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23/84e44a9e-d7ce-491b-9b31-0fc3901bb4d7/84e44a9e-d7ce-491b-9b31-0fc3901bb4d71.gif)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23/84e44a9e-d7ce-491b-9b31-0fc3901bb4d7/84e44a9e-d7ce-491b-9b31-0fc3901bb4d72.gif)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23/84e44a9e-d7ce-491b-9b31-0fc3901bb4d7/84e44a9e-d7ce-491b-9b31-0fc3901bb4d73.gif)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23/84e44a9e-d7ce-491b-9b31-0fc3901bb4d7/84e44a9e-d7ce-491b-9b31-0fc3901bb4d74.gif)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23/84e44a9e-d7ce-491b-9b31-0fc3901bb4d7/84e44a9e-d7ce-491b-9b31-0fc3901bb4d75.gif)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马上就要高考了,大家要抓紧做好复习,以下大家整理的是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到您!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Vo=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Vt)/21/26、位移S=V平t=Vot+at/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 反向则a 0 8、实验用推论S=aT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 t图/v 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10m/s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 Vo=-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Vy)1/2=Vo+(gt)/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o 7、合位移S=(Sx+Sy)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与的关系为tg=2tg。(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R/T2、角速度=/t=2/T=2f 3、向心加速度a=V/R=R=(2/T)R4、向心力F心=Mv/R=m*R=m(2/T)*R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G=6、671011N m/kg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mgg=GM/R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1/2T=2(R/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m*4(R+h)/T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四、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0 =a 派/2w 0F做正功F是动力 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当派/2 =a 派W 0F做负功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m/s=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Ek=1/2mv-1/2mv0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 反向则a 0 8、实验用推论s=aT2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与的关系为tg=2tg;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r/T2、角速度=/t=2/T=2f 3、向心加速度a=V2/r=2r=(2/T)2r4、向心力F心=mV2/r=m2r=mr(2/T)2=mv=F合 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 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Fy=Fsin(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Fy/Fx)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章力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2)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学是一门探讨自然界与人类的科学,生活中中的事物基本上都与物理有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v与t 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 ,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 ,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 ,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电场 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比。 2.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 场力做功是qU ,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七、恒定电流 1.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 t。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 l比s 等电阻。 电流做功U I t , 电热I平方R t 。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3.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4.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八、磁场 1.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F比I l是场强,等B S 磁通量,磁通密度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九、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感应电动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 向。 十、交流电 1.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2.NBS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 I值,次级U 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十一、气态方程 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压强分析封闭物,牛顿定律帮你忙。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十二、热力学定律 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十三、机械振动 1.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平衡位置, 大小正比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极。 2.O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单摆周期l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1米。 到质心摆长行,单摆具有等时性。 3.振动图像描方向,从底往顶是向上,从顶往底是下向;振动图像描位移,顶点底点大位移,正负符号方向指。 十四、机械波 1.左行左坡上,右行右坡上。峰点谷点无方向。 2.顺着传播方向吧,从谷往峰想上爬,脚底总得往下蹬,上下振动迁不动。 3.不同时刻的图像,t四分一或三, 质点动向疑惑散,S等v t派用场。 十五、光学 1.自行发光是光源,同种均匀直线传。若是遇见障碍物,传播路径要改变。 反射折射两定律,折射定律是重点。光介质有折射率,(它的)定义是正弦比值,还可运用速度比,波长比值也使然。 2.全反射,要牢记,入射光线在光密。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折射光线无处觅。 十六、物理光学 1.光是一种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衍射有单缝和小孔,干涉有双缝和薄膜。单缝衍射中间宽,干涉(条纹)间距差不多。小孔衍射明暗环,薄膜干涉用处多。它可用来测工件,还可制成增透膜。泊松亮斑是衍射,干涉公式要把握。选修3-4 2.光照金属能生电,入射光线有极限。光电子动能大和小,与光子频率有关联。光电子数目多和少,与光线强弱紧相连。光电效应瞬间能发生,极限频率取决逸出功。选修3-5、 十七、动量 选修3-5 1.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 2.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外力冲量若为零,初态末态动量同。 十八、原子原子核 1.原子核,中央站,电子分层围它转;向外跃迁为激发,辐射光子向内迁;光子能量hn,能级差值来计算。 2.原子核,能改变,两衰变。粒是氦核,电子流是射线。 光子不单有,伴随衰变而出现。铀核分开是裂变,中子撞击是条件。 裂变可造原子弹,还可用它来发电。轻核聚合是聚变,温度极高是条件。 变可以造氢弹,还是太阳能量源;和平利用前景好,可惜至今未实现。高考物理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3)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 5.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 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 F引=F向得: 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天体质量M、密度的估算: (3)三种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 1 =7.9km/s,它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 =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 =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4)地球同步卫星 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这种卫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稳定轨道上,且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即T=24h=86400s,离地面高度 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 (5)卫星的超重和失重 “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 五、动量 1.动量和冲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2.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 或 Ft=mv-mv (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 (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3.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m 1 v 1 +m 2 v 2 =m 1 v 1 +m 2 v 2 (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 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的速度具有“四性”:矢量性;瞬时性;相对性;普适性. 4.爆炸与碰撞 (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2)在爆炸过程中,有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爆炸后会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而转化为内能. (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理.即作用后还从作用前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 5.反冲现象:反冲现象是指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系统内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内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的现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实例.显然,在反冲现象里,系统的动量是守恒的. 六、机械能 1.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 s cos,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恒力的功可根据W=F S cos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根据W=P 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 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 平均功率:P=W/t(定义式) 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瞬时功率:P=F v cos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 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 m=P/f 作匀速直线运动, . 以恒定牵引力F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1=P/F,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Ek=mv2/2 (1)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2)动能和动量的区别和联系 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动能改变,动量一定改变. 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动能和功相联系,动能的变化用功来量度;动量和冲量相联系,动量的变化用冲量来量度.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EK=P2/2m 4.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 (1)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2)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 (3)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学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简捷. (4)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这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方法巧妙、运算量小等优点. 5.重力势能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 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G =mgh.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G = - .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7.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 k +E p .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4)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示方式: 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 1 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 2 ,即E1 =E2 系统减少的总重力势能E P减 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E K增 ,即E P减 =E K增 若系统只有A、B两物体,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E A减 =E B增 注意解题时究竟选取哪一种表达形式,应根据题意灵活选取;需注意的是:选用式时,必须规定零势能参考面,而选用式和式时,可以不规定零势能参考面,但必须分清能量的减少量和增加量. (5)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用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没有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 用能量转化来判定: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 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问题,除非题目特别说明,机械能必定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也不守恒. 8.功能关系 (1)当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W G =E p1 -E p2 . (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W 合 =E k2 -E k1 (动能定理) (4)除了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W F =E 2 -E 1 9.能量和动量的综合运用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问题,是高中力学最重要的综合问题,也是难度较大的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应首先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抽象出物理模型,选择物理规律,建立方程进行求解.这一部分的主要模型是碰撞.而碰撞过程,一般都遵从动量守恒定律,但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对弹性碰撞就守恒,非弹性碰撞就不守恒,总的能量是守恒的,对于碰撞过程的能量要分析物体间的转移和转换.从而建立碰撞过程的能量关系方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关系分别建立方程,两者联立进行求解,是这一部分常用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高中物理易错易忘知识点总结】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高三党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对弹簧中的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 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最大速度的情形。 4对“细绳、轻杆”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 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最高点情形。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6对物理图像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最好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 7对牛顿第二定律F=ma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这是一个矢量式,也就意味着a的方向永远与产生它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F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 第二、F与a是关于”m”一一对应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这在解题中经常出错。主要表现在求解连接体加速度情形。 第三、将“F=ma”变形成F=mv/t,其中,a=v/t得出v=at这在“力、电、磁”综合题的“微元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连续考到)。 第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实验,特别要注意: (1)注意实验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 锯工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税务师之税法一题库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压路机操作工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第一季度“三基”考核考试试题(临床)含答案
- 填字造句游戏题库及答案
- 农发行吉安市吉安县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矿井防灭工基础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中职运动系统题库及答案
- 铁路供电技师题库及答案
-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1
- 《书愤》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邻里中心项目策划工作建议书框架及标准格式
- 人工智能通识 课件 第七章 智能之躯-具身智能
- 妈妈驿站加盟合同范本
- T/CUWA 60055-2023城镇排水管道螺旋缠绕内衬法修复用硬聚氯乙烯(PVC-U)带状型材
- DB62T 25-3016-2016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专题06 对角互补模型(原卷版)
- 2025勤工俭学合同范本
- 《职业生涯概述》课件
-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典型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