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学总结范文.doc_第1页
矿石学总结范文.doc_第2页
矿石学总结范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石学总结范文 原理观测条件观测方法视测分级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反射率反射色一为自由电子理论二为能带理论自然光下在显微镜下同一视域中直接比较欲测矿物与标准矿物的反光强度级R黄铁矿R53%级黄铁矿R方铅矿53%R43%级:方铅矿R黝铜矿43%R31%级:黝铜矿R闪锌矿31%R17%级:反射率低于闪锌矿R17%无色类没有明显的颜色,一般为亮1.磨光质量2.光片安装质量3.光源强度的稳定性4.入射光波长和观察介质的条件5.反射率标准的选取6.温差控制应使测定时温度变化不超过5。 7.包裹体的影响8.化学成分和风化程度的影响自然光下定性观测矿物的反射色白色、白色、灰白色、灰色、暗灰色等。 微弱颜色类主色为无色微带不同颜色色调。 显著颜色类具较鲜艳的颜色。 光源的强度和稳定性。 光片的质量。 周围矿物的影响。 观察介质的种类。 矿物化学成分的差异性。 双反射反射多色性一轴晶和二轴晶在主切面和任意切面上均有两个互相垂直且不相等的反射率,这些反射率对不同色光的色散不相同,随着矿物结晶方位的改变,会出现反射率和反射色的变化单片光下在反光显微镜单偏光条件下,不断转动物台,观察欲测矿物的单个颗粒或集合体亮度和颜色的变化1.可见反光显微镜单偏光下转动物台观察矿物单个晶粒或多颗粒集合体可显示反射率或反射色变化者属于本级;2.未见在上述条件下未显示亮度和颜色变化者属于本级。 决定因素1.绝对双反射率(R),R=R1R22.相对双反射率(R)3.反射多色性4.切片方位影响因素1.切片方位的影响2.观测介质的影响3.人的视觉影响4.测量仪器精度的影响均非性非均质色1.非均质矿物的反射偏光振动面的旋转2.非均质矿物的反射偏光的椭圆偏化正交光下1严格正交偏光法2不完全正交偏光法3油浸法强非均质性、弱非均质性和均质性决定因素非均质矿物偏光色决定于在严格正交偏光下45位置时透过上偏光镜之“光亮”的色散影响因素1切面方向2.磨光质量3.光片安装4.强内反射5.光源强度内反射内反射色光线斜射入透明、半透明矿物,经折射透入矿物内部的光,遇到矿物内部的解理、裂隙、空洞、晶粒界面、包裹物等不同介质分界面,透入矿物内部的光线会被反射或散射开。 适当角度下,光线会被反射入镜筒,使矿物内部明亮,呈现透明感,斜照光/正交偏光斜照光法1直接观测矿物光面2观测矿物粉末正交偏光法1直接观测矿物光面2观测矿物粉末油浸法显内反射不显内反射1.矿物杂质成分的影响2.漫反射的影响3.偏光色的影响4.残留抛光粉的影响5.光源强度的影响刻划硬度矿物抵抗刻划作用的能力为刻划硬度自然光金属针刻划法高硬度钢针刻不动中硬度钢针刻得动、铜针刻不动低硬度铜针刻得动内因1.化学键型2.晶体结构3.化学成分及类质同象混入物的含量4.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和电价抗磨硬度矿物抵抗研磨作用的能力为抗磨硬度自然光接触亮线移动法物镜焦点上升时,亮线向低硬度矿物方向移动透明矿物的反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