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渔业生产力》PPT课件.ppt_第1页
《水体渔业生产力》PPT课件.ppt_第2页
《水体渔业生产力》PPT课件.ppt_第3页
《水体渔业生产力》PPT课件.ppt_第4页
《水体渔业生产力》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殖水域生态学 第十二章水体渔业生产力 概况 水体渔业生产力问题一向是渔业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近年随着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和物质循环过程研究的深化 水体渔业生产力成为水域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问题的重要部分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大的发展 19世纪以前捕鱼技术十分落后 捕鱼量很有限 因而有所谓水中鱼虾 取之不尽 捕之不竭 的说法 我国内陆可养鱼的水面约有500万hm2 目前已养的只占54 还有近半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已养水面产量也极不平衡 池塘养鱼好的每公顷7500 15000kg 而全国平均单产每公顷只不过300多公斤 究竟我国发展淡水渔业的潜力有多大 这正是水体渔业生产力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 水体生物生产规律的认识 中国有句俗语 大鱼食小鱼 小鱼食虾米 虾米食泥巴 这可能是人们最早关于食物链和鱼类自然再生产的认识 但真正从学术上探讨水体生物生产规律的应推汉生 Hensen1887 对浮游生物的定量研究 汉生以藻类数量为基础 探讨以藻类为食的桡足类的数量并进而估算鱼类的数量 也就是说 从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鱼类这一基本食物链来认识海洋中鱼类的再生产 有机质 营养盐和鱼产力 由于浮游植物必须利用日光 CO2和营养盐类营自养性生活 许多作者转而注意有机质的分解和营养盐类动态的研究 在淡水水体 Naumann 1919 Thienemann 1925 等关于湖泊营养类型的研究 已经把营养盐含量和鱼产力联系起来 林德曼定律的启示 本世纪40年代初林德曼 1942 首先提出食物链中10 的能量转化规律 指出食物链越长 营养级越高 能量的递降就越大 生物生产力将越低 这一理论被后来的许多工作所证明并被广泛采用 Ryther 1969 曾根据这一原理 做出世界海洋鱼产力的估算 一段时间内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以初级生产力为起点 通过牧食链的自养生产过程 以后外来有机质以及细菌和腐屑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 大量的工作表明 水体内自生的初级产量和外来有机质绝大部分不是直接被动物食用 而是死后形成细菌和腐屑再被动物所利用 因此在水生生态系中都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两类食物链 即以浮游植物 底生藻类和水草为起点的牧食链及以腐质和细菌为起点的腐质链 并且进入腐质链的能量远超过牧食链 腐质链的作用 腐质链的作用使人们对水体生物生产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从一个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活有机质平均只有10 传下去 但其余的90 在生态系中并未消失 而是进入腐质链并在另一个食物链中再循环和再利用 因此林德曼的10 转化率只是牧食链的转化效率 如果加上经腐质链再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转化效率肯定要高于此数 Cushing 1973 Steel 1978 都提出海洋生态系中营养级间转化效率平均在15 20 之间 Blazka 1980 总结IBP材料指出湖泊和水库营养级间转化效率平均为15 在选择引种驯化的对象时应遵从的准则 在充分了解生态系统特点的基础上 就可以选择引种驯化的对象 这时应该从4方面来考虑 1 地理学准则根据物种现有分布区和将引入水体的气候特点的异同来考虑移殖的可能性 2 生态学准则根据物种对环境的要求 特别是繁殖和发育期的要求 来考虑移殖的可能性 3 生物学准则分析将引入的水体中是否存在着在生物学上与引入种相近的其他种群 如不存在则驯化易于成功 4 经济学准则从将引入物种的经济商品质量来考虑驯化工作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要考虑引入对象的 生物学价值 特别是对食物的利用效率 所能提供的产量和生产周期等 半咸水鱼生长速度加快 在选择移殖对象时 不能根据某一水体个别种群的生态生理特点加以判断 而应该从整个物种的特点来考虑 因为物种通常较其个别种群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 因此 把有些种类引入特殊生境后 有时会收到额外的效果 例如 苏联把喜冷性兔子鱼南移和把淡水产的白鲢和草鱼移入半咸水水体 发现鱼类不但可以生存 而且生长速度反而加快 移殖底栖动物容易成功 引进生长 繁殖迅速而且善于利用初级产量和腐屑饵料的无脊椎动物 也是提高鱼产力的有效措施 通常移殖底栖动物容易成功 而移殖浮游动物则很难成功 这是因为底栖动物引入新水体后 只要能适应新环境的非生物条件 就可以钻埋泥土中或藏匿于水草丛中避免被鱼类吞食 而浮游动物在水层中几乎无处躲藏 极易被食 苏联1950 1969年在各类水体引进了66种底栖动物 而浮游动物移植成功的为数极少 在大型水体驯化成功的只有一种甲壳类 移殖浮游动物 在鱼类密度很大的养鱼池中 移殖浮游动物更为困难 最简单的方式是在另一个池中单独培养 以活饵料形式喂鱼 其次是半分离培养 即在放鱼前先繁殖浮游动物 待其数量达到高峰后放鱼 国外近年采用在鱼池中设置网箱的方法培养浮游动物 取得显著的效果 网箱作为较大型的成熟个体的保护所 从网箱内繁殖出来的小型个体 可以通过网目到水中供鱼类摄食 作为这种移殖对象的主要是氵蚤和裸腹氵蚤两属的枝角类 鱼池采用网箱方法移殖大型氵蚤 可以使生长期的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增大14 16倍 植食性浮游动物产量与浮游物产量的比值从0 6 提高到44 6 浮游植物毛产量的利用率从1 3 提高到59 凶猛鱼类食小杂鱼 有时可以引入经济价值高的凶猛鱼类食小杂鱼 使产品质量大为提高 由于野杂鱼受到凶猛鱼类的抑制 又间接地为经济鱼类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但是在这种情形下 必须详细了解引入对象的潜在食谱 它们必须是只能捕食小型食物而不致危害经济鱼类 否则当食尽小杂鱼而本身又大量繁殖后 将对渔业造成很大的后患 对于伤害经济鱼类的凶猛鱼类 必须严格控制其数量 必须根据其生物学特点采取适当方法大力捕捞 复习思考题 1 水体渔产力取决于那些因素 各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