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考试语法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四级考试语法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四级考试语法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四级考试语法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四级考试语法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复习 1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实际 革命 建设和改革 1 总复习 2 全书共15章总论部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成果第二章精髓毛泽东思想的两个第三章新民主主义理论特殊内容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第十二章祖国统一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十三章外交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第十四章依靠力量第八章经济第十五章领导核心第九章政治第十章文化第十一章社会 2 总复习 3 主要时期 1 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 5 4前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2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 5 4 1949 10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19 5 192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 1 1927 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 8 1937 7抗日战争时期1937 7 1945 8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6 1949 103 过渡时期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 10 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 土改 1949 10 1952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 1953 1956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底 21世纪中叶 3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4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2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45年党的七大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注意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正确认识 5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3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 邓小平理论 概念 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4 两大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宣言书1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2 1992年南方谈话 6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5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内容不仅仅是三句话 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党的十六大把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7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6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07年10月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8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7 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 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9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 都是实事求是 2 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邓小平恢复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江泽民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胡锦涛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10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1 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 2 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使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 12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 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第一 五四运动时期 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第二 五四 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 第三 五四 运动时期 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四 五四 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必然 13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 新旧民主革命的不同点第一 革命的领导不同了 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 第二 指导思想不同了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 革命的前途不同了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第四 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了 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4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人民大众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5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 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 即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主要区别在于 前者是劳动者 后者是剥削者 小资产阶级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 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团结和争取的对象 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 民族资产阶级受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同他们有矛盾 因而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 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并没有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 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16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性质由革命的任务决定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 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不是反对资本主义 即使是反对也是反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而主要不是反对一般的资产阶级 革命的目的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建立一个独立的 民主的社会制度 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的参加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也能加入 17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社会主义的前途 不能横插一个资本主义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 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实现国家独立 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 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 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8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特别注意 反对 一次革命论 和 二次革命论 左 倾教条主义的 一次革命论 的错误在于 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 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 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 而右的 二次革命论 的错误在于 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 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将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19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5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0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21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是一个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9 1952年 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 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1953 1956年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22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第一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所谓赎买 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 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23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目的2 对 共同富裕 的理解 共同富裕 既不是同步富裕 也不是平均富裕 24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质的规定性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 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5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 如何认识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第一 低水平 2000年底建立的小康 人均GDP只有800美元 属于低收入国家 第二 不全面 世界上衡量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最低临界点是小于40 而我国在2000年城市是39 2 保守 农村是49 1 大于40 第三 不平衡 贫富差距 即基尼系数 是人口与财富的比 等于0 4可以认为是一道警戒线 超过了0 4贫富差距就扩大了 90年代中期以后 我国是0 45 0 46之间 2009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 47 26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相同点 1 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2 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 3 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 广泛性 深刻性不同点 1 两次革命的条件不同 2 两次革命的内容和对象不同 3 两次革命的形式和手段不同 27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2 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的区分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反映经济制度 28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意义 1 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制度属性的传统观念 把它们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 2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手段各有利弊 应相互结合 3 强调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9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 什么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 有的地方 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 要有量的优势 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0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4 先富 共富的关系先富是途径 手段共富是目的 目标5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营 集约经营 31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6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 大 而不 强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 32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7 自主创新不是意味着什么都自己干 完全由自己来创新 而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 加强原始创新 独立自主地完成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 集成创新 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 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33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 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相同点 第一 性质相同第二 作用 职能相同第三 历史使命相同不同点 第一 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第二 党派之间的关系第三 概念的表述 34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2 民主受很多条件的制约经济 政治 文化等列宁说 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35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一系列两手抓改革开放 惩治腐败经济建设 民主法制改革开放 打击犯罪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36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7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