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ppt.Convertor.doc_第1页
北方地区.ppt.Convertor.doc_第2页
北方地区.ppt.Convertor.doc_第3页
北方地区.ppt.Convertor.doc_第4页
北方地区.ppt.Convertor.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分区地理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范围和面积北方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范围和面积北方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2.人口和民族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聚居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聚居在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等。1)气候:温带季风(半湿润、湿润区)2)地形:平原广阔3)土壤:黄土、黑土4)水文5)植被二、自然地理特征高原垂直气候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中温带暖温带寒温带二、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中国干湿分区图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气候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400-800毫米),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灾害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二、自然地理特征1.主要地形单元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2.本区“名山”“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3.黑土地与黄土地二、自然地理特征土壤黄土地黄土高原、黄河、海河携带泥沙冲积而成的华北平原。冬小麦、棉花、花生、小米。节约用水,改造中低产田。黑土地东北平原北部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春麦、玉米、大豆、甜菜、高梁沼泽地的保护。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冬季结冰,含沙量大,黄河下游有凌汛现象东北平原径流量较大,结冰期较长,有春、夏两个汛期,含沙量小二、自然地理特征水文黄土高原多为次生的灌丛、矮林,覆盖率低华北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平原针阔混交林为主,是我国的第一大林区二、自然地理特征植被资源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农业种植业以旱地为主、温带水果的主产区、东北林业发达工业两大工业基地三、社会经济特征社会经济特征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1.主要矿产资源:(1)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2)煤炭能源基地:山西、内蒙古、陕西(3)石油: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油田(4)铁矿:鞍山、迁安等社会经济特征重工业为主的工业我国沿海的四大工业基地中两个基地:辽中南地区和京津唐地区环渤海经济圈:重要工业基地 东北重工业基地 鞍山钢铁、沈阳机械大连化工和船舶长春汽车,哈尔滨电机制造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 北京首钢,燕山石油化工,天津制碱,开滦煤矿,唐山钢铁发达的轻纺工业和新兴的电子工业 其他工业基地山西太原钢铁、洛阳拖拉机制造、西安飞机和彩电显像管制造、石家庄的纺织工业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东北地区农林基地的建设黄淮海平原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四、可持续发展问题黄土高原的地貌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气候干旱多暴雨饮水困难洪灾只能种耐旱的作物水土流失人口的增加人地关系恶化地形破碎加剧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水土流失的危害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种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2)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黄土土质疏松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变率大,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4)地表坡度大,地面物质不稳定(5)植被覆盖度低,对地表的保护性差2、人为原因 人口的快速增长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和 破坏植被人口增长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农作物产量下降扩大荒地开垦面积人类活动影响修路陡坡毁林开垦采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的概念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 面积小,便于合理安排 成功经验可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应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方法: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高原多达百万条以上,遍及整个地区。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工程措施(打坝淤地)淤地坝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水土流失生的治理改造自然工程措施:修梯田修拦土坝生物措施:植树种草改造人类控制人口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退耕还林还草什么是商品农业?我国发展商品农业的主要途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建立起不同类型、有一定规模、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商品基地,是发展我国商品农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商品农业还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一、东北概况位置:位于我国东北,是一个自然地域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气候:大部分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面结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经济特征:是我国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重工业基地在工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制造是发展较快的部门,雄厚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1、地位: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高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优势数 量特 征分 布耕地面积广大总面积:2000万公顷,占全国的1/5; 人均面积:0.17公顷全国人均面积的2倍每劳动力担负面积:全国人均面积的5倍数量多,分布集中土壤肥沃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及山前台地、山间盆地和谷地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黑土层深厚、肥沃,土地生产力水平高黑土: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的西部;黑钙土:松嫩平原的中西部适于机械化耕作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松嫩平原、三江平原2、土地资源优势3、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分布作物分布区(商品粮基地)粮食作物细粮作物水稻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及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溉区小麦生长季较短的北部地区,尤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杂粮作物玉米分布普遍,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是我国的玉米带谷子分布普遍,比较干旱的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大高粱辽河平原为主产区经济作物大豆平原地区最多,北部多于南部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其次是三江平原亚麻黑龙江省产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附近4、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 (农业基地的发展方向)继续发展种植业,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5、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黑土和沼泽土是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但是,在东北土地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问题措施问题措施(1)黑地的利用(问题及措施)坡面治理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沟壑整治植树造林土层变薄水土保持黑土培肥肥力下降黑土利用降水集中,多暴雨秸杆还田种植绿肥作物和牧草增施有机肥、草肥(2)沼泽的开发与保护A、沼泽土的生产潜力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经过治理改良适宜发展农业。东北区的沼泽地尚未充分利用,生产潜力很大。东北的沼泽区地势平坦,积水不深,排灌便利,易于开垦。问题措施B、沼泽土的改良(原因及措施)作物低产减产水分过多过湿沼泽土的改良防洪治理有机物难以分解利用微生物活动微弱通气不良地温湿春季影响及时整地、播种影响发育、管理、收割夏秋存水形成涝害土壤质地粘重、阴凉绿化措施土地平整措施土壤熟化措施综合水利措施破坏C、沼泽土的保护蓄水池和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丹顶鹤天然栖息地沼泽植物资源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沼泽负面效应气候变迁三、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商品林基地的建设1、森林资源优势优 势表 现分布全国最大的林区林地面积5000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2%;人均林地面积超过0.5公顷,是全人均面积的8倍;森林覆盖率36%,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森林总蓄积量占全国的1/3,木材产量占全国的38.4%(1995年)宜林地区广有大量宜林荒山、荒地和沼泽森林树种丰富森林树种300种以上,经济价值较高的有50多种,主要林木有以落叶松为代表的寒温带针叶林和以红松为代表的温带针阔混交林2、森林资源的分布林 区自然条件及森林类型优势树种大兴安岭林区纬度高、气温低,只适宜耐寒树种生长,属寒温带针叶林区兴安落叶松小兴安岭林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适于针阔叶混交林的生长,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区红松、水曲柳长白山林区红松、紫椴防护林带东北平原西部风沙干旱区,森林稀少,风沙危害严重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 (面积5000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1/4)是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木材产量约占全国的40%) 东北林区的森林采伐和制材工业发达,其中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基地和木材调出省。3、开发现状4、问题表现在:采育失调;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采伐以皆伐(不分树龄全部砍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超采严重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森林火灾滥砍乱伐居民烧柴覆盖率低资源浪费林质下降资源减少物种减少珍稀物种灭绝自然灾害频繁森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5、森林的合理开发与保护(首要任务、工作重心和生产方针)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以原木生产为中心(目前)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方向)保护、恢复和发展并重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珍贵树种更新积极营造人工林坚持合理采伐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首要任务工作重心生产方针措施6、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开发的原因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开发的措施林木资源减少林区经济效益低木材外运导致运输紧张发展果园林业和柞蚕生产,加强林业基地建设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我国高、中、低产田的划分指质量高、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可获得高产的土地指质量不高、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只能获得中产或低产的土地以当地大田面积近三年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基准,高于基准20%以上的为高产田,低于基准20%以下的为低产田,处于基准20%以内的为中产田高产田:中、低田:我国目前规定:我国耕地质量低农业低产区形成特点分布广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增产必然选择提高单产改造中低产田改造中低产田一、中低产田的治理的地理背景1、辽阔的冲积平原(1)范围:又称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自古有“中原之称”(2)地形地势: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4米左右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的洼地宏观上平坦,微观上起伏不平组成位置地势组成物质和主要特征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由山 前洪积和冲积物质组成,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由各河冲积物组成,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含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极低旱涝、盐碱、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是这里一些地区经济落后,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地位不符的重要原因2、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旱涝、盐碱、风沙等灾害形成的原因自然因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气 候地 形干旱洪涝风沙盐碱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不合理的开垦使用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降低降水集中(7、8月),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泄洪能力不足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旱易起沙,春季多大风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壤中的盐份向地表积聚地势起伏和缓,缺乏风力屏障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地,加剧风沙肆虐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3、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中、低产田的分布地域单元土地质量及作物产量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土地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农作物生第发育的需要,是高产田土壤或土壤环境中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4、改造中、低产田的意义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1)后备耕地不足,现有耕地面积不可能增加很多(见下图)。因此,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2)黄淮海平原现有耕地中大部分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限制因素(见下表):黄淮海平原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80%以上的土地具有较难克服的限制性因素,给土地利用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类型面积(万公顷)占平原土地面积(%)占限制性因素土地面积(%)干旱缺水土地947.5328.9536.27低洼易涝土地797.0224.5130.51盐碱化土地448.4813.7917.16土质过沙土地276.618.5110.59受侵蚀土地143.114.405.47合 计2612.7580.16100.00二、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1、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1)治理开发的背景-辛店洼的自然条件辛店洼的自然条件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季节河流水位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结 果冬季和春季(旱季)夏季和秋季(雨季)河流水位下降,基本与洼底高程持平,河水不会倒灌入洼地河流水位上升,高于洼地高程,河水不有时灌入洼地下降上升洼地盐碱化洼底沼泽化洼缘盐碱化夏秋河流水位冬春河流水位152019181716高程(米)丰收河AB18.4米2、治理开发方法-鱼塘-台田模式2、治理开发方法-鱼塘-台田模式项目内容指导思想生态模式物种结构鱼塘台田立体种养模式治理效果因洼制宜成鱼养殖塘每个约0.3公顷,根据生物的不同习性,养殖不同的家禽和鱼类;台田高1.52.0米,根据需要在台田坡地和台地上种植不同的植物表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鲂,底层养鲤鱼和鲫鱼果(苹果)粮(小麦、玉米等)间作,果棉间作,果菜(韭菜、白菜等)间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