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邻教案范文.doc_第1页
智子疑邻教案范文.doc_第2页
智子疑邻教案范文.doc_第3页
智子疑邻教案范文.doc_第4页
智子疑邻教案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子疑邻教案范文 课题:智子疑邻 一、 教材分析 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我们新教材上选的都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让学生自己选定角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寓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析故事情节。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阅读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寓言,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三、 重点与难点 1、分析故事情节。 2、多角度概括寓意。 四、 教法与学法 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探究拓展法。 五、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扫清文字障碍,熟悉故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世界文学宝库,寓言是一颗特别灿烂的明珠,它往往借浅显易懂的故 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韩非子一书中智子疑邻这个故事,你一定会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二、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韩非子的文学常识;能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阅读时从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入手,领悟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体味故事简练、结构严谨的艺术特色。 3、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人不能持偏见。 三、释疑巩固: 走进资料室了解常识。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迫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第一模块 1智子疑邻选自 ,作者是 (时代)末期著名 家 (人名),他是法家思想家的代表。 第二模块 听范读,注意字音。2、请同学正音。字的读音因为词义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3、请同学读。4齐读全文。 雨:Y 下雨 父:F 对年长男子的尊称 第三模块 走进翻译厅 读读懂文意。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还是得弄清文章字词的解释啊,请同学们走走,到翻译厅中坐坐,看看这篇和我们相隔几千年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 1、独立思考:在不会翻译的地方做出标记; 2、小组合作:小组解决疑难词语; 3、集体交流:互问答疑,了解文意。通过这三个环节,文章的重点词语都能解释了吗?那咱们比比?有信心吗?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并翻译句子:见课件 4、词义大比拼。 智:以?为智 疑:怀疑 宋: 宋国 坏: 毁坏 筑: 修补 亦:也 云: 说 暮: 晚上 果: 果然 亡:丢失 真厉害,更进一步,进行高水平比拼行吗?请同学接龙解释文意! 第四模块 走进故事屋引读梳理内容。 1、故事发生的地点:宋国 2、故事中主要人物: 富人(板书:其子 邻人之父) 3、富人家被盗的原因:天雨墙坏 4、富人被盗前,那些人向他提出过建议:其子 邻人之父 5、两人提的建议相同吗?是什么?不筑必将有盗(板书:相同) 6、这个建议正确吗?文中哪句话可以证明:暮而果大亡其财 7、被盗后,宋人对这两人有何不同态度:智 疑(板书) 请同学关上书复述文章内容,能复述了,能背了吗?根据老师提示背背看!不提示行吗?齐背! 这么简短的故事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研讨室穿越时空和古人面对面去看看!请同学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第五模块 走进研讨会读出寓意。 1、两人提的建议相同,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亲疏关系不同 2、从富人的角度,你可以明白什么道理?1感情上的亲疏远近会影响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2说明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3. 判断事情应该客观、公正,不可以加入主观因素。如果凭感情的好恶去看人看物,就会出偏差,事实上,寓言中的“其子”未必“智”,“邻人之父”被“疑”也毫无根据,这些都是“偏爱”惹的祸。 总结提升 智子疑邻通过一则极短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极深刻的道理。该寓言着重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而遭到不同的对待的角度,深刻的教育人们,听取意见,不能看意见是谁提的,而要看意见是否正确,不能因人废言。 板书设计 智子疑邻 达标测试: 走进展示厅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 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齐宣王使人吹竽让,命令 必三百人 一定 宣王说之通“悦”,愉快,高兴 好一一听之喜欢 2、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是“滥竽充数 ”这则寓言有多重寓意,如果站在南郭处士的角度,说明了不称职的人占据职位凑数(没有真 智子疑邻教学设计 莲外 谢菲菲 教学目标: 1、 背诵、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文字词。 2、 从人物出发概括寓意。 3、 理解寓言的寓意,正确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智子疑邻。 难点:多角度理解寓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一、导入 昨天老师读了一篇文章觉得很有意思,今天咱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智子疑邻,(板书课题)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很国人PPT出事韩非资料。 二初读感悟 1、 自由读寓言,读三遍,要求读准字音。 2、 抽生读,师听字音,指导重点字读音。雨字音y,下雨 ,词类活用,名字作动词。父字音f,老人。 3、 抽读,读准字音,注意断句。抽一到三个,检查是否完全掌握。 4、 齐读。 案发时间丢失物品 失窃原因 嫌疑人 暮大量财物不筑墙坏 富 ? 根据学生回答,疏通字词 坏:毁坏 筑:修筑 盗:盗贼 (古意:盗贼 今意:贼窃) 亦云:也这样说 亡:丢失 智:认为.聪明 2、 富人家丢失了东西,夫人却怀疑上了自己的邻人,他的依据是什么?(从文中找出 答案) 其邻人之父亦云亦云,也这样说 3、 富人的儿子也知道他家的墙坏了,且叫他筑墙,为什么就不怀疑自己家的儿子呢? 为什么富人会有这种态度? (富人与儿子关系亲近) 4、两个人意见相同但富人却对这两个人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调查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之后,你会对这个富人说些什么? 对人不应该有偏见听取意见不管是谁提出的都应该听取要根据事情去判断不能以自己的意见去评估 5、寓言以劝喻性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体裁每一则寓言都有寄托或隐含的某种寓意,谁来说一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PPT出示寓意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齐读) 1、 巩固文言字词,PPT出示,开火车形式检查落实情况。 2、 自由读,试背课文。 3、 能背的合上书背,不能背诵的同学翻开书跟读。 三、拓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是否有听到、看到或者遇到过文中这种类似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 四、小结 许多人接受忠告 ,只有聪明的人从中受益 西拉士 听取意见应该是听取正确的意见,而不要看意见是谁提出的,这也是我们这则寓言的寓意之一,希望我们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能正确对待。 板书: 智子疑邻 案发时间 暮 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丢失物品 大量财物 失窃原因 不筑墙坏 富 父:老人 嫌疑人 ? 检测问题 1、 教师自身而言,问题的连续性不够,问题的针对性不够强 2、 文言文的容量太少了 3、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渗透不够,学生参与度有待加强 4、 文言课文的拓展不够 5、 文本研读的不够深入,联系的不够 智子疑邻 韩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分析寓言的寓意并加以运用 2,能够学会合理合适地说服别人。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分析寓言,了解寓言的寓意。 难点:课堂气氛的调动 分析寓言方法的运用。 1,导入:你认为马老师的穿着怎么样?, 2,找一个同学朗读 父 雨 (举例子:衣 有一老父衣褐) 重要的字词: 而 果 云 古今异义:亡,古义:丢失 大家能不能举个例子,找个意思是丢失的成语?(亡羊补牢) 今义:死亡 (写在黑板的左边) 请大家自己通译全文。 4,这个故事写得很简单,不够生动活泼,那么现在,我给大家一点时间准备一下,请你来讲故事,用宋国富人的口吻,注意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心里在听到儿子说“不筑必将有盗”和邻人之父说这句话的想法,以及他在家里被盗之后心理的想法,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富人儿子和邻人之父是因为同一件事情说了同样一句话,为什么获得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结合富人的心理活动,谈谈你对富人的看法。,5,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一样的情况或者一样的话,却招致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6,邻人之父是不是就一点问题也没有呢?他的问题出在哪里? 7,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8,你觉得邻人之父应该怎么表达更好呢? 9,给人提意见是一个技术活,想想你们刚才给马老师提的意见都是对的,那么要怎么提意见才更好呢?, 10,大家一定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穿上衣服)寓言,是穿着真理的外衣。 刚才我们已经很清楚地从两个人物角度来分析了这则寓言,一是从宋富人的角度,二是邻人之父的角度,那么,写这篇文章的韩非子,他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真理呢?(提供两个线索) (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也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韩非子本意: 切忌交浅言深。不同的意见因为亲疏远近而态度迥异,韩非倒不是批评宋富人,这篇寓言,见于说难篇,意思是劝说别人是何等的困难。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得目标是要研究那些能够让别人听取自己意见的注意事项。交浅不可言深,就是注意事项之一。所以韩非的本意是在批评邻人。 板书 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 11,拓展练习:滥竽充数 智子 疑邻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