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_第1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_第2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_第3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_第4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欢迎参阅。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篇1 张家界,地处湘西北,位于武陵山脉腹地,澧水中上游,辖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和桑植县,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万,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 张家界因奇山得名,因旅游立市。建市二十二年来,张家界市各族儿女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在双拥创建工作中,更是用热忱和真情谱写了一曲曲令人感动的双拥之歌。 第一章:红色热土 世代传承 张家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贺龙元帅的故乡。1935年,任(读二声)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肖克率领红二、六军团,在这里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带领老区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与敌人展开浴血奋战。同年11月,红二、六军团实施战略转移,强渡澧水,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传唱至今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门前挂盏灯就再现了老区人民当年送别红军依依难舍的真情。 七十多年过去,勤奋朴实,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张家界人民没有忘记历史。张家界历届市委、政府领导更是将光荣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将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武装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双拥组织与服务体系,形成了从地方到部队,从协调机构到成员单位,从领导到基层的双拥工作网络。新一任市委书记胡伯俊,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小明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带头参加议军会议、军地联系会议,带头参加军事日活动,带头走访慰问部队,带头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督促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张家界军分区首长经常深入基层检查落实拥政爱民工作情况,要求部队积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地方和部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张家界市双拥办在各级政府和部队的支持下,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场所,落实了专项预算经费,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双拥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六位一体 共筑长城 军民共建,筑牢长城。为使双拥意识深深地扎根于全市人民心中,张家界市党政军创造性地开展了爱国拥军进基地、进单位、进学校、进景区、进社区、进家庭的六位一体国防教育。地方政府每年投入近千万元资金支持部队建设,修建营房,添置设备,高标准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参加军事活动,进行实弹射击;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并适时组织军事训练,从小培养他们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在景区和旅游接待窗口,都悬挂了军人优待醒目标志,并对前来参观考察的军人一律实行免票;仅武陵源,每年的免票金额就达500万元,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还在当年红军经过的地方修建了红军路。各大社区开辟了国防教育知识宣传专栏,并配合每年征兵工作进行专题宣传,全市还先后开展了双拥模范家庭和十佳复员退伍军人评选活动。 20xx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市成功地举办了祖国好家乡美国防情大型歌咏比赛和演讲比赛。活动历时三个月,近万人参加,市委书记胡伯俊、市长赵小明带头参加比赛。比赛通过电视现场录播和直播,在全市迅速掀起爱祖国、爱家乡、爱部队的热潮。今年8月1日,又成功举办了军民团结一家亲大型双拥晚会。 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醒目的双拥宣传广告牌,报刊、电视、网络国防时空专栏的开设和六位一体的宣传教育载体,为全市双拥创建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也筑牢了全市人民拥军爱国的心里长城。 第三章: 拥军优属 真情无限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一直注重对转业干部、退伍士兵、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随军家属的安置和优抚,每年的转退军人安置会议,市主要领导都要亲自到会,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出台了张家界市军转团职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为让现役军人安心守卫边疆,保家卫国,全市统筹解决了他们的优待金,其中武陵源区每年人平发放1500元,永定区1100元。 为了让优抚对象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20xx年以来,全市先后为120户无房或危房的老复员退伍军人家庭修建了新的住房。每年的八一、春节前夕,市五大家领导都要组成慰问组,分别看望、慰问军队离退休干部、老红军、困难家属,20xx年以来,共走访慰问5500人次,发放慰问金近300万元。全市还出台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建立了资助参保参合、门诊医疗补助、住院医疗补助、特别医疗补助、慈善医疗补助五位一体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15000余人得到了重点优抚,每年资助金额达690万。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注真情,办实事,重实效,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单位开展法律拥军活动,以维护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法院还专设了涉军案件合议庭;工商、税务等单位积极为自主创业的复退军人及其家属服务,开设了办证绿色通道;组织、劳动、人事部门和安置办认真做好转业退伍军人及其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广大复员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自主创业,奋发图强,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杨生泽,退伍军人,红军后代。20xx年当上桑植县龙潭坪镇毛垭村的党支部书记后,全身心投入到修建通村公路和发展村组经济。他举债修路的精神感动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帮助解决70万元资金;20xx年初,通往毛垭村的公路终于被打通,村里的粽叶、茶叶、水果源源不断地被运出山界,丰富的水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很快由800元提高到5000元。杨生泽也由此成为村民拥戴的好支书、贴心为民服务的好模范。 慈利县零溪镇河塌村党支部书记曹前贵复员后,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将20xx余亩荒山整理成柑桔果园,随后,自己又带头找市场,跑供销,一举打开了柑桔销售渠道。20xx年,他被授予省级科技示范户,20xx年,被评为慈利县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 第四章:拥政爱民 铸造丰碑 真心的关爱换来真情的回报。驻张家界部队官兵牢记使命,不辱使命,坚持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把拥政爱民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积极投身全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利用人才、技术、设备优势,积极参与地方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每逢重大节日和重要赛事活动,部队都要派出官兵治安巡逻,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军分区、消防、武警多次完成了抗洪抢险、扑灭森林火灾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显示了部队是不可战胜的力量,践行了军人爱人民、为人民的英雄本色。 人们不会忘记,张家界四路改造期间,是消防官兵昼夜值守,用拖水车及时清洗工程车携带的泥土和路面的灰尘;人们不会忘记20xx年冬天的冰冻,全市交通中断,多处停电,地处熊壁岩的村民孤苦无依,是我们的子弟兵冒着严寒铲除积雪,疏通道路,在冰雪中鏖战三天三夜,及时地保证了村民的供水供电;人们不会忘记,20xx年夏天,全市大面积干旱,庄稼枯萎、人畜饮水困难,是我们的消防官兵,他们运来一车车清冽甘泉,及时帮助受灾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还有,当洪水汹涌来袭时,是我们的子弟兵第一个冲锋在前;当伤残儿童身处绝境时,是我们的武警官兵及时伸出援手;当老人生活陷入困难,是我们的消防官兵及时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家中, 建设扶贫,驻张部队官兵奋勇当先。每一个团以上单位都承担了帮建一个贫困村的任务,每一名团以上干部都有一户贫困户帮扶对子,都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在积极开展定点建设扶贫的同时,驻张家界部队每年都要组织卫生医疗、科技服务、文化宣传等各种服务队走村串户,传播现代科技文化展示知识,帮助老百姓走出大山,走出贫困。 至目前,驻张部队共筹措扶贫资金1800多万元,义务修路300多公里,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帮助3万多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五章:军民共建 鱼水情深 军民团结,军民共建,军民鱼水情谊深。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张家界市投入近3000万元资金,修缮了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苏维埃纪念馆和烈士陵园。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和苏维埃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向游人开放,每年接待游客近40万;目前,又在运筹修建桑植县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 军民大合唱,军民大联欢,祖国好、家乡美、国防情红歌会,军民团结一家亲双拥晚会,将军队和人民紧紧地融合到了一起,他们心相系、手相牵、情相连。(双拥晚会捐资助学的一段现场) 双拥创建,硕果累累。20xx年,武陵源区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0xx年,永定区被授予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市军供站连续多年被广州战区评为先进单位。市长赵小明,常务副市长杜芳禄,永定区委书记刘泽友被广州军区授予国防之星;退伍军人邹敬善被评为全国优秀复退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吕唐友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先进个人, 巍巍天门,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双拥故事; 悠悠澧水,诉说着一曲又一曲的军民鱼水新歌。 张家界,这片红色的热土,这座崭新的旅游城市,正在用真情演绎双拥共建的传奇,朝着世界旅游精品的目标进发,张家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篇2 开篇 一叶扁舟,载着百越先民,沿着西江、北江顺流而下,来到东平河畔,繁衍生息。往来的舟船,引来八方商贾云集。佛山禅城,逐渐崛起为四大名镇之一,古灶圣火不息,英雄辈出不穷。我们的先人,因了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一个荣耀千年的商贸名城得以熠熠闪耀在岭南大地。 弹指一挥间,佛山禅城跨入了新的岁月,人们脸上无不洋溢着解放的光辉。一切也在悄然变化。一天,人们新鲜地发现,街道上多了公交车陌生的身影。国营公交时代无疑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禅城公交也在历史的风霜雨雪中默默发展前行。1996年,承包制的推行将人们带入了初时的惊喜以及后来的失望。20xx年,新一轮的私营化浪潮亦曾把人们托向兴奋的波峰,然而,渐渐地,人们感觉到掉入谷底的丝丝寒意。禅城公交,你该往何处去?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态度决定高度 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我国以往的公交体制问题也开始日益浮现,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出行的需要。禅城公交发展的困局亦是如此:前期的改革因不能以公益为核心、以服务为目的、以可持续发展为手段,其趋利性的特征必将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 如分担率低下、线路不合理、候车时间长、服务质量差、票价高、飞站多等等,统而言之,便是在定位、管理、公益、营运四大方面出现了弊端。 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没道理。发展的核心,是要拥有科学的态度,唯有如此,才能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面对发展的困境,改革迫在眉睫,改革势在必行。我们看到,佛山市委市政府、禅城区委区政府决策层为了深化公交改革,为了迎接广佛同城新趋势的到来,站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深刻分析优势与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状态,秉持新思想、新思维、新方法,决定对以往的公交发展模式进行全面大改革,以佛山市中心区域地域面积153.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8万的禅城区为试点,实施全国首创的交通共同体管理运营模式,迎接新时代公交的到来。 正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思路决定出路 我们说,思想有多远,行程就有多远。 公共交通共同体,英文叫transport community,简称TC。这套全新的管理运营模式的诞生,充分展现了禅城区委区政府决策层在面对压力与荣誉、困境与责任、机遇和挑战时所拥有的眼光、魄力和胆识,也全面凝聚了禅城区交通局领导实施发展战略、落实发展战术、制定发展措施所饱含的激情、力度和速度。 TC模式是新思路,也是新出路,更是制高点,其起因也许是偶然的,但因其浓缩了世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内核,具备国际与禅城接轨的要素,加之敢于先行先试的禅城人将其结合实际进行本土化改良、丰富和完善,因此,其在禅城的率先培植、开花与结果无疑是必然的。 TC模式的核心是票运分离,其方法是国际化、标准化的契约式管理,由政府购买服务。 TC模式由政府行政层、公交管理层和企业运营层三个层次组成, 行政层负责制定政策、购买服务,管理层负责收取票款、监督服务、核定费用、调整线路等,运营层则按合同进行优质服务。简言之便是,政府主导、专业管理、市场参与,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各负其责。 TC,犹如一只浴火的凤凰,终将完成一次伟大而辉煌的涅盘。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格局决定结局 古人有云: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洛阳与长安。 安心,方可安家;家安,则天下安,而提供日益便捷、日趋公益化的出行方式,无疑是真正利民的善举。 TC模式使禅城公共交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格局。正如禅城区交通局局长徐航所言:TC就像是一副药,它不仅治标,更加治本。 新格局必然出现新局面。TC模式,因其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目标特征,为禅城交通人深刻领会、执着践行。施行半年来,变化喜人,如客流量明显增加、IC卡使用率大幅提升、投诉大为减少、运营企业收入得以保障,整个禅城公交面貌焕然一新。 TC改革是一个新传奇,更是一个大创意,她卓尔不群的成就是新时代禅城交通人对传奇古镇 创意禅城之内涵最好的诠释。 然而,禅城交通人在改革初见成效面前并未驻足,他们想的更多,想的更远,想的更深,如何最终达到市民、企业、政府三方互赢的结局,如何全面实现新公交、新体制、新服务、新形象目标,如何预防和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一切的一切,都在激励着他们在深化改革的大路上继续前行。 踏歌行,人未停。 展望 生命流转,无法驻足,既然选择了前方,就要风雨无阻。 TC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为民、利民、惠民。 始终用世界的眼光谋划未来,喝头啖汤,行TC路,这就是禅城人。 我们彷佛看到,未来TC模式多位一体、成熟而丰富的面貌:公交车、轨道交通、出租车、渡轮、索道等各种交通方式无缝连接,换乘便利,价格实惠、乘坐舒适、服务完善 我们彷佛看到,在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商埠的佛山禅城,在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体系中,东南西北遍布生命的悠扬,春夏秋冬充满幸福的欢畅。 让我们与TC同行,行者无疆!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篇3 这是一片文明的土地,经始灵台,诗经记录了它灿烂的文化,留芳后世。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文王伐密,史记记载了它光辉的历史,炳照史册。 这里山清水秀,古迹名胜,不胜枚举;这里人杰地灵,贤能之士,数不胜数。 这就是地处陕、甘接壤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灵台。 沿泾灵公路驱车南下,映入眼帘的是离山如缎,溪河似练。灵台一中背靠离山之绵延,面临溪河之浩荡。高耸入云的楼房、宽阔平坦的大道与周围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既蕴藉着古朴典雅的学府风范,又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名校气息。 (一)风风雨雨六十年 尚德启智,造福桑梓,白云苍狗。一九四零年,中华大地烽烟四起。民族兴亡,匹夫有责,兴学育人,时势所迫。从北平华北大学毕业的灵台人张国栋先生怀着造福子孙之雄心,振兴民族之壮志,与诸多仁人志士创办了甘肃省立灵台初级中学(灵台一中前身)。张国栋校长克服困难,历尽艰辛,为灵台教育事业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几经磨难,曲折前行。灵台一中继续发展。上个世纪六十年代,1963年、1964年、1965年灵台一中连续三年高考 成绩突出,有57人被高校录取,成绩的背后饱含了全体师生的智慧与汗水。他们为灵台教育事业又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步履匆匆,岁月如歌。灵台一中不断进步。二十一世纪的灵台一中,已是一所拥有二百多名教师,50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的市级示范性高中、市级重点中学。锐意进取,豪情满怀,灵台一中将继续为全县教育事业书写浓墨重彩的华章。有过白手起家的艰难,有过美名远扬的辉煌,有过栉风沐雨的历炼,有着光辉灿烂的今天。六十七年,灵台一中从步履蹒跚到步伐稳健,再到昂首阔步,现在已经以一个全新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谋求发展搞搬迁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是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形成共识,科教兴国战略已明确提出。新时代,新要求,灵台一中必须做出选择。20xx年,校园仅有二十几亩,设备仅有三栋楼房,这既不符合县级重点中学办学的要求,也不适应全市大办教育的形势。灵台一中不能作茧自缚,不能固步自封 。群策群力订宏图,同心同德求发展。县上主要领导深入调研,英明决策,决定扩建灵台一中。从20xx年到20xx年的三年时间,灵台一中抢抓机遇,扩大办学规模, 占地面积已达到45亩,新建了宽敞明亮的2号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学生公寓楼,绿化、硬化、美化了校园。20xx年8月灵台一中在全市率先过渡为独立高中,随之被确定为市级示范性高中。这期间,王耀东、马学军等市上领导多次来一中检查改扩建工作。风物长宜放眼亮,为适应新形势教育发展的需要,灵台县党政领导雄才伟略,高瞻远瞩,决定新建搬迁灵台一中。 20xx年4月25日,城南高中建设工程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历时仅一年四个月,一个占地130亩、投资3700万元,规模宏大、规格高档、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新学校已于20xx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聚一流资金、集一流教师、创一流管理、造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的理想已逐步实现,为争取五年内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溪河有声抒深情,灵台巍峨铭党恩。 灵台一中能够实现按期搬迁,正是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具体体现。多年来,省、市、县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悉心关怀。灵台一中不会忘记,20xx年11月,县委书记毛文平、县长苏克俭亲临工地,视察工程建设情况。灵台一中也不会忘记,20xx年5月,县委书记苏克俭、县长吕鹏举走进教室,视查教学工作,慰问全体师生。白雪皑皑,工地上有他们坚实的脚印;赤日炎炎,校园里有他们忙碌的身影。灵台人民也不会忘记上海范氏集团总裁范臻出巨资成立范臻奖学金和助学金,惠及一中学子的行为。 (三)以人为本抓管理 20xx年3月,张士才同志在国旗下发表让校园充满爱的演讲,热情洋溢,饱含爱心。会场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从此,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德育教育拉开了序幕。 坚持因材施教,突出目标育人。 新一届班子成员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个性特点,确立了各年级的德育目标,高一级突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加强心理素质教育;高二级突出法制在我心中,加强法规法纪教育;高三级突出一切为了祖国,加强前途理想教育。 提倡生命教育,突出活动育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新生入学前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场面壮观,收效明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多次邀请校友给学生做报告。李拴科的娓娓道来,冯忠科的谆谆教诲,杨双红的鞭策激励,郭文霞的现身说法,使一中学生眼界大开,感触良深。他们是指路的明灯,引领学生朝着良性轨道健康成长。 事实胜于雄辩。法制讲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法制副校长和德育辅导员分析的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讲述的一件件振聋发聩的故事,让学生心灵震撼。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提倡真善美,贬抑假恶丑,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建设和谐校园,突出文化育人。 多年来,灵台一中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顺应时代,推陈出新,费尽心血,要求师生举止文明,力求教室窗明几净,力争创设师生身心愉悦的育人环境;在楼道张贴名人字画,用以陶冶学生情操;在广场建造音乐喷泉,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减轻学习压力;一年一次的书法、绘画、奇石、根雕展览,提升了学生文化品位和思想品位;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增加学生文化素养;不定期举办各种艺术沙龙活动:唇枪舌剑的辩论赛、热情洋溢的演讲比赛、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自由奔放的卡拉OK大奖赛,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20xx年2月,我校编导的大型舞蹈献血情被教育部选送赴深圳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并获二等奖,取得了轰动效应。 坚持每年举办好元旦期间的文艺节、五一期间的科技节、十一期间的体育节。全校师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活动内容丰富,异彩纷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灵台一中创办的校报、校刊、社刊,以展示学校风采,提升教育理念,活跃校园文化,发展兴趣特长为宗旨,影响广大,均被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评为校园报刊一等奖。立足本校,联系实际,由校长张士才主编的 读书作文做人和二十四孝故事两本校本读物,受到全校师生的青睐,也赢得了校外人士的好评。 目前灵台一中已经营造了一种文明、健康、高雅的校园环境,形成了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 (四)加快改革上质量 更新理念,改革制度,是新一届领导的共识。从20xx年暑假开始,学校开始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0xx年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