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doc_第1页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doc_第2页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doc_第3页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doc_第4页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 【摘 要】鲁迅的杂文取材广阔,形式自由,短小精悍,语言精炼,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鲁迅杂文在思想内容方面堪称“现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生动的形象性、浓郁的抒情性、强烈的讽刺性、语言的独创性。 【关键词】鲁迅杂文 形象性 抒情性 讽刺性 鲁迅是现代杂文的奠基人,是新青年作家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之一。他的杂文内容十分广泛,思想深邃,理论含量异常丰富。他的前期杂文分别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四本杂文集,后期有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十本杂文集。此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中也有许多杂文。鲁迅的杂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学散文,是辩证的理论思维和情感形象的审美思维的互相统一和有机的融合,在思想内容方面堪称“现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在艺术特色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为生动的形象性、浓郁的抒情性、强烈的讽刺性和语言的独创性。 一 针砭和隽永生动的形象性 鲁迅曾对自己杂文的艺术手法有一个基本的说明:“我的坏处,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因此,他的杂文并不局限于描写这一个具体的人与事,而使它具有历史的概括性和普通性,成为这一类人和事的图象和标本,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常取类型”。他的杂文的形象创造不是通过行动和对话来刻画完整的人物性格,它“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它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借助想象、联想创造出那些带有比喻和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如“落水狗”、“叭儿狗”、“夏三虫”、“二丑”等形象。鲁迅在这方面的笔力,就像名画师的速写,寥寥几笔,然而逼真,传神。他抓住对象特点描绘出来的形象,经常给予读者以永不磨灭的印象。例如他根据帮闲文人的行径,惟妙惟肖地勾画了二丑的嘴脸。这是一种扮演公子的拳师或清客的角色。“他有点上等人模样,倚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吆喝几声。不过他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楣哩!鲁迅还深刻地指出,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的特色。 这是一种勾魂摄魄的艺术,不仅鲜明、深刻,而且具有典型的意义。爬和撞描绘了这样的形象:人们在拼命地往上爬,然而爬的人多,拥挤不堪,于是就“撞”投机冒险。撞好了,自己就发财显贵。撞不好,至多不过摔在地上,仍旧可以爬。这样,爬了来撞,撞不好再爬。鲁迅就是这样以活灵活现的形象,概括了当时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概括了某些人的全部人生哲学和经历。他描绘“西崽相”,是“倚徙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刻画生在阶级社会里而要做超阶级的作家,是“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都是形象逼真,语言凝炼而幽默。立论里描写一个人家生了男孩,满月时请客,有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做官的,有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这故事内容很简单,似乎是个笑话,它是这么生动、有趣,但却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要“既不谎人,也不遭打”,该说些什么呢?这正是一个战斗的现实主义作家的隐痛,因为在自欺欺人的旧社会里,确实是难于说真话的。 运用譬喻等手法,造成鲜明的形象,用形象来说明问题,这是杂文的评论性所决定的。鲁迅的杂文有许多这类成功的范例。如对保存“国粹”的批判,他先解释“国粹”,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但这未必就是好。接着就说: “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有拟之于虫兽的,如叭儿狗,“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这个形象,由于它的高度概括性,已经走入生活,成为人们喜欢采用的普通名词。此外如把脱离社会培养的天才,比作离开泥土的一碟子绿豆芽,把封建社会比作僵尸等,都是富有表现力的确切的譬喻。 二 幽默和诙谐浓郁的抒情性 鲁迅的杂文燃烧着神圣的爱憎,洋溢着抒情的激情,充满着诗的情趣。鲁迅的杂文是他的真情的流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正如他在七论文人相轻里说的“现在这可怜的时候,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能爱才能文”。他善于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反复咏叹,以宣泄一种不可抑止的感情。记念刘和珍君描述刘和珍等牺牲的事实之后,写道:“但段政府就有令,说他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种排比复沓的句式,有力地倾吐了作者的翻江倒海的激情,强烈地激起了读者对于反动派的仇恨。在友邦惊诧论等政治评论文章里,作者也经常运用这种手法来揭露反动派,表达鲜明的阶级感情。 鲁迅的杂文,有一部分是抒情散文。在这些文章中,作者经常借形象以抒情,鲜明的形象与真切的情思合而为一,强烈地吸引着读者,激动着读者。如夜颂这样描写了黑夜和白天:“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复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这两幅形象,寄托着作者深刻的感触,他对比黑夜和白天,憎恶光天化日之下的“真的大黑暗”,憎恶一切人造的面具和衣裳。 在一些纪念文章里,作者也经常运用这种手法来表达对于死者的感情,如忆刘半农君,写“五四”时期刘半农的战绩时,提到当时有些人批评他“浅”,但作者却赞美这“浅”:“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彻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最后又说:“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在这里,形象的描写,真挚的友情,严正的历史评判,取得了和谐的统一,给予读者以回味无穷的感受。 鲁迅杂文的抒情,有时并不借助于比喻、排比等手法,他只是按照事物的真象加以白描,在朴素无华的文辞中,寄托着一种真切的感情。如关于柔石的一段描写:“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在这里,作者由衷的敬仰和怀念的感情,不是跟柔石的纯洁、善良、勤劳的品质同时写出,一样地感动着我们么? 三 犀利与辛辣强烈的讽刺性 鲁迅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但却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讽刺作者的本领,就是偏要提出这种“谁都不以为奇”的事,“而且加以精炼,甚至于夸张”。比如,上面所举的爬和撞的形象,立论中的故事,都属于这一类,都具有明显的讽刺性,包含着作者的善意和热情,让读者在不禁发笑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对于敌人,鲁迅也经常燃起讽刺的愤火,但为的是要把他们烧毁。比如“有名无实”的反驳,从报上引述一位国民党排长的话,同现实生活相对照,进行无情的鞭挞,几乎通篇全用反语写成,造成十分强烈的讽刺效果。鲁迅说:自己“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好用反语,是鲁迅杂文讽刺艺术的一大特点。在与论敌笔战中,尤其是这样。 四 诗化的散文语言的独创性 鲁迅是我国的现代语言艺术大师,鲁迅杂文的语言特色更是突出,可谓是“诗化的散文,散文的诗化”。鲁迅在杂文中可以自如地驱遣汉语。例如,在大家熟知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就自由地运用了各种句式:或口语和文言句式交杂;或排比、重复句式交叉运用;或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相互交错使全文混合着散文的朴实和骈文的华美与气势。然而,鲁迅杂文的语言又是反规范的:他仿佛故意地违反语法规则违反常规用法,制造了一种不和谐的“拗体”,以打破语言对思想的束缚,同时取得荒诞奇峻的美学效果。比如,他有时将含义相反的或不相容的词组织在一起,于不合逻辑中显示深刻:“有理的压迫”“豪语的折扣”“跪着的造反”等等。 有时他又随意乱用词语,如:女士们“勒令”脚尖“小起来”,用“一支细黑柱子”将脚跟支起,叫它“离开地球”:这是“大词小用”;君子远庖厨而大嚼,“于是他心安理得,天趣盎然,剔剔牙齿,摸摸肚皮:万物皆备于我了”:这是“庄词谐用”;“好像失去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永远国下去一样”:以名词作动词,这自然是“明知故犯”。待写到兴会淋漓时,就更是无拘无忌地将诸多不相谐的语言顺手拈来,为“我”所用:“即使连中国都不见,也何必大惊小怪呢:君不见迦勒底马其顿乎?外国也有的!”;“北京中央公园里不是有一座白石牌坊,上面刻着四个字道:公理战胜么?Yes,就是这个”这真是“喜笑怒骂皆成文章”。 总之,鲁迅的杂文:对敌人,犹如黑暗中的一把利剑;对同胞,犹如一杯悉心泡制的清茶形式丰富多彩,莫不清新独创,给予读者以隽永的艺术享受。这除了思想内容的先进、深刻,有助于他在艺术上的发现以外,还因为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有一座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这一切,充分显示了鲁迅杂文是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