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黄 百科名片 大黄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目录基本信息 1. 植物 2. 中药植物简介 形态特征 医学作用 生境分布 药用植物栽培 药材基源 药性论述 品种考证 现代研究 1. 主要成分: 2. 研究表明: 3. 临床研究证明:用药禁忌 1. 禁忌 2. 不良反应化学成分 药效作用 1.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3. 抗感染作用药典标准 1. 综述 2. 性状 3. 鉴别 4. 检查 5. 含量测定 6. 炮制 7. 用药鉴别商品大黄 药方选录 临床应用 毒副作用 1. 毒性介绍 2. 相关资料中药小故事基本信息 1. 植物 2. 中药植物简介形态特征医学作用生境分布药用植物栽培药材基源药性论述 品种考证 现代研究 1. 主要成分: 2. 研究表明: 3. 临床研究证明: 用药禁忌 1. 禁忌 2. 不良反应 化学成分 药效作用 1.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3. 抗感染作用 药典标准 1. 综述 2. 性状 3. 鉴别 4. 检查 5. 含量测定 6. 炮制 7. 用药鉴别 商品大黄 药方选录 临床应用 毒副作用 1. 毒性介绍 2. 相关资料 中药小故事展开 植物界:Plantae 门:Magnoliophyta 大黄-中药材药用部分纲:Magnoliopsida 目:Caryophyllales 科:Polygonaceae 属:Rheum 英文名:Rhubarb 中药药名:大黄 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 拉丁植物名 1Rheum palmatum L 2Rheum palmatum L. var tanguticum MaximEx RngelRTanguticum MaximEx Balf 3Rheum officinale BaillRadix et Rhizoma Rhei 拉丁文名 1Rhizoma et Radix Rhei Palmat 大黄-植物原生态2Rhizoma et Radix Rhei Tangutici 3Rhizoma et Radix Rhei Officinalis 性味:苦,寒。 归经: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 科属分类:蓼科 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 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 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外煎;或用开水泡渍后取汁饮;研末,0.5-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煎液亦可作灌肠用。大黄生用泻下作用较强,熟用则泻下作用较缓而长于泻火解毒,清利湿热;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炒炭常用于凉血止血。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 编辑本段植物简介出自神农本草经 。陶弘景:大黄,今采益州北部汶山及西山者,虽非河西、陇西,好者犹作紫地锦色,味甚苦涩,色至浓黑,西川阴干者胜,北部日干,亦有火干者,皮小焦,不如而(而纲目引作西)耐蛀堪久。此药至劲利,粗者便不中服,最为俗方所重,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 大黄是多年生高大草本。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根茎粗壮。茎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 大黄-植物性状达40cm以上,3-7掌状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状分裂,上面流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筒状,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圆锥状,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被片6,长约1.5mm,成2轮;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大黄移栽后,一般于第 3、4年7月种子成熟后采挖,先把地上部分割去,挖开四周泥土,把根从根茎上割下,分别加工。北大黄挖起后不用水洗,将外皮刮去,大的开成对半,小团型的修成蛋形。可自然阴干或用火熏干。南大黄先洗净根茎泥沙,晒干,刮去粗皮,横切成710cm厚的大块,然后抗干或晒干,由于根茎中心干后收缩陷成马蹄形,故称“马蹄大黄”。粗根刮皮后,切成1013cm长的小段,晒或炕子即成。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蓼科(Polygonaceae) 大黄属(Rheum)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及根供药用(见彩图大黄)。栽培种主要为掌叶大黄(R.palmatum),次为唐古特大黄(R.palmatum var.tanguticum) 和药用大黄(R.officinale)。中国用大黄于医药有悠久历史,西汉初已成批运销欧洲。为中国主要出口药材之一。 1.掌叶大黄 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粗壮。茎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cm以上,3-7掌状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状分裂,上面流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筒状,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圆锥状,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被片6,长约1.5mm,成2轮;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2.唐古特大黄 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茎无毛或有毛。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本种与掌叶大黄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狭线形,裂片窄长。花序分枝紧密,向上直,紧贴干茎。 3.药用大黄 又名:南大黄。 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花果期67月。 本种与上2种的主要不同点是:基生叶5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托叶鞘膜质,较透明,上有短毛。花较大,淡黄绿色,花蕾椭圆形,果枝开展,翅果边缘不透明。 食用大黄(R. rhaponticum,一种耐寒的多年生植物,栽培食用其肥硕肉质叶柄)。食用大黄最适应生长于寒温带地区。叶柄味酸,常和草莓一起用来做馅,或用在水果羹和蜜饯中,也用制甜酒和开胃酒。根耐寒力强,而地上部分秋霜後即冻死。叶含有毒物质,仅在喜马拉雅某些地区,人们烹食野生种的叶。食用大黄原产于亚洲,早春由地下茎发出大簇的叶,叶形大,宽达60公分(2呎),叶柄大,直径超过25公釐(1吋),长达60公分。晚春开花,花葶大,位于叶簇中央,花小而多,绿白色。翅果有棱,含一粒种子。 编辑本段医学作用【化学成分】 大黄含有蒽类衍生物、茋类化合物、鞣质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 . 蒽类衍生物分为: 游离蒽醌衍生物, 如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异大黄素(isoernodin)、虫漆酸D(laccaic acid D)、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 结合蒽醌化合物, 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的单和双葡萄糖甙;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单糖甙;蒽酚和蒽酮化合物:大黄二蒽酮(rheidin)、掌叶二蒽酮(palmidin)以及与糖结合的甙如番泻甙(sennoside)A、B、C、D、E、F等 . 茋类化合物:土大黄甙(rhaponticin)、, , -三羟基芪烯一-O-D-(-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 , -trihydroxystilbene -O-D-(-O-gallayl)-glucoside)、, , -三羟基茋烯-O-D-吡喃葡萄糖甙(, , -trihydroxy stilbene-O-D-glucopyranoside) . 萘衍生物:torachrysone-O-D-glucopy ranoside, torachrysone-(-oxaly)-glucoside及决明松(torachryson) . 鞣质类:没食子酰葡萄糖、d-儿茶素、没食子酸、大黄四聚素(tetrann)等大黄四聚苯经水解, 得没食子酸、肉桂酸及大黄明(rheosmin)此外合有树脂尚含有有机酸:苹果酸、琥珀酸、草酸、乳酸、桂皮酸、异丁烯二酸、柠檬酸、延胡紊酸等大黄中还含有挥发油、脂肪酸及植物甾醇等最近从大黄中分得新泻下成分大黄酸甙(rheinosides)A, B及C, D, 经鉴定, A和B为一对差向异构体, 结构为-D-葡萄糖基-羟基-C-D-葡萄糖基大黄酸-蒽酮;C和D为另一差向异构体, 结构为-O-D-葡萄糖基-C-D-葡萄糖基大黄酸-蒽酮大黄中还含有多种无机元素:钾(K)、钙(Ca)、镁(Mg)、镧(La)、铜(Cu)、锌(Zn)、锰(Mn)、铁(Fe)、铅(Pb)、钻(Co)、镍(Ni)、钛(Ti)、铂(Pt)、汞(Hg)、锗(Ge)等, 以铁、锰、锌含量较高, 铜、铅、钻、镍含量较低 编辑本段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1.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 2.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 3.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 资源分布 1.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 2.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东北部。 3.分布于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编辑本段药用植物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冷凉气候,耐寒,忌高温。野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m左右的高山区;家种多在1400m以上的地区。冬季最低气温为-10以下,夏季气温不超过30,无霜期150180d,年雨量为5001000mm左右。对土镶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好,粘重酸性土和低洼积水地区不宜栽种。忌连作,需经45年后再种。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子芽(母株根茎上的芽)繁殖。种子繁殖:大黄品种易杂交变异,应选品种较纯的三年生植株作种株,7月中、下旬待种子大部变黑褐色时,连茎割回,阴干,脱粒。备用。用育苗移栽、直播法两种。分春播和秋播,一般以秋播为好。育苗,可条播或撒播。条播者横向开沟,沟距2530cm,播幅10cm,深35cm,每1hm2用量3075kg。撒播是将种子均匀撒在畦 大黄面,薄覆细土,盖草。每1hm2用种量75105kg。发芽后于阴天或晴天午后将盖草揭去。苗出齐后,及时除草、浇水。如幼苗太密,可结合第1次除草间苗。苗期追 施稀薄人畜粪尿2-3次。初冬回苗后用土、草或落叶覆盖,至次年萌芽时揭去覆盖物。春播者于第2年34月移栽,秋播者于第2年910月移栽。选很有中指粗的幼苗,将侧根及主根的细长部分剪去,按行距70cm,株距50cm开穴,穴深30cm左右,每穴栽苗1株。春季移栽的盖土宜浅,使苗叶露出地面,以利生长;秋季移栽盖土宜厚,应高出芽嘴57cm,以免冬季遭受冻害。直播法,按行距6080cm,株距5070cm穴播,穴深3cm左右,每穴播种56粒,覆土2cm左右。每1hm2用种子22530kg,苗期管理与育苗移栽法相同。间苗12次,在苗 高1015cm时定苗,每穴1株。子芽繁殖:在收获大黄时,将母株根茎上的萌生健壮而较大子芽摘下,按行株距55cmX55cm挖穴,每穴放1子芽,芽眼向上,覆土67cm,踏实。栽种时在切割伤口涂上草木灰,以防腐烂。 田间管理 栽后第2年进行中耕除草3次。第3年在春、 秋季各进行1次。第4年在春季进行1次。追肥在每次中耕除草后进行,春夏季施油饼或人畜粪水,秋季施土杂肥及炕土灰壅蔸防冻,如堆肥中加入磷肥效果更好。大黄根茎肥大,不断向上生长,所以每次中除、追肥时,都应培土,以促进根茎生长,又能防冻。大黄移栽后在第3、4年的56月间,抽苔开花,除留种以外,均应及时摘除花苔,以免消耗大量养料,以利根茎发育。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极腐病、轮纹病、疮痂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可采用综合防治法,实行轮作;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及早拔除病株烧毁,病株处的土壤用石灰消毒;清除枯枝落叶及杂草,消灭过冬病源;发病前或发病时用1:1:12O波尔多液喷雾或浇灌。虫害有金龟子和蚜虫,可用化学药剂毒杀。金龟子为害亦可在早晨捕杀或夜晚点灯诱杀成虫。1 编辑本段药材基源【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采收和储藏】 大黄移栽后,一般于第 3、4年7月种子成熟后采挖,先把地上部分割去,挖开四周泥土,把根从根茎上割下,分别加工。北大黄挖起后不用水洗,将外皮刮去,大的开成对半,小团型的修成蛋形。可自然阴干或用火熏干。南大黄先洗净根茎泥沙,晒干,刮去粗皮,横切成70cm厚的大块,然后抗干或晒干,由于根茎中心干后收缩陷成马蹄形,故称“马蹄大 黄”。粗根刮皮后,切成1013cm长的小段,晒或炕子即成。 【炮制】 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 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 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 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山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大黄,锉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 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劈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 编辑本段药性论述【功效分类】泻下药 【性味】苦,寒。 本经:味苦,寒。 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 扁鹊:苦,无毒。 李氏:小寒。 别录:大寒,无毒。 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 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 大黄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外煎;或用开水泡渍后取汁饮;研末,0.5-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煎液亦可作灌肠用。 大黄生用泻下作用较强,熟用则泻下作用较缓而长于泻火解毒,清利湿热;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炒炭常用于凉血止血。 【药用配伍】 1. 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 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 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大黄可减轻内毒素性低血压,消除氧自由基,降低再灌注期血浆、肺、小肠等内源性一氧化氮的水平,降低肠、肝、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增加,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进入血循环等等。临床可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MODS等危重病预防及治疗胃肠功能衰竭。我们的经验:生大黄30克煎成100ml,灌肠或口服,100ml,1-3次/日,亦可灌肠和口服并用。直到肠鸣音恢复开始减量。 【用药禁忌】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 缓解。 1.药性论:忌冷水。 2.本草纲目: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并勿轻用,其性苦寒,能伤元气、耗阴血故也。 3.雷公炮制药性解:伤寒脉弱及风寒未解者禁用。 4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症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盱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5.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6.本草新编:大黄性甚速,走而不守,善荡涤积滞,调中化食,通利水谷,推陈致新,导瘀血,滚痰涎,破症结,散坚聚,止疼痛,败痈疽热毒,消肿胀,俱各如神。欲其上升,须加酒制;欲其下行,须入芒硝;欲其速驰,生用为佳;欲其平调,熟煎尤妙。欲其少留,用甘草能缓也。 7、本草经集庄:黄芩为之使。恶干漆。 8、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现代研究】大黄根状茎含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游离蒽醌衍生物,均无致泻作用。另含以上物质的葡萄糖苷及番泻叶苷 A、B、C等结合状蒽醌衍生物,均有致泻作用。此外尚含鞣质等。大黄根状茎及根有清热泻下、破积去瘀、抗菌消炎等作用。生用为峻下药,炮制后使用为缓下药。炒炭后又可用于止血。小剂量服用时有健胃、收敛作用。 大黄含有蒽甙,故呈黄色,有通便之效。又含近40的草酸钙,故多硬渣。其他成分还有大黄素、胶质、树脂、大黄酸、大黄泻脂和具收敛性的大黄鞣酸。 【各家论述】 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御览,此下有道字),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吴普曰大黄,一名黄良,一名火参,一名肤如,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 苦,无毒;李氏小寒,为中将军。或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二月花生,生黄赤叶,四四相 当,黄茎高三尺许;三月,花黄;五月,实黑。三月采根,根有黄汁,切,阴干(御览)。 名医曰一名黄良,生河西及陇西。二月、八月采根,火干。 广雅云黄良,大黄也。 【制剂】大黄流浸膏 编辑本段品种考证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吴普本草云:“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今四川北部、甘肃西部。”名医别录亦谓:“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今甘肃)。”可见自古大黄就以甘肃、四川北部为主要产地。本草图经曰:“大黄,正月内生青叶似蓖麻,大者如扇。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傍生细根如牛蒡,小者亦如芋。四月开黄花,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茎青紫色,形如竹。”所述青叶似蓖麻、根如芋、开黄花的特征,与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1.相符,而开青红似荞麦花的特点与掌叶大黄R. palmatum L.和唐古特大黄R. palmatum L. Va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一致。本草图经所附大黄附图,基生叶具长柄,叶宽卵圆形,具浅或深裂,根茎粗大,具残存托叶鞘,与大黄属掌叶组植物特征吻合。综合上述大黄的产地、形态、附图,可以认为古今所用大黄是一致的。 编辑本段现代研究主要成分:大黄中具有致泻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甙及双蒽酮甙, 其泻下作用较其相应甙元作用为强蒽醌甙有: 大黄酚-葡萄糖甙(Chrysophanol-monoglucoside)或大黄酚甙(Chrysophaein)、大黄素-葡萄糖甙(Emodin- -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甙(Aloe-emodin-monoglucoside)、大黄素甲醚葡萄糖甙(Physcion monoglucoside)、大黄酸-葡萄糖甙(Rhein-monoglucoside);掌叶大黄中还含有大黄素双葡萄糖甙(Emodin diglucosi- de)、芦荟大黄素双葡萄糖甙(Aloe-emodin diglucosi- de)、大黄酚双葡萄糖甙(Chrysophanol diglucoside)双蒽酮甙有番泻甙A、B、C、D、E、F(Sennoside A、B、C、D、E、F)大黄的致泻效力与其中的结合性大黄酸含量成正比, 游离的蒽醌类成分无致泻作用番泻甙的泻下作用较蒽醌甙为强, 但含量则远较后者为少 游离型蒽醌类主要有: 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酸(Rhein) 大黄又含有大黄鞣酸(Rheum tannic acids)及其相关物质, 如没食子酸(Gallic acid)、儿茶精(Cate- chin)、大黄四聚素(Tetrarin)此类物质有止泻作用 此外, 大黄尚含有脂肪酸、草酸钙、葡萄糖、果糖和淀粉 研究表明:大黄的有效成分口服后, 在消化道内被细菌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发挥泻下作用亦有研究证明: 大黄发挥泻下作用的另一途径是番泻甙由小肠吸收后, 经肝脏转化为甙元, 再刺激胃壁神经丛而引起大肠蠕动致泻, 同时一部分以原型或甙元随血转运到大肠, 刺激黏膜下神经丛和更深部肌肉神经丛等, 使肠运动亢进, 引起泻下大黄的泻下成分能排泄于乳汁中, 乳妇服用后可影响乳婴, 引起婴儿腹泻大黄具有兴奋和抑制胃肠的双重作用, 前者的物质基础是番泻甙, 后者的物质基础是鞣质类实验表明: 大黄汤对小鼠的胃肠道初期呈运动亢进, 后期呈运动抑制, 低浓度促进, 高浓度抑制大黄中所含之鞣质对胃肠运动有抑制作用, 故在产生泻下作用后可出现便秘大剂量使用大黄(g)时, 产生泻下作用;小剂量使用大黄(.g)时则出现便秘, 其机制与大黄中所含鞣质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过少的泻下成分的作用有关 临床研究证明:生大黄和熟大黄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相同剂量下生大黄的作用更明显, 但熟大黄对胃肠道反应小, 可大剂量应用生、熟大黄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与西药组疗效一致, 但熟大黄组副作用小, 患者康复快大黄含苦味质, 服用小剂量粉剂(.g )可促进胃液分泌而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编辑本段用药禁忌禁忌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如用本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 大黄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不良反应大黄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曾有报道2例老年患者因长期服用(2年)大黄苏打片,每日15-21片,引起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下降到5-5.6g,当减少用药量并补充铁等维生素C后恢复正常。通过炭末在肠道内转运时间和排泄时间研究以及肠道内水分测定等证明,大黄作用部位在大肠,是一种大肠性致泻剂,而铁主要在大肠中吸收,认为导缺致铁的原因可能为,大黄导泻作用干扰了铁的吸收;大黄鞣酸可能与Fe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妨碍了吸收;苏打中和了胃酸;干扰了铁与维生素C螯合,妨碍了铁的吸收。还有报道1例哮喘病人服大黄苏打4片后,出现皮肤痒疹、红斑,哮喘加重,经斑贴试验证实为大黄致敏。 编辑本段化学成分大黄含有蒽类衍生物、苷类化合物、鞣质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 1. 蒽类衍生物分为: 游离蒽醌衍生物,如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异大黄素(isoernodin)、虫漆酸D(laccaic acid D)、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 结合蒽醌化合物,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的单和双葡萄糖甙;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单糖甙;蒽酚和蒽酮合物:大黄二蒽酮(rheidin)、掌叶二蒽酮(palmidin)以及与糖结合的甙如番泻甙(sennoside)A、B、C、D、E、F等。 2. 苷类化合物:土大黄甙(rhaponticin)、3,5,4-三羟基芪烯一4-O-D-(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3,5,4-trihydroxy-stilbene4-O-D-(6-O-gallayl)-glucoside)、3,5,4-三羟基茋烯-4-O-D-吡喃葡萄糖甙(3,5,4-trihydroxy stilbene-4-O-D-glucopyranoside)。 3. 萘衍生物:torachrysone-8-O-D-glucopy ranoside,torachrysone-8-(6-oxaly)-glucoside及决明松(torachryson)。 4. 鞣质类:没食子酰葡萄糖、d-儿茶素、没食子酸、大黄四聚素(tetrann)等。大黄四聚苯经水解,得没食子酸、肉桂酸及大黄明(rheosmin)。此外合有树脂。 尚含有有机酸:苹果酸、琥珀酸、草酸、乳酸、桂皮酸、异丁烯二酸、柠檬酸、延胡紊酸等。 大黄中还含有挥发油、脂肪酸及植物甾醇等。 编辑本段药效作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泻下作用: 作用表现:一般在服药后610小时排出稀便。 泻下有效成分:认为主要是番泻甙类。 泻下作用机理:番泻甙在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蒽酮,大黄酸蒽酮可刺激大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另外还可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使肠内渗透压升高,保留大量水分,促进肠蠕动而泻下。 (2)利胆、保肝 (3)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4)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止血作用: 特点:作用确切、见效快。 止血有效成分:-儿茶素、没食子酸。 止血作用机理: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 大黄量;降低抗凝血酶活性;使受伤局部的血管收缩 (2)降血脂: 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过氧化脂质。 抗感染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菌谱: 敏感的细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病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 敏感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孤儿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其他敏感微生物有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等。 抗菌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抗菌作用机理:影响叶酸的酶系统;抑制细菌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生物氧化酶系统;诱生干扰素。 (2)抗炎、解热作用 (3)免疫调节:蒽醌衍生物可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4) 抗衰老抗氧化作用,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证明,大黄所含鞣质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编辑本段药典标准综述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鉴别本品横切面:根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韧皮部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根茎髓部宽广,其中常见黏液腔,内有红棕色物;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粉末黄棕色。草酸钙簇 大黄-形状晶直径20160m,有的至190m。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45m,脐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渍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提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检查土大黄苷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温浸1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10l,点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 105干燥6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5.0(附录 G)。 总灰分 不得过10.0(附录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0.8(附录 K)。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各5mg,分别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大黄素溶液1ml、大黄酚溶液2ml,分别置25m 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大黄素每1ml中含4g、大黄酚每1ml中含8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H 第二法),精密称定,置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5ml,置50ml圆底烧瓶中,挥去甲醇,加2.5mol/L硫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分钟,再加氯仿10ml,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移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氯仿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氯仿层,酸液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约8ml,合并氯仿液,以无水硫酸钠脱水,氯仿液移至100ml锥形瓶中,挥去氯仿,残渣精密加甲醇10ml,称定重量,置水浴中微热溶解残渣,放冷后,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酚(C15H10O4)的总量不得少于0.05。 炮制大黄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酒大黄 取净大黄片,照酒炙法(附录 D)炒干。 熟大黄 取净大黄块,照酒炖或酒蒸法(附录 D)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大黄炭 取净大黄片,照炒炭法(附录 D)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色。 用药鉴别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 煎则泻下力减弱。酒炙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好,易于瘀血证。大黄 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编辑本段商品大黄商品有两类:一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 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 气特殊,味苦而微涩。 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 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 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 二铨水大黄 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 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 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 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 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 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 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 气味较弱。 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 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 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 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 气不香,味苦而涩。质次。服后有腹痛感。 编辑本段药方选录治伤寒阳明腑证,阳邪入里,肠中有燥屎,腹满痛,谵语,潮热,手足濈然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全见者,以此汤下之: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半斤,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伤寒论大承气汤) 治大便秘结:大黄二两,牵牛头末五钱。 大黄-药用上为细末,每服三钱。 有厥冷,用酒调三钱,无厥冷而手足烦热者,蜜汤调下,食后微利为度。 (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牵牛丸) 治热病狂语及诸黄:川大黄五两(锉碎,微炒)。 捣细罗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计时候,以冷水调半匙服之。 (圣惠方雪煎方) 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大黄一两,细锉,好酒二大盏,同浸半许,再同煎至一盏半,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 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以彻其毒也。 (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汤) 治妇人经血不通,赤白带下,崩漏不止,肠风下血,五淋,产后积血,症瘕腹痛,男子五劳七伤,小儿骨蒸潮热等证,其效甚速:锦纹大黄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童尿一碗,食盐二钱,浸一日,切晒;一份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晒,再以巴豆仁三十五粒同炒,豆黄,去豆不用;一份用红花四两,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晒;一份用当归四两,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归,切晒。 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取下恶物为验。 未下再服。 (医林集要无极丸) 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等:锦纹大黄一两,杵罗为末,用头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温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 亦治马坠内损。 (千金方) 治久患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抢心,腹中胀满,逆害饮食:大黄、芍药各二两。 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为度。 (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治大人小儿脾癖,并有疳者:锦纹大黄三两,为极细末,陈醋两大碗,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露三朝夜,将上药起下,再研为细末;后用硫黄一两,官粉一两,将前项大黄末一两,三味再研为细末。 十岁以下小儿,每服可重半钱,食后临卧米饮汤调服。 此药忌生硬冷荤鱼鸡鹅一切发物。 服药之后,服半月白米软粥。 如一服不愈时,半月之后再服。 (昔济方于金散) 去五脏湿热秽浊。 治饮食停滞,胸脘胀痛,头晕口干,二便秘结:大黄十斤,切作小块,用泔水,浸透,以侧柏叶铺甑,入大黄,蒸过晒干,以好酒十斤浸之,再蒸收晒干。 另用桑叶、桃叶、槐叶、大麦、黑豆、绿豆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一次,仍用侧柏叶铺甑蒸过晒干,再蒸再晒。 制后再用半夏、厚朴、陈皮、白术、香附、车前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过晒干,再用好酒十斤,制透,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钱,或为散亦可。 (银海指南清宁丸) 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黄各二两,麻黄四两。 上四味,治下筛,患者以生热汤浴讫,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 丁强人服二方寸匕。 (千金方水解散) 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大黄(锉,炒)、枳壳(去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煤矿出售合同范本
- 入学教育心得体会左右大学五篇
- 文化教育合作协议书
- 娱乐游戏活动策划方案
- 商品购销合同的基本要素
- 环境评价公众参与机制在2025年公众参与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应用报告
- 病历采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数学阅读能力题库及答案
- 视唱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食品科学与工程考公务员面试题(附答案+解析)
- 2025版食堂承包合同补充协议模板(含财务管理)
- 大学生家教服务合同范本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人教版(PEP)一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三篇)
- 2025年燃气送气服务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开学第一课:收心班会课件
- 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管理措施
- 2025秋湘科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 血压基础护理讲解
- Unit1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2025护理岗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