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的炮制研究.doc_第1页
黄连的炮制研究.doc_第2页
黄连的炮制研究.doc_第3页
黄连的炮制研究.doc_第4页
黄连的炮制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连的炮制研究 xx 15009xxxxxx 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2015级1班摘要: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王连、支连,属毛莨科黄连属。黄连是一种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所以称之为“黄连”。本文主要介绍现版药典收载的黄连、酒黄连、姜黄连和萸黄连的炮制研究,并通过黄连的炮制研究针对黄连的药理性质、炮制工艺及其作用与今后的改进技术作初步的探讨。关键词:黄连、炮制、药理作用、生物碱。黄连,味苦,性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1】黄连可主要分为三类,即味连、雅连和云连。其中,味连多数聚集成簇,形如鸡爪,习称“鸡爪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味极其苦。而雅连药材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形如“蚕状”,微弯曲,以身干,粗壮,无须根,形如蚕者为佳品。两者主产于四川。据明代兰茂滇南本草载:“滇连,一名云连功效胜川黄连百倍”,“云连”因此而得名,其药材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多为单枝,较细小。以干燥、条细、节多、须根少,色黄者为佳品,主产于中国云南省。黄连的根茎含主要药用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5.56%7.25%,黄连碱(coptis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小檗红碱(berberrubine),掌叶防已碱(palmat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2】。1. 黄连炮制的历史沿革 唐代有润切和熬(炒)(千金翼)法。宋代炮制方法有较大发展,除沿用唐代的炒法外,还出现了微炒(圣惠方)、炒焦(博济)、制炭(史载)、酒炒(扁鹊)、酒蒸(丹溪)、姜炒(旅舍)、蜜制(局方)、蜜泔制(酒证)、麸炒(总录)、吴茱萸制(总录)、巴豆制(总微)等炮制方法,炮制程度也有“炒令稍焦赤色”、“烧存性”等要求。元代增加了土炒(丹溪)、童便制(原机)等方法。明清后又增加了醋制、盐制、乳制、朴硝制、干漆制(蒙筌)、茱萸益智制(医学)、黄土姜酒蜜制(本草汇)、胆汁制、槐花炒(景岳)、酒萸制(回春)等。并对其炮制目的有较多阐述,如“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研细调水和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干漆末调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研细调水和炒”(纲目)。“白痢加茱萸炒,赤痢加湿槐花炒,去槐花”(醒斋)。现在主要炮制方法有酒炙、姜炙、吴茱萸炙等。2.对黄连片、酒黄连、姜黄连和萸黄连的炮制研究。2.1黄连片的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后切薄片,晾干,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本品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细小的须根,质坚硬。切面或碎断面鲜黄色或红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极苦。黄连饮片水分不得超过12.0%,总灰分不得过3.5%,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0%,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少于5.0%,含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的总量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少于3.3%。2.2酒黄连的炮制取净黄连,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黄连,用黄酒12.5kg。本品形如黄连片,色泽加深,味苦,略有酒香气。饮片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小檗碱含量及表小檗碱、黄连碱与巴马汀总量同黄连片。 2.3姜黄连的炮制取净黄连,用姜汁拌匀,稍闷润,待姜汁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黄连,用生姜12.5kg或干姜4kg,绞汁或煎汁。本品形如黄连片,表面棕黄色味苦,略有姜的辛辣味。饮片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小檗碱含量及表小檗碱、黄连碱与巴马汀总量同黄连片。 2.4萸黄连的炮制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净黄连拌匀,稍闷润,待药液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每100kg黄连,用吴茱萸10kg。本品形如黄连片,表面暗黄色,味苦,有吴茱萸的辛辣香气。饮片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小檗碱含量及表小檗碱、黄连碱与巴马汀总量同黄连片。2.5炮制作用黄连味苦,性寒。生用可作治热毒壅盛、高热烦躁及痈疽疔疮的黄连解毒汤(正宗);治气血两燔的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痢泄泻的白头翁汤(伤寒论)。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如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粉丸(准绳)。姜炙黄连其苦寒性缓和,止呕作用增强,如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呕吐、泄泻的香姜散(准绳);治腕胁疼痛、嗳气吞酸、大便热泻的萸连丸(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吴茱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治积滞内阻、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的大香连丸(局方)。2.6炮制研究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掌叶防已碱、药根碱、甲基黄连碱等,实践表明,黄连切制时宜在水温较低时进行,并尽量减少在水中的浸润时间,否则损失药效,实际应用中,黄连多在用时捣碎,避免切制过程中的成分流失。有人用 HPLC 法对黄连的生品、酒制品、姜制品和吴茱萸制品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炮制之后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增加程度分别为姜黄连酒黄连吴萸连 生黄连, 且认为这 3 种炮制方法所炮制出来的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3 ;有人采用 HPLC 法对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进行了测试, 比较其色谱图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 以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为指标性成分, 生物碱总量结果表明:酒黄连醋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盐制黄连胆汁黄连生黄连 4。黄连经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且均出现了炮制前所没有的对铜绿假单细胞菌的抑制作用;经姜汁制后对变形杆菌抑制作用增强,优于其他炮制品;经酒制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优于生品和其他炮制品;经吴茱萸炮制后,增强了防治和抗胃溃疡作用,能辅佐黄连防治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3.对黄连炮制工艺的现代研究 王德珍等【5】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结合 L 9 (3 4 )正交试验设计,对辅料闷润时间(A)、炮制温度(B)和炮制时间(C)进行考察,筛选最佳炮制工艺条件 优选出了姜黄连、酒黄连、萸黄连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 酒黄连好的因素水平为:A 3 B 2 C 3 ,即闷润 90min 后 130 烘制 4 h;姜黄连较好的因素水平为:A 2 B 1 C 2 ,即闷润 60 min 后100 烘制 3 h;萸黄连较好的因素水平为 A 1 B 3 C 3 ,即闷润90 min 后160 烘制2 h。对生物碱含量比较后发现,酒黄连的生物碱含量最高,姜黄连和萸黄连相当。蒋孟良等 6 采用正交设计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以吴茱萸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指标, 探讨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最佳水提工艺, 认为加 12 倍水, 浸泡 60 min, 提取40 min, 提2 次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徐运安等 7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微波法、烘法、煮法、炙法炮制萸黄连, 以小檗碱的含量高低为指标, 得出微波法为最佳方法;陈卫红等 8 通过正交设计,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小檗碱含量为指标, 探讨了微波法炮制萸黄连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润药90 min, 用 80%微波,加热 3 min。 4结语纵观黄连的炮制历史沿革, 其基本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 又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其间很多炮制品种已被淘汰,黄连的中药炮制技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门独特的制药技术,是经历了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目前, 对黄连不同炮制品的研究,主要是横向对比不同炮制品之间的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和体外抗菌、抗氧化作用强度, 也有不同炮制品炮制工艺方面的研究。但缺乏对各炮制品深入、系统的研究,黄连不同炮制品的炮制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还应在继承传统的炮制工艺和方法的基础上创新,以便更全面更深入地开发黄连。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一部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03 【2】引自中国医药网,中医药,药材认识之黄连 3 邹红, 梅静, 许腊英.不同炮制工艺对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10 (1):36-39. 4 樊冬丽, 廖庆文, 鄢丹.黄连不同炮制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6, 22 (4):276-279. 【5】王德珍,易 骏,张 翼,高 倩,王燕枝,李学刚,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最佳炮制工艺研究 J中药材(加工炮制与养护),2013(1) 6 蒋孟良, 陈卫红, 廖建萍, 等.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