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_第1页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_第2页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_第3页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_第4页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3.5 h) (Antipyretic Analgesics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解热镇痛药兼有抗炎作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兼有镇痛和解热作用。少数药物如扑热息痛只有解热、镇痛作用,而无抗炎之作用。,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s) 解热镇痛药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正常,而正常者无影响。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e,PG )是导致发热的物质,因此本药是抑制PG在下丘脑的生物合成。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酶而起作用的。,发热也有其他因素,主要是细胞内内源性白细胞致热源受各种因素刺激后的释放。解热镇痛药只对外周痛(钝痛)起作用,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痛无效。无成瘾性。 本教材将水杨酸类,苯胺类和吡唑酮类列为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类 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Aspirin),2-(乙酰氧基)苯甲酸,2-(acetyloxy)benzoic acid,是水杨酸类的代表。水杨酸1838年从植物中提取获得,1860年合成,1875年应用于临床。1899年开始应用Aspirin,其镇痛作用比水杨酸小。,当人们发现aspirin在体内代谢成水杨酸后,又回过头来研究水杨酸的各种盐类,酯类和酰胺类。如阿司匹林铝 , 赖氨匹林(Lysine acetylsalicylate), 贝诺酯(Benorilate)等。,结构改造的另一方面是水杨酸的衍生物比如二氟尼柳(Diflunisal)。二氟尼柳1975年由Merck研制。作用为阿司匹林的4倍,作用时间长(8-12h), 刺激性小,已收入多国药典。,aspirin小剂量时可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TXA2的合成,具备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大大拓宽了它的应用前景。经过一个多世纪,仍然没有其它药可以取代其位置。但大剂量口服时,引起胃肠刺激,甚至胃出血,主要是游离羧基的作用。,阿司匹林易水解, 受pH影响很大,氧化后颜色逐渐加深,由粉-红-黑。,Aspirin的水溶液加热放冷,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堇色。可作为杂质检查的方法。,阿司匹林的合成,本品合成常产生的杂质有三种: 1.水杨酸; 2.乙酰水杨酸酐。 3.酯类(三种);,乙酰水杨酸酐,可引起过敏,含量不能超过0.003%,原料水杨酸可能带入脱羧产物苯酚和水杨酸苯酯,与原料醋酸酐酰化,成乙酸苯酯和水杨酸苯酯。 另外苯酚和水杨酸苯酯又可反应成乙酰水杨酸苯酯。三者不溶于碳酸钠,药典规定应检查碳酸钠中的不溶物。,2.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Paracetamol)。1886年发现乙酰苯胺(acetanilide)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后来发现可以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和黄疸。由于毒性太大已停用,为了降低副作用,醚化后产物非那西丁(Phenacetin), 曾用于临床,与扑热息痛,咖啡因成复方名为APC。扑热息痛(Paracetamol)毒性小于非那西丁,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有报道有致肝肿瘤,安全性值得注意。扑热息痛是乙酰苯胺和非那西丁(Phenacetin)的代谢物。,合成与代谢 扑热息痛在体内代谢时主要是结合反应,5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