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土壤剖面及采集.ppt_第1页
土壤、土壤剖面及采集.ppt_第2页
土壤、土壤剖面及采集.ppt_第3页
土壤、土壤剖面及采集.ppt_第4页
土壤、土壤剖面及采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谢德体xdt 土壤 土壤剖面及采集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一 土壤的概念 Theconceptionofsoil 说文解字 土者 吐也 吐生万物 管子 有土斯有财 土壤作为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被定义为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 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一 土壤 Soil 话说土壤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说文 百谷草木丽乎土 易 彖传 壤 柔土也 南方的土多称壤 如红壤 砖红壤 土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一 土壤的概念 Theconceptionofsoil 不同的角度 人们对土壤的认识不同 工程技术人员 土建 水利工程建设中 土壤是承受重压的基础 堤坝的材料 水边的围床 因而土壤是一种物质材料 他们对土壤的认识主要依据土壤的组成 性质 特别是土壤的力学及物理学性质 农业技术人员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地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 其原因是土壤具有肥力 环境科学工作者 土壤具有肥力 又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物质的能力 即净化能力 土壤具有肥力及净化力 这是土壤的本质特性 一 土壤 Soil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一 土壤的概念 Theconceptionofsoil 二 土地 土地是由气候 地貌 岩石 土壤 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垂直立体空间 土壤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土地具有强烈的 社会经济 属性 而土壤的 社会经济 属性较弱 地 地 土也 与天相对应 地生养万物 管子 形势解 地产 地主 地势 地位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一 土壤的概念 Theconceptionofsoil 三 土壤肥力与土壤净化力 1 土壤肥力 soilfertility 土壤具有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 水分 养分 和环境条件 空气 温度 的能力 高肥力的土壤应该是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吃得饱 水分 喝得足 适宜的空气和温度 住得好 同时土壤应有良好的结构 以利于植物根系的伸展 让植物 站得稳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一 土壤的概念 Theconceptionofsoil 三 土壤肥力与土壤净化力 2 土壤净化力 soilpurification 土壤本身通过吸附 分解 迁移 转化等过程而使土壤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 土壤具有肥力及净化力 既有土壤本身的内在因素 包括土壤的物质组成 也有外界的条件 如土壤是岩石风化的产物 在周围的大气 水体 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 并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二 土壤的基本组成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二 土壤的基本组成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二 土壤的基本组成 矿物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 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原生矿物 地球内部岩浆岩冷凝时形成的 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 改变了形态 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 矿物质 石英 quartz 正长石 orthoclase 斜长石 plagioclase 云母 mica 辉石 pyroxene 闪石 amphibole 橄榄石 olivine 主要的原生矿物 主要的次生矿物 高岭石 蒙脱石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二 土壤的基本组成 腐殖质 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非腐殖质物质 碳水化合物 单糖 双糖 多糖含氮化合物脂类物质 有机质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示意图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二 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生物 土壤动物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二 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生物 土壤微生物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19世纪末 俄国土壤学家B B 道库恰耶夫 Dokuchaev 1846 1903 通过对俄罗斯大草原土壤的调查 提出土壤的五大成土因素 即 母质 parentmaterial气候 climate生物 biology地形 topographty时间 time 五大成土因素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首先 直接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 性质和方向 其次 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地说 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 母质与土壤的性质差别就愈大 但母质的某些性质却仍会顽强地保留在土壤中 1 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母质的形成 不同母岩上发育的土壤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通过气温 降雨量 生物活动而表现 气温高低对岩石的机械破坏程度 各种化学反应速度 生物界的面貌以及新成代谢速度有重大影响 降雨量多少关系到水在风化作用中的活跃程度 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岩石的风化速度 生物的繁殖状况直接关系到风化作用的进行及其对其他风化作用的影响 温暖潮湿区 气温高 降雨量大 植物茂密 微生物活跃 化学 生物风化作用速度快而充分 岩石的分解向纵深发展可形成巨厚的风化层 极地和沙漠地区 由于气候干冷 化学风化的作用不大 以物理风化为主 岩石易破碎为棱角状的碎屑 2 气候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2 气候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2 气候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土壤剖面发育与气候湿润度的关系图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3 生物因素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3 生物因素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4 地形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地形与母质的关系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4 地形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地形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4 地形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Atypicalprofileofapoorlydrainedsoil 地形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5 成土时间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5 成土时间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Slightlydeveloped highlydeveloped adjacenttoLake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5 成土时间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三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6 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演化的影响 1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 有目的的 定向的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 在逐渐认识土壤发生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利用和改造土壤 培肥土壤 它的影响可以是较快的 2 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 它受着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 3 人类活动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各自然因素而起作用 并可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 后表 4 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 利用合理 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利用不当会破坏土壤 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退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壤引起的 人类影响成土因素的作用 据E M Bridges 1982 现代农业机械对土壤的影响 现代农业耕作土壤景观 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施用农家肥后的土壤景观 自然条件下的红壤 人为作用的红壤性水稻土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四 土壤的结构与功能 一 土壤的结构 土壤结构是土粒的结合状态 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状 是形成土壤结构的基础物质 并以其复杂的矿物成分提供多种矿质营养元素 土粒构成土壤结构 结构构成层次 层次组成土体 Blocky块状 prismatic Columnar柱状 platy 片状 Soilstructure columnar Granular团状 Blocky块状 Columnar柱状 Prismatic棱柱状 platy片状 Singlegrained单粒 Soilwiththosestructures 自然土壤剖面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四 土壤的结构与功能 二 土粒与土壤质地 土粒 矿物质土粒和有机质土粒两种 土壤固体物质大小和形态各异 称为矿物质土粒或矿质土粒 简称土粒 土粒 常指矿质土粒 分单粒和复粒 Sand 砂粒 Silt 粉粒 Clay 粘土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四 土壤的结构与功能 石砾 1mm砂粒 1 0 05mm粉粒 0 05 0 002mm粘粒 0 002mm 二 土粒与土壤质地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四 土壤的结构与功能 土壤质地 指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 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二 土粒与土壤质地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四 土壤的结构与功能 二 土粒与土壤质地 粘粒20 粉粒40 砂粒40 国际制 根据砂粒 2 0 02毫米 粉粒 0 02 0 002毫米 和粘粒 0 002毫米 三粒级含量的比例 划定12个质地名称 可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的质地三角图 先找到该颗粒的定点 100 按3个粒级含量分别做各顶点对应的三角形的3条底边的平行线 3线相交点 即为所查质地区 四 土壤的结构与功能 二 土粒与土壤质地 查三角图的要点为 以粘粒含量为主要标准 25 者为粘土组 当土壤含粉粒 45 时 粉质 当砂粒含量在55 85 时 砂质 当砂粒含量 85 时 则称壤砂土或砂土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四 土壤的结构与功能 三 土壤容重及其作用 土壤密度 不计孔隙所占位置 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 g cm3 常用土壤密度值 2 65g cm3 土壤容重 单位容积原状土壤 包括孔隙 的干质量 土壤容重值多介于1 0 1 52 65g cm3范围内 夯实的土壤容重则可高达1 8 2 02 65g cm3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四 土壤的结构与功能 三 土壤容重及其作用 土壤容重的意义 1 反映土壤的松紧度 2 计算土壤重量及某些组分的含量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四 土壤的结构与功能 土层是土体的一级机构 是土壤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并向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层次单元 四 土壤层次 I 土壤的基本知识 四 土壤的结构与功能 土体是土壤这个空间连续体在地球表层分布的最小体积 即是一种能代表个体土壤最小体积的土壤 其延伸范围应大到足以研究任何土层的本质 人为假设其平面的形状近似六角形 四 土体 II 土壤分类与土壤剖面调查 一 土壤分类 一 土壤分类的概念 土壤分类是建立一个合符逻辑的多级系统 每一个级别中可包括一定数量的土壤类型 从中容易寻查各种土壤类型 将有共性的土壤划分为同一类 即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分门别类 II 土壤分类与土壤剖面调查 一 土壤分类 二 土壤分类单元 土壤分类单元是指在所选用的作为土壤分类标准的土壤性质上相似的一组土壤个体 并且依据这些性质区别其它土壤个体 II 土壤分类与土壤剖面调查 一 土壤分类 三 土壤分类的工作内容 1 类别的区分按土壤类型的特征 指标 区分土壤 这是土壤分类最基本的工作 2 概括和归类对相似的土壤根据土壤主要特征 指标 进行比较 归纳 使在不同分类级上作为分类的指标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即根据相似性归类 3 分级编排根据土壤特性分级编排 构成了多级分类单元 从低级到高级单元土壤性质差别变大 4 命名给一个具体土壤类别一个合适的名称 目前各国土壤的命名方法仍有很大的差别 II 土壤分类与土壤剖面调查 一 土壤分类 四 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土壤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一切土壤性状的获得 各种不同土壤性状的差别 都与土壤的形成演化有关 因此土壤分类应以土壤发生学理论为基础 但土壤分类必须根据土壤特性进行 不能根据成土条件的差别和推断的成土过程来分类 II 土壤分类与土壤剖面调查 一 土壤分类 五 土壤分类的依据 1 分析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和作用 2 研究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 3 研究土壤属性的差别 土壤属性是土壤分类的最终依据 II 土壤分类与土壤剖面调查 一 土壤分类 六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从上至下共设土纲 亚纲 土类 亚类 土属 土种和亚种等七级分类单元 其中土纲 亚类 土类 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 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 土种为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 以土类 土种最为重要 该分类系统已初步拟出了土纲 亚纲 土类和亚类检索表 共把全国分为14个土纲 39个亚纲 141土类和595亚类 II 土壤分类与土壤剖面调查 一 土壤分类 七 中国的土壤分布 II 土壤分类与土壤剖面调查 一 土壤分类 八 重庆市的土壤分布 重庆市耕地的土壤类型 全市8大土壤类型 紫色土 黄壤 水稻土 冲积土等 水稻土1712 9万亩 占耕地土壤44 8 紫色土 碱性 中性 酸性 1181 7万亩 占耕地30 9 黄壤547 9万亩 占耕地14 3 其它土壤类型377 8万亩 占耕地10 不同耕地土壤类型比例图 II 土壤分类与土壤剖面调查 二 土壤剖面 一 土壤剖面的概念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出来的垂直切面 它是土壤外界条件影响内部性质变化的外在表现 不同的土壤形成条件 影响到土体内部物质运动的特点不同 也就带来了剖面形态的不同 II 土壤分类与土壤剖面调查 二 土壤剖面 二 土壤剖面的形态 土壤剖面形态的鉴别 主要是根据土壤颜色 质地 结构 松紧度 新生体 pH值 石灰性反应等 砖红壤景观 砖红壤剖面 红壤景观与土壤剖面 黄壤景观及剖面 黄棕壤景观与剖面 棕壤景观及剖面 暗棕壤景观及土壤剖面 漂灰土景观及土壤剖面 褐土景观及剖面 黄绵土景观及剖面 黑垆土景观及剖面 黑土景观及剖面 黑钙土景观及剖面 栗钙土景观及土壤剖面 灰钙土景观及土壤剖面 棕漠土景观与剖面 石灰岩景观及土壤 紫色土 潮土景观与土壤剖面 灌淤土景观与土壤剖面 水稻土 II 土壤分类与土壤剖面调查 二 土壤剖面 三 土壤剖面调查 II 土壤分类与土壤剖面调查 二 土壤剖面 三 土壤剖面调查 土壤的颜色调查 蒙氏比色卡 土壤剖面样品采集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观测意义目的相关基本概念土壤剖面设置与挖掘土壤剖面观察与记述土壤剖面样品采集 剖面观察 意义目的 土壤剖面观察是认识 了解土壤的入门 也是研究土壤的基本手段 土壤剖面记录着土壤在成土因素的影响下 可能发生过的和正在进行着的各种成土作用 以及其所造成的综合结果 土壤的过去和现在 通过一些土壤特征可以间接地初步推测所观察的土壤具有的肥力状况和生产性能 与土壤剖面有关的基本概念 土壤剖面单个土体聚合土体土壤发生层诊断层 与土壤剖面有关的基本概念 土壤剖面是一些平行于地表的土层horizon 包括母质层 的垂直序列 俄国道库恰耶夫 B B DOKUCHAEV 于1883年提出 土壤是三维实体 有其一定的面积和深度 但在土壤调查中只能挖一土坑作一垂直切面作为研究三维土壤景观的 样品 在所显露的切面上可以看到一些大体上平行于地表的土层 这些土层 包括母质层 的垂直序列就是土壤剖面 与土壤剖面有关的基本概念 单个土体pedon土壤作为一个三维实体 其最小体积的 一个土壤 就叫做 单个土体 与土壤剖面有关的基本概念 聚合土体两个或更多个相似的 单个土体 可构成一个 聚合土体 单个土体与聚合土体的关系就象一棵松树对一片松林 它是一个具体的景观单位 在土壤制图上为一最小制图单位 在土壤分类则为一基本分类单位 在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相当于一个土系 与土壤剖面有关的基本概念 土壤发生层 由成土作用产生的 平行于地面的 具有不同特征的一些层次 由于成土母质在成土作用影响下产生土层分异作用 致使土壤剖面中可见到 与地面大致平行的 具有不同的颜色 结构 质地 结持性 新生体等特征的一些层次 其主要形成因素是物质与能量 水 热 气 的垂直流 下行和上行垂直流及其循环变化 和生物有机体 植物根系 微生物 土壤动物 活动的垂直分布 在这些因素影响下 成土母质中的矿物质和后来加入的有机物和矿物质在量 质和速度上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 并通过淋溶 淀积作用 氧化 还原作用和其他成土作用等分异形成一些不同的土层 这种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土层称为土壤发生层 而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土层 例如冲积新成土剖面中的砂黏间层则称为土壤层次 每一类土壤有其特征性的发生层组合 从而形成了各种土壤剖面 与土壤剖面有关的基本概念 诊断层 在土壤系统分类中 用于鉴别土壤类别的 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特定土层 它是土壤发生层的定量化和指标化 两者是密切相关而又相互平行的体系 许多诊断层与发生层同名 例如盐积层 石膏层 钙积层 盐磐 黏磐等 有些诊断层相当于某一发生层 但名称不同 例如雏形层相当于风化B层 有些由一个发生层派生 例如作为发生层的腐殖质层 按其有机碳含量盐基状况和土层厚薄等定量规定分为暗沃表层 暗瘠表层和淡薄表层等3个诊断层 有些诊断层则是由两个发生层合并或归并而成 属于合并的如 水耕表层为 水耕 耕作层加犁底层 属于归并的如黏化层 它或指淀积黏化层 或次生黏化层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共设置有33个诊断层 土壤剖面设置与挖掘 布点设计具体样点设置因观察目不同而不同 代表性 例如地形平坦 植被一致的地方 可在其范围近中心设置观察剖面 如果小地形有变异 则应在高低和低地分别设置剖面 山地丘陵地区土壤种类比较复杂 应根据土壤调查目的和制图精度要求 在不同海拔高程 以及坡地的上 中 下部位分别设置观察剖面 自然土壤的观察剖面应尽量设置在未受或少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地方 耕种土壤的观察剖面应该设置在人为活动相对稳定的农地或田块上 而远离路边 田坎或沟渠 土壤剖面设置与挖掘 土壤剖面设置与挖掘 垂直切面朝向光亮挖出的土应堆放在土坑两侧 耕作土壤表层应单独堆放观察面上缘地表不可堆土 行走踩踏或搁置笨重工具 毛面 光面 回填直接参与 野外观察与记述 GeneralsiteinformationSoilformationfactorsSoil horizon descriptionSoilinterpretation 野外观察与记述 Generalsiteinformation剖面编号 地点 经纬度 海拔 土壤名称 日期 调查人剖面照片 景观照片 特征照片 剖面照 上端露出部分空间 不要顶格整个画面 标尺统一放置在剖面左边 一定要放垂直 可以放置田间号 底部要到基岩或者至少1 2m左右 可以剖面挑出部分毛面 但只占剖面整体宽度的1 3左右 要避免明显刀痕 剖面整体上一定要修理平整用平头铲修 避免呈下图状 照相时镜头贴近地面 要基本上垂直于剖面 尽量避免上下比例失真 Colorfulsoils 景观照片 特征照 野外观察与记述 Soilformationfactors气候条件 地貌地形 母岩或母质种类 风化成土时间 水文和地下水状况 及人类活动 土地利用 植被地表状况方面如地表砾石覆盖度 岩石裸露度 林木郁闭度 草被覆盖度 地表坡型 坡度 土壤侵蚀状况 风化层厚度 及农业利用状况 农作制度 轮作制度 作物种类等 等 野外观察与记述 Soil horizon description土壤剖面特征如土层 层界 颜色 质地 结构 孔隙 结持性 新生体 生物活动 包括人类活动 踪迹或产物 简易化学性质等 土壤发生层 H层 O层 A层 E层 B层 C层 D层 R层 A0层 A1层 AB层 B层 C层 R层 A层 B层 P层 W层 G层 C层 D层 R层 常见土壤发生层 H层有机质层 它是在水下形成 由聚积在土表的未分解或半分解的泥碳 腐泥和腐泥泥碳有机物质所组成 它长期受水饱和或饱和后现在被排干 它可位于矿质土壤的顶部 或被埋藏在地表下任一深度处层 O层枯枝落叶层 它是有机物质占优势的土层 由聚积于地表的枯枝落叶 苔藓 地衣等组成 位于矿质土壤或有机土壤的表面 或被埋藏在地表下任一深度处 呈未分解或半分解状态 在O层中矿质组分只占很少一部分体积 按重量计也达不到一半 A层腐殖质层 它是聚积有与矿质组分充分混合的腐殖化有机质的矿质发生层 或是具有因耕作放牧等扰动土壤性质的矿质发生层 在一些A层中可能兼具有一些E层 见下述 性质 但若腐殖化有机质积聚作用占优势 则仍然定为A层 常见土壤发生层 E层淋溶层 它是土壤中硅酸盐黏粒 铁 铝等单独或一起淋失 石英或其它抗风矿物的砂粒或粉粒相对富集的矿质发生层 通常E层的颜色较其上覆A层的浅 有机质含量也较少 与B层 见下述 相比则颜色亮度较高或彩度较低 质地也较粗 E层一般位于O层或A层之下 B层之上 B层淀积层 它是位于A层 E层或O层之下 已全部或几乎全部丧失岩石构造的发生层 它具有以下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征 有单独或同时产生的硅酸盐黏粒 铁 铝 腐殖质 碳酸盐 石膏或二氧化硅的淀积作用 有碳酸盐产生移动迹象 有三二氧化物的产生残积作用 与其上下土层相比有较红的色调 较低的亮度和较高的彩度 若其体积随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而变化 则具有形成硅酸盐黏粒或 和释放氧化物 以及形成粒状 块状或棱柱状结构的弱风化成土 蚀变 作用 或其土体呈现易脆性 常见土壤发生层 C层或称母质层 它是未明显受土壤发生影响 虽可能有一定变化 但尚不具有上述H层 O层 A层 E层 B层性质的土层 它包括沉积物 风化体 及湿时可用铁铲挖动的基岩 一些硅质或石灰质沉积层 如贝壳 珊瑚 硅藻土 也作为C层 植物根系可以穿透C层 它为植物提供重要的生长条件 有些土层虽具有二氧化硅 碳酸盐 石膏 或易溶盐类积聚 即使这些物质呈硬化状态 但因其尚无明显地受土壤发生影响 以及另有些土层虽然是由强风化物质形成的 但并不具有上述H层 O层 A层 E层 B层性质 这两种土层都仍然作为C层 C层多为矿质土层 但有机的湖积层通常也划为C层 C层不一定就是假定形成其上覆土体层 包括 A层 E层 B层 的物质 R层或称母岩层 它是坚硬的岩石 如花岗岩 玄武岩 石英岩 石英砂岩 硅质砂岩及硬结的碳酸盐岩等 它们在湿时用铁铲挖不动 其碎块放置在水中 经24小时不消散 它可有很少量细小裂隙 可被黏粒或其它物质包被或填充 但植物根系不能穿透 其他常见土壤发生层 G层或称潜育层 它是长期被水饱和 土壤中的铁锰氧化物被还原迁移 土体呈灰兰灰绿或灰色的矿质发生层 他相当于国外所划分的Bg层或Cg层 P层或称犁底层 它是位于耕种土壤耕作层的下面 常见于水耕人为土中 由于农具 人畜践踏等压实而形成 土体紧实 容重较大的发生土层 它兼具有物质淋失和物质淀积 不能简单地作为A层 K层或称矿质结壳层 它一般位于矿质土壤A层之上 如盐结壳铁结壳等 它若出现在A层之下则不能称为K层 其他土壤发生层 特性细分土层 续分土层 过渡土层 混杂土层 不连续土层等特性细分土层 同一种主要发生土层 特别是在不同的单个土体间 因具体的形成因素和形成作用的影响 而使其附属特性有着较大差异 通常在主要发生层的代号之后 加注小写英文字母尾随 以示区别 如Ah Ap Bt Bw 或Bk等 各个国家采用的尾注 及其含义和习惯用法并不完全相同 详细的可参考FAO ISRIC 1990 GuidelinesforSoilDescription 3rdEdition Revised 或 土壤地理研究法 1989 其他土壤发生层 续分土层 同一个主要发生土层内具体的土壤特征可能尚存有一定差异 特别是在土层厚度较大情况下 可以沿垂直方向 把它继续分层 用阿拉伯数字尾随在发生土层代号之后 如C1 C2 C3或Cg1 Cg2或C Cg1 Cg2 R 习惯上 用Bt1 Bt2 Btk1 Btk2 但不用Bt1 Bt2 Btk3 Btk4 或用Bs1 Bs2 2Bs3 2Bs4 但不用Bs1 Bs2 2Bs1 2Bs2 或用Ap A1 A2 Ap1 Ap2 A1 A2 A3和E1 E2 Eg1 Eg2 其他土壤发生层 过渡土层 若一个发生土层兼具有其上下两个发生土层的特征 则可作为过渡性土层 以其上下两个发生土层的代号联合表示 如AB EB BE或BC 写在前面的代号表示其特征在过渡性土层中占优势 有时 一个过渡性土层即使其上下两个发生土层中有一个是不存在的 仍然称它为过渡性土层 例如 一个称为BE的过渡性土层 指的是该土层性质与一个受截切的土壤剖面中上覆E层尚未被侵蚀掉之时BE层所具有的性质相似 实际上 这里所称的BE过渡性土层并无上覆E层存在 又如一个AB或BA过渡性土层可能是基岩直接位于其下 实际上 并无B层 一个BC过渡性土层可纵然在其下面并不存在有C层 其他土壤发生层 混杂土层 若一个主要发生土层明显地混杂有另一个主要发生土层的特征 则可联合使用两个土层的代号 并用斜线隔开 如E B B E B C或C R 土壤发生层分布 土层分布 视觉指标颜色结构根系新生体触觉指标紧实度质地细比粗好 土壤发生层划分 土层记述 土层划分深度及名称颜色 质地 紧实度 生物活动 侵入体 新生体 土层记述 土层深度层界观察 层界明显度和形状 前者分为突变 清晰 渐变 及扩散4个等级 后者分为平滑 波状 无规则 及间断4种 土层记述 颜色质地结构空隙新生体生物活动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反映着土壤的物质组成 且受成土作用影响 富含腐殖质的表层土壤多为暗黑色 游离氧化铁中以赤铁矿占主要的土层 多呈红色或深红色 游离氧化铁中以水铁矿或褐铁矿占优势的土层则多为黄棕色或棕色 受强度潜育作用影响的土层一般为灰兰色或灰绿色 土层颜色是借助于芒塞尔比色卡用肉眼进行半定量测定的 芒塞尔颜色标志 或称芒塞尔颜色值包括色调 Hue 明度或色值 Value 和彩度或色阶 Chroma 色调 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主要特征 与该物体反射光的主波长有关 共有10个基本色调 即 R 红 Y 黄 G 绿 B 兰 P 紫 YR 黄红 GY 绿黄 BG 兰绿 PB 紫兰 RP 红紫 其中前面5个是主要颜色 后面5个是中间颜色 色调级别的表示是以等分数字在前 符号在后 如2 5YR 5YR等 若等分数字为0就等于其前面相邻色调的等分数字10 明度 物体颜色的相对明亮度彩度 物体呈现颜色的鲜艳程度 与其相对纯度或饱和度有关 芒塞尔颜色标志的排列顺序为 色调 明度 彩度 如5YR5 6 图2 24蒙氏土壤颜色卡图式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的明度和彩度随土壤水分状况不同而有变异 风干态和湿润态的明度可相差0 5 3个单位 彩度可相差0 5 2个单位 因此必须分别测定描述风干态和湿润态的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质地是土壤细土部分中不同大小颗粒的含量组合 如黏土是指土壤细土部分中砂粒 粉粒和黏粒的含量分别为 45 40 和 40 它受成土母质和风化成土作用共同影响 砂粒 粉粒和黏粒野外剖面观察时仅把土壤质地粗略地分为砂土 砂壤土 壤土 粉壤土 黏壤土和黏土6个等级 质地粗判 国际上主要的土粒分级标准图式 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 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 形状各异的团聚体 aggregate 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 soilstructure 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的产物 故不同的土壤及其发生层都具有一定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 单粒结构SingleGrained粒状结构Grained片状结构Platy 生物原因形成的团聚体 有机化合物 真菌丝 细根 动物排泄物 源于压实的垂直压力 土壤结构 柱状结构Columnar 块状结构Blocky 大块状结构Massive 棱柱状结构Prismatic 来自收缩 膨胀过程产生的层面压力 粘合物质收缩 膨胀过程被非均匀基质阻断 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 发育强度 弱中强 土壤空隙 空隙包括土壤中所有的空间 孔隙不包括裂隙空隙与土壤单粒 结构体的排列 根系分布 动物挖穴 及其它成土作用 如开裂 位移 淋洗等有关 观察时应描述其种类 大小 及丰度和孔隙度 丰度量度是按分布面积计 孔隙度是按体积计 必要时对孔隙连续性 方向 及其它特徵也可作描述 土壤新生体 新生体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物体 它是在特定的成土条件下土壤中物质产生离析分异 淋溶淀积作用的结果 这些新生体不仅对研究土壤发生有重要意义 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土壤生产特性和植物生长 在野外根据不同种类的新生体选用如下适当的项目进行描述 黏膜 丰度 对比性 性质 部位 粉状物 性质 丰度 部位 对比性 结核 丰度 种类 大小 形状 硬度 性质 颜色 结磐 连续性 结构组织 性质 发育程度 黏膜 粉状物 结核 结磐 生物活动 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