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证常见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生物物证常见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生物物证常见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生物物证常见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生物物证常见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生物物证常见技术 第一节电泳技术第二节层析法第三节比色分析技术第四节离心技术第五节显微镜技术 第一节电泳技术 电泳是指在电场中的带电粒子向电性相反方向发生位移的现象 是蛋白质 核酸分析鉴定的主要技术之一 电泳原理 在同一电泳条件下 不同带电颗粒因其分子大小和带电量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泳动速度 因此电泳一定时间 就能相互分开 电泳的分类 自由界面电泳 电泳可以直接将样品放在缓冲液中进行 区带电泳 将样品放在固体支持物上进行电泳 因待测样品各组分的泳动率不同被分离成不同的区带 区带电泳分类 一 据电场强度分 高压 常压 低压 二 据支持物种类分 滤纸 醋酸纤维薄膜 琼脂糖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 三 据支持物形状分 水平板 垂直板 柱状 圆盘 U形管 毛细管 四 据原理分 等速 免疫 等电聚焦 五 据方向分 单向 双向 六 据目的分 分析 制备 七 据缓冲液pH分 连续pH 非连续pH 电泳槽 电泳仪 电泳步骤 电泳的一般操作程序包括支持物的准备 加样 电泳 固定 染色 脱色 定性观察及定量测定等过程 请观看视频 1 高压电极槽与进样机构2 填灌清洗机构3 毛细管4 检测器5 铂丝电极6 低压电极槽7 恒温机构8 记录 数据处理 第二节层析法 所有的层析系统都由两个相组成 一是固定相 另一是流动相 当待分离的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 由于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 与两相发生相互作用 吸附 溶解 结合等 的能力不同 在两相中的分配 含量比 不同 且随流动相向前移动 各组分不断地在两相中进行再分配 分部收集流出液 可得到样品中所含的各单一组分 从而达到将各组分分离的目的 层析操作 第三节比色技术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 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比色技术分类 光谱分析技术可分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三大类 基于发射光谱分析的方法有火焰光度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 基于吸收光谱分析的方法有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 基于散射光谱分析的方法有比浊法 A abc式中A为吸光度 b为溶液层厚度 cm c为溶液的浓度 g dm3 a为吸光系数 当固定溶液层厚度l和吸光系数a时 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成线性关系 比色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 可见分光光度计 或比色计 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722 第四节离心技术 离心技术是实验室常采用的技术 主要是利用离心力将悬浮液中的悬浮微粒快速沉降 借以分离比重不同的各种物质成分的方法 F 重力 浮力 VPg V g Vg p 式中 F 下沉力 V 微粒体积 P 微粒密度 介质密度 g 重力加速度 当P 时 微粒下沉 P与 差值越大 微粒下沉速度越快 因此 加大离心机转速可加快离心微粒的沉降速度 离心机分类 一 根据转速分类1 常速离心机 转速少于5000r min 用于一般液体可沉淀颗粒的分离 或制备一般的组织匀浆 2 高速离心机 转速5000 25000r min 用于细胞器的分离和生物大分子的制备 3 超速离心机 转速超过25000 85000r min 多用于亚细胞结构的分离和生物大分子的制备 二 根据温度分类1 常温离心机 室温 25 下工作 常速离心时使用 2 低温离心机 在4 下工作 高速离心时使用 3 冷冻离心机 在0 25 工作 超速离心时使用 三 根据体积大小和放置方式分类1 台式离心机 体积小 放在操作台上 用于微量物质的提取 2 落地式离心机 体积大 放在地面上 用于大量物质的提取 四 根据供能方式分类1 自动式离心机 设置程序后 电脑程序控制离心速度和时间 2 电动式离心机 由操作者接通电源 利用旋钮控制离心速度和时间的离心机 3 手动式离心机 第五节显微镜技术 一 发明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 发明者可能是札恰里亚斯 詹森 眼镜商 或汉斯 利珀希 科学家 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 但并没有用于观察 第一个使用者是伽利略 第二个是荷兰商人安东尼 凡 列文虎克 1931年 恩斯特 鲁斯卡研制了电子显微镜 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二 分类 一 光学显微镜 通常皆由光学部分 照明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 目前光学显微镜主要有明视野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 微分干涉差显微镜 倒置显微镜 二 电子显微镜 有与光学显微镜相似的基本结构特征 但它将电子流作为一种新的光源 使物体成像 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种类有扫描电镜 分析电镜 超高压电镜等 三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 对光 1 将低倍镜转至镜筒下方与镜筒成一直线 2 拨动反光镜 调节至视野最亮无阴影 反光镜有平 凹两面 光源强时用平面 较暗时用凹面 需要强光时 将聚光器提高 光圈放大 需要弱光时 将聚光器降低 或光圈适当缩小 3 将待观察的标本置载物台上 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下降至接物镜接近标本 于转动粗调节器的同时 须俯身在镜旁仔细观察接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 4 左眼于接目镜观察 同时左手转动粗调节 使镜筒徐徐上升以调节焦距 使视野内的物象看到上时即停 再调微调节器 至标本清晰为止 2 接物镜的使用及光线的调节 显微镜一般具有三个接物镜 即低倍 高倍及油镜 固定于接物镜转换盘孔中 观察标本时 先使用低倍接物镜 此时 视野较大 标本较易查出 但放大倍数较小 后高倍接物镜放大的倍数较大 能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结构 再使用油镜观察 一般加一滴油后直接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进行镜检观察 3 低倍 高倍 油镜头的识别 1 标明放大倍数10 40 100 或10 0 25 40 0 65 100 1 30 2 低倍镜最短 高倍镜较长 油镜最长 3 镜头前面的镜孔低倍镜最大 高倍镜较大 油镜最小 4 油镜头上常刻有黑色环圈 或 油 字 4 1 光线对好后 移动推进器寻找需要观察的标本 2 如标本的体积较大 不能清楚查见其构造因而不能确认时 则将标本移至视野中央 再旋转高倍接物镜于镜筒下方 3 旋转微调节器至物象清晰为止 4 调节聚光器及光圈 使视野内的物象达到最清晰的程度 5 油镜的使用方法 1 原理 油镜的透气孔最小 这样进入的光线就少 物体不易看清楚 同时又因自玻片透过的光线 由于发生了折射散光 因此射入镜头的光线就更少 物体更看不清楚 采用一种和玻片折光率相接近的介质如香柏油 加于标本与玻片之间 使光线不通过空气 这样射入镜头的光线就较多 物象就看得清楚 2 油镜的使用 a 将光线调至最强 聚光器提高 光圈开放 b 转粗调节器使镜筒上升 滴香柏油1小滴于接物镜正下方标本上 c 转动接物镜转换盘 使油镜头于镜筒下方 d 俯身镜旁侧面在肉眼的观察下 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徐徐下降浸入香柏油内 轻轻接触玻片为止 e 慢慢转动粗调节器 使油镜头徐徐上升至见到标本的物象为止 f 转动微调节器 使视野物象达到最清的程度 g 左手徐徐移动推进器 并转动微调节器以观察标本 h 标本观察完毕后 转动粗调节器将镜筒升起 取下标本玻片 立即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香柏油擦净 6 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之前 应熟悉显微镜的各部名称及使用方法 特别应掌握识别三种接物镜之特征 2 观察无色和颜色较浅的标本时 必须注意光线的调节 3 新鲜标本观察时 须加盖玻片 以免标本因蒸发而干燥变形或污染侵蚀接物镜 同时可使标本表面匀平 光线得以集中 有利于观察 四 显微镜的保养 1 显微镜在从木箱中取出或装箱时 右手紧握镜臂 左手稳托镜座 轻轻取出 不要只用一只手提取 以防显微镜坠落 然后轻轻放在实习台上或装入木箱内 2 显微镜放到实习台上时 先放镜座的一端 再将镜座全部放稳 切不可使镜座全面同时与台面接触 这样震动过大 透镜和微调节器的装置易损坏 3 显微镜须经常保持清洁 勿使油污和灰尘附着 如透镜部分不洁时 用擦镜纸轻擦 如有油污 先将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拭去 4 显微镜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