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与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标准解读_第1页
医疗机构与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标准解读_第2页
医疗机构与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标准解读_第3页
医疗机构与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标准解读_第4页
医疗机构与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标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机构与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要求及评价标准 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 f 现场监督检测、采样工作程序1、目的通过对产品、环境的采样、检测,检查管理相对人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掌握产品、环境、作业场所的卫生质量状况,为实施卫生行政行为、查明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原因以及制订对策措施、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提供依据。2、采样工作要求原则:( 1)、按照有关规定采集样品( 2)、样品应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客观性( 3)、采样和送检程序应符合有关规定 f 样品来源:经常性卫生监督过程中采集的样品 ;卫生许可审核中采集的样品;开展与卫生监督相关的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研制以及其他科研工作中采集的样品;可疑不合格的样品;可疑受到污染的样品;追索突发事故原因的样品; 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 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 采样步骤:( 1)采样前的准备采样人员应了解采样目的,并做好采样文书、工具、容器、仪器设备、材料和试剂的准备工作;工具与容器应保持清洁干燥,需要作微生物检验的,应预先经灭菌消毒处理;熟悉仪器设备性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仪器应经过计量检定、点检、校正;f 采样时现场采样必须由 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执行。采样前应出示监督员证,并说明来意及采样依据,告知被采样人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在被采样者的陪同下进行样品的采集;应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并遵守被采样人的卫生、安全规定;f 样品保存和送检要保持样品原来的状态,易变质的样品要冷藏或冷冻;特殊样品要在现场作相应处理后送检;盛装样品的容器或包装要牢固,防止破碎;备查样品应按样品规定的条件进行保存。保存期限为自检验报告送达生产企业之日起 30天。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样品,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延长保存期限;样品应在规定时限内送达检验机构,并填写样品送检单;医疗机构卫生监测要求及评价标准开展医疗机构卫生监测工作的依据f 法律依据:f 消毒管理办法 ( 2002年 7月 1日起实施)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 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f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f 第四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第 四、五、六 、七、 八、 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 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感染性疾病暴发的,可以处 5000元以上 20000元以下罚款。相关规范和标准f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及附件( GB 15982-2012代替 GB15982-1995)f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 2012版, 2012-04-05发布 , 2012-08-01正式实施)医疗机构卫生监测评价依据f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 GB15982-2012代替 GB 15982-1995)2012.6.29发布2012.11.1实施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一、 范围二、名称术语三、卫生要求四、采样方法一、范围f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消毒管理要求以及检查方法。f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按照执行 。消毒对象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2、医务人员手3、医疗器械4、治疗用水5、防护用品6、消毒剂7、消毒器械8、疫点(区)消毒GB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国家标准 强制性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地方标准二、名称术语f 消毒产品纳入卫生部 消毒产品分类目录 ,用于医院消毒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和卫生用品。f 医疗器械用于诊断、治疗、护理、支持、替代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总称。根据使用中造成感染的危险程度,分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和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如血液)流过,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器材。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 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直接或间接接触黏膜的器材。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 。( 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f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 ;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材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灭菌的无菌保证水平 应达到 10-6。高水平消毒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消毒处理。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处理。低水平消毒仅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性病毒的消毒处理。三、卫生要求f 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f 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f 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f IV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注射、换药等)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环境类别空气平均菌落数 a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CPU/cm2cfu/皿 cfu/m3 类环境洁净手术室 符合 GB50333要求150 5.0其他洁净场所 4.0 ( 30min) b 类环境 4.0 ( 15min) - - 5.0 类环境 4.0 ( 5min) - - 10.0 类环境 4.0 ( 5min) - - 10.0a CPU/皿为平板暴露法, cfu/m3为空气采样器。 b 平板暴露法检测时的平板暴露时间。GB50333医务人员手f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10cfu/cm2。f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医疗器械f 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无菌。f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 cfu/g或 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f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 cfu/g或 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消毒剂f 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f 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 0cfu/mL;皮肤黏膜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其他使用中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 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消毒器械f 使用中消毒器械的杀菌因子强度应符合使用要求。紫外线灯应符合 GB19258要求,使用中紫外线灯( 30W)的辐射照度值应 70w(微瓦) /cm2。f 工作环境中消毒器械产生的有害物浓度(强度)应符合相关规定。产生臭氧的消毒器械的工作环境的臭氧浓度应 0.16mg/m3。环氧乙烷灭菌器工作环境的环氧乙烷浓度应 2mg/m3。 四、采样方法采样原则:f 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4h;若样品保存于 0 4 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 24h。f 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设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f 可使用经验证的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进行环境、物体表面等微生物污染情况和医疗器材清洁度的监督筛查;也可用于医院清洗效果检查和清洗程序的评价和验证。1、空气采样要求f 采样时间 : 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 、 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检测方法 : 类环境可选择平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参照GB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要求进行检测。(沉降法: 用直径 90mm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 30min,盖好培养皿后经过培养得出的菌落数 (CFU))空气采样器法可选择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或其他经验证的空气采样器。检测时将采样器置于室内中央 0.8m 1.5m高度,按采样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每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 30min。 房间大于 10m2者,每增加 10m2增设一个采样点。 、 、 类环境采用平板暴露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 3点,内、外点应距墙壁 1m处;室内面积 30m2,设 4角及中央 5点, 4角的布点部位应距墙壁 1m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 (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0.8m 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 类环境暴露 15min, 、 类环境暴露 5min)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2、物体表面采样方法f 采样时间: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消毒后采样。清洁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f 采样面积:被采表面 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 100cm2,取 100cm2。采样方法:用 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 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 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 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 1 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 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采样。若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3、医务人员手采样方法f 采样时间采取手卫生后,在接触病人或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f 采样方法将浸有无菌 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 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 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 cm2)计算。若采样时手上有消毒剂残留,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4 、医疗器材检查方法f 采样时间 :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f 灭菌医疗器材的检查方法: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 , 如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无菌检查法 进行。 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 医疗器材,应在 100级洁净实验室,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取全部表面或不少于 100cm2;然后将除去手接触部分的棉拭子进行无菌检查。牙科手机:在 100级洁净实验室,将每支手机分别置于含 20mL 25mL采样液的无菌大试管(内径 25mm)中,液面高度应大于 4.0cm,于旋涡混合器上洗涤震荡 30s以上,取洗脱液进行无菌检查。5、消毒剂检查方法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检查方法:消毒剂采样分库存消毒剂和使用中消毒液。库存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应依照 消毒技术规范 或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检测;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测定可用前述方法,也可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浓度试纸(卡)进行监测。6、紫外线灯检查方法f 紫外线灯采样分库存紫外灯和使用中紫外线灯。f 库存(新启用)紫外线灯辐射照度值检查依照 GB 19258进行。f 使用中紫外线灯辐射照度值检查方法:仪器法:开启紫外线灯 5min后 ,将测定波长为 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 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的辐射照度值。指示卡法:开启紫外线灯 5min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灯下垂直距离 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 1min,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公共场所卫生用品、用具卫生监测采样要求及评价标准开展卫生监测工作的法律依据f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第三条 公共场所的下列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一)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二)水质;(三)采光、照明;(四)噪音;(五)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由卫生部负责制定。第十四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卫生防疫机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 “卫生许可证 ”的行政处罚:(一)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继续营业的;开展卫生监测工作的法律依据f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提供给顾客使用的 用品用具应当保证卫生安全,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一客一换, 按照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清洗、消毒、保洁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第十一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室内 空气质量 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应当依据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采取现场卫生监测、采样 、查阅和复制文件、询问等方法,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隐瞒。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f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公共场所 卫生监督抽检 ,并将抽检结果向社会公布。f 第三十六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造成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一 )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的 ;(二)未按照规定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的。 相关规范及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GB/T17220-1998) 旅店业卫生标准 ( GB9663-1996) 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 ( GB9666-1996) 公共浴室卫生标准 ( GB9665-1996)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 GB9664-1996)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 GB9667-1996)主要内容:一、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要求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评价标准一、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GB/T17220-1998))主题内容及使用范围f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 f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与监督。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定义f 指公共场所的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发证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日起,至下次复核卫生许可证之间的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卫生监测,监测卫生状况达标情况,促使卫生状况巩固提高。监测点的选择35421梅花样布点: 213斜线布点: 1交叉布点 各类公共场所监测的要求f 1、空气监测要求f 2、公共卫生用品的采样部位的要求1、空气监测要求表 1 旅店业客房空气监测要求1.1旅店业客房空气监测的要求见表 11.2 文化娱乐场所空气监测见表 2和表 3表 2 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空气监测要求表 3 舞厅、游艺厅、茶座、酒吧、咖啡厅空气监测要求1.3 公共浴室空气监测见表 4表 4、更衣室(包括休息室)空气检测要求1.4 理发店、美发店空气监测要求见表 5表 5理发店、美容店空气监测要求1.5 游泳馆、体育馆空气监测要求见表 6表 6游泳馆、体育馆空气监测要求1.5.1 游泳池水样监测要求见表 7表 7 游泳池水样监测要求1.6 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商场、书店;医院候诊室;就餐场所;公共交通等候室等空气监测要求见表 8表 8、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商场、书店;医院候诊室;就餐场所;公共交通等候室等空气监测要求f 2、 公共卫生用品、用具的采样部位要求采样部位:f 2.1茶(餐)具采样:应在茶(餐)具与口唇接触处(即1.5cm处)的内外缘采样一周。f 2.2毛巾、枕巾(套)采样:应在毛巾、枕巾(套)对折后两面的中央 5cm5cm面积上用力均匀涂抹 5次。f 2.3床单、被罩采样:应分别在床单、被罩的两端的中间5cm5cm处以及床单、被罩的中央部位 5cm5cm面积上用力均匀涂抹 5次。浴衣、浴巾、浴裤随机选择某部位5cm5cm面积上用力均匀涂抹 5次。f 2.4脸(脚)盆、浴盆采样:应在盆内壁 1/2-1/3高度处涂抹一圈采样。浴盆应在盆内四壁及盆底呈梅花状布点采样。f 2.5拖鞋采样:应在每只拖鞋鞋面与脚趾接触处 5cm5cm面积上有顺序均匀涂抹 3次 采样。 一双拖鞋为一份样品。f 2.6恭桶座垫采样:应在座垫圈前边 1/3部位采样。采样部位:f 2.7理发推子采样:应在推子前部上下均匀各涂抹三次。一个推子为一份样品。f 2.8理发刀、剪和修脚工具的采样:应在使用的刀、剪刃的两侧面各涂抹一次采样。两个刀(或两个剪)为一份样品。f 2.9胡刷采样:胡刷应浸泡在 50ml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漂洗(或用棉拭子在胡刷内外面均匀地各涂抹 2次)。使用一次性胡刷不采样。现场采样操作的质量控制f 每次监测前应对现场监测人员进行工作培训,其内容包括监测目的,计划安排,监测技术的具体指导和要求,记录填写以及工作责任感等,以确保工作质量。 f 现场采样前,必须详细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熟悉仪器性能及适用范围,能正确使用监测仪器。 f 每件仪器应按计量规定定期进行检定。修理后的仪器应重新进行计量检定。每次连续监测前应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 f 微生物采样必须在 无菌 条件下操作。采样用具,如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等,必须经灭菌处理,无菌保存 采样方法:涂抹法:将无菌棉拭子蘸取灭菌生理盐水(管内 10m1)后涂抹用品、用具,然后将拭子放入生理盐水管中,及时送检培养。操作时应避免人为污染。戳印法:将溶化并冷至 50-55 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倾注入已灭菌的特制戳印平皿内(使培养基平面比皿边缘高 2-3mm),每皿约 10m1,待凝固后盖上皿盖(皿盖与培养基之间有一定的空隙),翻转平皿在 4 下保存备用。将被检物(被罩、枕中等)放平,再将皿盖打开,放在被检物品表面上用手轻按压 3-4秒钟,取下平皿,盖上皿盖,送 37 恒温箱内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