伤后脑萎缩,外伤后脑积水,(二) 脑血管疾病,脑梗塞 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病因:多为血栓形成,少数为栓塞(心原性为常见),另有少数是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压过低使脑的小动脉灌注不足所致CT诊断: 梗塞区呈低密度影,但依受累血管不同而在具体病例中呈多种形态。轻度占位MR诊断: 梗塞区T1WI呈低信号,T2呈略高信号,脑梗塞的常见表现,1累及皮层及白质的大面积低密度区:脑底部血管主干闭塞,最常见是大脑半球外侧面扇形低密度区,并常包括同侧基底节, 此为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大脑后动脉闭塞则见颞叶后部及枕叶大片低密度。起病后的12h或24h之内,能出现假阴性表现,应追踪复查。 2局灶性低密度区 最常见于基底节及内囊、放射冠区,供应此区的中央动脉均为终末动脉,互不吻合,故易发病。另外,较小的皮质动脉闭塞也可在相应的皮层及皮层下区出现楔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脑干梗塞以桥脑较为多见,是因起自基底动脉的旁中央动脉闭塞所致。 3病灶强化 梗塞后数天即开始有侧支循环建立,在2周左右侧支循环最为充分,扫描可见梗塞区强化,在基底节区呈斑片状,在皮层区则呈脑回状强化。,左图:急性硬膜下出血及纵裂池出血伴右 大脑半球急性脑梗塞右图:治疗后复查见脑梗塞病灶呈低密出血病灶明显吸收,急性脑梗塞(占位明显),脑梗塞,出血性脑梗塞,出血性脑梗塞,脑梗塞的MRI表现,MR对脑梗塞较CT敏感,脑出血: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典型CT表现:急性出血灶:高密度,随着时间推移,血肿变为等以至低密度,最后完全吸收或遗留软化灶。血肿由周边部开始吸收,此时低密度部分与灶周水肿无法区分,不能判定吸收过程中血肿容积有无缩小,故血肿复查最好作增强扫描,可见血肿壁呈环状强化。,脑出血吸收期,脑干、丘脑出血:亚急性期,脑干出血亚急性期,是脑血管畸形最常见的类型,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青少年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患者常因出血或癫痫而就诊:病变的主体是纡曲扩张的畸形血管团,缺乏毛细血管,动、静脉在此形成短路。动静脉畸形较多位于脑的表浅部位,即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幕上多于幕下。,动静脉畸形(AVM),CT表现:平扫病灶呈稍高密度,其内可有点状钙化影,无占位效应,稍高密度灶代表多血的血管团,有时更呈纡曲粗大的条状影,平扫即可确诊,有时在病灶邻近伴有脑萎缩的表现, 因短路属无效循环,脑组织缺血;若患者因出血来诊,则见脑沟、池密度增高,呈铸型,并常伴有脑表浅部位的血肿;CT增强扫描可见显著强化的畸形血管,呈粗大条状或堆集成团块状,并可见粗大的引流静脉引向相关的静脉窦;本病的CT平扫加增强扫描有特异表现,易于诊断,但脑血管造影仍是本病最可靠的诊断手段。,脑血管畸形并出血,MR表现,AVM多位于大脑表面,向半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