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专用)2019版中考语文一练通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文言文阅读陕西八年中考真题.docx_第1页
(陕西专用)2019版中考语文一练通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文言文阅读陕西八年中考真题.docx_第2页
(陕西专用)2019版中考语文一练通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文言文阅读陕西八年中考真题.docx_第3页
(陕西专用)2019版中考语文一练通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文言文阅读陕西八年中考真题.docx_第4页
(陕西专用)2019版中考语文一练通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文言文阅读陕西八年中考真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一、(2018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释】贾():做买卖。召()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1)吾始困时(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3)知时有利不利也 ( )(4)吾尝三战三走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分财利多自与 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至于负者歌于途C.召忽死之 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2017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释】彰:曹彰。膂力:体力。课:督促。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 )(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3)将十万骑驰沙漠( )(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而好乘汗马击剑 云归而岩穴暝B.此一夫之用 甚矣,汝之不惠C.使各言其志 其真无马邪D.为将奈何 吴广为都尉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2分) (2)赏必行,罚必信。(2分) 4.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侯?(2分) 三、(2016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节选自曾国藩家书)【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注释】甲文是曾国藩给儿子写的家信。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2)余服官二十年(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腰白玉之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余为少慰 余不愿为大官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戴朱缨宝饰之帽C.可以处乐 以衾拥覆D.太丰则吾不敢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 。(2分)四、(2015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选文有改动)【注释】本文节选自章学诚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非知其姓与名也( )(2)千不得百焉( )(3)夫不具司马迁之志( )(4)则几乎罔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知之难乎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B.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 其如土石何C.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而欲知屈原之志 温故而知新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4.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2分) 五、(2014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孔子世家赞史记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释】低回:徘徊,流连。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课文链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高山仰止( )(2)不能去云( )(3)没则已焉( )(4)人不知而不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虽不能至 虽不能察,必以情B.然心乡往之 烨然若神人C.当时则荣 入则无法家拂士D.想见其为人 此之谓失其本心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2分) 六、(2013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选文有改动)【注释】佼:好。寿:保。梁丘据:人名。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趣:同“促”,赶快。临:治理,管理。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1)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2)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3)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4)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同“悦”,高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B.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C.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D.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4.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七、(2012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注释】渴(h):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庥(xi):树荫。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民桥其上( )(2)逾石而往有石泓( )(3)北堕小潭( )(4)卷石底以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有泉幽幽然然胡不已乎B. 其侧皆诡石怪木安陵君其许寡人C. 然卒入于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八、(2011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仪轨:礼仪法度。约:省减,简约。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物:指人,百姓。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1)抚百姓,示仪轨抚:安抚,抚慰(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益:利益(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亲:亲人(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爱:爱戴,拥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D.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4.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参考答案一、1.(1)贫困(2)谋划(3)时机(4)逃跑2.D【点拨】A项中,前者意为“要”,后者意为“和”;B项中,前者意为“被”,后者意为“在”;C项中,前者是代词,后者是动词,意为“去、往”。D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都为“的人”。3.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4.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参考译文】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而是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二、1.(1)擅长(2)看重(3)带领,率领(4)同“披”,穿着2.D【点拨】A项中,前者表转折,却;后者表顺承。B项中,前者为结构助词,的;后者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中,前者为代词,他们的;后者为副词,表反问。D项中,两者都为担任、做的意思。3.(1)(曹彰)屡次跟随太祖(或曹操)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扬。(2)奖赏一定实施(或:做,施行),(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4.因为太祖听了曹彰的话,明白了他的理想是做一个身先士卒、赏罚严明、建功立业的将军,而不是做一个武夫。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共2分。【参考译文】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少时擅长射箭骑马,力大过人,徒手与猛兽搏斗,不躲避险阻。(曹彰)屡次跟随太祖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扬。太祖曹操曾批评他说:“你不想读书、敬慕圣贤之道,却喜好骑马击剑,这只是匹夫之勇,哪值得看重啊!”(太祖)督促曹彰读诗书,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太祖曾经问几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爱好做将帅。”太祖说:“做将帅应该怎样?”(曹彰)回答说:“穿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面临灾难而义无反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施,(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太祖听了大笑。建安二十一年,(曹彰)被封为鄢陵侯。三、1.(1)希望,盼望(2)做,当(3)同“肢”,四肢(4)腰间佩带2.B【点拨】A项中,前者意为“因此”,后者意为“担任、做”;B项中,两个“之”字都是结构助词“的”;C项中,前者意为“凭借”,后者意为“用”;D项中,前者意为“就”,后者意为“却”。3.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4.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参考译文】【甲】家中来到军营的人,多称赞你举止大方,我心里略感欣慰。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你)当大官,只希望(你)能成为读书、明白事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劳苦,可以享受安乐,也能处在俭约中。这就是君子。我做官二十年,从来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遵循简朴的家风,特别简朴也可以,稍微丰盛也可以。太过丰盛我就不敢了。凡是官宦人家,由简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返回简朴难。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失我们从曾高祖就传下来的家风。核心素养解读:本题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主要涉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甲】文节选自曾国藩家书,告诉我们要勤奋、刻苦、简朴,培养君子的品性,传承优良的家风。【乙】文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告诉我们要刻苦学习,学习古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求学精神。【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在仔细品读鉴赏的基础上,有助于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四、1.(1)知道(2)一千(人)(3)具有,具备(4)迷惑无所得2.C【点拨】A项中,前者是语气词,可不译;后者是介词,相当于“于”。B项中,前者是代词,意为“他的”;后者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可不译。C项中,两者都是判断动词,意为“是”。D项中,前者是连词,表转折,意为“却”;后者表承接,可不译。3.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罢了。4.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共2分。【参考译文】知音难得呀!人之所以能成为知音,并不是知道了他的姓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音与容貌;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的言论(学说)的原因罢了。读他书的人,天下比比皆是;理解他言论的人,一千(人)中不超过百个;懂得他有这样的言论的原因的人,一百(人)中不会超过一个。可是天下的人都说:“我能读他的书,知道他有这样的言论的原因。”这就是知音难得。人人都知道离骚是辞赋的鼻祖,司马迁读它,了解屈原并为他的志向而悲伤,这就是贤明的人懂得贤明的人啊。如果不具备司马迁的志向,却想明白屈原的志向,那么就会迷惑无所得了。五、1.(1)仰望,敬仰(2)离开(3)停止,消失(4)生气,恼恨2.D【点拨】A项中,前者意为“虽然”;后者意为“即使”。B项中,前者是连词,表转折,意为“但是”;后者是助词,用作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C项中,前者是连词,意为“就”或者不译;后者表示假设,意为“如果”。D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意为“他的”。3.(1)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2)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4.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评分标准: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分。得2分。共2分。【参考译文】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依循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观看孔子的宗庙厅堂、车子、衣服和礼器,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练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他们大多)当时很荣耀,死后就停止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六、1.(1)(2)(3)(4)【点拨】(3)句中“遗”是“赠送”之意。2.B【点拨】A项中,前者是结构助词,意为“的”;后者是动词,意为“去、往”;B项中,两个“以”都表目的,意为“来”;C项中,前者意为“对”;后者意为“比”;D项中,前者是连词,表示转折,意为“却”;后者表示修饰,不译。3.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4.节俭;以身作则(或:能做表率)。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2分。【参考译文】晏子入朝的时候,每每乘坐破旧的车子,用劣马拉车。齐景公发现了这种情况,说:“哎呀!先生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这么破旧不堪的车子呢?”晏子回答说:“倚仗国君的恩赐,我得以保全父、母及妻三族的衣食,还能周济国内的游士,使他们得以生存。我能够穿暖吃饱,还有破旧的马车和劣马可以用,对于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晏子出宫后,景公派大夫梁丘据给晏子送去大车,结果来回送了好多次,晏子都不肯接受。景公很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晏子到后,景公说:“先生不接受我的馈赠,那我也不乘车了。”晏子回答说:“国君派我管理百官,我减少衣服饮食的供养,(就是为了)给百官和百姓作个榜样;(这样)还恐怕他们奢侈浪费而不顾自己的品行。现在乘豪华的大车,国君乘着,我也乘着。(那么)对于百姓不讲礼义、追求奢华、铺张浪费的行为,我就没有理由去禁止了。”于是还是辞谢没有接受。七、1.(1)搭桥,架桥(2)越过,经过(3)落入(4)弯曲,翻卷2.C【点拨】A项中,前者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意为“的样子”;后者意为“但是”。B项中,前者是代词,指潭;后者加强语气。C项中,两个“于”均意为“到”。D项中,前者意为“从”,后者意为“如果”。3.(1)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2)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潭水清冽,水声悦耳。评分标准:【甲】文【乙】文中水的特点答对,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甲】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当地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