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过度分散长期制约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上).doc_第1页
地域过度分散长期制约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上).doc_第2页
地域过度分散长期制约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上).doc_第3页
地域过度分散长期制约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上).doc_第4页
地域过度分散长期制约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域过度分散长期制约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上)内容提要: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大而不强,整体实力弱;二是在合资与合作中迅速发展,但持续的发展受制于跨国汽车公司;三是产品价格性能比过高,未形成国际竞争力;四是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但“散、乱、小”现象依旧;五是专业化协作程度较低。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低水平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地域分散,而地域分散则缘于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性。关键词:汽车工业区域集中度管理体制一、我国汽车工业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然而,1978年我国汽车年产量还只有14.91万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8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达到22.23万辆,1992年我国汽车年产量突破了100万辆,200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突破了200万辆,2002年我国汽车年产量突破了300万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状况如图1所示。图1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单位:万辆)数据来源:2003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产品系列和生产体制,建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5%。2002年,全国汽车工业企业共有2166家(在2002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汽车工业包括了摩托车及其零配件企业。为了准确地反映我国汽车工业的情况,这里的数据均除掉了摩托车及其配件),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598.9亿元(现行价),工业增加值为1462.8亿元,全年产品销售产值为5458亿元,实现利润375亿元,上交税收332.5亿元,年末资产总计为5989亿元,年末从业人员138.5万人;汽车工业出口额为23.6亿美元,进口额为65.9亿美元,汽车工业贸易逆差达42.3亿美元。2002年我国汽车累计生产总量为325.4万辆,载货车、客车和轿车的产量分别为109.3万辆、106.8万辆与109.3万辆,基本上三分天下,见图2。图22002年我国汽车产品结构目前,在全球58个汽车生产国家与地区中,我国汽车产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与法国,成为第五大汽车生产国。二、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一)汽车工业大而不强,整体实力还比较弱小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并不是强国。2002年全国汽车行业的117家整车企业拥有资产总计3544亿元(净资产145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为3407亿元,实现利润244亿元。我国全部整车企业之和只相当于国际汽车巨头“6+3”集团的一个组成企业的规模(截止2002年底,跨国汽车公司之间通过重组与战略联盟,初步形成了通用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大宇、福特马自达沃尔沃、戴克三菱现代、大众、雷诺日产三星、丰田大发日野6大汽车集团,以及PSA(标志雪铁龙)、本田与宝马3大独立汽车生产商),而这其中还包括了近四成的资产与超过五成的利润为“6+3”汽车集团所有(国际汽车“6+3”集团在我国汽车整车企业中的股权与利润见附表一与附表四)。就产量与整车企业态势而言,我国目前的汽车工业与1924年的美国汽车工业颇为相似(1924年美国汽车工业的100多家汽车企业共生产约350万辆汽车,而近5成的汽车是由福特、通用与克莱斯勒3家公司所生产),不同的是当时的美国汽车工业全部是由美国企业构成的,而我国汽车工业则包含了一半左右的合资企业。(二)通过合资与合作而迅速发展,但持续的发展则受制于跨国汽车公司我国汽车工业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但前30年的发展极为缓慢,后20年才走上快速发展之路,近10年的发展尤其迅速。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与国际汽车公司的合资与合作。1984年1月,由北京汽车制造厂(现为北汽控股公司所有)与美国汽车公司(AMC)(现为戴克国际汽车集团成员)合资成立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拉开了我国汽车企业与国际汽车公司合资与合作的帷幕。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66家整车企业分别与世界有关先进汽车企业进行了合资与合作(技术引进),零部件企业的合资与合作也为数众多(详见附表一、二)。合资与合作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受制于国际汽车公司。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在载货汽车方面还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外,在客车上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而在汽车的“皇冠”轿车上基本上没有研发能力,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能力更弱。因此,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依赖国际汽车集团来推动。(三)产品价格性能比过高,尚未形成国际竞争能力我国能成为汽车生产大国是以庞大的国内需求为基础、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前提的。在2002年世界前10位汽车生产大国中,只有我国汽车的国内销量高达99.1%(2002年我国共出口整车28645辆,占汽车总量的0.9%),在仅有不到3万辆的出口整车中,也基本上是以货车与轻型客车等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到伊拉克、利比亚、越南等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详见附表3),出口汽车的平均单价只有0.86万美元;而零部件之所以能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详见附表4),也是通过合资零部件公司的返销来实现的。相反,我国国内市场的轿车价格高出国际市场的50%以上(钱平凡,2002)。这一切表明,我国汽车工业还在完成进口替代,并没有形成国际竞争能力。(四)集中度不断提高,但“散、乱、小”现象依旧2002年,我国117家整车企业共生产汽车325.4万辆。汽车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一,但绝大多数企业规模都很小(见表1)。这117家整车厂分属中央、地方与国防,分布在全国除西藏、甘肃、青海与宁夏四省区外的27个省市区。尽管2002年我国汽车工业的C4(上汽、一汽、东风与长安)值达到了61%(2002年上汽、一汽、东风与长安四家汽车集团的产量分别是65.62万辆、59.17万辆、41.85万辆与30.76万辆),比2001年的57.3%有所提高,但“散、乱、小”现象仍然严重。表12002年我国汽车整车厂的生产规模与企业数量(单位:家)此外,我国还有各类改装车厂558个,2002年改装车总产量为489982辆。这些改装车厂更是“散、乱、小”,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一些改装厂的年产量只有1辆车。(五)“大(小)而全”格局严重,专业化协作程度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的通用率与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汽车集团的零部件自制率只有30%左右,而我国汽车企业的自制率还在70%左右。我国汽车企业无论大小还是合资与否,都各自拥有大量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如上汽集团拥有43家零部件企业,天汽集团拥有5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小)而全”不仅导致我国汽车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也制约了我国汽车零部件本身的发展。三、我国汽车工业的低水平发展直接缘于汽车工业的地域分散导致我国汽车工业低水平发展的原因有多种,但我国汽车工业地域的过度分散是一个直接原因。(一)我国整车厂的地域分布状况2002年,我国117家整车企业分布在27个省市区(见图3)图3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与销售产值的地域分布状况注:汽车产量的地域分布根据2003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第414页表32而绘,我国汽车总产量按326.46万辆计。2002年末全国汽车(整车)销售总产值3407亿元,汽车(整车)销售利润为244亿元。资料来源:作者根据2003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绘制。2002年我国汽车整车企业的产量、销售产值与销售利润的前10个省市区如表2所示。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销售产值与销售利润区域的C4值分别是49.8%、63.7%与85.9%。这表明,我国汽车生产的地域高度分散,汽车销售产值相对集中,而汽车销售利润则高度集中。这一现象与汽车产品结构紧密相关。事实上,汽车销售高利润区域基本上都是我国中高级轿车生产区域。表2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销售产值与销售利润排名前10名与全国性整车的过度分散相类似,在一些汽车生产大省市区内,汽车生产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分散。如江苏省境内共有10家整车企业、53家改装车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全省各地;2002年生产汽车126331辆(这一数据是根据2003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第536545页江苏各地汽车企业名录统计而出,只是整车数,而图3中的18.07万辆中包括了一些企业生产的汽车底盘数),改装汽车59422辆,产量最多的企业生产汽车4.6万辆,最少的改装厂年产量仅为1辆(还有2家为零)。(二)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地域分布状况与整车企业相类似,2002年我国1989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区,参见图4。汽车的零部件过万种,图4只是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的161种主要汽车零部件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地域分布情况。从图4中可看出,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既有表现出较大的分散也显示出一定的集中。在全国26个省市区内都有某一或多种汽车零部件最大企业,一些紧密相关汽车零部件的最大企业相隔千里之外,如活塞、活塞环与活塞销的三个最大生产企业分别在山东的滨州、安徽的安庆与湖南的株州,半轴、半轴螺栓与半轴套管的三家最大生产企业分别落在辽宁的丹东、贵州的贵阳与河南的南阳,等等。从图4也可看出,我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与山东这一区域,在161种主要汽车零部件中,有52种汽车零部件的最大生产企业集中在该区域,约占4成。图4我国汽车主要零部件的地域分布状况资料来源:作者根据2003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绘制。注:文字为零部件名称,文字后的数字为最大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市场份额,黑体字为模块生产。如果不考虑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规模,那么在一些汽车生产大省(市、区)内则基本上都可以自行配套,如江苏境内分布在各地的11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了超过150种主要汽车零部件,形成了典型的“小而全”格局。湖北省境内各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