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形成及处理.doc_第1页
压疮的形成及处理.doc_第2页
压疮的形成及处理.doc_第3页
压疮的形成及处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疮的形成、预防及护理-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其临床特征为:无痛,边缘硬而干燥,轮廓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从表皮扩延到皮下及深部组织,有裂隙将其分隔成数个部分,不易充分引流,分布于溃疡床的肉芽组织呈灰白色。伴继发感染时有恶臭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流出,穿入深部组织,使肌腱、骨膜发炎、变厚、硬化,并破坏其骨质及关节。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高危人群为昏迷瘫痪者、老年人、肥胖者、身体瘦弱者、水肿患者、疼痛患者、石膏固定患者、大小便失禁患者、发热患者、使用镇静剂患者、长期卧床的偏瘫、截瘫患者等。1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1.1力学因素压疮通常是内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等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1.2理化因素1.2.1潮湿: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等引起。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使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在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会增加5倍。1.2.2温度:已有研究表明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如果软组织已处于压迫引起缺血的危险时限,当受压组织的温度升高时,更容易发生坏死。因此,以往的压创治疗中用烤灯法是不妥的。1.3心理因素应激状态下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生理机制。在护理实践中,压疮的发生与患者的应激状态有关,负性心理易使患者情绪低落,抑制免疫系统,延迟创伤愈合。1.4自身因素1.4.1营养状况: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合成或减少,负氧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一受压,骨隆突处皮肤要承受外界压力和骨隆突处对皮肤的挤压力,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1.4.2年龄: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 观察要点1.根据患者不同的卧位,观察骨突出和受压部位。2.了解患者皮肤营养状况:皮肤弹性、颜色、温度、感觉等。3.了解患者受压皮肤状况:潮湿、压红,压红消退时间、水泡、破溃、感染4.了解患者躯体活动能力: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意识状态。5.了解患者全身状态:高热、消瘦或者肥胖、昏迷或者躁动、疼痛、年老体弱、大小便失禁,水肿等高危因素。6.对患者的压疮分期进行判断:淤血红润期、炎症浸润期、溃疡期(浅度溃疡期、坏死溃疡期)。2压疮的预防 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2.1床褥的整理 病人的被褥要常晒,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具经常更换、清洗。尤其对估计易发生褥疮的患者床铺更要格外注意,每日整理23次,保持平整、干净、无皱褶,并使患者卧位舒适。 2.2皮肤的清洁 温水擦浴每天12次,擦洗时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不可用力擦拭,以防损伤皮肤。对于易出汗的腋窝、腹股沟部位可用小毛巾随时擦拭。保持皮肤的清洁可使汗腺排泄通畅,避免细菌、微生物的繁殖,也可涂少量油类或少许滑石粉保持皮肤的干燥和光滑度,避免皮肤因摩擦而造成损伤。 2.3加强营养 长期卧床的患者身体抵抗性差,应在饮食方面加强营养,宜给予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多食含钾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桔子、绿叶蔬菜等。 2.4长期卧床患者的翻身 实施有效到位的翻身来间歇性地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压疮最为有效、关键的措施。一般卧床病人每12小时翻身1次,发现皮肤变红,则应每小时翻身1次,左、右侧卧、平卧、俯卧位交替进行,并用软枕、气枕、水枕、气垫圈、海绵圈等垫在骨突出部位,可起到局部悬空、减轻压力的作用。3.护理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营养状态。(2)了解局部皮肤状态。(3)了解压疮的危险因素。2.减少患者局部受压:(1)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定时被动变换体位,每两小时一次。(2)受压皮肤在解除压力30分钟后,压红不消退者,应该缩短翻身时间。(3)长期卧床患者可以使用充气气垫床或者采取局部减压措施。(4)骨突处皮肤使用透明贴或者减压贴保护。(5)躁动者有导致局部皮肤受伤的危险,可用透明贴膜予以局部保护。3.皮肤保护:(1)温水擦洗皮肤,使皮肤清洁无汗液。 (2)肛周涂保护膜,防止大便刺激。 (3)对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局部清理,保持清洁干燥。4.对感觉障碍的患者慎用热水袋或者冰袋,防止烫伤或者冻伤。5.加强营养,根据患者情况,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矿物质饮食,少食多餐。4.压疮治疗及护理:(1)淤血红润期:防止局部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避免摩擦、潮湿和排泄物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采用湿热敷、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局部皮肤用透明贴或减压贴保护。(2)炎症浸润期:应保护皮肤,避免感染;水胶体敷料(透明贴、溃疡贴)覆盖;有水泡者,未破的小水泡要减少摩擦,防止破裂,促进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后,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敷料包扎。(3)浅度溃疡期:清洁疮面,促进愈合:解除压迫,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物理疗法,如用鹅颈灯照射疮面。也可采用新鲜鸡蛋内膜贴于疮面治疗。(4)坏死溃疡期:。定时换药,去除坏死组织,增加营养摄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保持引流通畅,促进创面愈合。对于疮面较深、引流不畅者,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以抑制厌氧菌生长;对大面积深达骨骼的压疮,应配合医生清除坏死组织,植皮修补缺损组织。5.压疮的治疗和护理 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护理措施 碘酊、氧疗、特定电磁波(TOP)治疗仪综合治疗a方法 密闭氧罩制作,将圆形一次性换药从底部钻一小圆孔,穿过吸氧导管,用胶布密封,固定好接口处备用。b 疮面处理 先用3%过氧化氢液清洗疮面,去脓液,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无菌剪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局部涂2%碘酊,将备好的特制治疗碗扣在疮面上,用胶布固定在周围的皮肤上,给氧20min,流量2-8/Lmin,TOP照射疮面30min,高度30-40cm,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每天治疗2次或3次。10-28d治愈。鸡蛋内皮及氯霉素粉治疗压疮患者应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长,免受物理刺激,增加全身营养,对不同类型压疮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轻度压疮,取新鲜鸡蛋1个,敲碎后将鸡蛋内容物倒出来,取其内皮,敷于皮肤红肿处,鸡蛋内皮干燥或脱落应随时更换,2d后红肿明显消退,3-4d 红肿消失。中度压疮,患者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针头刺破,用0.5%碘伏消毒后再敷以新鲜鸡蛋内皮,如此反复,5-7d后愈合,对于小水泡勿需刺破,可直接敷以新鲜鸡蛋内皮。重度压疮,局部用生理盐水清洗疮面,去除坏死组织,再用红外线灯照射后,用0.5%碘伏消毒后涂以氯霉素粉,烦躁的患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达到消毒杀菌目的。一般12d后肉芽组织增生,15d 后治愈,必要时请烧伤科会诊。 甲硝唑加珍珠粉治疗把甲硝唑片剂研成粉末,再加珍珠粉拌匀,甲硝唑与珍珠粉之比为1:3。患者取侧卧位,疮面清洁消毒后,将粉剂外敷于疮面,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每天换药一次,二期压疮3-7d治愈,三期压疮6-8d治愈。 康复新与碘伏交替用于治疗三度压疮 患者睡防压疮气垫床,2h翻身一次,避免受压,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平整无皱摺。每天换药2次,换药时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上午先用双氧水、0.2%呋喃林溶液清洗压疮创面,若有坏死组织先剪去后再清洗,局部均匀涂碘伏,用频谱治疗仪局部照射20min,最后覆盖无菌纱块。下午常规清洗及频谱照射后,用浸有康复新液的纱块贴在疮面上,再覆盖无菌纱块时,直接将康复新液滴于疮面。经5-20d好转或痊愈。(三)指导要点1.教会患者及家属预防压疮的措施。2.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加皮肤抵抗力和创面愈合能力。3.指导功能障碍患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4.帮助患者选择适当的措施,预防压疮,促进愈合。2.5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属进行知识宣教,介绍压疮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教会家属一些有关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战胜疾病和伤痛的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以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恢复。4护理体会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当压疮的高危患者入院后,我们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如经常改变体位的重要性、发生压疮后带来的危害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