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案例余桂芳.doc_第1页
创造教育案例余桂芳.doc_第2页
创造教育案例余桂芳.doc_第3页
创造教育案例余桂芳.doc_第4页
创造教育案例余桂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创造教育案例余桂芳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作为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推陈出新,敢于打破旧的框架,勇于创新,创造出独特的、适于不同年段、不同班型、不同教育对象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论,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才不失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理智地发挥其作用,进而尽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当今的教师,也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注重教知识,属于“高智能型”的;另一类,则注重教方法,属于“高创造型”的。高智能型的教师,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素质教育搞了有很多年了,可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没有太多的体会,也没有体验到他带来的更多的正面效应。而觉得学生、教师的负担更重了。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学校只有期末考试,虽有压力,但还能承受得了,也许那时是因为自己年轻,精力充沛吧!可现在实行素质教育后,各种形式的考试倒多了,勤了。有周考,有月考,有期中考,有期末考!还有能力测试,市统考,抽样考。抽样考还分大样、小样。教师要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必须在夹缝中创造出一种真正减负,减压的方法和理论,为学生,为教师自己,更为教育事业!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穷”则思变!要充分利用八小时的有限时间,特别是授课时,我觉得应尝试一下如下方法。这也是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和尝试中获得的点滴经验吧。高创造型的教师,会大胆放手让学生发现,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脱轨。这也许会令教师担心成绩、效率似乎会差一点,但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孩子的灵活头脑,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基于这一点,自己在教学中,曾大胆尝试过,效果甚好。一、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习思维方式,不要只教学习内容。要想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坚持不懈地、坚定不移地让学生学会或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教师决不可包办代替。急于教给学生结论!如在教学圆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这一知识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用自己想出的方法来发现它们的关系。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还能拓宽思路,补充教材,这就是创造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裨益。学生除了掌握了书中介绍的用硬币沿着直尺有刻度的一边滚动获取硬币的周长,再测量硬币的直径或得知半径,反复用不同的实物做实验,记下有关数据,从中发现圆周长与直径或半径的关系,这样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要抓住学习契机,引导学生多想些办法,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如有的学生则想出先用一根绳,绕硬币一圈,然后测量绳长,亦可得出圆周长。再用直尺根据圆内所有的线段中,直径最长,来测量圆的直径,反复做几次,记下一组数据,学生同样会发现圆周长与直径或半径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将知识拓宽,加深。学知识是为了应用其解决生活中的身边的实际问题。在学生用滚动法操作后,试想想圆心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自行车、汽车、下水道等的井盖,为什么设计成圆形?教学中,可让学生利用手中不同形状的实物滚动,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滚动后,让学生说说发现什么了?从而得出将车轮设计成圆形,行进起来具有稳定性,因为车轴距车圈的距离处处相等。车轮滚动时,车轴的运动轨迹(圆心)成一条直线,也保证了自行车运行的稳定性。下水道的盖设计成圆形,平稳,不易掉下去。其中的道理是井盖中心到井盖的边沿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除此之外,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头脑灵活起来。教师跳出教材,高出教材,精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开放性的题目,努力创造具有活力、开放性的课堂。提倡一题多解。要允许学生发现、使用“脱轨”的方法。要放手让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勇于创造独特的方法,力求标新立异。这时,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意见,或打断学生的思路。如过多干涉,会使学生的努力、用功前功尽弃的。如解决这样一道数学题时,我曾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小明读一本书,三天读了五分之二,他读完全书共用几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七八种做法。思维活跃极了,头脑灵活了,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了。二、学生自己的错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看看学生是否在认真学习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在学生学习时,经常在旁边插嘴、或常说些这样的话,如:“你的做法错了吧,再看看!把字写干净点!”等。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会使学生焦躁不安,并且可能是学生难得的用功毁于一旦。在学生出错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指出,更不要动手帮助。我觉得,让学生失败是一件好事。因为,失败后有了痛苦的教训,那下次就会格外细心,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逐渐成长起来,如果“人跌倒了,拐杖就已送到”,就会剥夺孩子宝贵的失败的教训,进而,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不会独立思考,离开拐棍就不会学习了。而且,对学生来说,通过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会获得真正的理解,创造教育教育学生的方法之一就是“发现学习”。也就是说,让学生很好地模仿过去天才发现的方法,从“发现”中受到启发。比如,在数学家高斯发现的“1到100的所有自然数的和等于101乘以50”的解题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算算1到10的和,可用不同方法。可以用凑整法,或奥数中的求和公式。还可在黑板写上1到10的数字,下面相反写上10到1,让学生观察,学生会发现,上下两个数字的和都是11。有10个11。那么学生会从发现中受到启发。这就叫“发现学习”,也是创造教育的结晶。这样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看来似乎是一种损失,可是,学生自己“发现”时的效果极好。因为,这样与别人教的知识不同,不会忘记,而且也会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错误最好让学生自己发现。如教师发现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也只能把话说到“这样做没问题吧”的程度。如学生说“这样没问题”,那教师就不要再问了。为了学生的学习,这也是必要的。 作为教师,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跟上时代步伐,培养出更出色的,更能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