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专题 -表达技巧,牢记“表达技巧”的术语及其含义,表达技巧,表现方法,修辞方法,议论:(多用于揭示题旨、卒章显志)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寓情于景(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侧结合、,抑扬、衬托、想象、象征、用典、意象叠加、化抽象为具体、以小见大多角度(动静、虚实、明暗、远近、感觉等)对比、渲染、铺垫、工笔、白描、衬托,比喻、比拟、借代、排比、夸张、对偶、反问、设问、顶真、叠词 、双关、互文,表达方式,明确: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2、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5、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熟知关于“表达技巧”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特别提醒:虽然提问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因此,答题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提 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思考时先从修辞上考虑,如有景物描写,再去想抒情方式(表达方式),最后去考虑表现手法jiangt,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表达技巧鉴赏之一,表现手法鉴赏,一、试题传真:08年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一:这首诗景中含情,寓情于景(1分)。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3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2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根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的评分要点 即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吗?,二、结论: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析效果)(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衬托(烘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明确:安史之乱后,杜甫贫病交加,带领全家漂泊在四川,当他听到官军收复了洛阳附近的部分州县时,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记下了自己欣喜若狂的快乐心情。“涕泪”“喜欲狂”“白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直抒胸臆,叙事抒情 因事缘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历史上的人、事、物,“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景,事,物,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 ,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乐景写乐情,杜甫登高是最有代表性的哀景写哀情。,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小结: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牡丹”象征富丽;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3、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菊 (郑 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画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05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借我慧眼 读懂试卷语,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寂寞之情。,4、衬托或烘托,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写出了一个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少女形象和悠然不尽的情味。,5、对比对照,观祈雨 李 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衬托烘托与对比对照的区别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6、动静结合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前一首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 后一首以动衬静,通过落花、月出、鸟鸣把山的幽静突现出来,以动衬静。,7、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b、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设想的未来之境。 雨霖铃,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请从表达技巧方面来简析这首诗。,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实结合。通过设想“行人” 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8抑扬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9白描,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10侧面描写,11、用典 用典有用典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等等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讽今)。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答题示例1: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上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 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明确考纲要求,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二、修辞手法 比喻、反复、比拟、借代、对比、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通感、反语、用典等,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例如: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2、借代:,3、比拟(拟人、拟物),4、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68岁所作)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的无比愤慨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自问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锦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10、双关(隐语)作用: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11、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析】: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例2:烟笼寒水月笼沙【析】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表达技巧鉴赏之,表达方式鉴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分析是否恰当: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思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要的分析。,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结 构,(二)首尾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三)结构对比,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安全保密管理补充协议
- 电影音乐版权翻唱及收益分成比例修订合同
- 手术干预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骨代谢的影响
- 洞庭湖流域“三水”系统安全耦合协调性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 播音主持人格化传播的实质性研究
- 电视剧群众演员招募与工作环境协议
- 股票市场投资策略与私人理财顾问服务协议
-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课后辅导方案
- 激光切割机器人租赁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信息技术实验室人员管理与监督计划
- 物品置换合同协议
- 心力衰竭试题及答案
- 公安治安管理培训
-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章末题型归纳总结(基础篇)(10大题型)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 债权管理制度
- 运动营养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
- 【基于改进杜邦分析法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财务分析(数据图表论文)13000字】
- 2025高级插花花艺师核心备考试题库及答案(浓缩300题)
-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完整版2025年
- 金氏五行升降中医方集
- 煤矿防洪专项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