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执笔者:张整萍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人习惯决定一个人成败;李岚清同志也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前苏联教育家曾指出:“对孩子而言,没有不能做的事,因为他们不知道,他可能做什么,不可能做什么。”这些话精辟论述了习惯养成的成功经验,给我们许多的启迪。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农村小学生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农村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就形成。而由于我学校处于城乡结合之处,学生生源比较复杂,但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校为了不影响办学决定改变种不良行为习惯。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针对以下问题。1) 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不良行为,只要表现在什么方面?2) 为什么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改了又犯,再犯难改?3) 农村地区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4)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改正,教师和学校的可作为性如何?5) 立足以上问题的解决,如何提出矫正策略?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1) 农村小学生 本课题所说的农村小学生,是指那些拥有农村户籍、父母大多是农民且就读于乡镇小学的学生。2) 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行为。“不良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环保行为差、文明意识弱、学习不认真、做事不负责任等等外在的主观行为,这些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本课题研究对象安塞县六个乡镇16年级的学生。(重点延安保小)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 探索农村地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总结我国农村地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特征,产生的原因。 实践意义对改善和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小学生现代文明素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农村小学生不良习惯成因的研究。 (2)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的研究。 (3)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纠正对策的研究。 六、 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问卷调查分析法。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及方法 (1)准备阶段(2013.102014.1.14)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成立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撰写研究方案,搜集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加强教师业务水平,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完成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14.22014.4)农村小学生不良习惯主要的成因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目前延安保小学生生源复杂的原因,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对这些不良习惯进行原因分析和诊断,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探索研究。 第二阶段(2014.42014.6)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的研究。以课堂、课间操及其他活动为研究场所,揭示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从而提出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表现的对策。第三阶段(2014.62014.11)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对策的研究。以学校为主阵地,该阶段主要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行为表现等,有意识的进行实验研究,积累实验材料和经验,从而形成有效矫正策略。总结阶段(2014.112014.12)汇集各种资料,进行课题总结,完成研究报告。该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将课题实施过程中统计,积累的点滴的、零散的、片面的感性认识、经验和教训,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 八、 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分析如下: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的研究是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年度规划课题,从成立课题一年多来,延安保小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紧紧围绕“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这一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乡结合部学校小学生不良好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明确学生在各学段的行为习惯不良的导向,调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过程中持续、有效地发展,初步理清了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思路,摸索出了一套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课题的组织研究领导工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组长:武光明校长主研人:张整萍成员:黄莉、王勇、王未红、李荣荣、车丽萍、王根艳、刘莉、闫冬玲、王丽娅、李娜娜。课题成员具体负责所承担任务,课题组具体管理课题实施研究,做好协调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2、 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个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对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环境。共召开了各类专题研讨会15余次,同时形立了例会制度,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各月训练内容。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论文、案例,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导处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并积极做好投稿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学校也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运行。 (一)农村小学生不良习惯起因特征1、家庭情况调研分析课题组对延安保小全校一至六年级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研,经过数据统计,有一下结论。1)根据调查发现延安保小学生有17.28%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无法看管自己的孩子,都由祖父母照看。这些孩子衣着服饰不整洁长时间不洗,小脸小手更脏;不听从长辈的教导,随意顶撞老人,不懂得感恩;学习上孩子没有责任心,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18.9%的孩子都是纯农村孩子,父母都属于文盲。这些孩子喜欢在课间休息到处乱跑,并高声喧哗;爱说脏话甚至动手打人;不讲究卫生,随地吐痰;不遵守公共秩序,喜欢追逐打闹;不珍惜爱护校园,到处乱刻乱画;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写字坐姿不端,字体东倒西歪;朗读没有感情阴阳怪调。 3)有8.5%的孩子属于单亲,父母离异。这些孩子自卑心比较强,性格孤僻,不合群,不能与人正常交往的情况非常严重,学习没有上进心,对老师对同学有说谎的不良习惯。 4)根据调查还有( 3.64%)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里娇生惯养,受不得一点气,横行霸道、天老大我老二,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在学习、做事上从来不认真听取别人建议,喜欢打断别人的发言,不尊重他人。通过调查,延安保小学生父母离异、留守儿童比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农村小学生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农村家庭的离异越来越多,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就形成。教师看了统计决定要改变延安保小现存在的问题,进行课题研究立项开题。因为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延安保小就针对这些问题,对农村小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提出矫正对策的研究。我们还调查了化子坪镇中心小学、砖窑湾中心小学,坪桥中心小学,沿河湾中心小学、建华寺小学,都存在上述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 延安保小等六所小学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 班级人数留守儿童人数比例%父母文盲或半文盲人数比例%单亲或父母离异儿童人数比例%独生子女人数比例%保小412307.287818.9358.5153.64化小1277675.2442833.5554.3514沿小6427010.9223.43426.54192.96砖小318206.29299.12154.723711.6坪小30531.013644.6206.567424.3建小71258181.6141.9630.435549.9合计366677121.070719.31704.6455115.0 (二) 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加强教师业务水平。 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加强教师业务水平,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我们学习了大量关于养成好习惯的书籍。首先我们课题组人员学习了唐曾磊中小学学习习惯教育、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徐汉林编著)、这样培养好习惯(青华编著)、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全国养成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国家“十二五”重点研究课题)等书籍和光盘的学习。为了让课题能顺利完成,课题组成员认真撰写了体会、反思、论文。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武光明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即行为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的训练和思维习惯的训练。重智育轻德育,只抓孩子的学习,完全忽略了习惯的培养;抓学习也只抓知识,不注意学习习惯的训练等等,这些做法都会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养成教育应该从训练着手,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气质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可以采取的训练方式有:激趣式、分解式、评比式、制约式、疏导式、渐进式、体验式、切断式、协议式、积分式、负强化法(批评、惩罚),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等。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无原则的表扬,过多、过分的表扬不利于孩子成长。要让孩子有是非观,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问题,不能在虚伪中生活“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有反思才是成功之母”。“严爱结合,刚柔相济”,“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加强言语上的说服教育,突出语言的情感性、科学性。要以理服人,切忌讽刺、挖苦;要简练、深刻,切忌唠唠叨叨;要有情感性,切忌空话、大话;做到“事先备课”,切忌盲目性;切忌脱离实际,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在以身立教上,应以行导行、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趣激趣、以美求美、以情动情、以性养性等。 而延安保小养成教育现状究其原因如下:一、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偏低现在的家庭结构大多是“四二一”结构,即4个老人,2个大人,1个小孩构成的家庭关系,6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必然使小孩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隔代溺爱,使年轻的爸爸妈妈对子女的正常教育也难以进行,更重要的是农村老人普遍缺乏文化知识,谈不上具有科学育人的观念,即使是年轻的父母,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们对现在的知识更新缺乏认识,由于工作和劳动的关系,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新时代的知识信息,去观察指导自己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方法等,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对子女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出现了真空地带。二、父母外出打工普遍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目前农村中不少年轻的父母出门打工挣钱,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管,有的父母尚且能早出晚归,对孩子还能起到一点督促的作用,而更多的父母都是长期在外,对孩子的管理是鞭长莫及,最多只能通过电话了解孩子的习惯表现和学习状况,而越是习惯不好的学生越是不说实话,明明是考试不及格,他也说成良好甚至优秀,一骗而过,对家中老人是一哄二蒙,长此以往,在习惯和成绩两方面都成了问题。三、独生子女的客观现象 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现在的小学生乃至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度关心造成了孩子对父母对家庭对环境的过度依赖,孩子们应当具有的自我探索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没有独立性的实验机会,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依赖父母去获得每一项新的经验,依赖父母的保护去抵御危险,靠父母的暗示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替代活动中,独生子女最终失去了“自我”,而实际上,过多的保护束缚了少年儿童的活动自由,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抗,行为不规范,难以承受严格的训练,听不进家长有益的劝告,也不听老师的教导,其依赖性、反抗性、利己性、孤独性和任性便显现出来。针对这些现象和实际情况,应该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五个到位成效显: (一)思想认识到位。提高老师的认识:学校组织教师讨论、学习,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最基础工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结合学校实际,更使教师认识到:延安保小生源复杂,各方面基础薄弱,学校工作更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才能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组织建设到位 建立学校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的体系:学校实行以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机制,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经常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和行为规范教育工作,并把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工作列入各项工作计划,做出具体安排。做到学校计划有要求,少先队、卫生等责任工作计划有相应活动安排,班主任计划有具体落实的措施。为了使学校行为养成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学校制定了严格的一周常规检查评比加、扣分细则和“流动红旗”评比竞赛制度,对各班级学生做出具体的要求,并把这一项工作与教师工作考核、班级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以制度保证这一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工作有计划、制度有保证、措施能落实、责任到专人”的学校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体系。 (三)行为训练到位。我们都知道,养成教育必先明理,再导行,为了抓好课间文明、环境卫生、放学路队等常规训练,搞好检查、监督、巡视护导工作,成立了领导值日岗、教师护导岗,还有学生监督岗,我们采用日日查、周周评、月月结的方法,每周颁发循环红旗,每月评比优胜中队,学期结束评比优秀班集体,有凭有据,公开竞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从而提高了全体学生守规范的整体水平,收到了实效。 (四)评价激励到位要想让这些孩子养成真正的好习惯,必须经历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强调。每发现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对孩子充满爱心,耐心和恒心,让他们慢慢养成好习惯。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典型,把优秀学生作为典范在班上、全校宣传,这样的典型生动具体、实在,更富有激励性和教育性。如在扫墓、体操比赛、校园歌曲大赛、文娱汇演、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各种十分有意义的活动中,老师可结合学生参与的活动,及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关的遵守纪律、注意安全,爱护公物,相互关心、团结合作、助人为乐、为集体争光等方面的教育,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在班上、在全校公布表扬。通过及时表扬先进,树立典型,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喜人景象,这种教育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总之,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育者的宗旨,也是顺乎国情、全乎民意的。“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圣陶先生这句话,精辟地揭示了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也正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的真谛所在。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用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矫正策略黄莉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更是当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延安保小地处城乡区,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忙于日常家务,家长教育方式单一或属于“放羊式”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少年时期的过渡期,他们的人格尚未成熟,对各种新奇的事情充满了好奇,没有很好的判断能力,对社会的复杂性又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的不良习惯若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就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影响。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1、 学习上的不良习惯 (1)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上课铃响后,部分学生急忙跑进教室,部分还在教室外逗留,等待教师的到来;上课时不注意坐姿,腿想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尤其喜欢把脚套到凳子下,起立时,整个教室只听见“轰隆隆”的声音,严重的影响了上课的正常秩序; 不能端正坐姿,趴在桌面上感到很舒服;考试时更严重,怕别人照抄,一股脑地趴在桌面上;上课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上课铃响,还忙于做其它作业,老师需要练习册时,急忙在桌子里翻,不能及时进行相关活动。这些习惯的形成,一方面学生从低年级就没有进行良好的教育、督促;另一方面当教师面对新的情况,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以至于问题累积过多,使学生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 (2)学生有关作业方面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部分学生丢三落四,作业写一半丢一半;部分学生写作业态度不端正,草草了事、不管对错;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练习,总是找各种理由解释或照抄别人的作业。例如,六年级二班的刘悦同学,平时上课表现突出,但是只喜欢上课,不喜欢完成各项练习。记得一次,刘悦和她同桌都没有完成练习,先问刘悦,刘悦说她不会做;再问同桌,同桌说刘悦抄她的练习。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部分学生这招屡试不爽,当教师进行说教时,学生表现的很真诚,但并没有从思想上进行反思。部分学生认为是给教师写作业,学生喜欢说“老师,我给你把作业写完了”,尤其是中等或学困生表现更为明显。他们只关注完成了没有,而没有注意完成的质量。这些习惯的形成,一方面教师没有与部分家长进行深度交流,同时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练习的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1)饮食不良习惯的表现 小学儿童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他们需要从外界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以保证正常生长的需要。但部分学生没有吃早饭的习惯,一般吃些零食或吃学校发放的蛋奶。小学生喜欢吃廉价的零食,如五角钱的麻辣类、糖果、烤面筋等;部分学生午餐以方便面、面皮、冒菜为主。 (2)活动中不良习惯的表现低年级小朋友习惯咬指头或指甲;学生吃营养餐时,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课间吃鸡蛋喝牛奶时没有洗手的习惯,尤其是低年级同学,手伸出来都是黑的,鸡蛋上都是黑手印;低年级学生课间活动时喜欢趴在地上玩耍。以上是延安保小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一些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有个体差异,他们的不良习惯有许多种,我们也不能一一罗列出来。虽然有的小学生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但是只要教师教育得法,就一定能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一、矫正不良习惯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要想改变一个人对某事的习惯,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简单的发号施令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师要逐渐地要求,不能简单地进行训斥或命令,要时刻提醒学生,使他们的坏习惯在递减,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而且需改掉的坏毛病教师一定要具体要求,逐一改掉。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及时进行正面教育,给学生做好榜样,发挥榜样带头的作用。二、加强责任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教师发现学生行为或学习出现不良的苗头时,要及时处理,不要使其养成经常性的习惯。老师如果第一次发现学生没完成作业或撒谎,就应采取果断的措施,直接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从学生的思想上进行教育,但不能一次就会取得成功,教师应随时跟踪、教育、指导、帮扶。那么,学生的不良行为就会得到遏制,就不容易形成习惯。因此,教师要多留心学生,多与学生接触,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三、对学生言行要求恰当教师可能对学生要求过高,缺乏弹性,导致管教过严,特别是对一些平时习惯较差的学生。这样学生就从思想上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反而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也可能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低,导致管教过宽,对学生言行缺少特定、具体的要求。四、教师一定要做好榜样引领老师是学生的镜子,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对于学生的课前准备、坐姿等不良习惯,教师要常抓不懈,上课提前到教室,提醒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学生相互监督,互相改正。五、加强零食零饮的管理学校安排少队监督岗,专门监督学生的饮食,学生尤其喜欢中午吃饭后买零食。同时教师利用上课、周会课、公共场合时宣传零食零饮对学生身体的伤害,多列举一些教育事例,使学生从思想深处接受。同时学校与家长要密切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杜绝此类坏习惯的形成。总之,小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的影响,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果这些习惯不加以矫正,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教育的成功,一定能让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对养成习惯后进生的调查分析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我们力争以一带一,以点带面,多角度的教育网络中真正形成良好养成习惯的氛围,从而为广大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思想行为得到矫正。延安保小对470多学生选取40名行为习惯好的学生和40名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几个方面数据比较如下家长学历状况比较家长学历类 别行为习惯不好的行为习惯好的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大学及以上00%25%高中25.0%2870%初中00%40100%小学及以下1025%615%通过调查,行为习惯好的学生家长的学历明显高于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家长,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家长,主观上讲,一般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对其在校的表现及学习状况不够重视,他们更关心的是孩子的吃饱穿暖。家长和学校联系状况比较家长关心程度类 别行为习惯不好的行为习惯好的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经常主动到校和老师沟通00%2562%经常主动和老师打电话25.0%3690%经常检查作业过问在校情况00%3690% 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家长对子女及在校表现的关心程度明显不够,从每天收上来的家庭作业检查反馈纪律来看,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检查部认真,存在敷衍了事或根本不闻不问的现象,我和我班部分家长言谈,可以看出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因为他们文化不高,他们常常感到挣钱是最重要的,让孩子混个毕业证书,现在拿了不少拆迁费,孩子学不好,表现不好没有什么大不了,老师你不要操心,这些家长的教育让老师和学校哑口无言。对班集体的认识比较对班集体认识类 别行为习惯不好的行为习惯好的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觉得班集体对自己很重要37.5%3895%觉得自己对班集体很重要25.0%3690%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615%3792.5%集体荣誉感强512.5%3587.5% 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个人认同感和集体认同感比较差,这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往往不能再集体和个人间做不出正确选择,往往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上,所以放纵自己,屡犯错误。日常行为习惯比较日常行为习惯类 别行为习惯不好的行为习惯好的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经常迟到旷课2357.5%00%违反课题纪律2562.5%00%经常帮助同学3280%3895%为班集做好事2972.5%3587.5%有良好的自控力00%40100%克服困难的毅力00%3587.5%不尊敬及顶撞老人3587.5%25%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往往个人自控力差,这些孩子自觉或不自觉自制能力都很差,经常违反常规纪律,但这些孩子又有向老师、同学靠近的倾向,进步向上的意向,如果老师多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多一点关怀,多一点表扬,他们能成一名行为习惯好的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比较行为习惯好的学生有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好的家庭,父母一般能和他们进行平等交流,一般能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而一部分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由于他们自身的行为不好,另一部分孩子是由于父母离异,所导致孩子行为习惯差,这些孩子得到家长的理解、老师的信任,缺乏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他们往往换来的老师和家长的不信任,同学的鄙视和嘲笑。长期以来必然破罐子破摔了,恶性循环,越来越差。学习生活环境类 别行为习惯不好的行为习惯好的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和谐家庭学习和生活氛围12.5%3895%父母经常和自己进行沟通12.5%3690%老师经常表扬00%3792.5%同学经常嘲笑2152.5%00%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家长对子女及在校表现的关心程度明显不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往往个人自控力差,这些孩子自觉或不自觉自制能力都很差,经常违反常规纪律;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个人认同感和集体认同感比较差,这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家长对孩子在校做了什么,家长都存在敷衍了事或根本不闻不问的现象,我和我班部分家长言谈,可以看出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因为他们文化不高,他们常常感到挣钱是最重要的,让孩子混个毕业证书,现在拿了不少拆迁费,孩子学不好,表现不好没有什么大不了,老师你不要操心,这些家长的教育让老师哑口无言。 (四)对养成习惯后进生的调查分析措施 1)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 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学校和家长都定了校讯通互相联系,随时了解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情况。 2)我们决定每位老师每个月帮扶一名行为习惯后进生。教师在帮扶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成就、有总结。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闫冬玲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学困生的心理,使学生清除心理障碍,心情舒畅,树立信心。现将我一年来帮扶学困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鼓信心学困生在一些方面往往表现出不尽人意的地方,他们或是信心不足,学习不求上进,或是经常调皮捣蛋,不受纪律约束。然而,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出学困生的闪光点,然后扬其所长,给予更多的表扬与鼓励,使他们明白自己并非“朽木”,而是“可雕”的,从而产生自信向上的力量。如我班学生折雨洁,因其父母整天忙于做工,平时疏于管教,所以这个孩子经常不做作业,学习成绩很差。我当了他的班主任后,了解到这一情况,我想不能光盯着她的短处,而要找到他身上可爱的地方。在劳动大扫除中,我发现他比同龄的孩子能干,而且能吃苦。于是我让他担任了班干部劳动委员。自从他当了班干部后,精神面貌也有了劲头,作业也不再拖拉了。学期结束后,我又将他选为“学困生”的转化代表和优等生一样进行表彰,这下可把她乐坏了,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二、 施爱心一般来说,学困生往往不被人关心,不被人重视,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有着较重的自卑心理,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教师的爱是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催化学生身心的良好变化,滋润学困生干枯荒漠的心田。我对学困生处处关心,时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消除心中郁结,让他们从自卑的心理中走出来。三、 激发兴趣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则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动脑,害怕困难,会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做出违纪的事。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太苛求,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对他们提出难度低一点,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使他们也能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功夫。只有不折不扣的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如果忽冷忽热,将会事半功倍。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帮扶反思李荣荣“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每学期在期中考试后,召开规模较大的家长会,下发邀请函邀请家长到校召开家长会。家长会不是单纯的开开会,坐着听。而是制定活动安排,使活动有序进行。利用课堂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看看延安保小的师资配备,还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参观学校的各室,看看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套,还有就是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座谈,了解家长的意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中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学校也在活动中找到不足。通过参加家长会,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形成合力的局面。 俗话说:“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孩子们将受益终身。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有人曾这样比喻学校教育:学校就像一个工厂,培育出的思想好,习惯好,成绩好的学生是正品;成绩好,思想不好的是次品;成绩不好,思想不好的是伪劣产品。我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学生一定能有所进步,习惯能有所改善,培育出具有良好习惯小学生。学困生帮扶反思王勇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特别是要关心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第一,和需要帮助的学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 第二,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 第三,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名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 转化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艰苦而又复杂的过程,是一个责任,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有滴水穿石的韧劲,抓反复,反复抓。而以上这些方法,大部分都是我们组内老师分享的,我们更应该恪守一种“没有永远的学困生,只有暂时的差异”,相信大家还有许多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以成功转化一个学困生为起点目标,继而教育和影响一批学困生。 3)同时我们也决定让养成习惯好的同学帮扶养成习惯差的同学,德育处要进行每月进行评比养成习惯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 我们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家长也开始转变,开始重视孩子了,开始关心孩子的学习了,在家校合作下,孩子们慢慢开始转变了,因为孩子养成习惯都很差,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功夫,只有不折不扣的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如果忽冷忽热,将会事半功倍。 二、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 (一)表现在生活方面: 小学儿童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他们需要从外界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以保证正常生长的需要。但部分学生没有吃早饭的习惯,一般吃些零食或吃学校发放的蛋奶。小学生喜欢吃廉价的零食,如五角钱的麻辣片类、糖果、烤面筋等;部分学生午餐以方便面、面皮、冒菜为主。低年级小朋友习惯咬指头或指甲;学生吃营养餐时,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课间吃鸡蛋喝牛奶时没有洗手的习惯,尤其是低年级同学,手伸出来都是黑的,鸡蛋上都是黑手印;低年级学生课间活动时喜欢趴在地上玩耍等现象。 (二)表现在学习方面: 1、贪玩。贪玩是孩子的本性,孩子虽已入学,但还没有自控能力。可能人进入学校,思想还在校外,听课时心不在焉,下课后猛玩;放学后在路上玩,回家丢下书包就到外边玩;玩起来就忘记做作业,甚至忘记吃饭。过分贪玩的孩子,多见于对其娇惯的家庭,有写完作业没有收放的习惯,到处乱扔。2、边学边玩。小学生由于刚进学校,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入学前已经形成的贪玩的习惯,仍然根深蒂固,因此,边学习边玩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是;做作业时,拿出玩具玩一会儿,又回来做作业,做一会儿作业,又去玩,上课时,边听老师讲课,边玩文具或扣指甲。这些习惯很不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结果是学习没学好,玩也没玩好。3、 作业马虎。许多小学生对做作业的意义认况不足,只是应付差使,稀里糊涂做完了事,自己从不检查,或者只做书面作业,不做口头作业(有些小学生书面语言能力、阅读朗读能力很差,主要是由于没有认真地做口头作业)。有很多学生的作业由于不认真书写,作业质量差,没有办法批改的情况下只能撕掉重写,不仅给学生压力也给老师重新改作业的负担。到最后作业本所剩无几了,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要整改,学习资料更不用说。4、课堂习惯差。主要表现为学生坐姿差,书写姿势不正确,桌面桌兜不整洁,课堂上做小动作,坐近的同学窃窃私语。很多学生在写字时不能做到:眼离书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一拳。上课时桌面上放着各科的书本,桌兜里的书本杂乱无章。自习时小动作多,有交头接耳、喧闹等情况。 (二)表现在卫生方面: 1、个人卫生差 个人卫生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而且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小学生不注意个人卫生、不理发,经常不指甲要修剪,用嘴咬指甲,外衣经常不洗,特别是衣领袖,鞋袜不洗、在教室里常能有怪味。到处乱扔乱倒垃圾,随地吐痰,吃水果从来不洗。三年级小学生刚用钢笔写字,常常看满手都墨水。作业写错了就会马上改正液,整个手都是白色。低年级小学生还有爬垃圾桶的习惯等不良习惯需要我们去整改。 2、校园、教室卫生差教室,是我们学习工作的重要场所。教室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室环境卫生也是一个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对外形象好坏的直观影响因素。可是有部分学生,在我们的教室里,把食物都带进教室,把瓜子壳,糖果纸,塑料瓶,食品袋等散落在抽屉和墙角处。以至使垃圾产生的臭味充斥在教室的空气中。给细菌,苍蝇和蚊子创造了滋生的环境。给同学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表现在纪律方面:1、 课堂纪律,学生在课上停不了的小动作、偶尔的交头接耳、不时举手向你打“小报告”会让你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甚至触动你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这些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没有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都缺乏学习兴趣和自觉性。这是因为,这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所以我们是无法开展有效教学。2、室外纪律:一听到下课铃声,不管有没有老师,不管老师走了没有走,有部分学生向像箭一样飞出教室,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你追我赶的玩。集合时不能做到快、静、齐,总是静不下来,这也说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表现在安全方面: 1、放学安全,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普遍存在学生放学期间交通秩序混乱状况,有的甚至学生所走的道路占据了大半个,特别是在回家的路上有的部分学生还追逐嬉戏,根本不管安全的重要性。着说明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 2、校园安全 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时间,学生没有规律玩耍,导致有你推我推你,出现了有摔倒摔伤等现象。 三、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纠正对策。 (一)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的,是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延安保小除了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则,在校园最醒目专栏贴上每个月各类行为习惯明星照,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每班的班级公约、优秀学生系列评比制度、先进班集体评比标准、延安保小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歌、学生学校文明行为常规、学生家庭生活行为常规、公物保护制度等。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校园文明监督岗”和“班级文明监督岗”。一是德育处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行为规范“每周一星”、“每月一星”等。二是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生活、卫生、劳动等行为习惯,让学生接受教育。三是办好红领巾广播。办好学生自办节目“校园生活短波”即全校学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要想改变一个孩子对某事的习惯,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简单的发号施令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师要逐渐地要求,不能简单地进行训斥或命令,要时刻提醒学生,使他们的坏习惯在递减,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而且需改掉的坏毛病,教师一定要具体要求,逐一改掉。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及时进行正面教育,给学生做好榜样,发挥榜样带头的作用,面对如此不良的行为习惯,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应高度重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能只重视学习成绩,为了让延安保小的养成习做的更好,我们给孩子们讲延安保小精神,让孩子们知道延安保小的精神的内涵,每学期开学延安保小校长都要带着孩子们到老槐树下讲保小故事,让孩子知道在战争年代延安保小孩子是怎么学习的,怎么自力更生的。很神圣的在老槐树下宣誓我要如何做一名保小的好学生,每毕业一批学生,延安保小校长也带毕业的学生们再次到老槐树宣誓如何一名毕业的好少年。 为了让孩子能在养成习惯有所提高,我课题组了进行无数次会议,有无数次的争吵,最后才达成统一意见。 (三)关于卫生不良习惯的矫正与策略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一颗健康的心,健康的身体,延安保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提高自身讲卫生的素质,专门设置了“小手牵大手”、“我是清洁小能手”等少先队服务岗位,常言道:病从口入,为了避免不卫生引发的病,我们对保小学生编写了卫生歌及每班制定卫生制度细则,每天吃营养餐前养成洗手的好习惯。我们给学生讲战争中的保小,就是因为当时生活、还学习、医疗等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学生们都有着讲卫生的好习惯,就怕生病,让学生们体会战争年代里延安保小学生,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卫生公约 1、每天清早洗脸一次,遇吃馍须先洗手。 2、每周洗脚一次,换洗汗衣裤一次。 3、每周剪脚手指甲一次。 4、没有保姆号舍病人的衣裤给洗衣服洗。 5、每月理发一次,洗澡至少一次。 6、每天喝开水缸子。 7、吃饭不要过饱。 8、学生会卫生干事须每天检查各号舍院子几个人卫生的清洁和整洁。 9、不涂污墙壁和桌椅。 10、不随地乱扔纸屑和果壳。 11、不玩灰土弄脏衣服。 12、不拖鼻涕。 延安保小四年级一班卫生制度:A、教室卫生:1、课桌、凳子摆放不整齐扣1分。 2、在桌凳上乱涂乱画乱刻,桌面不清洁扣1分。 3、课桌周围明显有垃圾者扣1分/次。课桌里特别脏乱者扣1分/次。 4、地面有纸屑,墨迹等扣1分。 5、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垃圾桶没有清理扣1分。 6、讲台、黑板、讲桌有灰尘扣1分。 7、门窗、栏杆、瓷砖墙面不干净相关责任人扣1分。 8、教室外走廊有纸屑、杂物相关责任人扣1分。 B、卫生区卫生: 1、卫生区卫生要求全天候保洁,卫生区地面脏,有纸屑、杂物,全组扣1分。 2、卫生区每日7:40定时清理1次,其它时段不定时保洁。清理不及时、不彻底,全组扣1分。 3、当天卫生打扫快速、彻底,全天维持良好,全组加1分。 C、个人卫生: 1、经常修剪指甲,清洗双手,清理头发,换洗衣服,特别不整洁的每人次扣2分。 2、在班级举行的个人卫生突击检查中合要求的给予奖励2、 大手拉小手带动小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进步着奖励2 延安保小优秀教师李娜看到学生不会使用钢笔,不会给钢笔吸墨水,为三年级学生上一节如何使用钢笔,如何写好钢笔字的示范课,学生在以后的使用中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满手墨水。只要我们仔细去观察,用心去体会,亲身去帮助实践,不愁学生的不良习惯改不掉。每天让学生在上课前唱着我们编写的卫生歌,再由高年级学生帮扶低年级的学生,(大手拉小手)帮扶着低年级小学生怎样洗手,怎样吃蛋奶等,学生们的卫生逐渐好了,学生父母帮助下在校老师的帮助下,卫生习惯较好,基本做到了勤换衣、勤洗澡,能够自觉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陕西省延安市森林草原消防招聘法律基础复习题库及答案
-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幼儿园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 2025年《健康照护师》考试理论知识考核练习题及答案
- 智能物流化学品配送-洞察与解读
- 国际工程仲裁-洞察与解读
- 宠物远程诊疗技术-第1篇-洞察与解读
- 2025年综合类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模拟试卷(重庆)
- 2025年山西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建筑类)试题及答案
- 2025江苏无锡市滨湖区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66人(普通类)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结构化面试真题模拟试卷备考
- 国家开放大学理工英语1边学边练
- 人工智能导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如何提高住院患者癌痛规范化治疗率PDCA
-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 陕中医大西医外科学教案05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
- TDSHXH 002-2022 工业干冰规程
- 肺癌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 高三班主任经验交流课件
-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系统生物学-第三讲-转录组学课件
- 加州旅馆原版吉他谱(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