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生理教研室,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及裂体细胞的概念;掌握DIC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熟悉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分子网络调节及器官调节,熟悉DIC的诱因、急性DIC的分期;了解血栓形成及止、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病机制,了解DIC的诊断原则及防治原则。,学习目的和要求,Question:,第一节 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Normal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homeostasis,Normal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homeostasis,凝血三个阶段,PK/激肽释放酶原: prekallikrein,KK/激肽释放酶: kallikrein,TF/组织因子: tissue factor,PF3/血小板因子3: platelet factor3,抗凝血系统,纤溶过程,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调节,VEC的抗凝作用 物理屏障,抑制pt活化聚集 产生、吸附抗凝物质:TFPI, AT-, TMVEC的促凝作用 产生及吸附凝血物质,分泌粘附分子(fibronectin FN, vitronectin VN,ICAM-1,VCAM-1)VEC对纤溶的作用: 促纤溶(t-PA),抑纤溶(PAI)VEC对血管的作用: 舒张血管(PGI2,NO),收缩血管(ET-1),Vasular endothelial cell,分子网络,凝血酶的双向调节,1、血栓形成(自学) VEC损伤,血液凝固性增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液流变学改变。,2、止、凝血功能障碍(自学) 血液凝固性降低,纤溶功能亢进。,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第二节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一、概念(Concept) 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 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而引起的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理过程。临床上表现为出血、休克、微血管性贫血和器官功能障碍。,第三节,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因,1,发病机制,2,DIC分型,3,功能代谢变化,4,诊断与防治原则,5,(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病因学 (Etiology),1,病因类型,诱因类型,促凝物质入血,组织损伤(TF),VEC损伤,血细胞破坏,启动内、外源性凝血途经,DIC的发病机制,2,1. 组织损伤, 大量TF入血,1. 组织损伤, 大量TF入血 凝血F,为263aa跨膜糖蛋白,体内分布广,脑、肺、子宫等丰富,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可恒定表达,而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受刺激后才表达,启动外凝血途经,可提高因子活性4万倍。,原因:手术、创伤、产科意外、肿瘤机制: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组织 组织因子活性(/mg)肝脏 10肌肉 20脑 50肺 50胎盘 2000,2. VEC损伤原因:内毒素、病毒、缺氧机制:既可激活内凝途径,也可激活外凝途径:,2. VEC损伤,(1)+胶原而激活,启动内凝途径; (2)大量表达TF,启动外凝途经; (3)pt聚集,凝血过程加速; (4)VEC分泌TFPI、AT-、TM减少, 抗凝力量减弱。,3. 血细胞破坏,3. 血细胞破坏,(1) RBC的大量破坏 原因:溶血,自身免疫病 机制: ADP pt 激活,PF3 磷脂的释放(浓缩局限凝血因子 IIa),4. 促凝物质入血,4. 促凝物质入血,急性胰腺炎(胰蛋白酶)羊水栓塞异常颗粒物质(肿瘤细胞)外源性毒素(蛇毒、蜂毒),首先血管内微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同时又因微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或继发纤溶亢进(低凝状态), 使机体止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出血, 贫血,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高凝状态,3P试验,3P试验: 即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lasma protamin paracoagulation test)目的:检查X片段的存在原理:鱼精蛋白加入患者血浆后,可与FDP结合, 使血浆中原与FDP X片段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分离并彼此聚合而凝固。这种不需酶的作用,而形成纤维蛋白的现象称为副凝试验。 意义:DIC患者呈阳性反应。,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 一般情况下,纤维蛋白比纤维蛋白原更易被纤溶酶分解。 原理:只有当纤维蛋白原首先被凝血酶分解产生纤维蛋白多聚体,然后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多聚体,最后才能生成D-二聚体。 意义:反应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但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但D-二聚体并不增高。 如子宫、肺、前列腺等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当这些器官受损时导致的纤溶亢进。(大量Pln直接使FbgFDP, 故D-二聚体不高),D-二聚体检查,5,图9-3,图9-3 DIC的发病机制示意图,2,快慢分型,3,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机制,4,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特点:出现在消耗性低凝期和继发性纤溶期,为 多部位出血,用一般止血药物无效,常为DIC的首发症状。 发生机理: (一)凝血物质消耗 (二)继发性纤溶亢进 (三)FDP的形成 FDP具有强烈的抗凝作用,可加强抗凝过程引起出血。大部分FDP均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四)血管壁损伤,实验室检查,二、循环功能障碍休克DIC 导致休克的机制:1. DIC引起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不足 出血-循环血量减少 心输出量下降 心肌缺血、缺氧-收缩力减弱2. DIC时激肽产生增多;补体系统激活;FDP产生增多 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括约肌舒张,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外周阻力下降,血管容量增加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休克。,实验室检查,三、微血栓形成-脏器功能障碍 DIC-微血栓形成-器官缺血、缺氧-脏器实质细胞损伤-功能障碍,5,四、红细胞损伤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时红细胞挂在纤维蛋白丝上(扫描电镜图),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成,流动的红细胞通过纤维代表网眼时,受到机械性损害引起变形破裂,出现溶血现象,所引起的贫血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体细胞:DIC时发生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除了有一般的溶血特点外,周围血中可发现某些异型红细胞,如盔甲型、星型、新月型,称为裂体细胞,这种细胞可塑性低,易发生溶血。,皮肤肾肺脑心肝,多器官功能障碍,4,肾:急性肾衰-腰痛,少尿,蛋白尿,血尿肾上腺:皮质出血坏死华佛综合征 (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肺:肺出血、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神经系统:头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民工合同7篇
- 2025甘肃武威国企招聘正式员工-浙能武威能源有限公司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大庆市萨尔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景区安全培训考核课件
- 机关公文写作规范与培训资料
- 2025河南新乡市长垣市高章士学校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AI驱动的再保险产品创新与定价模型-洞察及研究
- 投标文件技术与服务承诺参考范本
- 牙周疾病与牙齿生物力学研究-洞察及研究
- 羽毛球裁判员培训与实施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中班语言《顽皮的小雨滴》课件
- PPD接种培训课件
- 人教版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3.2.1向量的加法课件(共21张课件)
- 宫外孕大出血护理
- 《纳米陶瓷微珠保温隔热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皮纹分析师培训
- 起重机械操作规程(4篇)
- 初级关务水平测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医疗设备应急管理与替代程序
- DB62-T 4913.1-202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第1部分:污水处理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