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形橡胶密封圈封油结构研究.pdf_第1页
O形橡胶密封圈封油结构研究.pdf_第2页
O形橡胶密封圈封油结构研究.pdf_第3页
O形橡胶密封圈封油结构研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D e s i g n Ma n u f a c t u r e o f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2 0 0 4年第 4 期 总第 1 0 9期 O 形橡胶密封圈封油结构研究 任 红云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2 0 0 4 3 8 Ab s t r a c t T h i s pa p e r d e s c rib e s t he h e r m e t i c a l me c h a n i s m a n d th e h e rm e ti c a l f o r ms o f O s h a p e r u b b e r s e al r i ng an d s h o ws the ke y p o i n t s o f the s t r u c t u r a l d e s i gn On the ba s e o f th e th e o r y th e e ffe c tiv e me as u r e s a r e pu t f o r ward t o the h e rm e t i c al s t r u c t ur e o n th e J 1 1 s e rie s o f th e t u r bo c h arg e r s an d as a r e s u l t d e c r e asing t h e p o s s i b i l i t y o f l e a k a g e o f the t u r b o c harg e r s S o i t i s a v e ry h e l p f ul t o e x pl o r e i m p r o ve me n t o f t he h e rm e t i c al s t r uc t ur e O n t he J 8 s e rie s o f t ur bo c harg e r s 摘要对 形橡胶密封圈的密封机理 密封形式进行 了介绍 并阐述 了其封油结构设计要 点 结合理论对 l 1 1系列涡轮增压器 形橡胶 密封 圈封油结构进行改进 减少了增压器润滑油 泄漏的可能性 同时 为 l 8系列涡轮增压器封油结构的改进作了有益的探 索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泄漏密封O形橡胶密封圈 Ke y W o r d s Tu r b o c h a r g e r L e a k i n g Se a l i n g Or i n g 1前言 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端漏油主要存在 2条路径 针对 J 1 l 系列涡轮增压器 一是润滑油通过轴封 环槽处泄漏 另一是通过 0形橡胶密封圈 以下 简称 0形圈 处泄漏 本文仅对 0形圈处封油结 构进行研究 经分析 0形圈密封结构发生漏油的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0形圈本身的机械物理 性能较差 设置 O形圈的槽体存在设计缺陷 O 形橡胶密封圈密封结构的外部工作环境超出设计允 许范围 即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 本文在确定 0形圈的物理机械性能满足设计 要求的基础上 对 0形圈封油结构进行研究 2概况 2 1密封 防止工作介质从机器和设备中泄漏或防止外界 杂质侵入机器和设备内部的一种装置或措施称为密 封 密封的工作介质可以是气体 液体或粉状 固体 密封性能是评价机械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密封的功能是防止泄漏 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 有两方面 一是密封面上有问隙 二是密封两侧有 压力差 消除或减小任一因素都可以阻止或减小泄 漏 而减小或消除问隙是防止泄漏的主要途径 2 2 密封分类 r 接触式密封 密封 f问隙密封 L 非接触式密封 L 迷宫密封 接触式密封是用各种形式的密封件进行密封的 方式 其密封件按工作状态不同分为静密封件和动 密封件 0形圈即为静密封件中的一种 0形橡胶 密封圈 由于结构简单紧凑 密封可靠又有 自封作 用 可用于从真空到高压的静态密封 也用于动态 密封 因而被大量使用 用于静态密封的 O形圈 其密封状态有 2种 一 种是在非工作状态仅受径向压缩 另一种是在非 工作状态下 径向和轴向都受压缩 其径向压缩量 控制在 4 5 在径向密封型式中 根据 0形圈 沟槽型式不同分为 活塞密封沟槽 活塞杆密封沟 槽 带挡圈的沟槽 在轴向密封形式中 沟槽分为 2 种 即内部受压力的沟槽和外部受压力的沟槽 经分析 J l l系列涡轮增压器 0形圈的密封形 式属活塞密封沟槽式径向压缩的接触式静态密封 一 2 1 维普资讯 3 O形密封圈及其沟槽结构设计 O形密封圈是用耐热 耐油橡胶制成的断面为 圆形的实心圆环 将其装在泄漏通道上的密封沟槽 内 阻止流体泄漏 3 1 o形圈直径选取 根据所需工作直径 在标准 中近似决定 内径 D 截面直径 d及公差 3 2 压缩率的选取 在静态密封时 当 O形圈装入密封沟槽后 其径向压缩率一般为 1 0 3 0 在无流体压力时 O形圈的反弹力 即对接触面产生接触压力 P 当 具有压力P的流体流入密封腔后 O形圈被挤向沟 槽一侧 消除密封间隙6 此时接触面的压力 P p 叩 因而提高了密封效果 这种借工作介质压力 提高密封效果的作用称为 自封作用 显然 只 要 0形圈能对接触面产生大于流体压力 的初始接 触压力 就能实现密封 密封面的接触压力随 O 形圈断面直径增大而增大 初始接触压力随压缩率 的增大而增大 但压缩率过大 易使 0形圈产生 永久变形 这在高温下尤为显著 会使 O形圈部 分胶料挤人间隙 即 胶料挤出 现象 造成 O 形圈损坏 但也不应选取过小的压缩率 否则 会 因安装部位的偏心 压缩量部分消失而发生漏油 由于橡胶在拉伸状态下容易老化 所 以 O形圈装 入密封沟槽后的拉伸率以 1 一 5 为好 3 3 沟槽结构设计 密封沟槽的尺寸和形状是影响 O形圈密封性 和寿命的重要因素 沟槽形状有矩形 燕尾形 V 形 半圆形 三角形等 在内燃机中 矩形沟槽用 得最多 它的宽度和深度必须保证在有关尺寸的偏 差处于极限情况下 仍能使 O形圈具有必要的压 缩率 按体积计算时 通常要求矩形沟槽的体积比 0形圈的体积大 1 5 左右 我国国标 G B 1 2 3 5 7 6 对 O形圈及密封沟槽结构尺寸系列与尺寸公差有 明确规定 1 O形圈使用的沟槽宽度是由 O形圈断面 直径和使用条件而定 一般不加挡圈的沟槽宽度为 0形圈直径的 1 3 1 5倍 固定用的 O形圈因压缩 量较大 固定沟槽宽度应取偏大值 往复运动可取 偏小值 旋转轴用沟槽应取 O形圈断 面直径 的 1 0 5 1 1 倍 2 O形 圈使用 的沟槽深度取决于 O形 圈所 要求的压缩率 在一些高压 高温或特殊工作环境中 或在一 一 2 2 一 些重要密封场合 为保证密封质量和实现 O形圈 的互换性 必须对密封圈的伸长量和压缩量进行校 核计算 1 密封圈直径断裂伸长率 D g D i n d x 1 0 0 式中D 广 增 底径 mm D i 形圈内径 mm 一 密封圈直径断裂伸长率 装配时 e 1 0 过渡装配会引起拉伸永久变 形 装配后 5 2 拉伸后断面收缩率 6 d d 1 d x 1 0 0 式 中 啦 伸后断面收缩率 自由状态下 O形圈断面直径 mm d 收缩变形后的断面直径 m m 3 装配后压缩率 E 一h g d x 1 0 0 式中 d 一自由状态密封圈断面直径 mm 厂 一装配后槽深 mm 卜装配后的压缩率 3 4设计注意点 1 为避免 O形 圈装配时被机械零件的棱边 切割 在 O形圈安装方向的零件接触表面应设计 成圆角或过渡锥面 2 O形圈必须有一定硬度 在承受工作介质 压力时 不会被挤入孔与轴的径向间隙中去 3 O形圈的热膨胀系数是金属的 l 0倍 要 为密封圈提供高温下的膨胀空间 4 避免密封压差过大 使 O形圈被侧 向挤 压到径向间隙中 5 O形圈材质必须与密封介质相匹配 以避 免 O形圈材质与密封介质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引 起膨胀 或溶胀 或溶解 或交粘 导致硬度降 低 金属表面腐蚀 最终导致密封失效 6 O形圈的金属沟槽表面应有适合的粗糙 度 建议静密封 为 1 6 6 3 u m 对气压和真空 密封选择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4 J 1 1 系列增压器 O形圈封油结构现状分析 4 1槽体结构 槽宽 2 8 mm 通常取 2 8 3 0 5 mm 槽 深 2 2 2 3 1 8 m m 通 常 取 2 2 4 8 0 0 0 3 5一 钾 5 6 0 0 2 0 2 槽截面积 5 3 1 7 6 2 2 7 mi l l 2 4 2 O形圈 维普资讯 1 内径 d 税 6 2 0 1 0 i l t m 7 4 4 0 4 0 m E 截 面 直 径d 2 为 8 0 昕 m E 但 考 虑 产品 加 工 工 艺 性和 产 品 互 截面面积 4 9 8 5 5 8 0 8 I I l I n 2 经计算得 压缩率 E 8 1 9 2 厂方提供的 0形圈存在切边现象 3 0形圈截面直径大小有不均匀的现象 以上 3方面综合作用 导致了涡轮增压器 0 形圈封油结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出现频繁漏油 因此 迫切要求对 0形圈封油结构进行改进 5改进方案 首先制定出针对涡轮增压器使用工况 的 0形 橡胶密封圈物理机械性能要求及其验收技术条件 然后 0形圈的槽体结构进行如下改进 1 槽深设计 0形圈在原设计要求范围内 径向密封压紧 其径 向压缩量为 8 1 9 对于活 塞密封沟槽的封油结构 该径向压缩量偏低 在原 设计中 槽较深为 2 2 mm 而且深度尺寸精度控 制较低 导致 0形圈径向压缩量偏小 因此 在结 构改进 中 减小槽的深度 改为 2 0 5 i l t m 并提高槽 深尺寸精度 即气封盖板中槽底径 4 r 5 6 0一 i l l m 应为 q 5 9 0 00 0 6 il tm 中 间 壳 尺 寸 8 0 嘶m ill 应 蓉 圣 0 霉 气封盖板改进前 气封盖板改进后 图 1 中间壳改进前 中间壳改进后 图 2 换性 在保证密封性的前提下 将 q 5 6 0 2 0m E 改 为 q 5 6 0 一 昕 iltm 如 图1 8 0 嘶 iltm保 持 不 变 如图 2 2 槽宽设计 0形圈在径向密封的前提下 槽宽应放大至少 3 O 以保证 0形圈径 向压缩时 其轴向有足够的扩展空间 在本封油结构中 0形 圈在径向压紧情况下 对槽宽尺寸进行改进设计 根据 O形圈截面尺寸及其封油结构形式 查阅相 关 设 计 手 册 槽 宽 应 改 为3 5 跖 m E 但由 于 受 气 封板及中间壳结构的限制 将槽宽从原来的 2 8 mE 改为 3 I T 1 m 见如图 1 3 槽底圆角设计 为了加大 0形圈径向压 缩后轴向扩展空间 根据 0形圈截面尺寸及封油 结构形式 查阅相关设计手册得 槽底径圆角半径 为 0 2 0 4 i l t m 本结构定为 R 0 2 mE 见图 1 4 0形圈安装相关结构设计 在套人 0形 圈方向的接触表面应设计成圆角或过渡锥面 所设 计的圆角或过渡锥面所形成的倒角长度最小为 1 5 mE 倾角范围在 1 5 2 0 之间 因此 对中间壳 结构进行相应地改进 如图 2 5 改进后 计算槽宽 槽深 槽宽 3 3 2 5 n u n 槽深 2 0 5 2 0 9 n u n 槽截面积 6 1 3 6 7 8 mm9 0形圈截面直径 6 2 0 1 i l l m 截面面 积 4 9 8 5 5 8 0 8 u n 1 2 为了保证密封质量 对改进后的0形圈伸长 率和压缩率进行校核 1 直径断裂伸长率 装 配后 D 一 D i D i x 1 0 O 7 5 9 7 4 4 7 4 4 x 1 0 O 2 O 5 装配时 l 8 o 一 7 4 4 7 4 4 x 1 0 O 7 5 l O 2 装配后压缩率 E d h d x 1 0 O 2 6 2 2 O 5 2 6 2 1 0 0 21 8 9 6 经计算证实 0形圈的伸长率和压缩率基本符 合其设计要求 6试验 6 1 试验装置 将气封板及 0形 圈装入改进后的中间壳 内 将 中间壳上除进油口外的其他各个出口通过螺塞将 一 2 3 维普资讯 表 1 O形圈应用中常见漏油现象 产生原因及改进意见 现象 产 生 原 因 改进意见 安装时损坏 安装时将壳体进口处应加工有 1 0 1 5 倒角 以保证 0形圈安装时不损坏 压缩量过小 适当增加压缩量 0 形圈失去弹性和磨损 提高胶料弹性和耐油 耐磨性 0 形 圈溶涨 提高缸套 活塞表面光洁度 泄漏 润滑不足 安装前涂润滑剂 0 形圈产生扭转 0 形圈断面应均匀 提高安装同心度 0 形圈被挤出 加挡圈 适当增加胶料硬度 减小密封沟槽间隙 0 形圈外观有缺欠 适 当提高外观质量 0 形圈拉伸量过大 减小拉伸量 0 形圈胶料性能不好 提高胶料的力学性能 早期损 坏 0 形圈压缩永久变形大 提高胶料抗压缩永久变形性能 适当减小压缩量 降低使用温度 选用 0形圈和沟槽尺寸不妥 设计和选择正确的沟槽尺寸 低温泄漏 O 形圈低温下失去弹性 提高 0形圈胶料低温性能 O 形圈压缩量大 适当减小压缩量 提高活塞杆及缸套加工光洁度 胶料摩擦因数大 胶料中加入适量润滑剂 减小摩擦因数 过度摩擦 0 形圈被挤出 加挡圈防止挤出或提高 0形圈耐油性 胶料耐油性差过度溶涨 提高胶料耐油性能 螺纹密封 图3 密封试验 其密封 6 2试验过程 1 在室温下 将压缩空气通过进油 口进入改 进后 的中间壳内腔中 如图 3 然后将整个装置 完全浸入放满水的容器内进行观察 当压缩空气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