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史复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古建史复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古建史复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古建史复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古建史复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第一章绪论 重点内容及复习题1.试用最简捷的一句话说明什么是“建筑”。答: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2.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屋面形式?答:重檐抚殿,重檐歇山,重檐卷棚,抚殿,抚殿,歇山,卷棚,悬山,硬山,风火山墙,盝顶,单坡,囤顶,平顶,拱顶,重檐赞尖,赞尖顶,穹顶等。3.文字填空: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老子第11章:“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建筑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空间。木构建筑取材方便,加工容易;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抗震性能好;不耐火, 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4.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结构形式?答: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5.北宋都料匠喻皓木经中的文字:“凡屋有三分”是指什么?答: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6.说明什么是“间”。答: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7.识图:给下图填空。指明下列图式的结构形式穿逗结构井干结构抬梁结构第二章原始社会的建筑重点内容与复习题:1.中国建筑木构技术最早始于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栏建筑。2.仰韶文化时期建筑的特征是什么?试以实例说明答:仰韶文化时期的氏族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这种村落已有初步的区划布局,陕西临潼发现的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的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 其他较小的房子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做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的生活状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分为三个区:居住区,墓葬区,陶窑区。从营造技术上看,后期的建筑已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并已有了分隔成几个房间的房屋,仰韶房屋的平面分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墙体和屋顶多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或直接用枝条扎结的骨架后涂泥的做法。为了承托屋顶中部的重量,常在室内用木柱做支撑,柱数不等,说木架结构尚未规律化。柱子与屋顶承重构件的联结,推测是采用绑扎法。室内地面,墙面往往有细泥抹面或烧烤表面使之陶化,以避潮湿,也有铺设木材、芦苇等作为地面防水层的。室内备有烧火的炕穴,屋顶设有排烟口。到仰韶末期,出现柱子排列整齐、木构架和外墙分工明确、建筑面积达150平方米的实例,表明木架建筑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龙山文化时期的建筑与仰韶文化时期建筑有什么不同?答: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形,内室与外室均有烧火面,是煮食与烤火的地方。外室设有窖穴,供家庭储藏之用,这与仰韶时期窖穴设在室外的布置方式不同。套间的布置也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龙山时期建筑技术方面的发展是广泛的在室内地面上涂抹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使地面收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白灰面的出现在仰韶中期,某些仰韶晚期建筑遗址已经在室内地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但普遍采用是在龙山时期,经测定,许多龙山时期遗址中的白灰面,是用人工烧制的石灰做原料的,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中还出现了土坯砖。4.解释下列名词:大房子;木骨泥墙;半穴居;庐;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半坡遗址;长安县客省庄半地穴住宅遗址。大房子:旧石器时代晚期北方仰韶文化中氏族首领、老、幼、病、残等非对偶夫妻使用的公房。木骨泥墙:内木柱密排,编制、捆扎,敷以草泥。半穴居:,平面方形,园角,直壁,穴深 800mm ,室内对称地支上二四裉柱子,中央有个圆形大火塘。 庐:在竖穴上部设有由树枝换草编织的可移动的顶盖。陕西临潼寨遗址:仰韶文化时期的村落遗址。半坡遗址:仰韶文化时期西安半坡村的村落遗址。 长安县客省庄半地穴住宅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住宅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仰韶文化时期的村落遗址。仰韶文化时期半坡村圆形小房子4识图: 长安县客省庄半地穴住宅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浙江余姚河姆渡干栏建筑遗址, 长安县客省庄半地穴是龙山文化建筑遗迹住宅平面图。 第三章重点内容与复习题一、 识图:试写出图名、地点和朝代。 识图: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四合庭院建筑遗址。识图: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庭院建筑遗址:西亳宫殿遗址, 识图:晚商,殷,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识图:商中期,河北藁城台西台宫殿二号房子遗址。 二、填空:“丹楹刻桷;” ,“楹,君子丹,诸侯黝,大夫苍 (tuo)。三、名词解释:楹:柱。桷:方形椽子。直以绳:用绳子来衡量以保证建筑线条的垂直。妇好墓:商王武丁的诸妇之一“妇好”墓穴;地下墓室,填土夯实,无塚,上立建筑。棺椁下和墓穴角落均有人殉。擎檐柱:夏初二里头宫殿遗址檐柱外支撑檐口的小柱.后世演变成撑檐顶斗栱。山节藻梲:节:即柱上的斗;梲(zhuo):即梁上短柱。斗栱、梁架、彩画,在春秋时已经有了。公输班:春秋时期即东周,鲁国著名木、石匠师。瓦当:始见于周,瓦垄在檐口处的勾头。周王城形制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第五章的重点内容与复习题一、 识图。唐建西安荐福寺塔平面名词解释: 琴面昂 批竹昂 1侧脚:为加强屋架整体的向心和稳定,外柱都稍向中心倾斜;角柱轴线偏8,平柱轴线内倾1。2升起:明间二柱不升,其余则每出一间,升高2寸。 3草架:天花板以上为草架。4露明架:天花板以下为露明架。 5槫:放置在梁头和脊瓜柱顶部,平行于正脊、承受椽与屋面荷载的构件。叙述:位于草袱之上用以承椽,长随间广;位三架梁上之正中、蜀柱叉手上谓脊抟;位于三架梁两端谓上平抟;位于四椽袱两端谓中平抟;位于六椽袱两端谓下平槫。6椽:用椽之制,椽每架平(指水平投影)不过六尺,径八分左右;长,随架斜至下架。7四椽明栿:露明架中长为四根椽子水平投影那么长的梁,又称月梁。8乳栿:外槽的短梁。9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10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11耍头:一朵最小的斗栱有四层构件组成,即四铺作;四层是固定(常数项),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第三层为耍头,亦称蚂蚱头。它始终处于栱和昂的上方。12铺作:用于柱头、额枋、屋檐或构架间的组合木构件,通称斗栱;斗是斗形木垫块,栱是弓形短木;架在斗上向外出挑,栱端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其作用是承托袱与屋檐的荷载并传给柱,同时加大出檐深度; 2。度量斗栱大小的单位之一。13直棂窗:一种用直棂木条竖向排列的窗。14金厢斗底槽:殿阁地盘,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内、外槽空间。15楼阁式塔:从高层楼阁发展来的塔。 16计心造:在斗栱的挑头上有与之相垂直的斗拱和枋的称计心造。17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没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偷心造”。 18批竹昂:自斗外斜杀至尖者,其昂面平直。 19琴面昂:昂面竖向稍凹,横向稍凸,形成一缓和曲线的昂。 20四椽草栿:草架中长为四根椽子水平投影那么长的梁。 21人字叉手:脊瓜柱两侧支撑脊槫的人字形短木。22平梁:位于四椽栿上,脊槫之下短梁。 23月梁:即四椽明栿。 24双抄双下昂:出挑,挑出两个华栱两个昂。25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的铺作。27彻上露明造:没有天花,完全暴露内部梁架的做法。29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三抄”的说法。 30板门:隋唐以前多用板门,一般为拼版木门。31栌斗:宋营造法式中称一组斗栱为一朵;每朵斗栱最下边的大垫块称栌斗;32额枋:位于柱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南北朝以前置与柱顶,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可两根叠用,下边的叫由额,其中间用由额垫板。二、 绘图: 试绘制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有台基、墙柱、屋顶三部分;檐部夸张加大,安排多种形式的斗栱,间插高、低浮雕,形成阙的主要造型部位;上有重檐屋顶、脊饰,下有两间式墙柱;子阙与母阙相仿,唯略小且单檐,外缘线收分,如依偎之状。试绘制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立面图。佛光寺大殿立面图绘制要点:七开间1分、方板门1分、直棂窗1分、庑殿顶1分、正脊长三间1分、台基低矮1分、斗拱占檐下的1/3高度1分,补间铺作与柱头铺作有明显区别1分,上出檐大于下出檐1分;徒手绘图能力1分。 三、 叙述: 试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立面构成。答:座东朝西,立于13M高的台地上,大殿台基低矮,七开间,中部五间开板门,每间板门成方形, 两尽间设直棂窗;柱有生起及侧脚,柱上有卷杀; 斗栱与柱高比:1:2 ,补间铺作每间一朵,柱头铺座出四跳七铺座,双抄双下昂,一、三挑偷心造,批竹昂尾直抵草乳伏下。出檐近4,单檐四阿顶,坡度平缓为1:2。正脊长三间,鸱尾落在左、右第二逢梁架上;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透视中看不到屋面,更感到斗栱高大,是唐代建筑的稳健雄丽风格;尽间减窄。 试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空间艺术。答:在简单的矩形平面上,创造出了丰富多变的空间,这就是佛光寺大殿的空间特点。用列柱与柱上阑额,构成内外两圈柱列,再用柱上的斗栱、明乳袱、明袱,将这两圈柱列连起来,支撑内外槽天花,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空间;外槽进深只一间,高为深的1.7倍,形成狭而高的空间。试述唐乾陵总平面布局的特色。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