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羞耻心.doc_第1页
古代清官羞耻心.doc_第2页
古代清官羞耻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清官羞耻心来源:中国监察发布时间:2013-09-25 07:30我国古代有许多清官,清正廉明、严于律己,常因自觉政绩不丰或负国愧民,写下了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羞耻”诗篇。今日读来,仍不失为一面明镜,让人有所鉴益。白居易:真诚反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从未收受贿赂或向当地索取过名贵物品。他离任还乡时,却发现箱内有两片玲珑可爱的山石。他想,山石虽然不值钱,但拿走它却好比贪污了千金,玷污了自己的名声。想到此,他写下了这首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带回两块石头,是不足为怪的。然而,白居易却把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引申到了贪污腐败上,这是何等可贵的自责精神。苏轼:自惭禄位宋代学者苏轼先后在杭州、颍州等地任职。他目睹农夫顶风冒雨辛勤劳作,念及他们交税后钱物所剩无几的悲苦生活,便赋诗抒情:“自惭禄位者,曾不事农作。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他还在另一首诗里内疚地说:“永愧此帮人,其刺在肌肤。”苏轼看见人民的疾苦,便能够联想到自己没有尽好责任,痛心疾首、惭愧不已,犹如“刺在肌肤”,其爱民、忧民之心跃然纸上,让人钦佩。于谦:敬畏“闾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于谦任兵部右侍郎。时值北方闹灾荒,民不聊生,他奉命巡视河南、山西。办完公事返回京都前,有人问他“将带何礼敬供上司?”于谦联想到当时一些官吏乘巡视之机搜刮民财、回京后又私下向上司送礼行贿的歪风,便写了一首入京诗坦然作答:“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此诗的前两句,是说土特产品本该是百姓享用,如果搜刮奉官就会给百姓带来祸殃。诗的最后一句“免得闾阎话短长”,彰显出于谦敬畏“闾阎”(平民)的高尚官德。蔡信芳:回看有愧清代道光年间,湖南善化人蔡信芳在陕西蒲城县任知县。他为官清正廉洁,颇有声望。离任之日,民众拦道挽留。他目睹此景,含泪赋诗赠与民众:“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川一寸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默然。”为什么有愧,诗中并未表达。大概是诗人觉得自己在“为民做主”方面还有许多没做好的地方,有愧于百姓对自己的厚爱。先贤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荀子亦曰:“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回看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