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蘑菇种植技术.ppt_第1页
白蘑菇种植技术.ppt_第2页
白蘑菇种植技术.ppt_第3页
白蘑菇种植技术.ppt_第4页
白蘑菇种植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蘑菇种植技术 编写 史建发制作 史建发 备料按100m2计 配方一 稻草1800公斤 牛粪1500公斤 普钙60公斤 石灰50公斤 石膏50公斤配方二 稻草2600公斤 牛粪1600公斤 石膏67公斤 普钙67公斤 石灰根据PH值调节 60公斤 配方三 稻草2000公斤 牛粪1300公斤 菜子油枯80公斤 尿素30公斤 普钙30公斤 碳酸氢铵30公斤 石灰50公斤 发酵 前发酵建堆 堆制时先将场地清理干净 培养料堆以1 5m 2 5m 高1 2m 1 5m 长度不限 堆前一天用清水将草料浸泡浇湿 堆制时先将场地清理干净 在地上先铺一层约2 3m宽0 16m厚的草 草上再铺一层0 05m的牛粪 就这样一层草一层粪各铺10层 并在4 8层撒入一半的辅料 堆一层浇一次水 下层少浇 上层多浇 要浇在草上 盖草被 翻堆 翻堆就是将培养料拌匀 拌松 把堆上面 周围翻到中间 把下面中间的翻到外围 使堆温经常保持在50 60 以利微生物的正常活动 第一次翻堆 培养料堆好后 第二天温度开始上升 第三天可达70 以上 一星期后 堆温开始下降 此时进行第一次翻堆 翻堆时先检查湿度 一般用手握紧 从指缝中能滴出水为宜 过湿要摊晒 过干要补水 翻堆时把剩余辅料均匀的撒入4 8层料中 并调节PH值至7 0 8 第二次翻堆在第一次翻后一星期进行 同时注意湿度 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4天进行 堆料湿度以手握紧能挤出1 2滴水为宜 一定要检测PH值 把PH调至7 8 0 第三次翻堆后可进菇房进行第二次发酵 建堆 翻堆就是将培养料拌匀 拌松 把堆上面 周围翻到中间 把下面中间的翻到外围 使堆温经常保持在50 60 以利微生物的正常活动 第一次翻堆 培养料堆好后 第二天温度开始上升 第三天可达70 以上 一星期后 堆温开始下降 此时进行第一次翻堆 第二次翻堆在第一次翻后一星期进行 同时注意湿度 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4天进行 堆料湿度以手握紧能挤出1 2滴水为宜 前发酵标准料 菇房消毒 在第二次翻堆后 要及时对菇房进行消毒 消毒用甲荃和硫磺进行熏蒸 但要注意防护 以防工人中毒 消毒后通风要完全 通风不彻底禁止人员进入 酵二发次 进料 把前发酵培养料移进已消好毒的菇房2 6层菇床上 注意一定不能放在第一层 或者每层都放 这样发酵的料不彻底 会严重影响出菇 加热 加热 培养料辅放好后 关闭门窗让其自然升温 使培养料内温度上升到48 52 保温发酵1 2天 当料温开始下降时 向菇房内通入蒸气 使菇房内温度达到60 维持6 8小时后 然后将温度控制在48 52 之间 继续培养3 5天 每天通风1 2次 每次5分钟 使培养料进一步腐熟 若培养料中还有氨味 须继续升温培养 直到无氨味 臭味 好的培养料具有常有浓郁的料香味 后发酵标准料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二次发酵加温时 每隔3 4小时通风4 5分钟 2 含水量要偏高 如果含水量不够 应在发酵点炎前喷PH为8 9的清石灰水调节 3 注意安全 发酵期要防止煤气中毒 窒息 火灾及塌架等安全事故 做到安全生产 上架 上架 二次发酵结束后 打开门窗 通风降温 当培养料内温度下降到30 左右时 将培养料均匀分摊在各层床架上 翻料时要翻透抖松 并平整料面 使培养料厚度达到30 40cm 若料偏干应喷洒用冷开水调的清石灰水 过湿 加大通风量 接种发菌 播种 播种前检测料温 料温不能超过30 播种采用穴播和层播 但大多采用层播 选择没有老化 菌丝生长旺盛的优质麦粒菌种 均匀的撒在料面上 然后轻翻料面 让麦粒菌种落入料内 再轻压平整料面 使麦料与料面充分接触好 前期管理 播种前三天要关闭门窗保温培养发菌 三天后 菌种开始吃料生长 适当加大通风量 增加新鲜空气 中后期管理 7 10天 当菌丝已生长布满料面后 逐渐加大通风量 降低料面水分 并将菇房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0 左右 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 一般接种后18 20天 菌丝可长到料底部 覆土管理 土壤准备 选择没有生产过食用菌的土地 取耕作层以下的土壤 每100平方米需土3立方米 要求土壤保水性和透气性好 将土壤打碎成细颗粒 土粒直径1 1 5cm 并在土壤中加入1 1 5 石灰拌匀 PH调节到7 5 8 并加入适当谷壳 经过各地种植情况总结 土壤最好选择草煤土 覆盖土壤 当菌丝长满料面层 并从底部可见到菌丝时 即可覆盖土壤 不宜推迟覆土 否则造成推迟出菇和减产 覆土方法是 将2 3粗粒土盖在料面上 厚度为2 5 3cm 再覆细粒土 厚度为0 8 1cm 使覆土的总厚度为3 5 4cm 覆土后管理 覆土后的3天内保持菇房空气湿度在85 90 即土壤呈湿润状态 之后适当加大通风量 促使菌丝向土壤中生长 若土壤含水量较高 湿度过大 应加大通风量 降低湿度 防止菌丝徒长 大量出现在土表 出菇管理 诱导出菇 覆土12天后 在土粒间可见菌丝时 及时诱导出菇 通过喷水来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 喷水量以土层湿透而不漏入培养料内为宜 同时加大通风量 当形成黄豆粒大小的菇蕾后 及时喷出菇水 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 满足子实体生长的水份和湿度 磨菇生长管理 首次出菇后将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4 18 之间 当温度低于10 时要做好保温 高于20 时 要打开门窗加强通风降温 菇房内空气湿度要控制在90 左右 喷水要做到勤喷轻喷 菇多多喷 菇少少喷 晴天多喷 阴雨天少喷 不要喷关门水和高温期间和采菇时喷水 采收后要修补土层 喷水补足水份 诱导下一潮出菇 注意事项 1 喷水不要直喷 以免小菇死亡 要斜喷 2 当菇出三潮后要用5 石灰水喷洒 用水量5 9公斤 平方米 3 白蘑菇种植中病虫害防治中要严把用药关 能不用尽可不用 必须用药时要避免使用禁用农药 病虫害防治 1鬼伞俗称野蘑菇 形态特征 菌盖初呈弹头形或卵形 玉白 灰白或黄白 表面大多有鳞片 柄细长 中空 老熟菌盖展开 菌褶逐渐由白变黑 最后与菌盖自溶成墨汁状 防治方法 堆制好培养料 提高堆温 降低氨气含量 防止培养料过生 过湿 以便抑制鬼伞的发生和生长 菇床上产生鬼伞后 应及时摘除 若鬼伞大发生 可用2 5 的甲醛溶液进行防治 鬼伞 俗称野蘑菇 形态特征 菌盖初呈弹头形或卵形 玉白 灰白或黄白 表面大多有鳞片 柄细长 中空 老熟菌盖展开 菌褶逐渐由白变黑 最后与菌盖自溶成墨汁状 防治方法 堆制好培养料 提高堆温 降低氨气含量 防止培养料过生 过湿 以便抑制鬼伞的发生和生长 菇床上产生鬼伞后 应及时摘除 若鬼伞大发生 可用2 5 的甲醛溶液进行 防治 鬼伞 白色石膏霉 又名臭霉菌 形态特征 初为双斑块状浓密的菌丝 逐渐变成深 被屏蔽 面粉状 有一种刺鼻的臭味 防治方法 增加过磷酸钙的用量 降低培养料的pH值 局部发生后 喷洒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白色石膏霉 又名臭霉菌 形态特征 初为双斑块状浓密的菌丝 逐渐变成深 被屏蔽 面粉状 有一种刺鼻的臭味 防治方法 增加过磷酸钙的用量 降低培养料的pH值 局部发生后 喷洒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污胶鼓菌 又名胶陀螺 猛嘴蘑 粪碗 形态特征 菌体群生或丛生 柄短 陀螺伸展后呈浅杯状 直径1 4 5厘米 高1 2 5厘米 外部黑褐色 有成簇的绒毛 干时多皱 有毒 防治方法 适当通风 降低湿度 及时去除污胶鼓菌菌体 深埋 局部发生时用2 5 的甲醛溶液喷洒防治 污胶鼓菌 又名胶陀螺 猛嘴蘑 粪碗 形态特征 菌体群生或丛生 柄短 陀螺伸展后呈浅杯状 直径1 4 5厘米 高1 2 5厘米 外部黑褐色 有成簇的绒毛 干时多皱 有毒 防治方法 适当通风 降低湿度 及时去除污胶鼓菌菌体 深埋 局部发生时用2 5 的甲醛溶液喷洒防治 褐斑病 又叫干泡病 轮枝霉病等 蘑菇从感病到出现褐色病斑 约需2周的时间 开始先在菇盖上产生许多不规则的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 以后斑点逐渐扩大 并产生凹陷 凹陷部分呈现灰色 防治方法 喷洒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褐斑病 又叫干泡病 轮枝霉病等 蘑菇从感病到出现褐色病斑 约需2周的时间 开始先在菇盖上产生许多不规则的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 以后斑点逐渐扩大 并产生凹陷 凹陷部分呈现灰色 防治方法 喷洒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软腐病 子实体受到感染后 逐渐变为褐色 直至腐烂 防治方法 减少床面喷水 加强通风 降低空气湿度 往患病部位撒石灰粉 喷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软腐病 子实体受到感染后 逐渐变为褐色 直至腐烂 防治方法 减少床面喷水 加强通风 降低空气湿度 往患病部位撒石灰粉 喷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跳虫幼虫白色成虫灰蓝色 体积小 柔软无翅 体长很少超5毫米 主要咬食子实体 一般从伤口或菌褶部分侵入 防治方法 床面出菇前发现此虫时 可喷洒40 敌百虫乳油250倍液 也可用80 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加少量蜜糖诱杀 床面出菇后 可喷洒1 1 的复方苦参植物素500倍液防治 也可用80 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加少量蜜糖诱杀 菇蝇 成虫体长6 9毫米 暗灰色 幼虫体长8 12毫米 白色 头部尖 尾部钝 蛹长椭圆形 长6 8毫米 呈红褐色至暗褐色 防治方法 菇房安装纱窗 防止菇蝇进入 菇房发现有成虫时 可用白酒0 5份 水2份 红糖3份 醋3 5份 加入少量敌百虫或敌敌畏 置于盆内 进行诱杀 菇蚊 一般成虫体长4 5 6 0毫米 幼虫体长10 13毫米 体长筒形 成虫有趋光性 飞翔能力强 防治方法 出菇前发现菇蚊 用敌敌畏熏蒸 出菇后 将蓖麻叶捣烂 挤出汁 以10份水 1份汁的比例混合 煮沸冷却 喷洒于菇房中和料面上 菇蚊 一般成虫体长4 5 6 0毫米 幼虫体长10 13毫米 体长筒形 成虫有趋光性 飞翔能力强 防治方法 出菇前发现菇蚊 用敌敌畏熏蒸 出菇后 将蓖麻叶捣烂 挤出汁 以10份水 1份汁的比例混合 煮沸冷却 喷洒于菇房中和料面上 死菇 死菇 死菇幼菇大量死亡 但不腐烂 一 发病原因1 持续高温 通风不良 出菇期气温偏高 导致菇体发育快 水分及营养供应不上 若菇房通风不良温度大 95 以上 子染体会大批死亡 2 喷水不当覆土层没有及时补充水或喷水过多 或在幼菇期喷水过急 量过大 且环境温差过大 致使幼菇无法耐受而死菇 3 养分不足培养料氮源不足或者粪多草少 造成透气性差 均易引起幼菇死亡 4 出菇过密 PH值在5以下 温度超25度均会引起幼菇大量死亡 菌丝徒长 菌丝大量生长在土表 形成浓密菌丝层从而降低产量和质量 一 发生条件菌床温度大 二氧化碳浓度偏高时发生 二 防治方法1 加强通风换气 降低二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