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10052学 号:MZ16131 中央民族大学研 究 生 学 期 论 文论文题目:浅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意义学 期: 2016-2017 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 杨眉 年纪班级: 2016级骨干一班 课程名称: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任课教师: 刘翠兰 完成时间: 2016年12月28日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期论文评阅表学生姓名杨眉专 业骨干研究生研究方向定向论文题目浅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意义成绩评 语 任课教师: 年 月 日 摘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结合,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因而,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是我符合我国的现实要求的。本文将主要从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是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实践和发展等方面论述其现实意义。关 键 词: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团结;实际和发展正文浅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历史、文化和民族发展的实际,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作出的制度安排。其实质是国家赋予给人民的一种权利,即聚居的少数民族依法行使当家做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实行这一政策,旨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点,更好地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政治制度 我们党和国家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有其必然性的,是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探索并不断完善的。深入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对于科学把握党的这一民族纲领政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将会起到巨大的思想保证作用。 首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证明,国家统一事关国力强盛与否、民族团结与否、人民生活安定繁荣与否。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虽出现过民族隔阂纷争甚至分裂现象,但是民族融合、追求统一始终是发展的主流。解放后,党和国家建立民族区域自治,保持了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也符合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现实要求。从现实出发,我国有56个民族,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并不一致,而且这种差异化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各民族地区和人们之间交流沟通日益频繁,由于地域或文化的差异,民族或地区之间产生分歧、误会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方面这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民族融合,而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民族隔阂的进一步产生。因而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在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使少数民族当家做主,自己处理民族内部的实务,是符合这一现实要求的。而民族区域自治也能加快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目标。再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民族分布情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分布呈现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只有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在我国的行政区域中,单纯只有一个民族聚居的行政区划基本不存在,以县为例,每个县基本都是至少两个民族聚居。只有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与其经济、政治条件相称的自治地方,才能适应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最大限度的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要求。同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密切联系,我国民族关系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各民族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只有在统一国家中采用民族区域自治这种形式,才能适应并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和发展第一,列宁曾说:“民主集中制不仅不排斥地方自治和具有特殊经济和生活条件、特殊的民族成分等等的区域自治”。 斯大林也曾指出:“正确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区域自治,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必要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民族民主国家的一般普遍原则。同时,民族区域自治是建立现代真正民主国家的条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让各民族实施地方自治或区域自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纲领性原则。俄国、南斯拉夫由于其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原因没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而采取联邦制,是考虑到本国民族矛盾缓和的需求,是其本国国情特点、民族特点、民族问题特点决定的。我国国情不同于俄国,俄国需要采取“过渡”形式,我国则不需要,因为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国内各民族不仅没有出现过分裂情况,反而在共同抵御外地的过程中,各民族的团结变得更加紧密。第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发展。我国在真正意义上实践了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的需要对其进行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造。周恩来总理曾指出:“这种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是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不仅使聚居区的民族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而且使杂居的民族也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从人口多的民族到人口少的民族,从大聚居区的民族到小聚居区的民族,几乎都成立了相当的自治单位,充分享受了民族自治权利。这样的制度是史无前例的创举。”这段话精辟的阐明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与特点。2005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生命力。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胡锦涛同志从基本经验、基本制度、政治优势角度充分肯定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并明确提出了三个“不容”的论断。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新的丰富与发展。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民族问题也受到了重视。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学习贯彻十八精神,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然是今后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提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优势不容削弱。”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是我国实现繁荣稳定、民族复兴的长远之策,而不是权宜之计。总之,纵观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