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2014.doc_第1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2014.doc_第2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2014.doc_第3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2014.doc_第4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201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及指导书一设计题目:高承台群桩基础设计二设计资料:1构造情况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桥面宽度(净-10m+21.5m),为单向双车道行驶。每个墩上纵向设两排支座,一排固定,一排滑动。下部结构为桩柱式桥墩和钻孔灌注桩基础。各位同学具体设计梁的情况按下式计算:梁的标准跨径(m)为:9.5+在班编号0.5梁体(横向包括五片梁)自重(kN):(100+在班编号2)标准跨径盖梁自重:705kN墩柱高度:在班编号为单号的:4m;在班编号为双号的:5m;墩柱自重:在班编号为单号的:307.8kN;在班编号为双号的:384.8kN;承台平面形状:在班编号为单号的:矩形;在班编号为双号的:H形;平面尺寸宜根据自己的设计,在“基础课设基础构造图2014.pdf”的基础上进行修正,需考虑布桩的要求。桩径:根据自己的设计,建议在0.81.5m间取值2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公路I级、或汽车荷载公路II级,各班级荷载安排见表1。表1桥梁2014级1-4班设计荷载一览表班级编号设计荷载人群荷载kPa设计安全等级一班公路I级2.5一级二班公路II级3.0一级三班公路I级2.5二级四班公路II级3.0二级3 主要材料混凝土:承台与桩基1班和3班采用C35混凝土,2班和4班采用C30混凝土;钢筋:主筋钢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RB335。以上材料设计参数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规定取值。4计算方法承台以上构件按极限状态进行荷载效应组合,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进行。桩基础内力分析和验算,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进行。桩基础配筋设计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进行。5其他参数汽车荷载冲击系数:(应计算基频后确定,本课程设计简化粗略取值:单跨布载为1.15,双孔布载为1.0);支座中心至盖梁顶面的高度为0.1m。 注:设计时不考虑流水压力、风力等计算;由于承台和桩基础在横桥向的刚度较大,设计计算时不进行基础横桥向受力分析,仅考虑纵桥向弯矩及水平力作用下的结构分析。6. 地质情况 常水位在墩底以上0.5m,一般冲刷线位于墩底处,最大冲刷线在一般冲刷线下2.5m 处。一般冲刷线以下的土层分布情况如下:表2工程地质条件I(适用于在班编号为3n的同学)序号名称层厚土层描述天然重度比例系数m推荐容许承载力极限摩阻力i1亚粘土2.0m黄色,可塑17.3 kN/m311 MN/m4170 kPa40 kPa2粘土5.2 m灰色,可塑18.2kN/m317 MN/m4180 kPa50 kPa3细砂4.3m灰色,中密18.5kN/m316 MN/m4220 kPa45 kPa4砾石50m黄色,密实19.5 kN/m3100MN/m4420 kPa95 kPa表3 工程地质条件II(适用于在班编号为3n+1的同学)序号名称层厚土层描述天然重度比例系数m推荐容许承载力极限摩阻力i1粘土3.2m黄色,可塑17.5kN/m312.5 MN/m4120 kPa30 kPa2粉砂4.7m灰色,中密17.3kN/m315 MN/m4160 kPa50 kPa3中砂4.5m灰色,中密18.2kN/m323 MN/m4220 kPa60 kPa4卵石50m黄色,中密20.5kN/m3110MN/m4500 kPa100 kPa表4工程地质条件III(适用于在班编号为3n+2的同学)序号名称层厚土层描述天然重度比例系数m推荐容许承载力极限摩阻力i1砂质粘土2.2m灰色,软塑17.2 kN/m38 MN/m475kPa25 kPa2粉砂4.7m灰白色,中密17.4kN/m311 MN/m4100 kPa35 kPa3中砂4.5m灰色,中密18.2kN/m318 MN/m4220 kPa60 kPa4粗砂50m黄色,密实18.9kN/m370 MN/m4420 kPa110kPa7、根据分组数据总表填写以下个人数据: 在班编号跨径设计荷载桥墩高度地质条件(填代码)桩径承台形状桩基础类型人群荷载设计安全等级三设计步骤:1、拟定结构尺寸:桥墩、承台等尺寸。2、承台底面中心点处计算荷载、的确定(1)永久作用引起的竖向力的计算:包括一孔上部结构自重;盖梁和墩柱自重以及承台自重。(2)可变作用引起的竖向力、力矩和水平力的计算:分析工况:单跨单车道汽车作用下支座反力或()B以及纵向力矩;单跨双车道汽车作用下支座反力或2B()以及纵向力矩;双孔单车道汽车作用下支座反力()或()()以及纵向力矩;双孔双车道汽车作用下支座反力或()以及纵向力矩;单跨双侧人群作用下支座反力以及纵向力矩;双孔双侧人群作用下支座反力;单跨单车道汽车作用下制动力;单跨双车道汽车作用下制动力;双孔单车道汽车作用下制动力;双孔双车道汽车作用下制动力。(3)承台底面中心的作用效应组合: 、的确定加载比较工况:单跨双车道;双孔双车道以上内容可列表计算!目标参量:承台底面中心的作用效应组合: 、。注意: 取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中的最大竖向力及相应的弯矩来估算桩长、桩数。 取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的最大弯矩及相应的竖向力、水平力进行桩身弯矩的计算、桩身主筋数量计算、桩身材料强度验算。 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短期效应组合下的水平力和弯矩计算承台变位和桥墩墩顶位移。 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长期效应组合下的竖向力和弯矩计算基础的沉降。3、桩长和桩数的估算:对于摩擦桩,可先由承台尺寸及桩间净距及边桩至承台边缘距离的要求拟定桩数,并在承台内布置桩位。请画桩位布置示意图,并标注坐标系和承台、桩顶相应尺寸.桩顶轴向力近似公式 ;按轴向力与桩重的总和等于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乘以抗力系数)来估算桩长。对于柱桩,可先定桩底嵌岩深度,计算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再由经验公式估算桩数:。4、桩身弯矩及剪力计算 计算多排桩承台底面中心O点的变位、,重新计算边桩的桩顶作用力(准确值)、。按m法计算边桩桩身在入土段任一深度处的弯矩、剪力及桩侧横向土抗力(要求列表计算,并画出、变化曲线)。找出桩身最大弯矩数值和发生的位置,计算最大弯矩处的竖向力。注意:应取桩身正负弯矩绝对值最大者进行配筋。按和对应的进行配筋计算。5、桩身截面配筋与强度检算 (只需计算桩身主筋数量;对于螺旋箍筋、定位钢筋及加强钢筋可按构造要求布置) 桩身截面配筋和截面强度验算公式按照圆形偏心受压构件(当截面均匀布置钢筋时)进行-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 钻孔灌注桩直径D不小于800mm,桩内纵向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6mm,根数不宜少于8根,其净距不宜小于80mm,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箍筋的间距为200-400mm。对于直径较大的桩,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可在钢筋骨架上每隔2-3m,设置一道直径为14-18mm的加劲箍筋。计算书里要求画出桩身横截面配筋情况示意图,并标注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根数、桩径等数值。(图纸中仍要按制图要求绘制桩基础配筋图和钢筋大样图)6、单桩轴向(竖向)承载力的验算: -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组合设计值。验算方法:(桩顶竖向力加上桩身自重)小于等于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7、验算最大冲刷线处桩侧水平位移量:需小于等于6mm。8、墩顶水平位移的验算: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短期效应组合下(比较单跨与双跨)承台底面中心的荷载,来计算承台底面中心O点变位、,则墩顶位移。式中应取纵桥向两个桥墩墩柱的抗弯刚度之和(注意:不是桩身的抗弯刚度!):自墩顶到承台底面的高度;:从墩顶到墩底高度;、分别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组合下墩顶受到的水平力和力矩。9、群桩基础竖向承载力的验算:-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组合设计值。判断是否产生群桩效应? 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按照实体基础计算公式进行。10、单桩桩底最大、最小压应力的验算: 判断是否需要验算?-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组合设计值。(比较单跨和双跨?)11、基础沉降计算: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计算公式进行。12、承台验算:局部抗压、抗冲切、抗弯及抗剪计算。局部抗压按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检算,其它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检算。注:本次课程设计不考虑四设计依据及参考书: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4.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5. 张树仁等编.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原理.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6. 王晓谋主编.基础工程(第四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五完成文件与要求:1设计计算书一套。2图纸2张:桥墩及基础构造图、桩基础的配筋图。3原始设计草稿一套。设计计算书采用统一的封页和计算纸张,按要求填写好详细的任务书。图纸采用A3纸张,1张计算机绘图,1张手工绘图。图纸单独放入资料袋中。图纸布局合理,线形粗细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