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doc_第1页
2011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doc_第2页
2011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doc_第3页
2011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doc_第4页
2011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 概述中考阅读理解题选材,一般遵循三个原则:1. 文章不少于四篇,阅读量在1,500单词左右;2. 题材广泛,包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内容;3. 体裁多样,包阔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2 中考阅读理解主要考查6种能力:21 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的能力。此类考查主旨和大意的题大多数针对段落(或短文)的主题,主题思想,标题或目的,其主要提问方式是:1)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is passage about?3) In this passage the writer tries to tell us that_.4) The passage tells us that_.5) This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_.22. 把握文章的事实和细节的能力。此类考查事实和细节的题目大多数是针对文章的细节设计的,其主要提问方式是: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in the passage?4) Choose the right order of this passage.5) From this passage we know _.3. 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的能力。此类猜测词义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确定某一特定的词或短语的准确含义。其主要提问方式是:1) The word “ ” in the passage probably means _.2)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the passage refers to _.3) In this story the underlined word “ ” means _.4) Here “it” means_.4. 对阅读材料全篇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对文章各段,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句语句之间,短语短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主要提问方式是:1) Many visitors come to the writes city to _.2) Some shops can be built Dongfeng Square so that they may _.3) Air pollution is the most serious kind of pollution because _.4) Why did the writer get off the train two stops before Vienna station?5. 依据短文内容和考生应有的常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此类题目文章中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考生再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判断。其主要提问方式是:1) We can guess the writer of the letter may be a _.2) 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_.3) From the letters weve learned that its very _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American social customs.4) From the story we can guess _.5) What would be happy if ?6. 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的主要提问方式是:1) How did the writer feel at Vienna station?2) The writer writes this text to _.3) The writer believes that _.4) The writer suggests that _.3 题目类型31 A类题: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的题目A类题是拿分题。丢分原因:1)凭印象做题,准确率低。2)时间把握最容易出问题:忘记内容的时候往往会回到文章中去找答案,一篇文章往往要读好几遍。A类题解题技巧:看清题目所问的内容之后,要在原文中划出原句,并标上题号。这样做的目的:1)做到万无一失,保证把该拿到的分数拿到手。2)减少阅读文章的次数,争取宝贵的时间。32 B 类题:不能够从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题需要经过分析、判断、推理之后才能解答的题。该类题是失分题,往往是出题老师用来拉开学生梯度和层次的题。B类题包括:文章主题和中心大意等,一般都是主旨题。B类题解题技巧:1、以原文为依据,不参杂个人意见,要客观不要主观。要克服“我认为怎么样”的观点。2、答案是比出来的。答案不选对的,只选最好的。因为,有时候四个答案都是对的。所以,当看到第一答案是正确的时候,也要看后面的答案。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有学生钻牛角尖。老师给学生解释的时候,也可以这样说:你的答案没错,但是另一个答案更好,更全面。答案不选对的,只选最好的。比答案的原则是:好的不知道的;不知道的不对的。3、注意绝对化的词。如果答案选项中出现绝对化的词,比如:all,always,never,nothing,every 等等,除非文章当中使用了该类词汇,否则,一般都要排除。比如,原文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句子:Almost everyone likes the music. 答题时,要你判断如下这个句子正误(True or False):Everyone likes the music. 该句子应该是错误的。4、答案要避免以点带面,以偏盖全。尤其是多个选项都有道理,难以挑选正确答案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5、“傻瓜”原则。文章中没有提到的就当时不知道,不要枉自猜测,自作聪明。一切以文章内容为准。4 阅读理解解题步骤1、第一步:先读题2、第二步:读文章3、第三步:解题2011年上海市中考英语阅读“抢分”倒计时随着2011年上海市中考的日益临近,哪些是易失分题?它在整张试卷所占的分值是多少?在平时训练中,应注意哪些解题思路和技巧? 【试题分析】英语阅读、完形填空及写作是薄弱环节 综观近三年英语学科的中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试卷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的要求;体现了“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发展为目标”的特点;更强调:设置语境,突出语篇,注重运用。然而,试卷的第三部分英语阅读、完形填空及写作已成为了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卷面中的得分率明显偏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觉得难以突破,这三个题型是历年来中考最易失分且带有区分度的题型,而此部分却占到整张试卷的七十四分。姜胜国认为,英语卷的第三部分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步骤,是完全可以提高得分率的。【学法指南】英语阅读理解备考总攻略阅读理解部分试题,要求考生能较快地通过阅读,理解短文大意,从中获取重要的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它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判断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阅读是非题与阅读选择题时,姜胜国提醒学生绝不能粗心,更不能凭空想象,要自问:为何(why)?什么(what)?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怎样(how)?这种方法可帮助我们全神贯注于阅读上。解题时,注意不仅要理解文章的细节,更要理解文章的主旨,这样,才可以作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同时,要避免信息错位,表里不一;和无据推理,张冠李戴的现象。在做阅读回答问题时,先须把握全文整体意思,弄清文中的人物、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前后逻辑关系及过程,然后再落笔回答问题。中考阅读回答问题的最后一题往往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都能得分。此外,在书写答案时,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同时还须正确书写单词的大小写、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人称、时态、语态等。在阅读技巧上,考生可以先看题目,然后带着问题到文中去找出相关的信息;有时还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后的题目内容,帮助自已理解阅读文章中的一些较难的语句。此外,学生应当学会能在文中准确找出:关键词、关键句;以及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技巧,这对答题会有很大的帮助。【难点破析】如何找出关键词、关键句?语段中的关键词、关键句,一般即是文中的主题句。它通常具有以下的三个特点:1)表述的意思比较简明,概括。 2)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多数都不会采用长句、难句的形式。3)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必定是用来解释支撑主题句所表述的主题思想。如何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猜测词义考察的是一种英语阅读能力。在猜测词义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根据上下文已知部分进行逻辑性推理。2)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句法分析。3) 依靠常识和经验做出判断。同时还可以:根据定义或解释;根据并列、同位关系;以及根据同义、反义、因果关系等来猜测词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名师导航】英语阅读训练四大要点在所剩下的二个半月时间里该如何进行有效阅读训练,提高英语阅读得分率呢?姜胜国表示,概括起来,需要注意以下四点:1)注意巩固、扩大并活用词汇(包括词组、短语和构词法),夯实语法知识。阅读文章一般选自原版阅读材料并经过改写。因此,难免有个别生词和结构较为复杂的长句、难句在阅读文章中和题目中出现。如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考生很难领会文章,审清题意。所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处理词汇、牢固掌握考纲中所要求的各个语法项目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正确理解复杂的长句均是做好阅读理解的要素。2)弄清原文、题干、正确答案项和干扰项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原文、题干、正确答案项和干扰项之间的关系,能使自己的思路和文章作者思路相一致,才能较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结构脉络、作者的语气态度,人物的性格特征、事情的来龙去脉,使顺利解题水到渠成。3)注意积累生活素材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人情风俗、生活方式等人文知识。近三年中考阅读文章的选材越来越注重多样化、知识化和生活化。内容贴近生活,蕴涵着丰富的世界各国文化背景知识,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交际性,常常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情趣和对人、对自然的态度及与世界的交流。就体裁而言,也涉及到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只有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短文,才能不断增强快速捕捉、掌握信息及准确度的能力。4)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努力掌握跳读、略读、扫读等阅读技巧。比较好的阅读理解方法是:初读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