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图像和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pdf_第1页
近红外图像和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pdf_第2页
近红外图像和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pdf_第3页
近红外图像和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pdf_第4页
近红外图像和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近红外图像和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7 A B CDE A F GH B A C 收稿日期 5 2 5 0 7 2 0 5 7 0 8 7 80 5 0 0 1 7 0 1 7 7 5 7 8 2 0 8 7 1 0 1 A B CDE A F GH B A C 0 j H 与中红外光 简称 I 在农业领域不但可用 于谷物和水果的蛋白质 有机酸 L 脂肪 淀粉 糖 水分 P 以及其它营养成分的分 析 还适用于其它各种农副产品品质分析 如饲 料 O 食品 I I I 蔬菜 I I L 烟叶 I 等 正以 高效和快速的特点异军突起b此外近红外光对 物质穿透能力较强 近红外分析不需对样品作 任何处理 可以进行非破坏性检测及活体分析 等 不但适用于实验室分析 也可用于现场分析 和在线实时分析b并且近红外光子的能量比可 见光还低 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属于绿色分 万方数据 析 正越来越倍受人们的关注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农副产品品质分析中的 应用目前还主要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但 通过分析最近检索到的国外有关文献 可以发 现近红外图像分析技术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成为 一种趋势 近红外图像技术 近红外成像原理 近红外成像系统 近红外图像技术在农产品外部品质检测 中的应用 近红外图像技术对农产品外部品质的检测 主要根据研究对象正常表面 缺陷和背景之间 反射能力的差异进行识别 如有效地正确识别 水果表面的真实缺陷以及与花梗 花萼的正确 区分 在水果外部品质的机器视觉检测中 水果 的尺寸和颜色检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并已实 现自动化检测 但果面的缺陷检测特别是与花 萼 花梗凹陷的正确区分一直成为水果实时分 级的障碍 由于花梗 花萼处的凹陷区与表面缺 陷一样 往往容易造成在图像分析中 将花梗 等 3 81 3 8 1 6 3 4 37 6 3 A 9 7 8 4 7 3 9 4 7 7 0 9 8 B 6 7 4 1 3 8 4 7 3 8 C 6 1 2 D E 法的检测结果F并且检测速度较快F适用于在线 实时分析G H I 近红外图像技术在农产品内部虫害检测 中的应用 J 0 4 7 5 0 8 K1 D等 L M N用波长为 O P 3 的近红外光检测O P颗正常小麦谷粒和O P 颗内部有虫害的小麦谷粒F并分析采集的图像 发现在有虫害的小麦近红外图像中有比例较大 的明亮斑片F而在正常小麦的近红外图像中是 统一的黑色F在图像分析过程中已除去小麦胚 芽上霉菌的干扰F其检测准确率为O P P QG 近红外光谱技术 H 近红外光谱的产生及测定方法 近红外光是电磁波F具有光的属性G当近红 外光照射到由一种或多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上 时F如果物质分子为红外活性分子F则红外活性 分子中的键与近红外光子发生作用F产生近红 外光谱吸收G分子在近红外谱区内的吸收产生 于分子振动或转动的状态变化或者分子振动或 转动状态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G能量跃迁包括 基频跃迁R对应于分子振动状态在相邻振动能 级间的跃迁S T倍频跃迁R对应于分子振动状态 在相隔一个或几个能级间的跃迁S和合频跃迁 R对应于分子两种振动状态的能级同时发生跃 迁S G而近红外光谱记录的是分子中的基频振动 的倍频和合频信息L U NG从频率范围划分F近红 外光谱的波数在VP P P C 6 以上R即 M P P3 以下S F因此只有振动频率在 P P P C 6 以上的 振动F才能在近红外区内产生一级倍频F而能够 在 P P P C 6 以上产生基频振动的主要是含氢 官能团R如J WXT WXT Y WX和ZWXS的伸 缩振动R指组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沿着键轴方 向连续变化的振动S F而其它官能团往往由于信 号强度太弱F而通常被含氢官能团所掩盖G近红 外光谱分析技术就是利用上述性质根据各含氢 基团的吸收特点来检测农产品中含有氢 基团的蛋白质T脂肪T水分T氨基酸T淀粉T糖T酸 等成分的含量G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F即 透射光谱技术和反射光谱技术G 图I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装置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水果内部品质无 损检测中的应用 为了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水果 不但要有 诱人的外部品质 而且水果的糖度 酸度 口味 等内部品质也很重要 在水果光学 声学 生物 学等特性的基础上 对内部品质检测提出了各 种方法 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要经过化学处理 这样容易造成样品的受损和对人员健康的危 害 并且受到样品状态的影响 加之每一次分析 的量有限 很难做到在线实时无损检测 而现代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受到了研究人员们的普遍 关注 该技术对样品不需经过化学处理 甚至在 活体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无损分析 并能迅速分 析大量样品 对水果或蔬菜的品质分析 成分分析 色泽 分析以及风味的评价 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分析 往往比较困难 而果蔬的这些品质与其内部某 些成分的含量相关 近红外光谱分析就是利用 样品分析取得其结构组成的信息 从而建立光 谱与果蔬品质之间的关系 达到应用样品的光 谱特征检测果蔬品质的目的 如7 3 2 1 A 8 B C D E对桃子 油桃 的内部品质进行了近红外反射光谱法试验 结 果表明F可溶物质的检测值与实测值G破坏性 检测H之间的相关系数I为J K C L糖的检测值 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I为J D M L山梨醇的 检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I为J D D L叶 绿素 N的检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I 为J K M O 结语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中 具 有人工和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如近红 外图像技术利用农产品不同品质对近红外光反 射特性的不同可有效地进行品质检测 正常和 压伤的桃子在可见光域反射差异极小 而在 D J J P以上的近红外波长域内反射差异却很 大L另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是对农产品组成 成分定性 定量分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可在瞬 时同时分析多组成分的含量 但由于农产品的 品种多样性 形状各异性 内部成分的复杂性 且内部成分含量极少 而近红外光又存在能量 低 谱区重叠等因素 使近红外分析技术的研究 尚需更进一步深入 并进行广泛的试验 进一步 研究其通用性 稳定性和实用性 Q R S R T R U V R W F BXE Y 8 3 P YZ 7 3 4 A P3 P 8 01 9 9 2 30 9 8 3 0 3 9 FX K D K B Y E a a b c a d e f I g h e i d j X K K k O X G X lC H F M O X C BCE5 2 0mm 4 1 7 n A 0 1 1 8 o 1 3 3 4 4 8 1 X C C X 1 8 4 8 1 8 8 1 0 P 0 0 3 0 8 P 0 A 1 0 A 3 8 p 0 4 3 8 A 8 P 1 3 3 49 8 3 1 P3 0 8 8 1 0 B Y E q g r I s t bg uvd t Iw s u I t I d x c a d e f I g h e g a y X K K O G X H F O C BOE A P 2 3 Az o 8 1 AN 3 4 4 P1 N 8 P 1 3 3 4P1 39 A 0 3 2 3 1 2 0 1 8 4 8 1 8 0 9 8 3 P 8 B Y E g h f t I j d h f g b g yt s x d e s g b g y C J J J X K G O H F C C C B E 8 0 A 4 2 n 1 8 p Z vd t I w s u I t I d x s t b y h h g u A B 0 C D E 0 1 0 6 F E D E C 0 D 0 C 1E G H E H G D H G G 6 D H Q R S T Q Q UV W X Q Y Z X Y W Q Y X U S Z Y T R S Q S Y S Aa Y S T Q S X L L D H E 4 bc 9d O G 7 e 6 D H D 0 E f 9 D Ec g4g 2O J D H E G H G N D H1 ND 0 D 0 C N D E 7 H 0 0 QR S T Q Q UV W X Q Y Z X Y W 4 4jk l m m gp 5 1 D H D 0 C H ND H 6 H NG E D D 0 0 1D 0 D 1 FN 1 D I E D e D 6 D F C 0 7 Ne CC I Ee F0 D 0 C 1 C 6 H 0 H E G H s U Z r Q T t Qu r i S U 4 m 4 m k l FK 2 4K I 023 4pD 6 6 D NE5L 4 A 0 6 F E D E C C 1e 6 Fe F0 D 0 C 1 C 6 H 0 H Q R S T Q Q UV W X Q Y Z X Y W 4 j 4 k l m m j EO 9 d 0 C 1 o G H E H G F v 8 7 QR S T Q Q UV W X Q Y Z X Y W Q Y X U S ZY T f R S Q S Y S Aa Y S T Q S X L L D H E 4bc 9d OG 7 e 6 D H A 9 D 0 C 1 C 6 H 0 H E G H E H G FD 0 G 1 D H D 0 CE 0 E F G G QR S T Q Q UV W X Q Y Z X Y W 4 4mk l n n f o H L9 M 9 D 0 C 1 E E E E N 0 C I e 6 x 7 6 D QR S T Q Q UV W X Q Y Z X Y W 4 n 4 ND 0 D 0 C N x 7 6 D Fe F0 D 0 C 1E G H QR S T Q Q UV W X Q Y Z X Y W 4 n 4 m m j j y g 9M 7 1 4o g3 9 z D 0 0 4y g 0 I 6 D 0 4 A k张录达4沈晓南4赵龙莲4等l G G 6 D H D 0 C G D 0 H D G 6H NG 0 0 6 6G E E D e 6 I E E D 0D 0 x 7 0 D D 0 6 F E D E C C 6 7 H 7 1 e H H 0 1 7 E D 0 I0 D 0 C 1E G H Z h Y i Q S A Y TqS A X A a Z Q k分析化学研究学报l 4 E l y g 9M 2 D 0 I D 0 4 d 7 1 0 42 d 9 p D x D k张敬贤4 李玉丹4金伟其l A Q S U S T Q Q U S X S Y A Y k微光与红外 成像 技术l K B D D 0 I B D D 0 I d 0 E D 7 C v H 0 6 I F5 E E 4 n k D 0L D 0 E l KD 6 6 Bc4J 6 D H K 2 5 H 1 C H 1 H D 0 D qV q 4 4 m j k l n n f f O w 7 I 6 M3 4v G2 G G 6 E D 0 I D qV q 4 n 4 k l m n n m f n v G2 4 0 E 0 E 6 FJ2 4bG H 7 H B G G 6 D 0 D 0 0 7 N D HE D 0 I x 7 D G N 0 Q 4 f o 2 E G KD H o 3 KD 6 6 Bc4J 6 D H K 2 H 6 D E D 0E F E qV q 4 n 4 f k j l j n j j 8 H D 0 0 1H H D D 0 C E N H 6 F 0 0 I Ee FH NG 7 Q S Z Q X 4 4 j f N 0 E 4K I D 0g4J E D 0K 8 G G 6 E G D 0 E G H D 0 D H NG 7 U S ZT Q Y Z S Z Y Q ZT Y Q PY S U Z Q i X t s Z S R S Q S Y S A a Y S T Q S X L 6 0 1 8 6 D 1 4 f m m f 0 I H H 7 e 6 ND E 1 H D 0 D H D H 0 Q Z S U A X Q Y S X Z Sq Q X i A i Q 4 4 j k l f f n m p 0y 4v J 7 6 H N 9d O Kd O D N I D 0 IC E N 0 1 H 6 F D 1 0 D C D H D 0 D 0 G G 6 1 C H E qV q 4 0y 1 G D E G D H 6 D N I 0 E C NC D I E G 1C 7 D 1 C H 1 H qV q 4 n 4 j k l j j O D 1 I FL 4L Ne E2 J H D 0 CD 0 E H ED 0 E D 1 Q R S T Q Q UV W X Q Y Z X Y W 4 n 4 k l pb 2 D 0 I 7 0 I k吴瑾光l s X S Y A Y S U W W A X Y S Z Y T s R k近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l K B D D 0 I o H D 0 H v H 0 6 I F D 7 5 E E 4 j k D 0L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