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卧薪尝胆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睡在干柴上。尝胆:尝苦胆。 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清)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于是写了这副自冕联.(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的百二秦关都归于楚;苦心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 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一个有志者,一个苦心人。) 典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 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这是一武术技法术语,初见于太极拳打手歌: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谓顺势借力,以小力胜大力。在太极拳推手过程中,凡加引化劲于对手动作上,诱其落空,或者先化后粘,逼使对方陷入不利地位,或者以横拨直,以直拨横,改变对方劲力方向等,均属四两拨千斤之法。此语经广泛传播,为各家拳派采用,泛指以巧胜拙的各种击法。 “尚巧善变”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技术特色。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智慧的民族,常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即为一例。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的核心技术之一,被看做太极拳练习者追求的高级目标,是衡量一个太极拳习练者精纯的标准。综合起来看,四两拨千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以柔对刚避敌之锐,不以硬对硬,在顺化随和中抓住有利瞬间击倒对方。所谓“人刚我柔谓之走”(太极拳论),“极柔软然后极坚硬”(十三势行功心解),“欲刚先柔,欲扬先抑”、“柔能克刚,以退为进”、“刚而归之于柔,柔而造至于刚,刚柔无迹可见”(陈鑫著太极拳论)。 2.借力双方争斗,就是双方力与力的转换,落实,借敌之力乃与我之力合,对方之力反加其身,或变其力作用线,或虚其力作用点,或二者合一。这便是“机由己发,力从人借”(武禹襄语),“擎起彼身借彼力”(李亦畲语)。 3.引进落空“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走架打手行功要言)。即先给对方以明确的力学结构,待对方劲力要素暴露之时,突然将自己化空,可直毁对方力根。故曰:“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打手歌)。“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打手要言)。“欲要引进落空,先要舍己从人,知己知彼,触之则旋转自如”(李亦畲)。 4.用意不用力充分运用人的智慧而不是拙力。“中气贯足,精神百倍”,“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动静缓急,运转随心”(陈鑫语),“意气君来骨肉臣”(十三势歌),“意气须换得灵”、“劲断意不断”(武禹襄语),“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五字诀)。至今为何“鹧鸪”飞越中览古赏析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在他22岁至46岁期间,曾以湖北安陆为中心漫游各地,吴、越一带山川形胜、历史悠久,自然也是他不可或缺的目的地。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的国都,就是现在浙江省的绍兴市。 年富志昂的诗人即此,自然会想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生聚教训二十年,最终消灭吴国,一雪前耻的历史:“隐忍以行铸伟业”的传奇,正是深具游侠气质的李白所向往和追求的,诗人一定早就在心中有了一幅异彩纷呈、酣畅淋漓的“越中图”。然而,眼前鹧鸪乱飞的景象却给了诗人一个巨大的意外。历史和当下的对照,想象与现实的落差,激活了蛰伏于诗人内心深处的道家思想,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览古抒怀之作,仿佛在自言自语地说:宏图伟业转眼成空,再怎么折腾也没用 首句直接叙述史事:错综复杂的吴越之战,诗人只讲述越王胜利凯旋的结果,简洁明了,题意自现。 “破”字体现出了越军斗志昂扬、摧枯拉朽的气势;“归”字隐含着得胜还朝、扬眉吐气的自豪和喜悦。 二三句具体描写诗人心中的想象:那些忠心追随越王艰苦奋战的将士,如今成了复国功臣,个个都受到了奖赏,他们脱下厚重的战甲,穿上华美富贵的衣服,兴高采烈地回家了。越王的宫殿里,如花似玉的美女簇拥在越王身边,整个大殿一派春意融融。“战士”,有的版本作“义士”。我以为:用“战士”更能体现越王雪耻复国之时的狂喜,更能体现他挥霍豪奢的本性,犒赏三军,概莫能外,连普通小兵都重重有赏,这是何等喜极欲狂的帝王气势?而用“义士”的话,反而显得越王还有一些清醒、还知道要论功行赏了。“尽锦衣”表现将士们无尽的自豪和喜悦之情;“满春殿”描绘越王志满意得、开始沉溺声色的情景,“春殿”不是春天的宫殿,而是时时都富丽堂皇、美女成群、充满生机与色情的繁华宫殿。这两句将昔日的繁华热闹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美好而欢乐的感觉。 结句描写诗人眼前实景:昔日的宫殿故址上,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漫无目的地飞来飞去凄凉萧条的景象与前面繁盛欢乐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加强了人事代谢、盛衰无常的历史沧桑感,虚实相照,情景交融。“鹧鸪”其实是诗人精心挑选的意象,绝不是信手实录当时的所见。鹧鸪形似雌雉,鸣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哀怨而凄切,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而且,常飞不止,雄性还非常好斗,常因争夺母鹧鸪而发生激烈的啄斗,直到头破血流。诗人应该是用鹧鸪的声音来烘托哀伤凄婉的气氛,用鹧鸪好斗但又无法高飞的特性来隐喻“劳而无用”的人生真相,契合了深远影响诗人的“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诗人“览古”并不是为了“伤今”,当时正值盛唐,到处是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李白没理由为现实的局势担忧。他“览古”是为了“悟己”,从史事中悟出历史发展的规律,从别人身上悟出自己安身立命的依据。如果只是为了人云亦云地抒发一番历史变化的感慨,麻雀飞、燕子飞、鸥鸟飞、蝴蝶飞都可以,何必非要“鹧鸪飞”呢? 诗人除了运用强烈鲜明的对比而外,还在艺术结构上做了创新, “七绝”一般是第一句叙述点题(起),第二句描写渲染(承),第三句承上启下过渡(转),第四句抒情议论(合)。而这首诗却是前三句连贯直下,赋昔日之繁华,显得更充分、更有气势。末一句才骤然一转,咏今日之凄凉,更显哀伤,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沈德潜称它“其格独创”,李锳赞它“格法奇矫”,原因就在这里。 遗憾的是,这首诗似乎一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它就像一颗遗落在“怀古沧海”里的明珠,等待着你的慧眼去发现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扎,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牛李党争” 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 也称“朋党之争”。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牛党多科举出身,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通过门荫取士。李德裕认为,公卿子弟从小就熟悉官场,容易掌握做官的本领。二是如何对待藩镇。李党主张对不听朝廷命令的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的地位;牛党则主张姑息迁就。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牛僧孺、李宗闵因评论时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贬斥,而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因此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唐穆宗长庆年间(公元821824年)牛僧孺做宰相,就把李德裕排挤出朝廷。李德裕任四川节度使时,接受吐蕃将领的投降,收复了重镇维州。牛僧孺却意气用事,强令把降将和城池交还吐蕃。唐武宗时(公元841846年),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宗闵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后,宣宗即位,牛党成员白敏中任宰相,牛党又纷纷被重新启用,李党全遭罢斥。李德裕被赶到遥远的崖州,不久忧郁而死。 这场统治阶级内部的宗派斗争,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刘禹锡石头城赏析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注释:石头城,古城名。本是楚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时用此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到唐时废弃。今为南京市。 故国,本来是指过去的都城,这首诗里指的就是注释里的石头城,具体指六朝古都金陵。 周遭,四周,周围。 淮水,指的就是秦淮河。秦淮河就在这里沿着山边流入长江。 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或射孔的蔽身小墙,俗称城墙垛。翻译: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赏析1刘禹锡的诗。 唐之韵这样评价:刘禹锡的诗,经过反复锤炼,语言精练自然,意象鲜明,内涵浓厚。乍看,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是,特别经得起咀嚼。尤其他的咏史诗,用经过精细选择和炼就的意象,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抒发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叹,又深沉又悲凉,历来为人所称道。石头城就是典型的例子。.石头城的写作背景。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呢,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从诵读上看。 前两句,“故国”、“空城”之后,宜作一顿,以示六代帝王之都已成空城之意。而“在”、“回”二字,正是诗人感慨之所在,宜重读。后两句,借月抒情,重音须落在“旧时月”和“还过”上,要能够体现出讽喻现实的意思。.石头城以不变写变。 作者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几幅图景,来凸现金陵城这个六朝古都的历史的兴盛和现实的凄凉;只用“故国”和“空城”两个词,来对今日的凄凉作些暗示。着力写“不变的景”:山、潮、月。它们是历史的旁观者,其中的月,更是“宇宙的冷眼”。作为“由盛到衰”的见证者,不变的它们,见证了世界的残酷的变。诗一开始,就写空城四周的景色,在苍莽凄凉的氛围中,读者不禁要问:山川形胜的六代帝王之都呀,为什么会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座空城呢?后两句,其实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巧妙的回答。诗人之所以称它为“旧时月”,正是盛唐诗人李白说的“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的意思,跟李白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也有同工异曲之妙。意思是说,此刻天上的月儿呀,曾经一度照见过六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奢侈的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挪移到女墙这一边来了,可这里已经是一座空城了。全诗句句都在写景,而句句都融合着诗人深沉的故国萧条之感。 余秋雨先生曾在罗马假日中说:“人称此诗得力于怀古,我说天下怀古诗文多矣,刘禹锡独擅其胜,在于营造了一个空静之境。惟此空静之境,才使怀古的情怀上天入地,没有边界。” 名句点击: 四句诗句句经典,“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更是后人取用不尽的文化资源。六代豪华全都消逝了,没留下一点痕迹。然而,这四围的青山还在;这长江上滚滚不尽的波涛还在,还在寂寞地守候着、舔舐着这座空城,而后寂寞无奈地退回去又捱上来。今天,连空城也没有了,只剩下这片遗迹。历史无情也有情,今天,刘禹锡的这首诗,却依然醒目地刻石头城的历史上,刻在千百万龙的传人的记忆中。名句运用: 名人吟就名句,名句成就名人。名人名句往往是后人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引用前人的诗句,是词中用典的又一种方式。可以借用原句,可以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可以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当然也可以化用某些诗句或整首诗的意境。引用的目的,还是为了加深词中的意境,促人联想而寻深意于言语之外。 据说,白居易在读过石头城后,也曾情不自禁地赞美性预言:后来的诗人凭吊金陵,都无法避开作为一代诗豪的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诗的挑战,“我知后人之诗人无复措词矣。”其实,这并非过誉。金陵,六朝金粉之地,历来是多情的骚人墨客吟咏的题材。唐以后的诗人词家,吟咏金陵,多有化用刘禹锡石头城的意境者。而以词咏金陵的,当首推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词里,有“恕涛寂寞打孤城”的词句。而元代颇有名气的诗人萨都剌,写满江红金陵怀古这首名词时,也把“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意象巧妙地组织在诗词里:“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这些都要一样地精彩。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家国的不幸,成就了刘禹锡一世的英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文学家的故事:【一头倔驴刘禹锡】1。不安分的身世。 刘禹锡(772842),匈奴族后裔,先天有些桀骜不驯的脾气。七世祖刘亮鬼使神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才不得已改成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就是出生在嘉兴。国事家事的一路变故,无形中也是促使他早熟的一个原因吧。 当时,浙江一带人才很多,刘禹锡童年时常到吴兴陪侍诗僧皎然、灵澈吟诗,得到他们的关门指点,学问突飞猛进;自然,对山水佛道也有了与众不同的亲近。可是,官场上的刘禹锡很不走运,也是典型的“高分低能”。当年他和“同学”柳宗元等人协助王叔文改革弊政,只不过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失败后,他被贬谪远郡。2。带些刺儿的诗。 刘禹锡本来就天生一股不服气的倔毛驴劲儿,在唐代群星灿烂的众诗人中也是一个特别有性格的人。如果我们在读他的精美诗句时,能够心细些的话,那就会发现:即使是再寻常些的诗句,也往往话里带些刺儿。这些刺儿,自然让别人不好受;而他自己也没有捞到多少便宜。 一个春日的黄昏,他路过朱雀桥、乌衣巷, 看到了这桥、这巷,看到了桥边、巷里的林林种种,激起沧海桑田、人世沉浮的感叹,于是低声吟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意思是说,朱雀桥边长满丛丛小草野花,凄婉的如血夕阳斜照在乌衣巷口,还有昔日飞进王导和谢安他们家豪华的厅堂上的燕子,现在已经温馨地飞进了普通百姓的家了呢。 刘禹锡描写几百年前显赫一时的王、谢两大家族的烟消云散,其实也是提醒当时那些炙手可热的文武百官,不要得意忘形得太早吧:历史无情呀,何必那么不可一世呢!是啊,当年疯狂地弹劾刘禹锡的那些官僚,现在不是都像枯叶一样凋落了吗?然而,一千多年来,刘禹锡的诗却永远滋润着后世人们的审美快感。“朱雀桥、乌衣巷”这两个南京的老地名,也由此深深地植入了中国人的历史文化记忆中。3。身遭贬而心振作。 刘禹锡最初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这里正好是谪贬之祖屈原流放的地方,刘禹锡与屈原心灵晤对了十年。所以,他并没有完全沉浸在伤情感叹之中;相反,还算是性格外向,比较能看得开,对这里和中原文化有着明显不同的风俗民情很感兴趣,并认真地学习这里的民歌风格,创作了许多竹枝词一类别具风格的朗朗上口的好诗好词。当然,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秋天来了,诗人能吟唱什么样的诗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他老夫子反倒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充满激情,更有诗意。其意在劝告真正的志士贤人,在社会之秋不应悲观消沉;要像排云直上的白鹤那样,即便形单影只,也要振作精神,去追求崇高的理想。4。一路贬来一路倔。 也许是老天爷开眼吧,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贬臣一起奉召回京。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呀!又可以摔开膀子大一干一场了!可是次年三月,他又口无遮拦,吟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意思是说:如今满朝新贵,都像盛开的桃花一样红火,只不过都是在我刘郎被赶出长安以后,才有机会慢慢爬上来的呢。 结果他又触怒新贵再度遭贬,一贬又是十四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呀!有谁“消费”得起!终于有一天(他五十七岁)再回长安时,还是不长记性,老夫聊发少年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 仿佛在说,满朝新贵,不是曾经像盛开的桃花一样鲜艳吗?如今怎么又都默无声息了呢?可是,我这个当年被你们赶走的刘郎,今天可又回到这里了啊。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不仅如此,他还在小序中声言“以俟后游”。这就等于说,如果因此而获罪,以后我刘某人还是要来的,来看看这玄都观到底还会变成个什么样子。真的是“跌倒不服倒头死”,真的是很有“马思边草拳毛动”(刘禹锡始闻秋风 )的英雄豪气。 据野史记载,就因为他这种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怕惹事的倔驴劲儿,时人认为他刻薄不厚道。这种评价也不例外地“不厚道”吧!话又话回来,做官也好、做人也罢,有这么一点倔驴子劲儿,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呢?何必厚道得左脸挨了打、再把右脸伸过去呢?5。哲学和禅宗的襟怀。 这大概也得益于他研究哲学,也笃信禅宗,所以能通过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浓度的感悟,从有限的时空腾空跃起,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唱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 在巴山蜀水这样的凄凉地区,被弃置了二十三年,回来后仿佛成了出土文物一样的老古董,当年的许多老朋友都死了。但他却能把悲痛凝聚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中。尽管他也把自己比作“沉舟”、“病树”,内心悲苦,但把这种悲苦摆到时光流逝的广阔背景上来关照,就能使悲苦化为透彻的哲理感悟。他对前途始终充满信心,坚信“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听他“唱一曲”,也凭短诗长精神。 他这个人就是一生都改不了倔驴性子,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据说他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高声吟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你看,他这么大年纪的人了,一步步相携而上至半天之中,这确实不容易吧;但他觉得这还不够过瘾,我人不是还没有累趴下吗?居然站在塔顶之上,还大声说笑,以此为乐。不要说当时“无限游人举眼看”,就是在今天,我们又有谁敢不“举眼”仰视着他呢!6。倔得也有情有意。 当然,刘禹锡也不是倔木头一块,也还算倔得有情有意。请看他流传最广的诗:“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自然山水就是能养人,外放的生活孕育了他极好的诗。“东边日出”那不就是天“有晴”吗?“西边雨”那可又是明明白白地说天“无晴”呀?自然界是有此种现象;不过仔细些看看想想吧,天晴的“晴”与多情的“情”又正好谐音呀。由于借用这种双关隐语,说“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好像在说“道是无情却有情”哟,这就使这首诗显得特别含蓄、特别有情致。即便是清明的今日,痴男怨女们,也还是每每情动而唱和不已而情意绵绵。延伸阅读 刘禹锡也曾写过散文中的精品之作陋室铭,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今人多有诙谐者,仿陋室铭而作自己的某某铭,以讽喻当世之事。1。教室铭: “分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2025年吉林省省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4号(6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市2025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招聘2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温州市洞头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第一期招聘编外用工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海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第一批任务型合同制员工2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4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劳务派遣工招聘5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张家口怀来经开创新实业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2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2月云南思茅产业园区企业用工19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国鼎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10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爱国教育主题班会课件: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 第3课 展望物联网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鲁教版(信息科技)
- 2025秋新教材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一课 军强才能国安 教案(共2课时)
- 机加工员工质量培训
- 甲醇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MSDS
- GB/T 7216-2009灰铸铁金相检验
- GB/T 5796.3-1986梯形螺纹基本尺寸
- 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期末考试复习题
- 医学影像学总论-X线课件
- 大班科学《神奇的洞洞》课件
-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