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期测量技术培训班 测量平差 COSAWIN系统处理对象是控制网 每一个控制网都用一个字符串来作为控制网名 与某一控制网相关的所有文件 其文件名约定为以控制网名作为主文件名 用不同的后缀来表示该网的不同类型文件 如对平面控制网的观测文件 其文件名为 网名 IN2 对高程网观测文件 其文件名为 网名 IN1 对平面网的平差结果文件 其文件名为 网名 OU2 对高程控制网的平差结果文件 其文件名为 网名 OU1 COSAWIN系统中文件名的约定规则 习题 1 测量误差分那几类 对观测成果有何影响 2 什么是精度 衡量精度的指标有那些 3 什么是极限误差 4 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其中误差为541 892 4 5cm 1000 098 10 8cm 试求其相对精度 哪一段距离测量精度高 5 写出权的定义式 并解释其中符号的意义 6 写出和差函数 倍数函数 线形函数的误差传播定理 7 以等精度观测三角形三内角 测角中误差为 5 求其方向中误差 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 三角形内角和的限差 8 在某平坦地区内的A B两点间布设水准路线 以一公里长的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为 2mm的精度进行测量 试求2km 10km 15km长的水准路线高差的中误差 9 测角网有14个三角形 其闭合差分别为2 3 1 2 5 3 2 1 9 1 8 2 5 3 0 2 3 2 5 1 6 1 9 1 7 2 4 用菲列罗公式计算其测角中误差 并求其方向中误差 10 设在经纬仪测角中 角 由两方向值之差求得 若每一方向值的中误差均为 10 试求角 的中误差 11 水准路线AB的观测高差中误差为 75mm 该路线长为13km 如以1km观测高差作为单位权观测值 求其单位权中误差 12 在距离为3km的A B两点间进行路线水准测量 共设有38个测站 每测站的距离都大致相等 若每测站的高差中误差均为 3mm 试求A B两点间高差hAB的中误差 如进行往返观测 求其往返观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 13 在1 500比例尺地形图上 量得两点间距离s为103 9mm 其量测中误差ms为 0 2mm 求s相应的实地距离及其中误差 14 角度观测时 设照准中误差为 4 对中中误差为 3 目标不正的中误差为 12 读数中误差为 11 试估算这些因素对方向值的联合影响 15 对某角进行六次等精度观测 其结果分别为69 33 15 69 33 18 69 33 12 69 33 20 69 33 14 69 33 21 试求该角的最或是值 观测值中误差及最或是值中误差 16 附录1COSAWIN的文件组织平面控制网网名 IN2 A M 平面观测文件网名 OU2 A 平差结果文件网名 OUC A 粗差探测结果文件网名 XYH A 概算文件网名 CLI A M 闭合差计算输入文件网名 CLO A 闭合差计算输出文件网名 PFM M 观测值报表封面文件网名 TA2 A 观测值报表文件网名 CV2 M 平差结果封面文件网名 NM2 M 点号点名对照文件水准 高程 网网名 SZ0 A 原始观测值文件网名 IN1 A M 水准 高程 观测文件网名 OU1 A 水准 高程 平差结果文件网名 GCI A M 闭合差计算输入文件网名 GCO A 闭合差计算输出文件网名 CV1 M 平差结果封面文件网名 NM1 M 点号点名对照文件网名 RT1 A 平差结果报表文件注 工程名 可与 网名 相同 主要用于坐标转换 A 表示自动生成 M 表示人工编辑生成 A M 表示既可自动生成也可人工编辑生成 高程观测文件第一部分 已知点点号 已知点高程值 第二部分 测段起点 终点 高差 距离 测段测站数 精度号 该文件的内容也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高程控制网的已知数据 即已知高程点点号及其高程值 每一个已知高程点占一行 已知高程以米为单位 其顺序可以任意排列 第二部分为高程控制网的观测数据 它包括测段的起点点号 终点点号 测段高差 测段距离 测段测站数和精度号 第二部分中每一个测段占一行 对于水准测量 两高程点间的水准线路为一测段 测段高差以米为单位 测段距离以公里为单位 对于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网 测段表示每条光电测距边 测段距离为该边的平距 单位公里 如果平差时每一测段观测按距离定权 则 测段测站数 这一项不要输入或输入一个负整数如 1 若输了测站测段数 则平差时自动按测段测站数定权 该文件中测段的顺序可以任意排列 当只有一种精度时 精度号可以不输 对于多种精度 多等级 的水准网 第一部分的前面还要增加几行 每行表示一种精度 有三个数据 即水准等级 每公里精度值 单位mm km 精度号 A 5 016B 6 016 1 按距离定权S0 219 9592N2 212 5328N1 S246 24 8433 0 612N1 S0 62 8298 0 858N1 N0 50 7066 0 525N0 S2 34 7798 0 690N0 N2 4 6745 0 183 2 按测站数定权9568 309584 9568 1 96985 0 10670 49568 9567 3 02405 0 07920 29567 9566 0 29515 0 05200 29568 9584 1 97090 0 10480 49584 9585 1 63340 0 10280 2 3 多等级水准网 1表示不按测站数定权 1 1 000 12 2 000 23 3 000 3BM1 120 000000BM3 140 000000BM1 BM2 19 9942 20 000 1 1BM2 BM3 40 0073 24 000 1 1BM3 BM4 10 0314 30 000 1 2BM2 BM5 30 0088 23 000 1 2BM3 BM5 10 0314 27 000 1 3 必要观测和多余观测 A B C 1 2 3 必要观测 为了确定未知量而必须观测的个数 通常以 t 表示 多余观测 凡超过必要观测数的观测数 相对于必要观测而言 就称为多余观测 通常以 r 表示 设观测总数为nr n t左图已知A B两点 需要确定C点 观测总数为 3必要观测数为 2则多余观测为 1 B C h1 h2 h3 高差闭合差 h1 h2 h3改正数 Vi 平差值 h1 h1 v1h2 h2 v2h3 h3 v3 练习已知 h1 1 359m h2 0 657 h3 2 008mL1 4KM L2 3KM L3 2KM求 高差平差值 A L Li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后庄2 101 102 fh h测 0 027mfh允 12 n 12 36 72mmfh fh允符合精度要求改正数的计算 V1 27 36 16 12mmV2 27 36 12 9mmV3 27 36 8 6mm 点号 测站数m 平均高差m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后庄2 101 102 后庄2 16 12 8 2 927 5 118 2 164 0 027 36 12 9 6 27 2 939 5 109 2 170 0 34 464 31 525 36 634 34 464 点号 测站数m 平均高差m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后庄2 1 2 栖龙10 641 301 1001 1943 0 927 3 118 1 063 3 254 9 4 14 27 0 936 3 114 1 049 3 227 34 464 33 528 36 642 37 691 后庄2 1 2 栖龙10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fh h H终 H始 3 254 37 691 34 464 0 027mfh允 40 L 40 1 94 55mm2 闭合差的调整v fh L Li 27 1943 641 9mm 301 4mm1001 14mm 附和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A B C h1 h2 h3 左图 已知A点高程 求B C两点的高程 只要观测两个高差 则必要观测为 2观测总数为 3则多余观测为 1观测值 h1 h2 h3平差值 h1 h2 h3 h1 h1 v1h2 h2 v2h3 h3 v3 h1 h2 h3 0h1 h2 h3 h1 v1 h2 v2 h3 v3 0v1 v2 v3 h1 h2 h3 0v1 v2 v3 0 改正数条件方程 A B C h1 h3 D 左图 已知A点高程 求B C D三点的高程 只要观测三个高差 则必要观测为 3观测总数为 5则多余观测为 2观测值 h1 h2 h3 h4 h5平差值 h1 h2 h3 h4 h5 h2 h4 h5 h1 h2 h3 0h1 h2 h3 1h1 v1 h2 v2 h3 v3 0v1 v2 v3 1 0 h2 h5 h4 0h2 h5 h4 2h2 v2 h5 v5 h4 v4 0v2 v5 v4 2 0 闭合差的计算 A P1 P2 P3 h1 h2 h3 h4 h5 h6 h7 B 左图 已知A B点高程 求P1 P2 P3三点的高程 只要观测三个高差 则必要观测为 3观测总数为 7则多余观测为 4观测值 h1 h2 h3 h4 h5 h6 h7平差值 h1 h2 h3 h4 h5 h6 h7 1 h1 h5 h2 2 h5 h6 h7 3 h3 h4 h6 4 h1 h3 HB HA V1 V5 V2 1 0 V5 V6 V7 2 0 V3 V4 V6 3 0V1 V3 4 0 h1 h1 v1h2 h2 v2h3 h3 v3h4 h4 v4h5 h5 v5h6 h6 v6h7 h7 v7 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h1 h2 h3 h4 h5 h6 h7 P 56例4 6高程观测文件 1 IN11 1 000 1A 5 016B 6 016A P1 1 359 1 1 1 1A P2 2 009 1 7 1 1B P1 0 363 2 3 1 1B P2 1 012 2 7 1 1P1 P2 0 657 2 4 1 1P1 P3 0 238 1 4 1 1P3 B 0 595 2 6 1 1 A B P1 P2 P3 TP1100Z5TP10 05851 000Z5 Z6 0 0683 1 000Z6 Z5 0 0634 1 000Z6 A4 0 0683 1 000Z6 Z7 0 0489 1 000TP1 A2 0 0320 1 000TP1 A3 40 1607 1 415TP1 A4 0 0562 1 000A3 TP1 39 8801 1 415A2 TP1 0 0732 1 000A4 Z6 0 0780 1 000A4 TP1 0 0683 1 000 A2 A3 TP1 A4 Z5 Z6 Z7 闭合差线路文件 1 GCI1 DXBP1A1 DBXP2BP12 DBXBP1P33 DBXP2P1A 高差闭合差计算结果线路号 1线路点号 BP1A高差闭合差 4 0000 MM 总长度 3 4000 KM 闭合环号 1线路点号 P2BP1高差闭合差 8 00 MM 总长度 7 4000 KM 平原限差 54 41 MM 闭合环号 2线路点号 BP1P3高差闭合差 6 00 MM 总长度 6 3000 KM 平原限差 50 20 MM 闭合环号 3线路点号 P2P1A高差闭合差 7 00 MM 总长度 5 2000 KM 平原限差 45 61 MM 由闭合差计算的观测值精度每公里高程测量的高差中误差 2 82 MM KM 多边形个数 3 高差闭合差结果文件 1 GCO fh 20 L mm M 1 N WW F W为环线闭合差 mm F为环线距离 km N为环线个数 高程平差结果文件 1 OU1中存放高程平差结果 APPROXIMATEHEIGHT大概高程 No NameHeight m 高程 1A5 01602B6 01603P16 37504P27 02505P36 6130 KNOWNHEIGHT已知高程 No NameHeight m 1A5 016002B6 01600 MEASURINGDATAOFHEIGHTDIFFERENCE测量高差 No FromToObserve m Distance km Weight观测值距离权 1AP11 359001 10000 9092AP22 009001 70000 5883BP10 363002 30000 4354BP21 012002 70000 3705P1P20 657002 40000 4176P1P30 238001 40000 7147P3B 0 595002 60000 385 ADJUSTEDHEIGHT改正后高程 No NameHeight m Mh mm 高程高程中误差 1A5 01602B6 01603P16 37481 624P27 02791 965P36 61212 37 ADJUSTEDHEIGHTDIFFERENCE改正后高差 No FromToAdjusted dh m V mm Mdh mm 平差值改正数高差中误差 1AP11 3588 0 241 622AP22 01192 861 963BP10 3588 4 241 624BP21 0119 0 141 965P1P20 6531 3 902 216P1P30 2374 0 622 207P3B 0 5961 1 142 37 UNITWEIGHTANDPVV单位权中误差和PVV PVV 19 799FreeDegree 4多余观测4UnitWeight 2 225单位权中误差 s 14 200 km TotalPointNumber 5总点号5HeightDifferenceNumber 7高差观测个数 1 网名 OU1一维平差结果文件2 网名 CV1一维平差结果封面文件3 网名 NM1一维平差结果点名文件一维平差结果封面文件 1 CV1 水准网 高程网 网名 网等级 测量单位 测量年份 观测者 使用仪器 高程系统 平差方法 1 CV1高程平差结果封面文件1四等工测11班2008李伟S3假设高程系统约束平差 高程控制网平差成果表网名 1等级 四等测量单位 工测11班测量时间 2008测量人员 李伟仪器 S3平差参考系 假设高程系统平差类型 约束平差高差观测值总数 7多余观测数 自由度 4先验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 后验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 2 225 高程网平差结果报表文件 1 RT1 某水准网如图所示 已知HA 5 000m HB 5 000mHC 5 000m 各路线的观测高差及各路线的长度列于下表 h8 h2 h6 h4 h3 h5 h1 h7 A B C P1 P2 P3 P4 P 64 2 10高程观测3 IN1A 5B 5C 5P4 P3 1 359 2P4 P1 2 008 2P2 P3 0 363 2P2 P1 1 2P1 P3 0 657 4A P1 0 357 4P3 C 0 304 4B P4 1 654 4 如图 测得h1 1 357m h2 2 008m h3 0 353m h4 1 000m h5 0 657m 已知各路线长度为S1 S2 S3 S4 1km S5 2km P1 P2 P3 A h1 h2 h3 h4 h5 A 1000P1 P2 1 357 1P1 A 2 008 1P3 P2 0 353 1A P3 1 1A P2 0 657 2 P 652 13 高程观测文件2 IN1 高差闭合差计算结果闭合环号 1线路点号 P2P1A高差闭合差 6 00 MM 总长度 3 0000 KM 平原限差 34 64 MM 闭合环号 2线路点号 P3P2A高差闭合差 10 00 MM 总长度 3 0000 KM 平原限差 34 64 MM 由闭合差计算的观测值精度每公里高程测量的高差中误差 4 76 MM KM 多边形个数 2 高差闭合差结果文件 1 GCO APPROXIMATEHEIGHT No NameHeight m 1A1000 00002P1997 99203P2999 34304P3999 0000 KNOWNHEIGHT No NameHeight m 1A1000 00000 MEASURINGDATAOFHEIGHTDIFFERENCE No FromToObserve m Distance km Weight 1P1P21 357001 00001 0002P1A2 008001 00001 0003P3P20 353001 00001 0004AP3 1 000001 00001 0005AP2 0 657001 00001 000 高程平差结果文件 1 OU1中存放高程平差结果 ADJUSTEDHEIGHT No NameHeight m Mh mm 1A1000 00002P1997 99103 353P2999 34703 004P3998 99703 35 ADJUSTEDHEIGHTDIFFERENCE No FromToAdjusted dh m V mm Mdh mm 1P1P21 3560 1 003 352P1A2 00901 003 353P3P20 3500 3 003 354AP3 1 0030 3 003 355AP2 0 65304 003 00 UNITWEIGHTANDPVV PVV 36 000FreeDegree 2UnitWeight 4 243 s 5 000 km TotalPointNumber 4HeightDifferenceNumber 5 如下图 观测高差及路线长度列于下表 已知HA 50 000m HB 40 000m h1 h2 h5 h7 h4 h6 h3 A B P1 P2 P3 P 65 2 14高程观测文件3 IN1 A 50B 40A P1 10 356 1A P2 15 1B P1 20 360 2B P3 14 501 2P1 P2 4 651 1P3 P1 5 856 1P3 P2 10 5 2 P 86 例3 6高程观测文件4 IN1 A 5B 3 953C 7 650A P1 0 05 1B P1 1 1 1P1 P3 2 398 2P3 C 0 2 2P3 P2 1 2P1 P2 3 404 2A P2 3 452 1 高差闭合差计算结果线路号 1线路点号 BP1A高差闭合差 4 0000 MM 总长度 3 0000 KM 闭合环号 1线路点号 P2P1A高差闭合差 7 00 MM 总长度 3 0000 KM 平原限差 34 64 MM 闭合环号 2线路点号 P1BP3高差闭合差 3 00 MM 总长度 5 0000 KM 平原限差 44 72 MM 闭合环号 3线路点号 P2P1P3高差闭合差 7 00 MM 总长度 4 0000 KM 平原限差 40 00 MM 由闭合差计算的观测值精度每公里高程测量的高差中误差 3 18 MM KM 多边形个数 3 P 89 3 19高程观测文件5 IN1A 10A P1 1 015 1P2 A 12 570 1A P3 6 161 1P2 P1 11 563 1P3 P2 6 414 1 P 89 3 20高程观测文件6 IN1A 11B 11 5C 12 008A P1 1 003 1P1 P2 0 501 2C P2 0 503 2B P1 0 505 1 第四章测角网 测边网和边角网的平差 一 测角网的必要起算数据 4个 一个已知点的纵 横坐标一条已知边长一个已知坐标方位角 或两个已知点的纵横坐标 二 测边网 边角网和导线网的必要起算数据 3个 一个已知点的纵 横坐标一个已知坐标方位角三 独立网和附和网控制网中仅具有必要的起算数据 称为独立网或经典自由网 控制网中有多余起算数据称为附和网或非独立网 四 测边 边角网平差前先验精度的确定1 观测角先验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m 3n 用上式当三角形个数较多时 求得的m大体能反映测角的实际精度 当三角形个数较少时 可直接采用规范中规定的各等级三角测量的测角中误差 2 观测边先验中误差的确定通常用厂方提供的与距离无关的固定误差a和与距离成比例的比例误差b下面公式计算 msi amm D bppm 例 某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 2mm D 2ppm 某测角网有14个三角形 其闭合差分别为2 3 1 2 5 3 2 1 9 1 8 2 5 3 0 2 3 2 5 1 6 1 9 1 7 2 4 用菲列罗公式计算其测角中误差 并求其方向中误差 m角 3n m方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定 m角 2 第二节独立测角网的几何条件 一 图形条件 内角和条件 二 圆周条件三 极条件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大地四边形 A B C D E F 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中点多边形 图形条件 内角和条件 A B C 1 2 3 A B C D 定义 图形条件是指每个闭合的平面多边形中诸内角平差值之和应等于其理论值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多边形内角和为 n 2 180 则右图单三角形的图形条件方程为 L1 L2 L3 180 0 L1 L1 V1L2 L2 V2L3 L3 V3 L1 V1 L2 V2 L3 V3 180 0V1 V2 V3 L1 L2 L3 180 0 L1 L2 L3 180V1 V2 V3 0 1 2 3 4 V1 V2 V3 V4 0 L1 L2 L3 L4 360 大地四边形图形条件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V1 V2 V3 V4 1 0 1 L1 L2 L3 L4 180V3 V4 V5 V6 2 0 2 L3 L4 L5 L6 180V5 V6 V7 V8 3 0 3 L5 L6 L7 L8 180V1 V2 V7 V8 4 0 4 L1 L2 L7 L8 180V1 V2 V3 V4 V5 V6 V7 V8 5 0 5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360 圆周条件 A B C D E 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中点多边形 L3 L6 L9 L12 L15 360L3 L3 V3L6 L6 V6L9 L9 V9L12 L12 V12L15 L15 V15 L3 V3 L6 V6 L9 V9 L12 V12 L15 V15 360 0V3 V6 V9 V12 V15 周 0 周 L3 L6 L9 L12 L15 360 中点多边形的极条件 A B C D E 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正弦定理 AF sinL1 sinL2 EF sinL3 AE 设EF已知 则AF EF sinL1 sinL2 BF AF sinL4 sinL5 EF sinL1 sinL2 sinL5 sinL4 CF BF sinL7 sinL8 EF sinL1 sinL2 sinL5 sinL8 sinL4 sinL7 EF EF sinL1 sinL4 sinL7 sinL10 sinL13 sinL2 sinL5 sinL8 sinL11 sinL14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大地四边形的极条件 AB AC AD AB AC AB sin L6 L7 sinL5 AD AC sinL4 sin L2 L3 AB sin L6 L7 sinL4 sinL5sin L2 L3 AB AD sinL2 sinL7 AB sin L6 L7 sinL4sinL2 sinL5sin L2 L3 sinL7 sin L6 L7 sinL4sinL2 sinL5sin L2 L3 sinL7 1 第三节附和测角网的附和条件 一 基线条件或固定边条件二 方位角条件或固定角条件三 纵 横坐标条件 A Xa Ya B Xb Yb E F D Xd Yd C Xc Yc a1 b1 c1 a2 b2 c2 a3 b3 c3 a4 b4 c4 SAB SCD A Xa Ya B Xb Yb E F D Xd Yd C Xc Yc a1 b1 c1 a2 b2 c2 a3 b3 c3 a4 b4 c4 SAB SCD 基线条件或固定边条件 AB BE EF FC CD BE AB sina1 sinb1 EF BE sina2 sinb2 AB sina1sina2 sinb1sinb2 CD AB sina1sina2sina3sina4 sinb1sinb2sinb3sinb4 sina1sina2sina3sina4 sinb1sinb2sinb3sinb4 AB CD 1 平面观测文件 方向中误差1 测边固定误差1 比例误差1 精度号1方向中误差2 测边固定误差2 比例误差2 精度号2 方向中误差n 测边固定误差n 比例误差n 精度号n已知点点号 X坐标 Y坐标 测站点点号照准点点号 观测值类型 观测值 观测值精度 第一部分的排列顺序为 第一行为方向中误差 测边固定误差 测边比例误差 若为纯测角网 则测边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不起作用 若为纯测边网 方向误差也不起作用 这时可输一个默认值 1 程序始终将第一行的方向中误差值作为单位权中误差 若只有一种 或称为一组 测角 测边精度 则可不输入精度号 从第二行开始为已知点点号及其坐标值 每一个已知点数据占一行 若有几种测角测边精度 则需按精度分组 组数为测角 测边中最多的精度种类数 每一组占一行 精度号输1 2 如两种测角精度 三种测边精度 则应分成三组 方向中误差单位为秒 测边固定误差单位为毫米 测边比例误差单位为ppm 第一行的三个值都必须赋值 对于纯测角网 测边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可输任意两个数值 如5 3 对于纯测边网 方向中误差赋为1 0 已知点点号 或点名 下同 为字符型数据 可以是数字 英文字母 大小写均可 汉字或它们的组合 测站点 照准点亦然 X Y坐标以米为单位 测站点点号照准点点号 观测值类型 观测值 观测值精度 第二部分的排列顺序为 第一行为测站点点号 从第二行开始为照准点点号 观测值类型 观测值和观测值精度 每一个有观测值的测站在文件中只能出现一次 没有设站的已知点 如附和导线的定向点 和未知点 如前方交会点 在第二部分不必也不能给出任何虚拟测站信息 观测值分三种 分别用一个字符 大小写均可 表示 L 表示方向 以度分秒为单位 S 表示边长 以米为单位 A 表示方位角 以度分秒为单位 观测值精度与第一部分中的精度号相对应 若只有一组观测精度 则可省略 否则在观测值精度一栏中须输入与该观测值对应的精度号 已知边长和已知方位角的精度值一定要输 0 在同测站上的方向和边长观测值按顺时针顺序排列 边角同测时 边长观测值最好紧放在方向观测值的后面 如果边长是单向观测 则只需在一个测站上给出其边长观测值 若是对向观测的边 则按实际观测情况在每一测站上输入相应的边长观测值 程序将自动对往返边长取平均值并作限差检验和超限提示 如果用户已将对向边长取平均值 则可对往返边长均输入其均值 或第一个边长 如往测 输均值 第二个边长输一个负数如 1 对向观测边的精度高于单向观测边的精度 但不增加观测值个数 平面观测文件中的测站顺序可以任意排列 一般来说不会影响平差效率和结果 p 58 4 71 5 3A 3553106 74 412513 61B 3564238 63 415526 76AC L 0E L 56 27546B L 81 27309BA L 0E L 31 33407D L 90 06545DB L OE L 42 31426C L 96 0337CD L 0E L 45 40089A L 92 21558EA L 0C L 76 50197D L 157 38144B L 236 33177 A B C D 6 1 2 3 10 11 12 9 8 7 4 5 E 0 7 3 31 3730958 610 264342 5912 3714636 8876 276866 083212 L 03 L 27 3625576 L 83 43579124 L 03 L 74 5935771 L 105 48156045 L 03 L 41 3349052 L 77 28365356 L 03 L 58 4053474 L 155 51499961 L 03 L 57 2401985 L 117 07239031 L 02 L 121 3454214 L 190 4030245 L 231 5544756 L 293 313088 1 2 3 4 5 6 1 800 3 000 2 000 13 000 5 000 3 000 25 000 5 000 5 000 3k1 2800 000000 2400 000000k4 2400 000000 3200 000000 k1k2 L 0 0000 1k5 L 44 595993 1k6 L 89 595993 1k7 L 135 000120 1k4p5 L 0 0000 2p5 S 200 004728 2p3 L 90 000031 2 下图为独立测角网 A点坐标为 1000 1000 AB边长为540m AB方位角为180 九个同精度观测值为 L1 30 52 39 2 L2 42 16 41 2 L3 105 50 40 6 L4 33 40 54 8 L5 20 58 26 4 L6 125 20 37 2 L7 23 45 12 5 L8 28 26 07 9 L9 127 48 39 0 P 95 例4 1平面观测文件0 7 2 2A 1000 1000AB L 0B S 540B A 180O L 30 52392C L 59 18471BC L 0O L 33 40548A L 75 5736CA L 0O L 23 45125B L 44 43389OA L 0B L 106 50406C L 232 11178 A B C O 1 2 3 4 5 6 7 8 9 已知A点坐标 1000 00 1000 00 下列三角网的起算数据如表所示 1 2 2A 3544064 77 96309 53B 3550460 27 94588 63C 3543614 17 84821 98D 3534632 03 87282 74AB L 0E L 53 23593F L 116 35446BE L 0A L 69 08008EC L 0F L 75 35221A L 124 26196B L 181 54195CD L 0F L 48 08026E L 108 42026DF L 0C L 55 12405FA L 0E L 67 57172C L 111 47551D L 188 2712 P 99 例4 2平面观测文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B E F C D 下列三角网的起算数据如表所示 P 101 例4 4平面观测文件 1 IN20 5 5 3A 3553106 74 412513 61B 3564238 63 415526 76AB L 0O L 31 33407D L 90 06545BC L 0O L 56 27546A L 81 27309CD L 0O L 45 40089B L 92 21558DA L 0O L 42 31426C L 96 0337OA L 0B L 123 26423C L 200 1702D L 281 04567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独立测边网平差 P 109 例4 6平面观测文件 2 IN21 2 2A 631 93 717 23AE S 1106 452F S 1192 148B S 2099 269B A 180 191531BF S 1244 456C S 1345 386CF S 1054 540D S 1189 819DF S 1278 241E S 1201 784EF S 1271 190 P 112 例4 7平面观测文件 1 2 2B 3542249 331 40582428 220BA S 1133 165D L 0D S 861 063C L 57 01317C S 1178 08C A 19 36437CB L 0D L 45 31063D S 1012 448DC L 0B L 77 2725A S 1127 232AD L 0B L 44 47008 P 119 例4 8平面观测文件 1 8 2 2A 5074743 471 10552 338B 5075916 395 8196 055C 5077921 048 9453 558D 5076484 808 12410 534P1P2 L 0C L 66 1340B L 159 41194A L 280 51592BA L 0P1 L 32 41154C L 84 21496P2C L 0P1 L 76 28162A L 139 03485D L 226 55196 CB L 0P1 L 34 51413A L 51 10276P2 L 72 09460AB L 0P2 L 295 35243C L 315 32181P1 L 333 51534DC L 0P2 L 22 53291A L 69 02481 P 1344 282 6 2 2A 8864 53 5392 58B 13615 22 10189 47C 6520 12 14399 30AB L 0P L 30 52472C L 59 18591BC L 0P L 33 40504A L 75 57302CA L 0P L 23 45113B L 44 43361PA L 0B L 106 50426C L 232 11202 A C P D 1 2 3 4 5 6 7 8 P 131 4 19平面观测文件 1 2 2A 1000 1000AC L 0C S 1800C A 30 0230D L 61 0757P L 92 0459PA L 0C L 49 2616D L 119 4816DP L 0A L 29 1435C L 71 1550CD L 0P L 38 2221A L 76 5058 A 1000 00 1000 00 AC 30 02 30 SAC 1800 00m A B C D E 1 2 3 4 5 6 7 8 9 P 132 4 20平面观测文件 1 2 2A 10000 10000AE L 0B L 47 08067B S 14293 652 0B A 89 405998BA L 0E L 80 19044C L 135 53183CB L 0E L 47 06488D L 121 05133D S 10588 967 0D A 346 392705DC L 0E L 65 34008ED L 0C L 40 27346B L 117 46319A L 170 19208 A 10000 00 10000 00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A 5500 00 4500 00 SAC 1200 23m AC 180 0000 P 133 4 22平面观测文件 1 2 2A 5500 4500AD L 0C L 65 523508C S 1200 23 0C A 180 0000B L 129 07001BA L 0D L 23 285006C L 47 001937CB L 0A L 69 451474D L 131 261212DC L 0B L 25 021923A L 52 2628 A B C 1 2 3 4 5 6 7 8 9 P 133 4 24平面观测文件 2 2 2A 1000 1000AB L 0B S 2080 999 0B A 180 0000O L 30 52464P L 59 18589PA L 0O L 23 45119B L 44 43321BP L 0O L 33 40571A L 75 57357OA L 0B L 106 50403P L 232 11171 A 1000 1000 AC 180 0000 A P C B L1 L2 L3 P 133 4 26平面观测文件 1 2 2A 60509 596 69902 525B 58238 935 74300 086C 51946 266 73416 515AB S 4949 186 0B A 117 183372BC S 6354 379 0C A 187 593418CP S 6129 88PA S 3128 86B S 3367 20 A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思想政治考点及答案
- 第03章 统计案例-学易试题君之单元测试君2025-2026学年高二数学人教版(选修2-3)(考试版)
- 第02章 地球上的大气-学易试题君之单元测试君2025-2026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考试版)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护理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拔尖测评卷(含答案)
- 社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新闻
- 社区流管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iphone代理合同范本
- 2025人教版(PEP)2024一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实验室新员工入职培训课件
- 动力柜技术协议
- 2023年青岛市城阳区工会系统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中生物第一课-(共24张)课件
- 电气原理图基础知识课件
-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
- 辽宁省学位英语考试词汇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