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水诗专题讲座(5) 第五讲 智者乐水观其动 山水诗顾名思义,非写山,即写水,当然更多的是写山兼写水或写水兼写山或山水交织在一起写。前面介绍的山水诗,以写山者居多,这里,我们找一些写水的来读一读。 1,江河揽胜 要说水,先得说黄河。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有天险,有奇观,有激流,有浅滩,而其咆哮性情和曲流景象,一向是诗人吟咏的好素材。李白的“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世雷”,“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都是吟诵黄河的名诗句,惜非出于绝句。唐代诗人刘禹锡有绝句浪淘沙九首,其一即写黄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河道之曲和河水之浑是黄河二大特色,同是唐人的罗隐有“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之句,说的也是曲和浑。曲是奔走于高山丘壑之间,受地形影响;浑是从源头便卷沙而流,一路翻腾,未能澄清。所以,刘禹锡的起句便已点明了黄河的个体形象,第二句再点明黄河的气魄和流程之邈远。因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说法,所以后二句便展开美妙的联想,诗人幻想溯流而上,到了银河说不定便可去牛郎织女家做客呢。 刘禹锡笔下的黄河,是有利而无害。北宋的诗人邵雍便有意见,于是他写了七绝题黄河说: 谁言为利多于害,我谓长浑未始清。 西到昆仑东到海,其间多少不平声。 邵雍的诗着眼于黄河的浑浊,进而从其奔流的咆哮引申为世间“不平声”。这与前人借黄河的“曲”与“浑”来比喻人世是相同的。如唐代诗人孟郊的泛黄河就有“谁开昆仑源,流出混沌河”及“有恨不可洗,虚此来经过”等诗句。以其“浑”所以不能洗“恨”,以其不能洗“恨”所以称其“混沌”。同样着眼于黄河的“浑”,当代诗人熊鉴的看法又超脱前人的眼界,他的黄河杂想二首其一云: 黄河为福也为灾,祸福皆因闭或开。 莫怪下游浑浊甚,泥沙滚滚上游来。这有点近于说世风日坏源于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讽世味道,但写得颇为机警。 说罢黄河说长江。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流程(干流)6300公里,上源出自青海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在上海黄浦江注入东海。长江不同流段有不同名称,源头称沱沱河,青海段称通天河,西藏段称金沙江,以下有川江、荆江、杨子江、黄浦江等流段。著名的长江三峡在川江流段,因滩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遂成天险。诗人吟咏长江,多以三峡及荆江、杨子江为素材。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高启(明)的”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都是吟咏长江名诗句。这里举几首吟咏长江较出名的绝句。先看清代诗人孔尚任的北固山看大江云: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孔尚任是在镇江的北固山上眺望长江,长江波涛汹涌奔流出海,场景十分壮观。可他偏不直接把这场景描绘出来,但以“青天却似向西飞”一句看似无理实则有趣的结句反衬江水奔流气势。这里运用了眼视错觉原理,因为水流疾速,当以天空为参照物时,会看成不是水往东流而是天往西飞。此诗构思的巧妙,尽在此一结尾。 深圳当代诗人邹国容一首游长江三峡的诗也写得很好,其诗题为游三峡偶成,诗曰:嘉陵直下水波平,两岸秋山半晦明。夜永无从邀月色,聊听细浪拍船声。邹国荣这首游三峡偶成出色之处在于:一是诗作有时代的新气息。历来写游览三峡的诗,或言其峰险,或言其流急,或言其景幽,或言其喧嚣,独没有人言“波平”。“波平”是三峡全新的不同于千万年来的景象,可说是把握住了三峡的巨变。二是诗作言尽意不尽,颇耐人寻味。三峡的“波平”也寓有“盛世太平”之意味,“波平”也是盛世之貌。但“波平”不改“大江翻澜”的本质,何况三峡大坝的利弊也存在大量的争议,因此,此诗的结句“聊听细浪拍船声”便有弦外之音了。“细浪”二字用得精准,一者呼应“波平”,首尾衔接紧密,二者可喻指各种不同的争议,这一层含义尽可由读者自行意会。三是诗作营造的意境充满美感。诗的首句下笔先交代自己游览三峡的方位并点明了时间。此时,远处的山峰还模糊可见,“半晦明”正是暮色与灯光交织在一起的景象。第三句笔锋一转,勾出一腔惆怅的心绪:夜色非常美好,只可惜见不到可爱的月亮。或许是游不逢时,或许是天不作美,总之是月亮千呼万喊出不来。想想李白独酌之时,尚能邀到明月,诗人此时正有雅兴,却连月亮都无从邀得,那种孤旅的惆怅,读者自能感悟几分。总之是一种欢乐时的遗憾。其实,这一句也不过是虚张情势,目的是要让精彩的结句闪亮登场:“聊听细浪拍船声”。既然邀不来“月色”,总得寻找其他的乐趣以充袮补,静下心来细听那轻微的波浪拍打游船所发出来的阵阵响声,也能让人消解心中的愁闷。此诗的用笔,细腻而重形象,曲折而见韵致,欢快中有惋惜,惋惜中见旷达,情感隐匿于景象之中,寓意蕴含于言语之外。由生动具体的景象所营造的意境,给读者留下品味的空间,是为佳作。 如果说黄河以其雄浑大气象、长江以其险要流程长为最壮观的景象而受诗人追捧的话,那么,漓江则以其风光的秀丽而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诗篇。漓江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其中由桂林至阳朔长达84公里黄金水道,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犹如一幅百里画卷。咏赞漓江自然风光的最有名诗句是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送桂州严大夫)。这二句诗极其形象地概括出了漓江山青水秀的特点,但据说韩愈并未到过桂林,因此诗句只是想象而非感受。有趣的是,白居易咏漓江的诗句“山水衙门外,旌旗艛艓中”(送严大夫之桂州),赵嘏的“遥闻桂水绕城域,城上江山满书画”(寄桂府杨中丞),许浑的“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送杜秀才往桂林),张籍的“旌旗过湘潭,幽奇得遍探”(送严大夫之桂州),也都是未到过桂林而纯系想象。但这些个出自想象而能准确地描绘出桂林山水之美,显然不是凭空臆造,必然下笔有所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桂林山水景象之秀美已广为传闻,达到盛名遐迩无人不晓的地步。 明代唐暄用桂阳江上石凌空,谁作丹青画本工的诗句赞美漓江,也颇为贴切。漓江风景最让人赞不绝口者,不外乎山、水、石、洞之四奇。唐暄的“石凌空”描绘的是石壁削立,突兀多姿。 欣赏漓江风景,最适于泛舟慢行。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有一首七绝由桂林舟游阳朔诗就道出了春日舟游漓江的愉悦心情: 春风漓水客舟轻,夹岸奇峰列送迎。 马跃华山人睇镜,果然佳胜在兴坪。 首句点明舟游季节,而“客舟轻”用语极妙,轻的第一含义是水清,水清而见船影,船影清晰则易觉飘浮之态势,飘浮感越强烈便愈觉舟轻。轻的第二含义是心情舒畅,有好心情方能欣赏好风景。明代诗人俞安期的一首漓江舟行也写出溯江流而下由水路进入广东一途的喜悦心情。其诗曰: 桂楫轻舟下粤关,谁言岭外客行艰? 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 俞安期是明代吴江(今属江苏)人,以诗名闻世但绝于仕途。此诗是作者由桂林乘船沿漓江水路经梧州进入南粤途中所写。桂楫即桂林游船之美称。因为沿途尽是好风光,一路轻舟快下,竟不觉行旅舟楫之劳累。唐宋时期,岭南还是偏僻之边远地区,交通十分不便而成为贬臣之流放地,韩愈被贬潮州时便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哀叹。所以,那时一直有人把进入广东视为畏途。而此诗作者由水路轻舟顺流直下,感觉清爽,于是便不以为然地质问道:“谁言岭外客行艰?”那么,诗人当然是觉得无“艰”可言的了。诗的后二句便叙述何以客行不艰:白天可以饱览漓江两岸美丽景色,晚上累了可在船上躺下来听听涛声,一边回味白天所看到的景象。枕底有轻舟击水的声响,枕上又不断晃过青山侧立的身影,真是一趟难得的舒心之旅啊。此诗第三句中的“翻爱”两字用得妙。通常,“高眠”须是在平稳而安静的地方,但作者现在的体验便感觉应该巅覆这一常识了,这当然是“漓江路”所特有的魅力带给游人的清爽感受。一个“翻”字,藏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漓江的美,在于水美,清澈见底,碧峰云影,尽在水中晃动,是以感觉“客舟轻”。漓江的美,也在于山美,夹岸群峰如石笋壁立,万象天生,是以给人以各种新奇的想象。尤其当烟雨朦胧之时,更是有无穷的魅力。当代诗人邓健南有烟雨漓江三首绝句,颇能道出烟雨漓江的独特景色之美,读者不妨自己去细细品味,这里不再详述。 珠江旧称粤江,是国内第三长河流。虽然珠江没有象漓江那样秀丽的山水奇观,但每逢春夏良宵佳节,却别有风光可揽,尤其是端午节前后一段时间,江上赛龙舟,另有一番热闹风情。清人文景瑞就有一首七绝珠江春泛写三月三春游珠江所见景象: 冶游风景似江南,佳节欣逢三月三。 千队红装万枝浆,桃花春水白鹅潭。 三月三,古代称为上巳节。在这一天,人们到水边洗濯、喝酒,认为可以祈福驱邪。杜甫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诗句,可知到了唐代清代这一习俗仍相沿不变。文景瑞是江西人,时在广东廉州任知府,他在三月三这一天泛舟珠江所见景象是桃花盛开,春江日暖,游人如鲫,尽是美女红装。首句即把这景象总括为“冶游风景似江南”。诗中所提到的白鹅潭,是珠江八景之一,称为“鹅潭夜月”,至今仍是珠江夜游的主要景观。 2,湖泊观影 以上介绍的是江河揽胜的绝句,接下来再看湖泊一类的。 唐代诗人张说有两首写洞庭湖的绝句,着眼于洞庭湖水天相连、秋色悠远的博大景象。先看第一首,泛洞庭: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此诗题作泛洞庭,当是诗人乘轻舟游览洞庭湖时所写。首句便是从船上远眺湖面风光:平静的湖水一望无边,但见远处与上边的天空相连在一起,足见平湖之大。次句写湖边的林木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也是一望无际。林景,是树木倒影在水中之景。千寻,则形容景象之绵长,古代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延续之长。这前两句,是往湖面的远处看和往湖水的深处看,一远一近,极言洞庭湖自然风光之美。第三句用“忽惊”来个转折,以便引出一个精彩的结句。水上光华满,是指阳光洒满湖面,泛起一片耀眼的银光。显然是游船已入湖的中央,没有树木的遮掩,太阳的光线便直泻在湖面。而诗人只顾着欣赏美景,竟不知船已走远,因而当骤然见到湖面银光闪射时便有些意外,所以用上“忽惊”强调精神之一振,而结句也就一牵而出,意趣横生。再读其第二首,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巴陵即岳州,唐代为郡名。孤峰指君山,在洞庭湖中,也称洞庭山。此诗题为“送梁六自洞庭山作”,乃一首送别之作。但诗人将情融于境,也写出了洞庭湖秋色悠远的一番别致景象。“洞庭秋”的意象,首见于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萧索秋风落叶水面,在一望无际的洞庭湖蔚成一派撩人的秋色,那景象正如失意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无边愁绪。据载张说此诗写于晚年谪居岳阳时,想当年在京为相声名显赫权倾朝野,如今身为贬谪之人,送梁六即入朝赴官的友人去京城,一时不免触动谪宦之感。所以,在极目所见尽是洞庭秋色的大氛围中,那小小孤单的君山在水中漂浮,未尝不是作者的心理映照。是心之孤而怜见峰之孤,抑是睹峰之孤而倍感心之孤?或者二者交相伤之,总之,读之即见秋意即扣愁绪。由秋风落叶洞庭波、君山孤峰水上浮又联想起湘君、湘夫人之传说,但这些神仙踪迹已无处可寻,传说毕竟是虚无缥缈荒忽之事,是以“闻道神仙不可接”,只有波光鳞皴的湖水才是实实在在的。目送友人的身影远去,诗人一时顿感心事浩茫,于是吟出“心随湖水共悠悠”这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精彩结句。历来的诗评家把张说此诗和王翰的出塞誉为盛唐气象之肇始,可见此诗自有一种感人的魅力,正属于叶梦得所说的那种“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能到”之情形(石林诗话)。 张说的洞庭湖绝句两首,叙写了洞庭湖的自然风光。但要说真正描绘出洞庭湖的景象之美,那还得读李白的陪族叔刑部待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五曰: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这是借民间留传的湘君传说为洞庭湖添色,而湖面凈如镜,君山美似画,则写出洞庭湖的寂静之美。试比较张说的“日见孤峰水上浮”与李白的“丹青画出是君山”,便知心境不同,观景的感觉便截然有别。一座苍翠的青峰藏身于碧绿的湖水之中,说是丹青妙手所画,足以让人驰聘自己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刘禹锡的眼里,这君山便被想象成“白银盘里一青螺”了。其诗望洞庭这样咏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柳禹锡稍后的唐代诗人雍陶也把君山想象为螺形物,但却不是刘禹锡的“青螺”,想象更奇特。其诗题君山如此写道: 风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陶的想象不但从君山的形状、而且加入了湘君的传说故事,说这个在湖面呈长岛形的君山,看去恰像水仙湘君画眉所用的螺形黛墨,摆放在平卧着的明镜上。 刘禹锡用自己的想象力把李白的“丹青画出是君山”具象为“白银盘里一青螺”,不失为一幅奇特的风景画。雍陶用自己的想象力把李白的“丹青画出是君山”具象为古代女子的化妆物品,也颇有生活情趣。但有了一个具象便封杀了其它的具象,想象空间便显得窄小了。 总的说起来,张说、李白、刘禹锡、雍陶这些绝句所描述的洞庭湖自然景象,各有特色,但艺术效果感觉似不及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二句,也不如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那二句。什么道理?这是动感气势胜过静态景象。 说了洞庭湖再说太湖。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岛屿48个,山峰72座。太湖山水相依,有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景观,朝晖夕雨,雾霭晴光,美如画卷。明代诗人文征明有“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诗句盛赞太湖自然景观。清代诗人沙维杓有绝句一首月夜渡太湖云: 湖水接天天不分,水禽夜呼烟际闻。 满船明月唱歌去,七十二峰皆白云。 此诗以水禽夜呼和游客唱歌遥相呼应之声势,配以水天相连、峰绕白云、月照客舟的静景,动静相宜,颇得湖韵。 就湖景而言,历代诗人吟咏最多的当数杭州西湖。其中,又以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绝句之一最为有名,其诗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前二句写出西湖风景之美,后二句则把西湖的风光韵味与美女西施的风韵气质相比较而以“淡妆浓抹总相宜”升华二者共同点,使此诗意境高雅、义蕴丰富,成为历代咏西湖最佳诗句。杨万里的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一首绝句也很出名: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此诗写出西湖六月份的艳丽景色:莲叶接天碧,荷花映日红。这本来也是平常景,可诗人加上了无穷和别样两个修饰词,境界便不同了。 江苏古城扬州的瘦西湖,“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可说是园林与湖景的完美组合,其景色如诗似画,令人叹绝。最值得称道的,其一是杨柳,其二是虹桥。瘦西湖的杨柳和虹桥之美,有诗句“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为证。据说,隋炀帝当年开运河,令官员在运河两岸栽插柳树,用来护堤和遮阴,并亲手栽种了一棵,赐垂柳姓杨,遂有杨柳之称。杨柳是扬州的市树,而瘦西湖的堤柳,则是扬州最美的杨柳。正因此,凡吟咏瘦西湖的诗便离不开杨柳。上举诗句已见,再举如,“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西湖弯弯水迢迢,两岸绿柳夹红桃”。 实际上,瘦西湖原名叫长春湖,清代诗人汪沆(hang去声)有一次游览长春湖后大为震惊,认为长春湖风光之美不逊于杭州西湖,遂写了一首绝句,因了他的这首绝句,长春湖始得名为瘦西湖。汪沆的诗长春湖是这么写的: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汪沆的诗,首二句即描述了杨柳和虹桥之美:飘洒秀丽的杨柳沿湖边长堤向远处蜿蜒伸展而去,连接到那凋零荒芜的草地;排列得整齐而洁白的桥栏让古朴典雅的虹桥美得就象丹青妙手绘出的国画。接着,汪沆即拿长春湖与西湖相比,后二句即说扬州长春湖与杭州西湖一样,都是游人喜欢游玩而花钱不计其数(俗谓销金锅子)的地方,因长春湖比西湖小且狭长,所以应该称为“瘦西湖”。原来,长春湖乃隋炀帝所开挖的大运河的一端,河面自然狭窄而冗长。瘦西湖名之恰当,长春湖遂因此诗而得名为瘦西湖。 写湖上风景,也常见一种借熟喻生的手法。比如,新中国的元帅诗人叶剑英的游七星岩: 借得西湖水一园,更移阳朔七堆山。 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七星岩是广东肇庆有名风景胜地,以“峰险、石异、洞奇、庙古”而闻名,景区包括星湖和七座山峰。这七座山峰似北斗七星散落湖中,故取名七星岩。尽管如此,毕竟还不是广为人知的地方,叶帅此诗以西湖喻星湖,以阳朔山峰喻七星岩,这就使人一下子有了美丽的风景具象:水如西湖,山似阳朔。既然兼有杭州西湖和桂林山水的自然景象,结句的赞美便不是浮夸之词了。 现代诗人吕尚的七绝观太阳岛荷花湖也有同样的手法: 自古关东未敢栽,不期此日小池开。 是谁学就瞒天术,偷得西湖一角来。太阳岛在哈尔滨市淞花江中,林木深荫,环境清幽,也是旅游胜地。吕尚此诗先赞叹荷花在北疆栽植成功而竟开艳花之奇,接着又以西湖借喻,但吕尚用一个“偷”字则奇趣顿生,比上举叶帅的“借”和“移”更具风趣。 3,临海观潮 与江河湖泊相比,海洋可是更具壮观的自然胜景。中国是一个海岸线极长的海洋国家,在海岸上远眺望不到边的滔滔大海,那种豁达胸怀的美好感受,便决非一般山水的景象可以相比。 中国古代第一篇山水诗,便是赞叹大海的,那就是三国时期曹操的观沧海。当时,曹操北征乌桓,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为大海那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象和壮丽景象所震撼,乃写下一首格调雄浑情绪高昂韵味隽永的名篇。此后,大量以海洋为观赏和咏唱对象的诗歌文赋便不断涌现。唐朝诗人宋务光的“浩浩去无际,云云深不测”,写出大海的广阔(海上作);孟浩然的“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写出大海波涛壮观(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是咏唱了海上日出的美好景象(次北固山下)。宋代陆游的“碧海无风镜面平,潮来忽作雪山倾”(普陀留泳.千步沙观潮),杨万里的“大风吹起翠瑶山,近看还成白雪团”(海岸七里沙),明代陈献章的“碧海有山都是雪,青天无雨只闻雷”(洛迦望海),清代郁永河的“风翻骇浪千山白,水接遥天一线青”(泛海),都是咏叹大海波涛的有名诗句。 下面介绍几首写海洋景象的绝句诗,先看南宋诗人王十朋的次韵宝印叔观海: 载地浮天浩莫穷,气营楼阁耸虚空。 道人妙得观澜朮,万里沧冥碧眼中。 此诗是作者与“道人”宝印叔唱和绝句,首句写出了大海“载地浮天”的宏大气势,波澜壮阔的景象一望无垠,浩瀚无尽头。次句则写出大海景象瑰丽的另一种奇观:海市蜃楼的虚幻。后二句则借夸耀“宝印叔”的“妙得观澜朮”,进一步赞叹海洋“万里沧冥”碧连天的博大场景。观澜朮,语出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朮,必观其澜。”按朱熹的解释是“观水之澜,则知其源之有本矣。”因为“知其源之有本”,所以万里沧冥,入得眼中,便只得一个“碧”字。而这个“碧”字,也就不只是色调之单纯含义的了。 观海而叹辽阔,惊波涛,这是多数咏海诗的主调。或就大海的无边无际挖掘感慨,或就海浪的惊天动地启发联想,都是深化海洋诗作的用力点。 写大海波涛“吞天高浪雪成堆”的壮观景象,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绝句海岸七里沙是高手之名篇,其诗云: 大风吹起翠瑶山,近看还成白雪团。 一浪搀先千浪怒,打崖裂石与君看。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淳熙年间曾任职于广东,始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后又改任广东提点刑狱。足迹走遍广东沿海海岸线,写下许多望海咏海诗篇,如潮阳海岸望海、过金沙洋望小海、南海东庙浴日亭、海岸沙行等。本诗同题共有绝句二首,此为其一。首句是海浪频来的远观,波涛如山呼啸而至,似是被一阵阵的大风吹起。次句是浪花翻腾的近看,酷似一堆堆洁白雪团。这前二句已将海浪的形状风貌摹写呈现。后二句便换一个观察与叙述的角度,深入到波涛的内在世界去揭示海浪的凶猛暴烈的本性。“打崖裂石与君看”,道出了怒涛的狂暴脾气,十分传神。 大海波涛尽管凶险与狂暴,但毕竟是临崖观海的一道奇景壮观,因此自古以来“观潮”便成为最受人追捧的旅游项目。国内“观潮”最佳景点便是浙江海宁的钱塘江出海口。“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诗句说的就是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钱塘江大潮,其主要特色是涌潮浪高(陡立的浪墙可高达3米)、涌潮汹涌巨大(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潮声轰鸣特别响(未见潮影,先闻潮声,其响声犹如万面战鼓,震耳欲聋)。所以历来是“观潮”最能激荡人心的第一选择。 据说,世界上有涌潮的河流很多,如南美亚马孙河、北美的科罗拉多河、法国的塞纳-马恩省河、英国的塞汶河等,但钱塘江涌潮的强度和壮观景象,除亚马孙河外,其它河流均无法与之媲美。而亚马孙河的涌潮强度与钱塘江虽可一比,但钱塘江河口江道襬动频繁,涌潮潮景变化万千。因此钱塘江潮可说是独占鳌头,无与伦比。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是观潮最佳时节。“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每年一到这一时节,来观秋潮的人便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唐代诗人徐凝有一首绝句观浙江涛这样咏道: 浙江悠悠海西曲,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诗里所说的“浙江”,便是钱塘江。海西曲,是指海潮西涌入江。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终至破碎,发出轰鸣,这便形成惊险而壮观的景象。惊涛日夜两翻覆,是说潮水昼夜间各涨退两回。而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变化万千的气势,晚上有晚上惊天动地的轰响。白天适于看,夜晚适于听。看有奇趣,听有妙思。正因此,诗人说钱塘江的看潮人,一直看到满头白发看了一辈子也没看够。 临海观潮,是大海为世人营造的一道特别景观。但可不是唯一奇特的壮观。要说海上壮观,那还有大海日出、海市蜃楼等瑰丽景象呢。金末元初著名道人丘处机,写过一首绝句狮子峰,便是咏赞大海日出美景的,其诗曰: 鳌山三面海浮空,日出扶桑照海红。 浩渺碧波千万里,尽成金色满山东。 鳌山,即崂山,而狮子峰则是崂山的一处山顶。此诗首句写出崂山狮子峰三面可观海景,这正是看大海日出的最佳地点。崂山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峰顶海拔1127.3米,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称。从狮子峰往东远眺,便是日本岛,古称扶桑。此诗次句便说,太阳从扶桑的方向从海面升起,把大海都照红了。后二句便重墨描写“照海红”的壮丽景象:从崂山之东那浩渺无边碧波万里的海面,铺上了一层旭日的红光,而被水波映射成金灿灿的一片。“金色满山东”,是指金色弥满崂山之东。本来是碧波万顷,大海日出,便成了金色一片。那景象,又何尝不是世间宏伟壮观。正因此,狮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会计基础题库及答案
- 2025年Embark技术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交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数字货币分析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市场活动执行专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手机应用开发工程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团队经理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客运服务专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系统架构师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移动游戏设计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辽宁辽阳市工会系统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2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军用关键软硬件自主可控产品名录》(2025年v1版)
- 加气站气瓶充装质量保证体系手册2024版
- 地屈孕酮保胎治疗
- 初中历史期中考试分析报告
- 大学计算机基础excle公式与函数课件
- 2023年注塑工艺工程师年度总结及来年计划
- GB/T 15622-2023液压缸试验方法
- 2023年河南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招聘工作人员44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高三一模家长会课件
- 非车险理赔测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