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中伤春悲秋的抒情方式 古诗是我国艺术领域里的一朵奇葩,在那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柔情。可以说古诗词的辉煌是我中华文化的瑰丽国宝,但面对如此之美的古诗,很多同学却望而生畏,更不要说去读、去品了。可是你们知道吗,“诗若茶,亦佳,亦品,则成味。”好诗词就像好茶一般,也要品读,优秀的诗词,还得有人会欣赏,这才能够使之成为佳品。可是品诗品什么呢?自春秋时期那位为万世景仰的儒学大师手拂长髯,吟哦出诗言情之后;自东晋那位睿智的学者以秃毫枯锋在文赋中慎重地写下诗缘情之后,中国诗歌的创作与鉴赏似乎就与抒情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们借着诗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的感慨,那么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呢?这就要求我们明白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但今天我的这个讲座才四十五分钟,中国的古诗词又那么博大精深,我只能择取其中的一点才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的讲座主要对伤春悲秋这种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情感进行说明。“伤春悲秋”,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特有的情结!文人总是易感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虫,一山,一石,都可能激起思想的火花。一、伤春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诗词: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按说,在经历了一个天寒地冻、万物萧索的漫长冬季,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春天的到来无疑是让人欢欣的,杜甫就曾说“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出了春天的明媚。但是更多的诗词中对春天的描写确实伤感的,比如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在古代的大量诗词中我们看到不是欢娱明快,而是文人心中层层累积着的苦闷和愁绪。为什么一个如此生机勃勃的季节,却让诗人如此伤感呢?1.直接原因 美人迟暮式的伤感。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再美好的季节也阻挡不住时间,三个月后夏天会如期而至。这也就是说不管春天多美,终究会过去,就好像美人迟暮一样让人伤感。在中国古代的男权社会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尤其是那些后宫佳丽们,当她们年轻美貌时,受到男性的宠幸,但当她们年老色衰时,又被无情的遗弃。如琵琶行中的琵琶女,还有被打入冷宫的后妃。所以女人似乎更害怕变老。因此,当女人们看到春红凋零,多愁善感的她们便把这些花儿的命运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如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其实葬的就是自己“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2.间接原因 正是因为上面的直接原因,一些文人们或以佳人自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忠臣的不到君王的信任,就像美人暮年,恩宠不在。此外,春花凋零,让人想到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所以,就有人借此感慨自己的命运,但多托于女子之名。此类作品多收于花间词。如“玉英凋落尽,更何人识,野棠如织。只是教人添怨忆,怅望无极”(孙光宪后庭花)。3.历史原因屈原离骚首开君臣男女之喻,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谊。王逸:“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这种君臣男女之喻对后世又很大影响。常有贤臣以美人自喻,当自己壮年不再,便被君王抛弃了。所以,文人臣子借伤春之辞表达自己于仕途不平的悲怨。从各种伤春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表达的情感有这么几种:1.女子悲哀容颜易老,命运凄凉 自古至今,几乎所有的女子都希望自己青春永驻,不希望时光流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红颜美少年终究会变成白头翁,只有无限伤感和一丝丝叹息,多么希望自己永远拥有“好颜色”而不会象桃李花一样凋零。又如湘云发出“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的呼唤。而且这类诗词在花间词和婉约词中很常见,因为这些词的抒情主人公多为女性,感叹美貌不能长久或失宠后的哀怨,王国维评“南唐中主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2.感叹时光流逝 春天因为它在四季里居首,又有生机又很美好,所以往往让人联想到人最美好的时间段青春,同样的青春也是易逝的,这无疑也是令人伤感的。再加上由青春消逝所引发的对时光的飞逝,生命的短促的思考,就更让人觉得难以忍受了。从先秦开始,关于时间流逝的体验就成为中国古人思想中最富有哲理的意识内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在对自然的关照中,诗人发现人生从出生、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与一年四季的运行过程正好相同。面对暮春残景的悲悯,痛惋花褪残红,好景不长,联想到自身在现实中的自我价值难以被肯定,如同春光难久,春去难归。四季的轮替的四然规律,决定了春同人的青春盛年一样要继之以衰,这样就引发了诗人无尽的伤感之情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又是一年樱桃红芭蕉绿,又是在川上,所以更容易勾起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急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此词将人生的失意、无限惆怅都寄予对暮春残景的描绘,抒发对于人生苦短的喟叹。 除以上两种感情外,还有人想到春红落去慨叹人生有限,及时行乐“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浣溪纱)。或借惜春之意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或借春景的飘零抒写离愁别绪,故国之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二、悲秋在古诗(文)中,秋是个值得留意的季节,因为秋季是惹人感伤的季节。虽然秋天也带给人们美丽的秋景和丰收的喜悦,但同时秋天也是个众芳摇落的季节,带有大自然由盛而衰的落寞。 “悲哉,秋之为气也”,自宋玉九辩开了悲秋文学的先河,“悲秋”就成为后世一个典型的抒情模式。 “盖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飞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以秋的肃杀来感慨时光易逝、人之将老;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用秋的哀愁来寄托乡关之思。“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用秋之萧条来寄托哀思;这些文人骚客为何选择秋来寄情,他们有寄托了什么情呢?首先,我们来看他们为何寄情于秋。1.自然原因秋天是由夏入秋的交替季节。夏天树木葱茏,万物繁盛,而冬天草木枯萎,动物匿迹,天寒地冻,由夏入冬,万物由盛转衰,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人由青壮年转为老年。因此,人们常常感到时光易逝,容颜易老。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诉衷情)。联想到自己,不禁感慨良多。2.历史渊源宋玉开悲秋之先河,被后世称为“悲秋始祖”。其实,在宋玉之前,也有人悲秋。如: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来比喻女子,用秋天的落叶来比喻被抛弃的女子。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其中用美人喻怀王,用秋天来喻美人之迟暮。直到宋玉九辩,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悲秋。自宋玉后,秋天就被看作是萧条和寂寥的象征,所以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之说。3.文化原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始终被突出强调,它认为人和自然界之间存在一种自然感应,人心和自然界是相通的。“春秋代序,阴阳惨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处于暮年的人思乡之情愈浓,加上多病多愁,或处于孤立无亲的状态,常常使人无限伤感,与秋天的萧瑟场景交相呼应。正是因为上面诸多原因,悲秋才成为后世典范的抒情模式。那么,人们又把什么样的“情”寄于悲秋呢?1.乡关故国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被后世称为“秋思”之祖。王国维评价它“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主人公是一个浪子形象,流浪天涯,在瑟瑟秋风中骑一匹瘦马踽踽独行,不知夜宿何处,怎能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抒发了一个“征夫”的乡关之思,连“衡阳雁去无留意”,自己却不能回家乡,只能在塞下听着那勾起人无限愁思的羌笛之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成为多少游子的心情写照。2.情人之思 乃至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私心徘徊”(江淹别赋)。情人之别,“私心徘徊”,别情之苦,一至于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这一段被作为情人之别的典范之作。离人的眼泪竟将霜林染醉,难怪乎“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离别之情本已不堪,更何况在这秋天肃杀的时节。3.仕途之思 古人常常借秋的萧瑟来比喻自己仕途的坎坷和身世的凄凉。“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宋玉九辩)既写自己仕途的不平,又叹老嗟卑被称为悲秋之始祖。“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诉衷情)陆游一生心系家国,眼看自己垂垂老矣,却不能亲自灭虏,心中时常感到压抑和激愤。4.感叹时光短暂,人之将老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心摇其精”(欧阳修秋声赋)。欧阳修在晚年仕途并不得意,加之年势渐高,感叹衰病无能,于是在一个秋风大作的夜晚写下了这篇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杜甫于秋日登高远望,在萧瑟秋风中抒发自己的孤独和多病、潦倒和哀愁。杜甫看到萧萧而下的落叶,又想到自己和这落叶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秋天到了,生命便不再长久加上乡愁、离别等等和这肃杀的秋景在一起,更增添了人无限伤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潜水科目考试题及答案
- 七台河市中石油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中国移动汉中市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模拟30问及答案
- 黄冈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田勘探开发岗
- 那曲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岳阳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上饶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油工艺技术岗
- 中国移动徐州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网络优化与维护类
- 中国广电重庆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计算机类
- 漯河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新材料与新能源岗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培训解读课件
- 我的家乡-美丽的余姚
- 急性胰腺炎 护理 常规课件
- 收益分成协议书
- 起重吊装安全施工方案(3篇)
- 现代物流设施与设备最全ppt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
- 苗木供应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阅读训练新人教版
- Q∕GDW 12075-2020 架空输电线路防鸟装置技术规范
- Q∕GDW 11612.1-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 聚合物成型机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