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近代以来,为了应对国际战争和冲突,构建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接踵而出,但总体上收获甚微。这不禁令人反思一个重大问题: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否可能?依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理解,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战争是伦理发展的必然环节,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必要手段,“持续的甚或永久的和平会使民族堕落”。应当说,在黑格尔所处的现代性发展阶段,这种理解不仅是正确的,还是相当深刻的。因为黑格尔把握了那个时代主体间、国家间关系的本质,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正如前文所述,在各个国家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而激烈争夺有限的发展条件时,战争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和平不过是弱小国家面对大国霸权的无奈选择,或多个大国之间的短期相互制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某一国家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和力量,平衡便必然会被打破,“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仍将继续。但问题在于,当今世界已经远不是黑格尔所处的那个现代性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而是处于现代性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今日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严重化和普遍化,并不是靠丛林法则就能根本解决的。对外战争不能确保自身和平,限制他国发展不能确保自我发展,不合作就不能发展,不共赢就不能单赢,这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这时候再抱着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不放,显然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时代发展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准确把握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方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首次突破和超越了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的单一主体性思维,在主体性基础上强调公共性,开启了全球治理的崭新篇章。现代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是所有国家都居于其中的历史境遇。那么,为何唯有中国能够率先提出超越传统现代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呢?这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由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决定的。中国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道路从来就不是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而始终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这使得中国的现代性从其开启之日起,就与西方经典现代性存在本质区别。西方的市民社会、原子化的个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在中国道路中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由此可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不仅体现于提出一整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而且做到了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成功提出一种超越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观和发展观的新方案。其最根本、最重要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为这种新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证明和鲜活的示范。(节选自桑明旭、郭湛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坐标、现实基础与世界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黑格尔认为战争是必然的,有了战争就能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民族就不会堕落。B在现代性发展的初始阶段,战争和冲突不可避免,和平只是小国的妥协或大国间的制衡。C中国为适应时代发展摒弃传统的主体性思维,强调公共性,提出全球治理的新方案。D受中国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答案】B【解析】A.“有了战争就能”错,战争只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必要手段。C. “摒弃传统的主体性思维”错,原文是“在主体性基础上强调公共性”。D.原文没有谈及中国文化和中国道路的关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论题,文章首先设问,然后通过对比论证得出结论。B文章引用黑格尔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是为了证明在当时战争和冲突是必然的。C第三段通过分析当今世界处于新的历史阶段,论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D文章从历史回顾、现实基础和世界意义等方面来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问题。【答案】C【解析】“可行性”错,新的历史阶段论证的是必然性,“可行性”无中生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去所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收效不大,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很好把握时代特点。B因为西方文化关注个体、关注自身利益,所以他们很难提出有效的全球治理方案。C中国如果最初选择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就不会率先提出符合时代的全球治理方案。D全球治理方案只有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并且具体可操作,才会有效。【答案】C【解析】没有中国道路不一定提不出符合时代的全球治理方案,还有中国文化的因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贤人图聂鑫森城里有两个画画的先生,一个是陆小知,一个是覃怡斋。陆先生和覃先生住在同一条街上,一个住街头,一个住街尾。陆小知,字文无,生得十分魁梧,脸上一圈连鬓胡须,很黑,很硬挺。他是河北沧州府人。他名小知,字文无,人以为字是名的阐释,既“小知”,当然也就“文无”了。只有覃先生懂得此中奥妙,文无其实是中药当归的别称,表示对乡土的眷恋。陆先生无妻室无儿女,与他日夜厮守的是画室壁上悬挂着的一柄古剑,抽出鞘来寒光逼人。他画山水,也画花卉、鳞毛,但花卉中,他不画梅花、蝴蝶兰;水中鳞介类,他不画螃蟹。这几样东西是覃先生爱画的,陆先生自谓不如,所以藏拙。他画的牡丹与水仙,别有风韵。他的桃也画得好,鲜嫩得让你嘴馋。这画要的人很多。贺寿的,结婚的,都悦目于这一派喜气,也肯给价钱。有了钱,他就去喝酒。街中段有家小酒楼叫“一街春”,跑堂的一见他来,就迎上前,唱一个喏:“陆先生雅座!”不需吩咐,就会摆上酒与菜,然后去请覃先生。覃先生拖着一家子,一妻四儿女,粗茶淡饭维持下去就不容易了,哪有钱上馆子?但陆先生喜欢做他的东,觉得和他聊天是一大乐趣。覃先生肯读书,虽穷而不俗,时有高论,很使陆先生钦服。覃先生的题画词句也多有妙趣,有一回画一仕女图,臂外露,娴静动人,题句为:夜凉如水,问玉臂寒否?陆先生知是从杜诗中点化而来,很佩服他的才思。覃先生名怡斋,字少疾。他擅画梅花、蝴蝶兰,螃蟹也画得别有情味,活生生的。覃先生和陆先生同行,又住一条街,但彼此很敬重,从不生忌。有人要画梅花、蝴蝶兰、墨蟹,陆先生说:“画这些玩意儿,覃先生有好手笔,请找他。”有人要画桃,画牡丹、水仙,覃先生说:“我不及陆先生,他有高招儿,我领你去。”本城有个无赖叫“二花子”的,前些日子找覃先生要了张墨蟹,忽将退回来,说是没画好,要求索回二十块大洋,其实买时只付了一块大洋。陆先生一听,回家取了剑,一路疾步到了覃家,威威武武地坐在画室里。那张退回的墨蟹图悬挂在壁间。“二花子”进来,径直窜进画室,头一昂:“覃先生,备好钱了?”陆先生蓦地站起:“早备好了,龟孙子!”“二花子”一看,不是覃先生,是陆先生。陆先生说:“你说这画不好,哪一笔不好?你指给我看。”说完拔剑出鞘,但见寒光满室,冷气森森。“二花子”打了个愣噤。陆先生用剑往画上划去,剑尖在纸上游动,却不触墙壁,宣纸条条落下,大小均等。“二花子”一张脸顿时吓白,惶恐间,陆先生一掉剑锋,直取“二花子”胸前,往下一划,一件黑绸褂脆然裂开,却不伤皮肉。这功夫了不得!“老子是河北沧州人氏,你可知沧州向来武风盛烈?没两下子,我能在这儿站地面?滚!”“二花子”仓皇地逃了。覃先生很感谢陆先生。日子一天天打飞脚过去。陆先生大约是因为喝酒太没节制,身体渐渐地坏了下来,三天两天会咳出一大碗淤血,但他依旧不禁酒。覃先生踱过来看望陆先生。陆先生见他来了,很高兴,让进画室,喝过茶就要抻纸、调色,运笔作画。说是要请少疾指正。平素,陆先生画画从不让人看,再好的朋友也不破例。陆先生画桃,先提笔用清水浸透,再在红色碟内蘸少许红色,然后在红白碟里反复使所蘸红色与笔中的清水混合成淡红色;又将笔回到红色碟内蘸红色,所蘸红色部分约到笔毫长度的三分之一处。淡红画桃实,深红画桃尖。一笔点去,再按倒笔毫,原地一旋,画出圆硕的桃实,笔没有离开纸,一笔画成一个桃子,鲜色可人。接着画牡丹、水仙。“你儿女多,往后得用钱。”陆先生说。覃先生差点流出泪来。陆先生终于一病不起了。每顿饭覃先生都让妻子做好,自己亲自送去。不久,陆先生故去了。覃先生一手张罗了后事,借了一笔钱,雇请了几个人,亲自扶柩去沧州安葬。陆先生平生所念的是“当归”,覃先生再穷也要把他送回去。覃先生得到陆先生的笔法,私下里练了些日子,笔法酷似,可以乱真。买的人也多,名气渐扬。家境富足了。他也时常到“一街春”去,跑堂的迎上前,唱一个喏:“覃先生雅座!”覃先生说:“搁两副杯、筷。”“还有客人?可要催请。”“没有。”心里却说:还有陆先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语言用词考究,典雅而富有韵味,细微处见功力,如小酒楼名为“一街春”,看似寻常,实则蕴含深意。B小说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陆先生与覃先生在画功和为人上处处作对比,是为了突出陆先生比覃先生更有才华。C洗练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早准备好了,龟孙子!”表现出陆先生的刚猛与仗义。D陆先生破例在覃先生面前演示作画过程,表明陆先生视覃先生为知己,同时也是对覃先生生活的关心和帮助。【答案】B【解析】B.小说虽然安排了两个主要人物,也有所对比,但纵观全文,这样写并不是为了突出某一个,更多的是表现出陆、覃两位先生虽个性不同但互相欣赏,互相关爱和彼此敬重,刻画了具有坦荡襟怀的两位贤人形象。5小说多处使用了照应手法,请举两例并作简要分析。(6分)_【答案】陆先生为覃先生打抱不平而惩治“二花子”的情节照应了前文对陆先生外貌、籍贯、家中摆设的描绘与交代,表现了陆先生的勇猛仗义。覃先生将病故的陆先生送回沧州安葬的情节照应了前文陆先生字文无的真正含义的交代,表现了陆先生的故土情结及覃先生对陆先生的理解和情义。文末覃先生喝酒时心系陆先生照应了前文陆先生喝酒必请覃先生的情节,表现了两位贤人彼此间的相互敬重。覃先生得到陆先生的笔法,买他画的人也多,名气渐扬照应了前文陆先生的牡丹、水仙、桃画得好,要的人很多的情节,表现了陆先生对朋友的情谊和关照。(答出两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6请简要分析小说题目“贤人图”的作用。(6分)_【答案】概括了主要情节,两位主要人物均以作图画画为生,故事情节围绕作图画画展开。概括了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两位先生既有画才,更有贤德。蕴含了主旨,“贤”字,表明了作者对传统知识分子互相敬重的君子之风的敬仰与颂扬。(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材料一: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受技术和工艺制约,焚烧垃圾发电时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取材于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材料二: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取材于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材料三: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取材于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7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过快,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极高,不少城市垃圾围城。B基于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思考,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C焚烧垃圾发电对技术要求很高,产生的有毒废气威胁居民生命健康,是发达国家的无奈选择。D在发达国家通行的垃圾分类法,出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并不能够很好地实施。【答案】C【解析】原文是说“焚烧垃圾发电时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垃圾不同于传统垃圾,大多数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在自然界没有可以降解它们的微生物。B工业文明造成垃圾问题全面爆发,超越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状态生态文明或许可以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C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D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把回收的垃圾经再循环处理系统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答案】A【解析】A.“在自然界没有可以降解它们的微生物”错,原文是“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9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6分)_【答案】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建立生态文明,倡导“零废弃”理念,减少垃圾产生。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选自新唐书列传)【注】侯莫陈:三字复姓。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答案】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B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C优,优等。“以优补长安尉”,是说侯莫陈怤因考核得到优秀等级从而补任长安尉。唐代对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官员的政绩、才干和品德,考核后分出三等九级。D赠,赠官,“赠吏部尚书”,即朝廷在李栖筠逝世后追赠其为吏部尚书。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答案】A【解析】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地区不同。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而现如今的关内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碓,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碓,为老百姓谋取福利。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使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受到重罚。【答案】D【解析】“卖官”的丞相元载没有被法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5分)_(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5分)_【答案】(1)(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死在迁移(逃荒)的路上。李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2)皇帝想任命李栖筠为丞相,但因为忌惮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李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参考译文】李栖筠,字贞一,世代都是赵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有高远的气度,为人庄重少言,体格高大形貌与众不同。他喜欢读书,大多数书籍都能通晓。他写的文章,简明流畅,切中要害。他不胡乱结交朋友。同族人经常称赞他有辅佐君主的才能,士人大多仰慕他。关中地区过去依靠郑国渠灌溉农田,但豪族贵戚拦截上游水源,修建水碓以谋取利益,设置了将近百所(水碓坊),抢夺了农业用水的十分之七。李栖筠请朝廷彻底拆毁这些水碓(以保障百姓的农田用水)。李栖筠业绩很突出,有宰相般的崇高声望。丞相元载嫉妒他,让他出京担任常州刺史。(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死在迁移(逃荒)的路上。李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长期为盗的张度盘踞阳羡县西山这个地方,多年来,官吏征讨都不能取得胜利。到这时李栖筠派遣士卒追捕斩杀了张度,张度的分支余党都被歼灭,乡里(安定到)连吠叫的狗声都没有。于是李栖筠又大力修建学校,学校正堂上绘孝友传给求学的儒生看,人人得到鼓励。他凭着政绩和品行晋升为光禄大夫。百姓为他立碑刻文颂扬其德。苏州方清趁年成不好闹饥荒,诱骗灾民做盗贼,聚集了数万人,盘踞在黟州、歙州之间,凭借高山险阻自我防护,东南百姓很厌烦,并引以为苦。朝廷下诏命令李光弼派兵讨伐叛乱。刚好平卢行军司马许杲依仗军功大,擅自停留在上元(而不配合朝廷的军队),有觊觎江、吴之意。朝廷因为国家在受到创伤残破之后再次起兵征伐,就授予李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的职务,命他谋取许杲。李栖筠到任,大力部署安排武器装备,派遣口才出众的人携带厚重的财物到许杲军营犒劳士兵,让士卒们欢喜,强行破除了许杲的图谋。许杲害怕,率领全部人马渡过长江,抢掠楚、泗,其后溃散。(李栖筠)凭借功劳晋升为御史大夫。他又增设学校,上表推荐年高有声望的儒者河南人褚冲、吴人何员等,拜他们为自己的老师,亲自手执经书问询经意。远近的读书人趋附慕名而来,到了收学徒几百人的地步。元载执掌国政时间长,更加放肆专横。李栖筠向来方正刚直,没有什么屈服的。当时华原尉侯莫陈怤凭着优等考核补任长安尉,应当参拜御史台。李栖筠询问他的功劳,侯莫陈怤脸色大变,不能回答,于是自己承认是被徐浩、杜济、薛邕所引进推荐的,不是真正的优等。当初,徐浩被罢免了岭南节度使官职,把价值数十万钱的贵重而美丽的珠宝送给元载,而杜济当时正担任京兆尹、薛邕任吏部侍郎。这三个人都是元载所亲近重用的,李栖筠一并弹劾这三人。皇帝还没决断,适逢遇到月食,皇帝问李栖筠发生月食的原因,李栖筠回答说:“月食显示对犯罪者的惩罚,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由此侯莫陈怤等人都因罪被贬官。皇帝想任命李栖筠为丞相,但因为忌惮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李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李栖筠见皇帝遇事迟疑不决,也内心忧愁愤懑。去世时,终年五十八岁,自己写好墓志铭。朝廷追赠他吏部尚书的官职,谥号文献。(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15题。流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本诗为宣宗大中三年(849)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时所作。参差:指鸟振翅飞翔。14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漂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答案】D【解析】C.“实现了本意”错,表达的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莺在永无休无止地啼鸣。15这是一首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蓄之作,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写“流莺”的,寄寓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6分)_【答案】两个方面:它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是在空中不停地漂荡流转。它百啭千回表达“本意”,可无人能领会,虽是三春“良辰”,可终究难盼“佳期”。思想感情: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2)论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_,_。(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湖光山色的语句是: , 。【答案】(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2018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40年开放包容,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40年来,中国从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的变化。40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开展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98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40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制。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的教师爷。我们只有(),从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的辉煌。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宵衣旰食一无所有惊天动地颐指气使B.砥砺奋进一穷二白翻天覆地指手画脚C.宵衣旰食一无所有翻天覆地指手画脚D.砥砺奋进一穷二白惊天动地颐指气使【答案】B【解析】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砥砺奋进:在磨炼中奋勇前进。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形容闹得很凶。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累计吸引外资超过约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40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B.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40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C.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40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D.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40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答案】C【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前后矛盾,“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中“超过”后应跟确数,“左右”赘余;二是语序不当,“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应为“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忘锐意进取、硕果累累的成功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前口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深海养殖自动化喂养系统应用方案
- 混凝土砌块墙体施工技术方案
- 金属雕塑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
- 光村镇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期末学业评价题目及答案
-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施工方案
- 房屋建筑工程消防安全实施方案
- 碳捕集利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方案
- 宅基地空地租赁与农业项目合作合同书
- 离婚宅基地房屋分割与房产评估、鉴定协议
- 《肺癌诊治》课件
- 澳大利亚知识点课件
- 2025报关单填制规范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试题附答案(全册)
- 矿权转让居间合同
- 社交媒体与政治动员-深度研究
- 超级血月全食知识
- 《园林微景观设计与制作》课件-项目二 作品展示
- 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规范
- 工程建设保证金协议
- 综合与实践 白昼时长规律的探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