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灏蓝MRI对各型肛瘘诊断的探讨与分析-修改版_第1页
杜灏蓝MRI对各型肛瘘诊断的探讨与分析-修改版_第2页
杜灏蓝MRI对各型肛瘘诊断的探讨与分析-修改版_第3页
杜灏蓝MRI对各型肛瘘诊断的探讨与分析-修改版_第4页
杜灏蓝MRI对各型肛瘘诊断的探讨与分析-修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灏蓝 福建省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MRI对各型肛瘘诊断的探讨与分析,01 前言,肛管解剖,肛瘘(即肛管直肠瘘),是肛周软组织慢性炎性病变,导致肛管直肠和肛周皮肤的异常沟通,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1,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该病迁延不愈,常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累及括约肌时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必须手术治疗。,01 前言,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6-5282GarciaAguliar J,Belmonte C,Wong W D,et a1Anal fistulasurgery: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 and inc0ntinenceJDis Colon Rectum199639(7):723729,本病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一般位于肛管齿状线或直肠附近,或通于肛管或直肠,外口则一般位于肛周皮肤。 肛瘘内、外瘘口及瘘管走向的定位及准确评估肛瘘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01 前言,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各型肛瘘诊断的影像表现及应用价值。,02 目的,本研究对50例优质肛瘘病例进行了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旨在分析MRI对肛瘘病变显示及肛瘘分级的价值。,1.1 临床资料 肛肠科系我院优势特色科目,本研究通过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50例确诊为肛瘘患者的优质病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跨度为15岁70岁,其中4例为肛瘘术后患者(经1次手术),临床表现主要为肛周疼痛,并有肛门附近瘘口及脓性、血性、粘性分泌物等,所收集的肛瘘患者均在MRI检查后一周内进行了手术治疗。,03 资料与方法,1.2 检查方法 采用SIEMENS Avato15T及3.0T磁共振扫描; 扫描序列包括行冠状位(COR)、矢状位(SAG)及横轴位(TRA)T1WI、T2WI序列、T1脂肪抑制序列、T2脂肪抑制序列平扫或GdDTPA增强扫描; 其中20例患者为平扫检查,30例患者为平扫+增强扫描检查,Gd-DTPA增强扫描序列具体采用T1脂肪抑制序列COR、SAG及TRA扫描, 以上扫描层厚一般均为4-6mm。,03 资料与方法,1.3肛瘘分型及图像分析 肛瘘有较多的分类的方法,Parks分型3仍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分类方法,笔者依据Parks分型并结合平时的影像诊断工作经验,分为5类:(1)肛管括约肌间型:约6070,始发于肛门腺感染形成肛门周围脓肿,形成瘘管后瘘管位于肛门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之间,属于低位水平的肛瘘,内口在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缘附近。(2)经肛管括约肌型:约2030,这一类型多是由坐骨肛管间隙的脓肿引起,脓肿穿过肛门直肠间隙、肛门外括约肌开口于肛门周围皮肤上,属于低位或高位肛瘘。(3)肛管括约肌上型:约占5%,瘘管在肛门括约肌外上行,越过耻骨直肠肌后下行经过坐骨直肠间隙穿透肛门周围皮肤,属于高位肛瘘。(4)肛管括约肌外型:最少见,约占1%,多由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合并肛管直肠间隙脓肿引起,瘘管自会阴部皮肤向上经坐骨直肠间隙和肛提肌,穿入盆腔或直肠,在治疗上比较困难。(5)复杂型肛瘘:即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瘘管,这些瘘管可以是以上(1)型(4)型中的任意组合,伴或不伴脓肿形成。,03 资料与方法,3PARKS AG,GORDON PH,HARDCASTLE JDA classification offistula-in-anoJBr J Surg,1976,63(1):12,03 资料与方法,1.3肛瘘分型及图像分析 MRI所得图像由本科室高年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共同审核,并确认结果,根据上述肛瘘分类方式分析瘘管的数量、走形、分支,内口(内口的位置描述常采取截石位时钟定位法4),外瘘口,是否伴有脓肿形成及其数量。本研究将50例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并计算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内口、是否存在瘘管以及显示出瘘管位置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脓腔显示的准确率。,03 资料与方法,4 乐剑平,刘东华,郭荣州等 MRI检查对肛瘘诊断价值的研究 皖南医学院学报(J)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2013;32(3).,04 结果,盆腔内多发脓肿,图示_1,图示_2,图示_3,图示_4,图示_4,图示_5,图示_6,05 分 析、讨 论,3.1 各序列、扫描方法对各型肛瘘诊断的价值现状 核磁共振图像上,常规T2WI及T2脂肪抑制对瘘管的显示均为高信号影,笔者认T2脂肪抑制序列上能在暗色背景下显示病变,更易于发现瘘管的走形,但T2脂肪抑制序列对非活动性瘘及手术后瘢痕形成的瘘道常不敏感。 T1WI序列能较好显示解剖结构,但病变与周围正常结构却常难以区分,无法对肛瘘分型,对直接诊断肛瘘无太大意义,T1脂肪抑制序列现常应用于增强扫描,增强后能更清楚显示瘘管形态走形及与肛管内外括约肌的关系,还可以与脓肿鉴别。,05 分 析、讨 论,3.1 各序列、扫描方法对各型肛瘘诊断的价值现状 本组病例采用横轴位(TRA)、冠状位(COR)及矢状位(SAG)扫描,以TRA、COR对瘘管的显示最有价值,TRA能有效评估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对肛瘘的分型有较大帮助,COR能提高内瘘口的显示率,矢状位(SAG)虽然对直接诊断肛瘘的价值不大,但某些较小瘘管或特定位置的瘘管(如骶尾骨后方瘘管)在SAG上却能有较清晰显示。,3.2 核磁共振是目前肛瘘分型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核磁共振成像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能直接三维成像,显示瘘管的走行及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能准确描绘肛门内外括约肌、肛提肌以及耻骨直肠肌的解剖结构,并显示肛瘘与肛门周围肌肉组织的关系5,为肛瘘术前诊断及分型提供重要信息,对术后疗效作出正确评估,因此目前各种影像检查手段中,核磁共振已经成为术前诊断肛瘘的金标准。,05 分 析、讨 论,5 周毅,付声珏肛瘘内口位置的确定与处理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3,9(2):167.,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是一种简便、无损伤及具有较高准确性的肛瘘检查方法,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