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制度条件.docx_第1页
创新的制度条件.docx_第2页
创新的制度条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的制度条件2017-03-27张鸣0012评满世界都在喊创新,不错,历史是创新者创造的,没有创新,历史就停滞了。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者,是没有出息的。但是,一个民族要想多些创新的人,不是灌点古今中外创新成功者的励志鸡汤就行的。创新,需要一些基本的制度条件。其一,是自由的允许度。唐诗是国人的骄傲,直到今天,能背几首唐诗的人,还是不少。但是,同样为古代的流行文体,八股文今天谁还记得?明清时节的时文名篇,当时的读书人耳熟能详,到了科举结束,就被人遗忘了。唐诗和八股,都是当年的应试文体,但一个为人喜闻乐见,一个不过是考试资料。个中的关键,在于八股文有严格的政治禁律,只能按照四书上朱熹的注释的路子,代圣贤立言,不能偏离半步,否则将被治罪。如果离经叛道,是要被杀头的。而当年的唐诗,即使进了考场,也没有太多的禁忌,只要合乎律诗的规则,尽可以自由发挥。历朝历代,清朝的文字狱最为严苛,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的整体衰落,文学艺术,只有作为个别案例的小说得以漏网,而学术上,只有考据学一枝独秀。其二,要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古代,发明创造者不少。但是,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蔡伦(其实未必,西汉就已经有纸张问世了),就算是蔡伦,这个宦官又从中得到什么好处了吗?没有。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找不到了,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到死也不过是个印刷工人。没有专利保护的结果,是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反而没有发扬光大,最终花落旁家。古代的手艺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绝活不被人偷走,自己想出了保守秘密的土法子,就是传子不传女。可一旦子孙不肖,无法体会其精髓,绝活也有消失的可能。在那个时代,师傅的手艺,如果实在需要传给徒弟,大多会留一手,留来留去,手艺也就越来越差了。工匠如此,艺人也是这样。余叔岩跟谭鑫培学艺,每次都得贡献家藏的宝贝一个,否则谭老板就不好好教。梅兰芳之所以牛,是因为有行外的文人帮他,引进了西洋歌剧的因素。如果师傅倾囊相授,那么很可能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种师傅带徒弟,绝活只传子嗣的模式,不仅科学无从产生,技术也只能在民间低层次运行。李约瑟说,古代中国,有两个关键的东西没有发明,一个是螺丝连接,一个是曲柄连杆。缺了这个两个关键东西,中国的制造业,就成不了气候。不是中国人缺乏发明这些东西的聪明才智,而是师徒作坊式的工艺模式,阻碍了人们向前跨越,突破障碍。而历朝历代,政府从来没有想过,设置一种制度,来保障工艺上的产权。这其中,保障创新自由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民国战乱不已,国力衰落,民生凋敝,但就是因为有一点创作的自由,文学艺术乃至学术上,都有不凡的成就。今天所谓大师者,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